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民俗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民俗调查报告
篇一:家乡民风民俗调查报告
家乡民风民俗调查报告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国家影响力的提升,中国文化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地的欢迎,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民间文化在海内外市场越来越受到关注。

作为历朝古都设立地的陕西,也因古老的传统文化而受到国际国内有识之士的关注。

为此,我们为了了解陕西关中之地——宝鸡特立对宝鸡风情民俗进行调查。

调查对象:陕西省宝鸡市
调查目的:()了解陕西省宝鸡市的风情民俗
调查方式:电话问答、查阅书籍、上网查询
调查地点:XX图书馆、上网查询、打电话咨询当地人
调查人:XX中文系11级汉语言文学一班XX
宝鸡市位于陕西省关中西部,现辖金台、渭滨、陈仓三区和凤翔、岐山、扶风、眉县、陇县、千阳、麟游、凤县、太白9县。

宝鸡古称陈仓,是炎帝故里,周秦王朝发祥地。

文化考古发掘证明,早在远古时期宝允地区就是中华先民定居地之一,被确定为人类史前文化遗址的有700多处。

大量遗址距今已有7100年,比闻名遐迩的西安半坡村遗址还早。

《国语?晋语》载:”炎帝以姜水成??炎帝为姜”。

《水经?渭水柱》云:”岐水又东迳姜氏城南,为姜水”。

明《一统志》记:”
宝鸡县南七里,有姜氏城,南有姜水,炎帝长于姜水即此”。

今宝鸡市区渭水南有姜水,又有姜氏城、蒙峪沟和九龙泉。

无率市区说还是岐山说,都表明炎帝是发祥于渭水中游、姜水流域一支较大的氏族部落。

姜姓部落在宝鸡地区繁衍壮大以后,沿渭水向黄河流域下游发展,与轩辕黄帝部落联盟融合,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主体。

今岐山、扶风和漆水可下流一带,曾是周先祖有邰部落的活动地区。

姜女原遗址犹存,后稷在这里诞生,公刘由此迁豳。

到了古公擅父,为避戎狄侵扰,率部族翻过梁山,循着漆水,到达周原,构筑宫室,建都岐邑。

历三世经营,部落壮大强盛。

文王姬昌灭崇,统一关中,迁都于丰。

武王姬发伐纣灭商,建都镐京。

周室王业八百余年,宝鸡地区是西周王畿之地。

今市区为散、弓鱼封地;宝鸡县是虢仲封地,称为西虢;周公旦采邑属今岐山;召公封国在今凤翔境内;扶风一带为毛国;微国在今眉县;今陇县、千阳有矢国。

周孝王时,赢姓首领非子在”千渭之间”为周室养马有功,被封于秦(今甘肃清水)。

周幽王六年(前776),秦襄公迁都”千邑”(今陇县南),秦部落从此把势力扩展到今宝鸡地区。

周平王元年(前770),秦襄公因护送周平王东伐戎至岐战死。

秦文公三年(前763),以兵700人东猎,四年到”千渭之会”,营邑建都。

秦文公十六年(前750),举兵伐戎,据岐以西之地。

秦宁公二年(前714),徒都平阳(今宝鸡县阳平)。

秦德公元年(前677),迁都雍城(今凤翔县城南)。

秦穆公在位,灭十二国,开疆千里,称霸西戎。

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国力富强。

秦王政横扫六合,征服中原,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

他自称始皇帝,建都咸阳,从秦建都千邑,到
秦献公二年(前383)城栎阳,秦在宝鸡地区经营了393年,宝鸡成为秦国的发祥之地。

秦统一中国后,今宝鸡地区属内史地,设陈仓、虢、雍、美阳、邰、平阳、杜阳、漆、眉10县。

两汉,属右扶风。

三国及晋,为扶风郡地。

前秦,宝鸡设武都郡。

北魏,在雍城治岐州。

今市区为北周筑留谷城,隋移陈仓县于此,唐至德二年(757)以”鸡鸣之瑞”的传说改名宝鸡县。

唐、宋、金、元、明、清和民国初期,在凤翔均设凤翔府。

民国24年(1935),陕西省在凤翔设第九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30年(1941)专员公署迁至宝鸡。

从此,西府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转移宝鸡市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设地、市建置。

