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唱山歌》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音乐四年级《唱山歌》教案
教材分析:
《唱山歌》是一首广西壮族的歌曲,它以明朗轻快的旋律,描述了壮族“歌圩”的场景,展现了壮族人民能歌善舞的民族风情。
这首歌作为四年级的教材内容,除了音乐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
教材中的歌词简练,旋律富有特色,适合学生演唱和感受。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能够较好地掌握简单的乐理知识和歌曲演唱技巧。
但在音准和节奏的把握上可能还存在一些问题。
此外,四年级的学生对民族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深入理解和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还有待加强。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准确、流畅、有感情地演唱《唱山歌》。
2.通过歌曲的学习,了解广西壮族的风土人情,体验壮族音乐的
风格特点。
3.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珍惜民族团结的感情。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唱山歌》。
2.了解广西壮族的民族文化和风土人情。
3.简单的壮族舞蹈动作学习。
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歌曲中音准的把握和节奏的准确度。
重点:歌曲中情感的表达和“啊咧咧”部分的演唱。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
1.电子琴或音乐播放器。
2.投影仪与PPT。
3.《唱山歌》的音乐录音。
4.广西壮族的风景、文化图片和视频资料。
教学方法:
1.激活学生的前知:“同学们,你们知道广西壮族吗?谁能分享
一些关于壮族的文化或故事?”(设计意图:通过提问激活学生对壮族已有的了解,激发学习兴趣。
)
2.教学策略:“同学们,让我们跟随老师的歌声,感受这首山歌
的韵味吧!”(设计意图:教师示范演唱,帮助学生建立对歌曲的初步印象,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
3.学生活动:“现在大家分小组,每组内部轮流演唱,找出音准
和节奏上的问题,互相纠正。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能力。
)
教学过程:
一、导入(10分钟)
1.故事导入:“很久以前,在广西的大山深处,生活着一群壮族
的人们。
他们每到重要的日子,都会聚集在一起唱歌跳舞,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歌圩。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歌,就是从那片美丽的土地上流传下来的。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激发学生兴趣,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
2.音乐与图片结合:播放《唱山歌》,同时展示广西壮族的风景、
文化图片。
(设计意图:让学生视听结合,更直观地感受音乐与文化氛围。
)
3.提问与讨论:“你们对广西壮族的‘歌圩’有什么了解吗?”鼓励
学生分享。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壮族文化。
)
二、新授(30分钟)
1.教师示范演唱:“好的,同学们,现在请你们闭上眼睛,用心
听。
我将完整地为大家演唱《唱山歌》。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准确的示范,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歌曲。
)
2.歌词学习:“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歌词。
‘依哟喂——’这是壮族
歌曲中常见的衬词,表示情感的强调。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歌词的文化背景和意义。
)
3.学唱歌谱:“来,大家跟着我一起唱谱。
”(电子琴伴奏)“这
个部分是歌曲的高潮部分,‘啊咧咧’是典型的壮族衬词,唱的时候要特别注意音准。
”(设计意图:通过互动帮助学生掌握音准和节奏。
)
4.歌词填唱:“现在请你们把歌词填入旋律中,注意音准和节奏
哦!”(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
)
5.情感处理:“这首山歌情感丰富,特别是‘啊咧咧’部分,要唱出
那种自豪和喜悦的情感。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歌曲情感,培养他们的艺术感知能力。
)
6.简单舞蹈动作学习:“同学们,想不想学一些简单的壮族舞蹈
动作?来,站起身,跟着老师一起动起来!”(设计意图:结合舞蹈动作学习,丰富学生的感官体验,加深对民族文化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