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安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易错40题诗歌鉴赏题word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鹄桥仙)和范先之送祐之弟归浮梁①
辛弃疾
小窗风雨,从今便忆,中夜笑谈清软。
啼鸦衰柳自无聊,更管②得、离人肠断。
诗书事业,青毡③犹在,头上貂蝉④会见。
莫贪风月卧江湖,道日近、长安路远。
(注)①范先之,作者门人。
祐之,作者族弟。
②更管:哪管。
③青毡:指家传旧物,也喻指高贵世家。
④貂蝉:即貂蝉冠,指高官。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啼鸦衰柳”从听觉和视觉角度渲染悲凉气氛,为下面写“离人肠断”作了铺垫。
B.作者怪罪鸦和柳不管离人之愁,这样的表达无理而妙,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C.“莫贪”一句叮嘱族弟不要贪于玩乐而虚掷光阴,文字里面满是兄长的殷切关爱。
D.下阕借典故表达劝勉之意,扭转了上阕的消沉忧伤,使全词呈现慷慨高昂的情调。
2)这首词上阕“小窗风雨,从今便忆,中夜笑谈清软”与“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都写到了什么场景?描写时各是如何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的?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浣溪沙·新年夜坐
(清)万树
猿和风声落槛边。
鼠窥人影过灯前。
乱书翻尽不成眠。
夜夜夜深愁永夜,年年年节惜华年。
可堪身滞海南天。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乱书翻尽”是细节描写,表现的是诗人对不能回家的愤怒之情,是一种发泄行为。
B.“窥”“过”灯前,写出了鼠的无惧诗人,颇有它乃此间主人的感觉,益发表现出诗人客居外乡之感。
C.“落”把看不见的声音化成具体可感的东西,风和猿声两意象叠加在一起,倍增新年独坐的凄凉。
D.本词表现出一种“客的意识”,即孤单、寂寞的异乡飘零之感。
2)“夜夜夜深愁永夜,年年年节惜华年”如何断句?三“夜”与三“年”重叠有何妙处?
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除夕对酒赠少章①
陈师道
岁晚身何托,灯前客未空②。
半生忧患里,一梦有无中。
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
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
[注]①少章:名秦觏,字少章,北宋著名词人秦观之弟,与诗人交往颇密。
②未空:事业没有落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除夕夜本是欢聚之时,但自己却无所依托,漂泊无依。
B.第二句诗,将客人与自己作对比,意在表达对客人的极度羡慕之情。
C.诗人现实中忧患半生,只得在梦中寻求理想和慰藉,一实一虚,耐人寻味。
D.诗人身形衰弱,他因愁苦而白了短发,酒后衰颜才显红晕。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歌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4.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一)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注:此诗作于苏轼任杭州知府时,刘景文当时任两浙兵马都监,苏轼很看重他,曾称他为“慷慨奇士”。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诗中的第二句写诗人“遥看”“草色”有,逼近去看“却无”,流露出诗人的失落之情。
B.韩诗后两句属议论语旬,诗人认为早春的景物之美食胜晚春满城烟柳的景色。
C.苏诗的第一、二句两句写夏荷残败、秋菊的衰残,是为了衬托橙橘的岁寒不凋之心。
D.苏诗的的最后一句赞颂了初冬时节依然生机盡然的橙和橘,并赋之以坚贞品格。
2)韩诗第三、四句与苏诗第一、二句都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并分析这种手法的作用。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定风波重阳①
苏轼
与客携壶上翠微②。
江涵秋影雁初飞。
尘世难逢开口笑。
年少。
菊花须插满头归。
酩酊但酬佳节了云峤③。
登临不用怨斜晖。
古往今来谁不老。
多少。
牛山何必更沾衣④。
(注)①该词作于元丰三年(1080)重阳节,是据杜牧的《九日齐安登高》一诗改写而成,另一版本题为“重阳括杜牧之诗”。
②翠微:指青翠掩映的山腰幽深处。
③云峤:耸入云霄的高山。
④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北望国都临淄,想到自己终将死去而泪流满面:“我怎么舍得离开这么美好的国都而死呢?”