宝鸡位于陕西关中西部,总面积1.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60万,其中市区面积555平方公里,人口55万。

宝鸡古称陈仓,是华夏始祖炎帝的故乡,周秦王朝的发祥地。

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因城东南鸡峰山有“石鸡啼鸣”之祥兆而改称宝鸡。

境内有省
级以上文物保护景点65处,尤以西周青铜器名扬海内外,被誉为“青铜器之乡”。

著名古迹有炎帝活动过的天台山,佛教圣地法门寺,张三丰修道院金合观,五丈塬诸葛亮庙,隋唐帝王避暑行宫九成宫,皇家温泉汤峪温泉,雍城遗址等。

名胜风光有太白国家森林公园、天台山国家森林公园、大散关、凤翔东湖等。

宝鸡是炎帝故里,周秦王朝发祥地,盛唐文化荟萃之地,著名的“青铜器之乡”。

地上地下文物极为丰富。

目前,全市有各类文物点3358处;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周原遗址、雍城遗址、九成宫遗址),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
位67处。

有馆藏文物48000多件(组)。

其中国宝级珍贵文物55件(组)。

一级珍贵文物600多件,分别约占全省和。

宝鸡出土的青铜器不仅数量巨大,造型精美,青铜器上的长篇铭文既是珍贵的史料,又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精品。

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宝鸡出土的何尊、秦公钟、墙盘、折觥、金柄铁剑、八重宝函、鎏金银盘、12环大锡杖、秘色瓷及九成宫醴泉铭碑等重器珍宝,充分显示了周秦文化、唐文化的风采。

宝鸡法门寺出土的唐代宫廷金银供养器,是我国古代金银器制造工艺的典范,反映了盛唐时期高度发达的社会经济文化水平。

宝鸡现有文物单位22个,外开放的有7个法门寺博物馆、周原博物馆、周公庙、诸葛庙、钓鱼台。

既有出土文物阵列,也有历史遗迹的展示。

是了解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了解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途径。

宝鸡也是关中民俗风情的集散地。

到这里旅游,各种关中小吃,如臊子面、面皮、搅团、锅盔,让让您尽享北方面食地美味,体会关中人生活地安逸和热情好客。

热闹非凡地庙会、四处赶场地剧团演出,能够试试在在感受古老地文化与艺术。

宝鸡凤翔自古以来,人杰地邻,泥塑、彩绘艺术吸引了四面八方地游客。

六营村的胡深先生创作的泥塑吗,已经被作为中国20XX年将发行的生肖邮票图案。

宝鸡地处陕、甘、川三省的结合部,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交通十分便利。

陇海、宝成、宝中三条铁路在此交汇,是陇海铁路上第三个大“十”字。

市区距西安国际机场100多公里。

以市区为中心,已形成宝鸡到西安、平凉、成都、乌鲁木齐四条公路干线和110条支线
的公路网。

特别是第二条欧亚大陆桥的开通和西(西安)宝(宝鸡)高速公路的建成,使宝鸡在沟通东西南北货运、开展国内国际贸易方面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

1993年6月10日,江泽民总书记亲临宝鸡视察并挥毫题词“开发古陈仓,建设新宝鸡”。

随着经济的发展,宝鸡将成为你旅游重要的一个目的地,到这里,您能够感受先秦的文化与文明,体会关中的风土人情,享受自然带给你的新鲜与舒适??
宝鸡有名的是臊子面属岐山风味名吃,以其做工精细,用料讲究,色香味形俱佳而久负盛名。

