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关系民主化原则 ◆物质帮助权原则
物质帮助权是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主要通过社会 保险来实现
三、劳动法律渊源
1、宪法(首要渊源) 2、劳动法律 3、劳动行政法规 4、劳动规章 5、地方性法规 6、相关国际公约 7、正式解释: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行政解释 雇佣规则(内部劳动规则)+劳动合同+集体合同+习惯法+法官 法或判例法
悲观性劳动力假说:二级劳动力劳参率与劳动力失 业率存在反向关系。
四、劳动力需求
(一)概念
劳动力需求(派生性需求):是指企业在某一特定 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佣的劳动量。
W S
W1

W0
D
O
L1
L0
L
(二)需求弹性
★概念: 工资率变化1%,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数。 ED=ΔL% /ΔW%
★类型
(四)构成要素 ◆主体:雇员与雇主 ◆内容:
◆ ? 客体: 劳动、工资、保险福利、休息休假、劳动安全与卫生等
六、劳动法律事实
依法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现象。
★劳动法律行为
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 生、变更和消灭,具有一定法律后果的活动。包括合法 行为、违约行为、行政行为、仲裁行为和司法行为等。
(二)就业总量的决定
社会就业总量取决于均衡国民收入,二者是同时被 决定的。
(三)失业的概念
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在总量或结构上的失衡所 形成的,具有劳动能力并有就业要求的劳动者处于没有 就业岗位的状态。
(四)失业类型(正常性失业) 摩擦性/技术性/结构性(比例最大)/季节性
(五)需求不足性失业(非正常性失业) 概念:由于总需求不足造成的,接受市场现行工资
Labor Economics
一、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是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中的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劳动力 市场运行规律的科学。这是由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和成本 的存在所决定的。 (一)稀缺性 ◆相对性 ◆普遍性+绝对性 ◆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的支付能力和手段是有限性的 (二)效用最大化
经济分析的基本假设 市场运作的主体是企业和个人 (三)劳动力市场 基本构成:供给方+需求方+规则 基本功能:就业量(要素)和工资(收入)的决定
E<1 E=0
W
E=ಂ
E=1
E>1
O
L
(三)短期需求的决定
若目标为人均产量 最大化,则a为点;
若目标为总产量最 大化,则为b点;
若目标为利润最大 化,则为: MRP=VMP
=MP·P =MC =W
五、劳动力市场均衡
在特定的某一时点上,按照一定的工资率, 企业实际雇佣的劳动量(数量和质量)与社会劳 动力的供给量相等。
率,有就业要求的人不能满足其就业需要而引起的失业。
形式:增长差距性失业;周期性失业 对策:依靠市场外力量,政府的宏观调节
(六)失业的度量
失业率=(失业人数/社会劳动力)×100% 平均失业持续期=(∑失业者× 周数)/失业人数
(七)失业的影响 ★家庭生活困难 ★劳动力资源浪费 ★精神损失
九、政府行为与劳动力市场
延期支付的意义 ◆企业获得一种稳定的生产经营的外部条件 ◆支付形式可以多样和灵活 ◆增加企业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充分发挥激励功能 ◆保险基金可以实现积累
八、就业与失业
(一)就业的概念
指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的人,参与某种社会劳动, 并通过劳动获得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
★主体是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的人 ★社会劳动 ★有酬劳动
试卷二的考试时间为10:30~12:30 ,主要针对相关知识考
核,共计100分,题型主要包括:
(1)简答题:25分(2);
(2)计算题:20分(1/2);
(3)案例分析题:33分(1/2); (4)方案设计题:22分(1)
分值权重分布(三级)
项目
基础知识
人力资源规划
招聘与配置