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上片,描绘登高赏菊、饮酒言欢的情景;下片,写以酒助兴,饮酒抒情。
全词以景入情,即景生情。
B.上片开头两句,前一句交代“上翠微”的行踪,后一句描绘了“江涵”“秋影”和“雁
初飞”三幅画面。
C.“难逢”道出了作者对人生多忧的感慨,与下文的“年少”“须插”形成因果照应。
D.作者用“携壶”“菊花”“佳节”“登临”等反复点题,进一步表现重阳节的风俗习惯。
2)词作结尾四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借用齐景公的典故有何作用?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李白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笑杀陶渊明,不饮杯中酒。
浪抚一张琴,虚栽五株柳。
空负头上巾,吾于尔何有。
[注释]①王历阳:指历阳姓王的县丞。
当时李白在历阳访问。
②语出陶渊明诗“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
陶渊明曾用头巾滤酒,滤后又戴上。
1)下列对这首诗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县丞设宴招待李白,正值大雪纷飞之时,大地一片雪白,风色寒厉。
B.王县丞不喝酒,简直要笑死陶渊明:李白对王县丞的讥笑很是风趣。
C.颈联意在说陶渊明如果不喝酒,那也是浪抚了一张素琴,虚栽了五株翠柳。
D.尾联两句既是通过用典来嘲笑王县丞,也是以激将的方法劝他痛快饮酒。
2)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有着李白极为鲜明的个性特色,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夏夜不寐有赋
陆游
急雨初过天宇湿,大星磊落才数十。
饥鹘掠檐飞磔磔,冷萤堕水光熠熠。
丈夫无成忽老大,箭羽凋零剑锋涩。
徘徊欲睡复起行,三更犹凭阑干立。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写了急雨之后,天地间湿气蒸腾,隐约只能望见夜空少数大星的景象。
B.猛禽低飞磔磔有声,冷萤力竭随人水中,动物的异常表现反映出夏夜的窒闷。
C.诗人以凋零的羽箭与生锈的宝剑比自己,意在表现自己久疏战阵,武艺荒废。
D.诗歌写夏夜不寐的见闻感受,表达诗人不遇的喟叹,融叙述描写抒情为一体。
2)“三更犹凭阑干立”与“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都是富有表现力的细节,请分析它们在情感表现上的异同。
8.2)阅读下面一首清诗,然后回答小题。
客发苕溪.
清·叶燮
客心如水水如愁,容易归帆趁疾流。
忽讶船窗送吴语,故山月已挂船头。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七个字包含着两个比喻,而且行文上衔接紧密自然,极具凝练之美。
B.“趁”字写出行驶的船速度很快,像是追着急流赛跑一样,描写形象生动。
C.第三句原为“忽讶推篷吴语是”,相比之下,现句中“意外”的意味更浓厚。
D.尾句以视觉写月景,“山月”近挂“船头”,以夸张手法表明“客”已经到家。
2.本诗所表达的情感有哪些变化?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9.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观祈雨
(唐)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宋代民歌
施耐庵《水浒传》(注)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注)《水浒传》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中杨志押送生辰纲行至黄泥冈时,白日鼠白胜扮作挑酒桶的汉子所吟唱的诗作。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诗后两句似乎离题,然而与题目有着内在的联系,一方是祈求下雨:一方却“犹恐春阴”,两种场面形成鲜明对照。
B.宋代民歌从不同的侧面渲染天气的炎热,为押送生辰纲的杨志等人口渴思饮,终于落入吴用所设计的圈套作铺垫。
C.这两首诗歌都描写了在春日大早之时,农人与豪门贵族两种不同的生活场面和不同的心理活动。
D.这两首诗歌都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表达了对百姓的同情,讽刺了富贵人家不知民生疾苦。
2)前人点评李诗“有《三百篇》遗意”,请从诗歌主旨和表现手法角度分析李诗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半山春晚即事
王安石
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
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
床敷①每小息,杖屦②或幽寻。
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注)①床敷:安置卧具。
②杖屦:扶杖漫步。
1)本诗题为“半山春晚即事”,诗人笔下“半山春晚”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尾联“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的表现手法。
11.阅读《东坡》,完成小题
东坡①(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
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
②荦确:山多大石。
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2)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
12.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小题。
西江月①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