其它名小吃有:辣驴肉、锅盔、宝鸡茶酥、陇县马蹄酥、岐山挂面。

1、岐山臊子面.相信这个大名大家早已听过,很多人还品尝过,不过呢,西安这边我觉得没有完全正宗的,就目前而言感觉比较正宗的就是永明和永丰,基本上85%正宗。

因为那是岐山人开的店,但是呢原料不是原产地的,所有就打了点折扣。

这两家店在市区各地都有分店,比较方便,大家可以去品尝一下,就餐环境还不错。

2、臊子肉夹馍.这个也很好吃,味道和口感不同于一般的腊汁肉夹馍,西安很少有卖的地方,不过那两家永明和永丰都卖的,臊子的味道嘛,我觉得8成左右正宗。

3、岐山擀面皮.这是宝鸡小吃里最有名气的,走遍了全国,到处都有,北京那也有,不过在北京你吃了觉对感觉不出那是擀面皮,因为那已经不是擀面皮了。

西安这里擀面皮很多地方卖,但是呢,多数不是擀面皮,大多把蒸面皮拿来当擀面皮卖,我在西安几年还没有发现哪有真正意义上的擀面皮,大家想吃的话还是回岐山,让你吃个够。

·皮影·农民画·猕猴桃·香醋·凤椒·凤
县党生小人参·食用菌·千阳培育出新一代苹果·岐山臊子面·腊汁肉夹馍·水煎包·红富士苹果·红嘎啦苹果·草编艺术·松仁玉米锅盔馍民间艺术品马勺脸谱凤县党生小人参食用菌凤椒鹿糕馍腊驴肉扶风的一口香特色活动宝鸡社火陕西宝鸡地区,人们习称西府,是陕西社火脸谱艺术具有代表性的地区之一。

特别是陇县和宝鸡县的社火脸
谱,流传历史久远,脸谱造型奇特,色彩质朴明快,纹饰严格讲究,谱样多而齐全,代表了西府社火脸谱的最高水准。

封神演义人物社火起源于原始社会的文面,文身、巫术、祭祀、宗教,古代的角抵、驱傩、祭社活动。

社火脸谱的纹饰证明,五六千年前彩陶上的原始符号,在脸谱上被完整的继承了下来。

作为关中平原的核心城市,宝鸡市大力发展文化,通过各种活动将市民带入文化氛围中。

在现代化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越来越追求精神层次的满足,感受不同的乡土人情,对于节日风俗本身而言似乎已经不再重要。

我希望通过对宝鸡各个地方风俗文化的调查,将宝鸡人色彩斑斓的精神世界和别具一格的人文精神展现给世界。

历史悠久的先秦文化经过数千年的熏陶,正不断地朝着文明的方向发展,并随着今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科学文化的进步而逐步成为历史的精华,拥有着巨大魅力和价值的传统文化和风俗,将通过宝鸡人代代传承,以更好的文化内涵去打造一格独具风格的地方文化品牌。

篇二:春节民风民俗调查报告
关于春节民风民俗的调查报告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
十三。

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风俗是一种世代相传的文化,它透视着每个地区的地域特色、民族风情、生活习惯和生活变化。

全面了解一个地区的风俗,才能更好地了解、认识这个地区,才能更容易地在这个地区生活。

“入乡随俗”这句成语就在某些程度上道出了了解一个地区风俗的重要性。

为了更多更全面了解我们诸城的风俗习惯,我深入村落,对我们的民风民俗做了一次深入的调查。

春节是我国一个传统的节日,也是整年最紧张的一个节日,怎样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汗青生长中,形成了一些较为牢固的民风风俗,有很多还相传至今。

春节期间有许多传统习俗,如扫尘、贴春联、吃年夜饭、守岁、穿新衣、放炮竹、拜年、祭祖等,这些传统习俗都属于春节文化。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过年。

在诸城大地,春节的习俗也是很多的。

从农历十二月(俗称腊月)廿三起,辛勤劳作了一年的人们为过好春节就开始忙碌起来了。

农历腊月二十三夜,相传这一天为灶君上天之日,民间普遍有送灶君上天的习俗。

老百姓在这一夜将灶君像贴在厨房的墙壁上,用水饺,柿饼软枣等作为祭品,点上香烛,祭供灶君,并备纸钱,磕头礼拜,然后鸣放鞭炮。

户主对着灶君像自言自语地说些诸如”上天奏好事,下界保平安”等吉利话祈祷。

过了二十三,家家户户越发忙碌了,里里外外
大扫除,俗称掸檐尘,各家忙于洗涤被褥帐子,酿酒、炒花生和瓜子,并采购吃的用的东西。

有些百姓要磨粉蒸糕,这一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因”糕”和”高”是谐音,人们图的是年年高的好口彩。