培训与开发

绩效管理
均衡的意义: ★劳动力资源的最优分配 ★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 ★充分就业
六、人口、资本存量与均衡工资率
(一)人口
◇规模(反向) ◇年龄结构 ◇城乡结构(农转非导致供给弹性趋大) (二)资本 资本存量增加,提高了均衡工资率
七、工资
(一)均衡价格理论
均衡价格指供给和需求均衡时的产品价格。由 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中提出,为一种非价值 理论。
关系体现了国家意志。 (二)种类
★劳动合同关系 ★劳动行政法律关系 ★劳动服务法律关系
(三)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
1、是劳动关系的现实形态 劳动关系是劳动法律关系的现实基础,而劳动法律关 系则是劳动关系的法律形式。 2、内容是权利和义务 第一次调整:运用劳动法的各种调解方式将劳动关系 转化为劳动法律关系(劳动合同的签订) 第二次调整:劳动关系转化为劳动法律关系后,若其 运行出现障碍,则劳动法将对劳动法律关系继续进行调 整。 3、双务关系 4、具有国家强制性
◆替代品或服务威胁
替代品的价格越低,替代品的质量和性能越高,用户的转换成本越 低,替代品所带来的竞争压力就越大
◆顾客力量
顾客购买的数量、实现后向一体化,自己生产所需产品的能力、 顾客是否可以向多家供应商购买、客户改变供应商的是否会增加 成本。
◆供应商力量
(三)宏观分析 ◆政治法律环境:社会制度、政府政策、法律制
招聘与配置


培训与开发

绩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理

薪酬管理
劳动关系管理
合计
(%)
10 15 15 15 15 15 15 100
什么样的人 可以成为幸 运者?
实力派
“时”力派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非不为也,乃不能也
我很忙
HReusmouarnc第es 一章
劳动经济S学ocial
Security
Management
(一)政府支出(政府购买+转移支付)
(二)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要素 1、最低劳动标准(最低工资+最长劳动时间)
2、最低社会保障 3、工会 (三)就业与收入的宏观调控 1、财政政策(扩张/紧缩) 2、货币政策(扩张/紧缩) 3、收入政策(调控收入与物价关系+收入平等化)
(四)基尼系数 社会居民或劳动者人数与收入量对应关系的计量单
ES=0 ES<1 ES=1 W
ES>1
ES=ಂ
O
L
(三)劳参率
概念
劳动力在一定范围内的人口比率。是分析劳动力供 给变动的工具,但本身并不是影响因素。
特征(我国) ★青年和老年劳参率下降 ★女性劳参率上升 ★成年男性劳参率在高水平上稳定
两种假说
附加型劳动力假说:二级劳动力劳参率与一级劳动 力失业率存在正向关系。
三、劳动力供给
(一)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 劳动力是指一定年龄之内,具有劳动能力与
就业要求,从事或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 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即社会劳动力。
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 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家庭或个人)愿意并且 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
(二)供给弹性
工资率变化1%,劳动力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数,即 ES=ΔL% / ΔW%