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②。
中秋谁与共孤光。
把盏凄然北望。
(注)①此词作于宋哲宗绍圣四年,当时苏轼62岁,被贬琼州(今海南省琼山市)通判。
②邹同庆注: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谗人蔽君,忠直见谤。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上片的起句“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借《庄子·齐物论》的典故,以梦喻世事,发端便以悲剧气氛笼罩全词。
B.上片“新凉”二字与下片的“中秋”呼应,句中数量词兼疑问词“几度”的运用,低回唱叹,含有无限惋惜和悲叹。
C.“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中的“寒”与本词中的“凉”,都意在以节候之“清寒”,反衬世间真情值得留恋。
D.过片中,“酒贱”源自词人谪居期间经济的贫困,“客少”主要是因为词人被贬在外,远离亲友,以及贫困的处境。
E. 苏轼是宋代豪放词的大家,然而这首词却包含哀怨隐忍的心绪,由此可以看出,苏轼的词风也有悲情婉约的一面。
2)本词中蕴含着词人哪些丰富的思想情感?请分别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恨别杜甫
洛城②一别四千里,胡骑③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④,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⑤急为破幽燕。
注:①这是杜甫上元元年(760)在成都写的一首七言律诗。
②洛城:洛阳。
③指安史之乱的叛军。
④剑外:剑阁以南,这里指蜀地。
⑤司徒:指李光弼,他当时任检校司徒。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中“四千里”,恨离家之远;“五六年”,伤战乱之久。
个人的困苦经历与国家的艰难遭遇,都在这些数量词中体现出来。
B.颔联描述诗人流落蜀地的情况。
由于“兵戈阻绝”,他不能重返故土,只好老于锦江边了。
“老江边”的“边”字,悲凉沉郁。
C.颈联中月夜,思不能寐,忽步忽立;白昼,卧看行云,倦极而眠。
诗人这种坐卧不宁的举动,正委婉曲折地表现了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
D.尾联回应次句,抒写诗人听到唐军连战皆捷的喜讯,盼望尽快破幽燕、平叛乱的急切心倩。
感情由欢快转为悲凉。
E. 诗人把个人的遭际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写,每一句都蕴蓄着丰富的内涵,包含着浓郁的诗情,值得读者反复吟味。
2)在这首诗中,诗人的“恨”包含了几层含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鹧鸪天
[宋]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
红蕖,红荷花的别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上片“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两句连用林、山、竹、墙、蝉、草、池塘七种典型意象描写了夏日(夏末秋初)雨后的景象。
B.“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写作者太阳西下时手拄藜杖缓步游赏,表现他自得其乐的状态。
这三句似人物素描画,通过外部形象显示其内心世界,也是高明的手法。
C.“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是本词的点睛之笔,“殷勤”运用拟人手法,使雨有了人的情意。
在这两个字里,还含有某些意外之意,即是说:有谁还能想到几经贬谪的词人呢?大概世人早已把我忘却了,唯有天公还想到我,为我降下这场雨。
D.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刻画人物形象,描写人物的心理状态。
描写了作者村中游赏时偶遇细雨,但仍欣赏了一派树林葱郁、蝉声四起的夏末秋初雨后村舍之景。
2)请简要分析“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一句在景物描写方面的特点。
1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①。
[注]①共传:互相举杯。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
...的两项是
A.这是一首惜别诗,先从上次的别离写起,接着写此次相会,然后写到叙谈和惜别,波澜曲折,富有情致。
B.别后数年,山川阻隔,首联从时间、空间两个方面突出了离别久远,相见之难,其间的相思,自在言外。
C.颔联正面描写久别重逢,抓住“乍见”之后的典型细节细腻描绘,与李益“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有异曲同工之秒。
D.“翻疑梦”这一细节不仅把诗人诧异、自责的神态表现得惟妙惟肖,而且把两人久别初见时悲喜交集的复杂心情表现得十分传神。
E. 尾联总写伤别,想象离别后各自借酒消愁的情景,将再次离别的伤感之情更推进了一步;“惜”,直接表现了恋恋不舍的离情。
2)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对颈联“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作简要赏析。
1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高斋晚望
柴望①
才是青山便卜邻②,世情那得较③纷纭。
露含远地分为雨,烟起人家去作云。
柳色晴光扶槛入,莺声人语隔窗闻。
高斋独卷重帘坐,花落棋床日未曛。
(注)①柴望,南宋诗人,曾因出书提醒当朝居安思危触怒朝廷被捕入狱。
出狱后隐居30年而时时心忧国难。
②卜:选择。
③较:计较,争辩。
1)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选择春天富有特征的景物入诗,青山云露,炊烟人家,柳色莺声,花落棋床,意象丰富。
B.诗中的写景由远到近,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多角度描写,富有层次感。