本市各地制糕的方法各不相同,有的蒸松糕,有些地区盛行蒸的是粘糕,还有的人蒸蒲鞋底糕。

此外人们还要备些锡箔、纸钱、香烛、元宝、茶食果品之类的东西作祭品以此敬神。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屋子”,据《吕氏春秋》记录,我国在尧舜期间就有春节扫尘的民风。

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旧年的穷运与不利扫出门。

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到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洗濯种种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到处洋溢着欢高兴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高兴氛围。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剪纸——窗花。

窗花不但衬托了喜庆的节日氛围,
也集装饰性、抚玩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遍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
深受人们的喜好,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

窗花以其特有
的归纳综合和浮夸本领将吉事祥物、精美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衬托得红火富丽。

春节贴“福”字,是我国百姓间由来已久的民风。

“福”字指福分、福运,寄托了
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为了更充实地表现这种向往,有的人索性将“福”字倒过来贴,
表现“幸福已到”“福分已到”。

民间尚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种种图案的,图案有
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收、龙凤呈祥等。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等。

它以工致、对偶、简便、精良的笔墨刻画,期间配景,抒发精美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势。

每逢春节,无论都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
节日增长喜庆氛围。

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端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头脑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劈头及种种作品的特点都作了叙述。

年夜饭
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饺子、馄饨、长面、
元宵等,而且各有讲究。

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

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
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

有的包饺子时,还
把几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币包进去,说是谁先吃着了,就能多挣钱。

吃饺子的习俗,是从汉朝传下来的。

相传,医圣张仲景在寒冬腊
月,看到穷人的耳朵被冻烂了,便制作了一种“祛寒娇耳汤”给
穷人治冻伤。

他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温热的药材,用面皮包
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下锅煮熟,分给穷人吃,人们吃后,觉
得浑身变暖,两耳发热。

以后,人们仿效着做,一直流传到今天。

新年吃馄饨,是取其开初之意。

传说世界生成以前是混沌状态,盘古开天辟地,才有了宇宙四方,长面,也叫长寿面。

新年吃面,是预祝寿长百年。

守岁
除夕守岁是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

最早记录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百口团圆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候,彻夜守夜,象征着把旧年的邪瘟病疫照跑驱走,等待着新的一年祥瑞快意。

这种习俗后来渐渐盛行。

爆竹
中国百姓间有“开门爆竹”一说。

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
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
旧迎新。

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

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烈的氛围,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
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祥瑞。

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利用越来越
遍及,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庞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
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祥瑞。

如今,湖南
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
我国闻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质量高,不仅畅销国内,还远销国外。

拜年
新年的第一天,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俏丽的衣服,打扮得整整洁洁,出门去走亲探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拜年的要领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庆贺,称为“团拜”。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尊长拜年,祝尊长人长命安康,尊长可将事先筹办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

听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由于“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安度过一岁。

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赐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如今尊长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旧盛行。

祭祖
中国人有慎终追远的传统,过节总不会忘记祭拜死去的先人,春节也不例外。

供奉食物或鲜花以表心意,是中国普遍采用的仪式,祭祖的形式或许因宗教信仰而不同,但纪念祖先的意义却是相同的。

家庭祭祀活动最主要的内容之一。

按照民间的观念,自己的祖先和天、地、神、佛一样是应该认真顶礼膜拜的。

因为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时时刻刻的在关心和注视着后代的子孙们,尘世的人要通过祭祀来祈求和报答他们的庇护和保佑。

春节时必须祭祖,缅怀自己的祖先,激励后人。

但因各地习俗不一,所以有的地方在年夜饭之前祭拜;有的地
方在除夕夜子时前后祭拜;有的地方在初一早上开家门前祭拜;而台湾地区是在除夕午后,进行一年中最后一次祭拜祖先。

还有的地方初一在家里祭拜之后,还要去祠堂祭祖。

也有上坟祭祖的,俗称墓祭,主要是在坟地烧香、上供、叩拜。

近代一般是到亲人的墓地祭拜。

春节食俗
在古代的农业社会里,约莫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
的食品了。

由于腌制腊味所需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尽早筹办,我国很多省份都
有腌腊味的习俗,此中又以广东省的腊味最为闻名。

