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单元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总结
一、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
1.多元一体 (1)新石器时代多元一体的格局初步奠定。 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从“满天星斗”走向“中原核心”。
①满天星斗——新石器时代中期,六大文化区系并行不悖。 ②中原核心——新石器时代晚期,只有中原区系龙山文化维持在较高水 平。
(2)战国时期,多元一体的格局正式形成 。 ①从商至战国时期,华夷杂处,相互交融。
(4)民族关系方面: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族逐渐形成,随着政治、经济 、文化交流的扩展,各民族的华夏认同意识逐渐增强,这为秦汉时期多民族 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秦汉时期文明发展的阶段特征(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
1.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 (1)基本线索:秦汉时期经历了秦朝、汉朝两个封建王朝,秦朝结束春秋 战国诸侯混战局面,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汉朝分为西汉 和东汉,西汉和东汉前期巩固了“大一统”局面。 (2)阶段特征:秦汉时期是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的历史时期,也是当 时社会政治从天下大乱到天下大治,社会经济从停滞倒退状态到初步恢复发 展的时期。封建国家处于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巩固阶段,东汉后期出现 地方割据局面。秦汉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阶段。
2.具体表现 (1)政治方面:社会制度不断进步
①原始民主制。原始社会经历了原始人群、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 社三个阶段。尧、舜、禹时期的禅让制,是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反映了原始社会的原始民主制度。
②分封制和井田制。夏朝建立了奴隶制国家机器,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 让制。西周为了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政治上实行分封制、经济上实行井田 制,使周王朝成为地域空前广大的奴隶制国家。பைடு நூலகம்
2.具体表现 (1)政治方面 ①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朝建立后,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构 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西汉建立后,汉承秦制,有所损益,着手采取措施 解决王国问题,颁布“推恩令”,创立中外朝制度、刺史制度等,加强中央集 权。 ②政权总体稳定,但有不安定因素。先后经历了秦朝、西汉、东汉三个时 期,政治上实现了“大一统”,政权稳定,秦、西汉、东汉政权的更替都是由 于统治后期阶级矛盾尖锐,在农民战争的打击下灭亡或名存实亡。但这些王朝 统治期间,也出现一些不稳定因素,如东汉后期的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等。
②战国时期,以华夏族为主体的多元一体格局正式形成 。 (3)从秦代开始,大一统的政治巩固了多元一体的格局 。 2.源远流长
(1)超百万年的文化根系。(旧石器时代文明遗存) (2)上万年的文明起步。(新石器时代的文明遗存) (3)五千年的古国。(中华文明的形成) (4)两千多年的中华统一实体。(秦代以来的大一统局面)
(4)民族关系方面 ①秦朝征服南方越族地区,加强对云、贵一带西南夷的控制,修筑万里
长城,基本奠定了后世的疆域版图。
②汉武帝时期北击匈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西域与中原地区的 联系,开辟了丝绸之路。西汉在西域地区设置西域都护府加强对西域的管辖 ,不断开疆拓土,加强了民族交融,进一步巩固了封建“大一统”的局面。
二、先秦时期文明发展的阶段特征(距今约200万年前至公元前221年)
1.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 (1)基本线索:先秦时期包括原始社会及夏、商、西周和东周(春秋、 战国),经历了三种社会形态。涉及原始社会的出现、发展和解体,奴隶社 会的形成(夏)、发展(商)、鼎盛(西周)和瓦解(春秋)以及封建社会 的逐步确立(战国)时期,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形态 演变的根本原因。 (2)阶段特征:先秦时期,我国从原始公有制到私有制产生,阶级的出 现和早期国家的形成发展,促使中国社会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型,是中华文 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
③春秋战国时期:春秋后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使生产力得到显著的发 展;战国时期,随着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以封建土地私有制为主体的封建小 农经济初步发展起来。
(3)思想文化方面 ①商和西周时期:以甲骨文和青铜器制造为代表的商文化在古代世界占 有特殊的地位,我国有文字可考的信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②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剧变和经济大发展,思想 和科技领域出现了繁荣局面。思想方面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教育方 面,“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私学兴起;天文、历法、医学等科学技术 有了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为后世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经济方面 ①秦朝统一后,通过统一货币、度量衡等经济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
了生产。 ②西汉初年,统治阶级实行与民休息、恢复生产、轻徭薄赋的措施,出
现了“文景之治”的良好局面;汉武帝时期,通过盐铁官营、均输平准等政 策加强对经济的控制,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为北击匈奴奠定物质基础。
③东汉初年,汉光武帝调整统治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经济,因此 出现了“光武中兴”的安定局面。
③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日益崩溃, 封建制逐步形成,社会正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
韩非顺应社会变革的要求,提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理论,符合封建统 治者建立中央集权的需要。秦国的商鞅变法,建立县制,维护和巩固了封建 中央集权。
(2)经济方面: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 ①远古时期:经历了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社会生产处于刀耕火种 阶段,逐步从狩猎、采集走向原始农业耕作,生活从群居到聚族而居。 ②夏商西周时期: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有一定进步。商朝青铜器制造业 发达,青铜器少量用于农业生产。
(3)思想文化方面 ①思想上:秦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西汉汉武帝“罢黜百家,独
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②科技文化:科学技术方面有许多发明创造在当时世界上处于世界领先
地位,特别是造纸术等。史学、文学、艺术各放异彩。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 文化圈日益扩展,其影响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突破了东亚文化圈,远及欧洲 和非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