C.优游闲适的高斋晚望,其实是诗人的一次暂时挣脱压抑与苦阀、孤独与无奈的心灵挣扎。
D.诗中的“入”字用得极为传神,化动为静,化无形为有形,增加了情趣和艺术表现力。
2)请指出首联蕴含了作者的哪些情感。
1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风雨晚泊
白居易
苦竹林边芦苇丛,停舟一望思无穷。
青苔扑地连春雨,白浪掀天尽日风。
忽忽百年行欲半,茫茫万事坐成空。
此生飘荡何时定?一缕鸿毛天地中。
(注)此诗为作者被贬江州时作。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日暮停舟,放眼江岸,苦竹缭绕,芦苇丛生,诗人思绪万千。
B.弃舟登岸,青苔满地;回首江面,浪高掀天,扣题之“风雨”。
C.诗人年过半百,飘零蛮荒,万事回首总成空,谪居愁思顿生。
D.本诗语言浅近,蓄势自然,尾联铿然如裂帛,情景融合有致。
2)诗的尾联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1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满江红送李正之①提刑入蜀②
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
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
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③。
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
荆楚路,吾能说。
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
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
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注)①李正之,辛弃疾好友,与辛弃疾一样主张抗金,是年冬入蜀,改任利州路提点刑狱使。
②本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年)冬,时作者罢居上饶。
③相如檄:司马相如有《喻巴蜀檄》,此借喻安抚民心。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开篇入题,点明友人之入蜀与己之送行,“登天”句化用了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诗意,在蜀道艰险的述说中已暗含对友人的关切惜别之意。
B.“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两句表明作者对友人以多病之躯远赴蜀地的忧虑牵挂,表达不忍离别之意。
C.“儿女泪,君休滴。
荆楚路,吾能说”化用了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的诗意,劝勉友人不必伤别,并欲以对荆楚一路美好风光的叙说来宽慰友人。
D.“赤壁矶头千古浪”化用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词句,表达了诗人希望友人要像苏轼那样胸怀壮志,入蜀建一番功业。
E. “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雪深”暗寓自己被罢官、好友被远谪、抗战派淘汰将尽的困顿现实,此处言梅花开于“雪深”之时,既意在点明友人入蜀的时间,也意在以梅之凌寒犹开时与友人互相鼓励,砥砺前行。
2)“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1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
杨炎正①
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
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
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
无处落征鸿。
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
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
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②,去作钓鱼翁。
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注]①杨炎正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由于南宋统治者推行投降政策,他的才能、抱负得不到施展。
②五湖舟楫:传说范蠡助越灭吴后,弃官归隐,泛舟于五湖之上。
1)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首两句,轻描淡写愁态,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怀想。
斜日,实写景物,点明时间。
B.“胭脂”两句,以乐景衬哀情,写词人问西风:为什么你把所有的胭脂都做了颜料去染秋荷了,染得它这样红?以此反衬愁怀,颇为沉郁。
C.上片第六句以“万斛”状江水写愁,使用借代手法,将抽象无形之愁写得形象生动可感,表现愁情之多。
D.尚想三径菊花丛”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诗意,寄寓田园之思。
2)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2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东溪(注)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短短蒲耳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注)东溪:流经梅尧臣的家乡安徽宣城。
此诗是诗人 53 岁丁母忧居家乡时所作。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诗人叙看水之意,抒流连之情。