蒸年糕,年糕由于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胃,所以成了家
家必备的应点食品。

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
寓新年发达的意思。

年糕的口胃因地而异。

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黄米制成的红枣年糕、百果年糕和
白年糕。

河北人则喜欢在年糕中放大枣、小红豆及绿豆等一起蒸食。

山西北部及
内蒙古等地,过年时风俗吃黄米粉油炸年糕,有的还包上豆沙、枣泥等馅,山东
人则用黄米、红枣蒸年糕。

北方的年糕以甜为主,或蒸或炸;南边的
年糕则甜咸
兼具,比方苏州及宁波的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平淡。

除了蒸、炸以外,
还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汤。

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猪油、玫瑰、桂
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讲究,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百口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饺子皮,
再用皮包上馅,馅的内容是五花八门:肉、蛋、海鲜、时令蔬菜等都可入
馅,正统的饺子吃法,是净水煮熟,捞起后以调有醋、蒜末、香油的酱油
为佐料沾着吃。

也有炸饺子、烙饺子(锅贴)等吃法。

由于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
相聚之意,以是用饺子象征团圆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祥瑞;别的,饺子由于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祥瑞寄义。

一家巨细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

春节是个盛大而隆重的节日,习俗也很繁多。

春节习俗也在不断的演变,但愿好的习俗能一代一代的流传下去,毕竟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篇三:山西民居调研报告
一、实习目的
1、通过实地考察,了解不同风格的环境艺术设计,民居建筑,室内环境及室外环境,空间设计。

2、通过参观考察,了解古民居的建筑设计、装饰元素等,以及它的景观规划,通过学习借鉴积累并运用到以后的设计当中。

3、如何吸取民间传统的艺术特色,构建自己的艺术特质。

4、收集、积累设计资料,为以后的设计工作做准备。

二、实习内容
随着中式文化的复苏,中式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设计的灵感很多时候来源于生活,所以能够亲身体验山西民居的特色能够帮助我们在以后的设计中有更多的灵感来源,也能够受到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响,最终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结合,让自己的设计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作为一个未来的设计师,我们更应该去发现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民居建筑中的艺术造型和装饰艺术,如何去运用去开发对我们以后的设计生涯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借着此次的山西之旅去实地感受山西民居的魅力。

山西传统民居,以其类型丰富、独具地方特色而引人注目。

固有的地理环境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诸因素的影响,使得山西民居的形成和发展历史悠久,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造型和装饰艺术,也颇具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山西被称为中国古建筑博物馆其晋商建筑更是体现了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精华。

所以作为学环境艺术设计的学生到山西考察也是非常必
要的。

在山西的民居中最具特色保存最为完整的就是平遥古城中的民居建筑,还有王家大院、乔家大院等,因此平遥古城成了我的首选之地。

平遥古城始建于西周,已有2700年的历史。

古城占地2.25平方公里,共有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道蚰蜒巷,是完整的古城墙、古街巷、古店铺、古庙宇、古民居组成的大型古建筑群,中轴明显,布局左右对称,是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县城。

古城内具有保护价值的传统四合院民居有3797处,其中400余处保存完整,基本保持了明清时期的民居风貌,是中国明、清时期县城的活标本。

在我看到古城的那一刹那,我不仅感慨万分,那是一种饱经岁月洗礼的古老却散发着迷人的魅力,我不仅为古城保存的这么完整感到惊讶更深深的被它的内容吸引。

从跨入的那一刻起,我仿佛置身于古代汉民族的城市街道之中,熙熙攘攘的人群??仿佛时光穿梭让我来到了明清盛世。

在这里没有任何的现代建筑,全部都是中国传统的砖木结构的房屋,立柱横梁,画栋雕栏,飞檐斗拱,石礅木扉,处处散发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

一切都保存着原汁原味的古代城市面貌。

我在惊讶感慨之余不仅庆幸它没有受到战火的毁坏也没有受到现代气息的侵扰,没有高楼大厦,没有飞驰而过的汽车,没有杂七杂八的广告牌霓虹灯,有的只是古朴的建筑,弯弯曲曲的街道。

这次调研主要是民居,所以当然要看平遥古城的民居建筑。

平遥民居的形式以四合院为主,平遥的传统四合院民居和汉民族其它地区的民居一样,在建筑布局形式和规划等级上都受到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制度和伦理观念的影响。

这些四合院多为清代所建,也有部分为明代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