薪酬管理
劳动关系管理
合计
(%)
20 15 15 15 10 10 15 100
鉴定方式(二级)
试卷一(闭卷)+试卷二(闭卷)+综合评审(论文)。
试卷一的考试时间为8:30~10:00,题卡做答,考核内容包括 职业道德和理论知识两部分。职业道德共计100分(题型为25道 选择题),以10%的比例计入试卷一;理论知识共计100分(题型 包括60道单项选择题、40道多项选择题),以90%的比例计入试 卷一。其中理论知识考核中,基础知识占10%,相关知识占90%。
的报酬,是工资构成的主要部分。
★工资率:是指单位时间的劳动力价格。 ★货币工资:是指工人单位时间的货币所得 ★计件工资 ★计时工资
2、福利
概念 工资的转化形式和劳动力价格的重要构成部分
特征 ◆福利支付与劳动为基础,但并不与个人劳动量直接相关 ◆法定性 ◆自定性和灵活性
实物福利的意义 ◆降低企业按照基本工资支付的法定保险金 ◆变相提高了个人所得税的纳税起点 ◆实物支付可以增加就业(带薪休假)
四、劳动法体系
促进就业/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劳动标准/职业培训/社会保 险和福利/劳动争议处理/工会和职工民主管理/监督检查
五、劳动法律关系(重点内容)
(一)含义: 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劳动
者(雇员)与用人单位(雇主)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的主要区别在于劳动法律
(二)工资的含义
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即以劳动力 的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一致的价格。仍然以劳 动力价值为基础,且由于劳动力的特殊性,还受 到社会、历史因素的影响。
(三)工资的形式
生产要素包括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才能,其 分配形式依次是地租、工资、利息和利润。
劳动报酬=基本工资+福利
1、基本工资 是以货币为支付手段,按照时间或产品计算
(一)进入战略 ◆并购战略 ◆企业内部创业战略 ◆合资战略
试卷二的考试时间为10:30~12:30 ,主要针对相关知识考 核,共计100分,题型主要包括:
(1)改错题:10分(2); (2)简答题:30分(3); (3)综合题:60分(3)
综合评审:共计100分,其中,论文写作50%,论文答辩50%(笔答 或口答共4题)
分值权重分布(二级)
项目
基础知识
人力资源规划
1、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变化,寻找可能出现的 机会和威胁等关键因素(OT分析)
2、根据企业内部资源和能力分析,确定企业 内部不利和有利的关键因素(SW分析)
3、对决定企业的SWOT的各种因素进行加权 平均并作出总体评价。
4、在SWOT分析图上定位,确定企业的战略 能力
5、进行战略分析
四、企业战略选择(总体战略)
二、环境分析 (一)环境的结构与特点
(二)微观分析(波特 五力模型分析)
◆现有竞争对手
竞争对手的数目、经营战略(关注价格)、产品差异化(同质 性高竞争强)、固定成本构成、行业成长性
◆潜在竞争对手
潜在竞争对手进入的障碍,包括产品差异化程度、规模经济、 绝对成本优势、分销渠道、资本需求、现有企业的反应等。
定与执行以及战争与和平。
◆经济环境:经济体制、经济形势、经济结构、
经济政策(财政、货币、收入分配、产业政策等)
◆技术环境:科技发展情况 ◆社会文化环境(社会风貌):观念、习俗、
生活方式等。
三、企业分析
(一)资源状况分析
物质/人力/财务/技术/管理/无形资产状况
(二)能力分析
通过价值链分析
基本活动:生产加工—成品运输—市场营销—售后服务 支持活动:采购管理—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基础设施
鉴定方式(三级)
闭卷方式,分为试卷一和试卷二。
试卷一的考试时间为8:30~10:00,题卡做答,考核内容包括
职业道德和理论知识两部分。职业道德共计100分(题型为25道
选择题),以10%的比例计入试卷一;理论知识共计100分(题型
包括60道单项选择题、40道多项选择题),以90%的比例计入试
卷一。其中理论知识考核中,基础知识占20%,相关知识占80%。
位(根据洛伦茨曲线)。 基尼系数越大,收入越不公平。小于0.2时,收入的
差距非常小,在0.4以上时,收入差距比较大。
第二章 劳动法
一、劳动法的概念
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一些 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二、基本原则 ◆保障劳动者劳动权的原则(首要原则)
劳动权是只是工作权一项,而是一组权利;平等就 业权和自由择业权是劳动权的核心;具体体现为基本保 护、全面保护和优先保护。
(组织结构、控制系统以及文化等活动)
(三)竞争优势分析(SWOT)
S:strength
W:weaknesses
O:opportunities T:treats
内部劣势
(II)
扭转战略 WO
机会
防御战略 WT
(III)
威胁
(I)
增长战略 SO
内部优势 多种经营战略
ST (IV)
SWOT分析方法(程序):
二、劳动经济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一)实证研究 ◆特点
1、研究“是什么”的问题 2、目的在于认识客观事实 3、结论具有客观性,并可以检验
◆基本步骤:
确定对象→设定假设条件→提出理论假说→验证
(二)规范研究
1、以价值判断为基础,研究“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2、目的在于为政府制定政策服务
(三)互惠的障碍
信息障碍/体制障碍/市场缺陷
★劳动法律事件
不以当事人主观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一定劳动法律 后果的客观现象。如企业破产、劳动者伤残、死亡、战 争等。
第三章 现代企业管理
第一节 企业战略管理
一、概念与特征 企业为适应未来环境的变化,寻求长期
生存和稳定发展而制订的总体性和长远性 的谋划与方略。 ★全局性 ★系统性 ★长远性 ★风险性 ★抗争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