山水之美,爱之不厌,虽平平写来,但已蕴含“闲意”,总领了全诗。
B.颔联写水旁岸上,颈联写水中洲渚,春意盎然而又清单平远。
这两联虽只写景,但游人之喜悦,自在言外。
C.尾联“情虽不厌”总括了全诗情感,又照应了“发船迟”,两句中多次转折,表达了诗人疲倦厌世的感情。
D.全诗有新意,有名句,有“道前人所未道”之处,通篇结构严密,层次繁多,语言形象生动又言之尽意。
2)诗中颔联“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广受后人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妙处。
2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昼梦
杜甫
二月饶睡昏昏然,不独夜短昼分眠。
桃花气暖眼自醉,春渚日落梦相牵。
故乡门巷荆棘底,中原君臣豺虎边。
安得务农息战斗,普天无吏横索钱。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昼梦”有白日梦之意。
诗人借用宰予昼寝的典故,含有自嘲和悲愤之情。
B.诗人白昼神态倦怠,贪睡不醒,主要原因是春日暖意融融、夜短困乏。
C.尾联体现诗人心系苍生,胸怀国事,与“安得广厦千万间”情怀相近。
D.本诗以“昼梦”为线索,先写昼梦之由,再写梦中所见所感,思路清晰。
2)请从虚实角度简要赏析诗的颔联和颈联。
2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①
周紫芝
记得武陵相见日,六年往事堪惊。
回头双鬓已星星。
谁知江上酒,还与故人倾。
铁马红旗寒日暮,使君犹寄边城。
只愁飞诏下青冥②。
不应③霜塞晚,横槊看诗成。
(注)①光州:南宋时期是接近金国的边防重镇。
使君,汉唐以来,称州郡的长官为使君,此沿袭旧称。
②青冥:青色的天空。
这里代指朝廷。
③不应:不顾。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中的前两句叙述了六年阔别中两人天各一方的情形,为下面的抒写别情作了铺垫。
B.此词写惜别之情,却一反常态,用较多的笔墨塑造了一个渴望建功立业的使君形象。
C.上片中“谁知”“还与”二词,表达了诗人再次送友人登程时即兴而生的愉快之情。
D.下片通过“铁马”“寒日暮”“霜塞晚”等的描绘,表现了使君波澜壮阔的边塞生活。
2)这首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本词简要赏析。
2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塞上曲送元美①
(明)李攀龙
白羽②如霜出塞寒,
胡烽不断接长安。
城头一片西山月,
多少征人马上看。
(注)①元美即王世贞(字元美),与李攀龙齐名,同为“后七子”领袖。
②白羽:羽书,又名羽檄,古代紧急军事公文,插有鸟羽,表示要迅速传递。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运用比喻,以“霜”喻“白羽”,既形容鸟羽之白,又烘托塞外之寒,还暗示形势逼人。
B.次句运用拟人,以“胡烽不断”比拟异族频频入侵,战报立入朝廷,局势之严峻尽在不言中。
C.前两句选用白羽、寒塞、胡烽、长安四组意象,强调军情的紧急,为元美的出行渲染气氛。
D.第三句把边塞的月夜写得非常静美,既衬托情意,暗示时间,又与下文“征人”看月相照应。
2)三、四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
2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鹊桥仙
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②。
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
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
蘋洲烟雨:指长满蘋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
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1)下列有关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词的开头两句,对他一生中最难忘的这段戎马生涯作了一往情深的追忆。
在华丽的明灯下与同僚纵情棋戏,骑上骏马猎射驰驱,这是多么豪迈的生活!
B.词的上阕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第一、二两句追忆当年的豪举与现在独作江边渔父的闲散形成对比,后两句将昔日喝酒的欢快与今日孤独凄凉形成对比。
C.“独去作江边渔父”,“独”字高亢突起,凝铸了深沉的孤愤和掉头不顾的傲岸。
诗句未见褒贬或感叹的痕迹,却富含深意、留有余味,启人深思。
D.下片承“江边渔父”以“轻舟”、“低蓬”之渺小与“蘋洲烟雨”之浩荡对举,前三句写湖上生涯,词境浩渺苍凉、烟水迷离之致,后两句显得英气凛然。
2)请分析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25.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蓦山溪
张中孚①
山河百二,自古关中好。
壮岁喜功名,拥征鞍、雕裘绣帽。
时移事改,萍梗落江湖,听楚语,厌蛮歌,往事知多少?
苍颜白发,故里欣重到。
老马省曾行,也频嘶、冷烟残照。
终南山色,不改旧时青②;长安道,一回来,须信一回老③。
(注)①张中孚,其家世代为北宋高官,曾任知镇戎军兼安抚使,后降金。
其一生历事宋、金及伪齐刘豫。
②出自刘禹锡《初至长安》不改南山色,其余事事新”.③白居易《长安道》中有“君不见,外州客,长安道;一回来,一回老”的诗句。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以“山河百二”开篇,写出了山川形势的险固,引出作者对壮岁的回忆。
B.“听楚语,厌蛮歌”两句,形象地写出了作者辗转楚地,日久难回的人生境遇。
C.下片写识途老马,再见旧时景象而嘶鸣,直接写出了作者年老归家的独特心境。
D.“长安道”三句借用他人之词抒怀,“须信”二字,表明前人说的话深得其心。
2)本词抒发的情感喜忧参半,请结合全词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