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局部解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组—— 眶上动、静脉 眶上神经 滑车上动、静脉 滑车上神经 分布于额、顶区软组织
后组—— 枕动脉、枕静脉 枕大神经 分布于枕区软组织
3、帽状腱膜及枕额肌
◆构成
额腹
坚韧致密,前连枕额肌额腹,
后连枕额肌枕腹。 ◆意义
头皮裂伤若伴帽状腱膜横向 断裂,因额腹与枕腹分别向前、 后收缩,故裂口较大。
头皮损伤缝合伤口时,必须 缝合该层以利伤口愈合。
3、腮腺咬肌筋膜
为颈深筋膜浅层向上的延续, 在腮腺后缘分为深、浅两层,包 绕腮腺形成腮腺鞘,两层在腮腺 前缘处融合,覆盖于咬肌表面, 称为咬肌筋膜。
腮腺鞘与腮腺接合紧密,并 发出间隔,深入到腺实质内,将 腮腺分隔成许多小叶。
由于腮腺有致密的筋膜鞘包裹, 炎症时——常引起剧痛。
腮腺鞘的浅层特别致密,而深 层薄弱且不完整, 腮腺化脓时,脓 肿不易从浅层穿透,而穿入深部, 形成——咽旁脓肿或穿向颈部。
——眶下血管神经通过 ♣颏孔——位于下颌第2前磨牙根下
方,距正中线约2.5cm处 ——颏神经血管通过
眶上切迹、眶下孔、颏孔三点呈一直线
眶上切迹
眶下孔 颏孔
1、体表标志
♣颧弓——外耳门向前横行的 骨性隆起,下方
一横指处——腮腺管 ♣下颌角——下颌体的下缘和
下颌支后缘的交界处
♣乳突—耳垂后方的骨性隆起 ——面神经从其根部 前缘浅出
4、腮腺管
腮腺管由腮腺浅部的前缘 发出,在颧弓下一横指处,向 前横行越过咬肌表面,至咬肌 前缘急转向内侧,穿颊肌,在 颊粘膜下潜行一段距离,然后 开口于与上颌第二磨牙相对处 的颊粘膜上,开口处粘膜隆起, ——称腮腺管乳头
腮腺管乳头
腮腺炎 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可以一侧或两侧
病毒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多为双侧 急性细菌性腮腺炎——化脓性腮腺炎——多为单侧
指腮腺和咬肌所在的区域 上界——颧弓与外耳道 下界——下颌骨下缘平面 前界——咬肌前缘 后界——乳突和胸锁乳突肌上部的前缘 腮腺咬肌区内主要结构有:腮腺、咬肌以及有关的血管、神经等
腮腺
1、腮腺的形态和位置 略呈锥体形,底向外侧,尖向内侧突
位于面侧区
2、穿经腮腺的血管、神经
由浅入深依次有
面神经及分支 下颌后静脉及属支 颈外动脉及分支 耳颞神经
颅部 ——颅顶
♣头部
颅底 颅腔
面部 ——眶区
鼻区
口区
面侧区
眶上缘、颧弓、外耳门和 乳突连线。
二、面部
(一)面部的浅层结构及其特点
1. 皮肤—薄而柔软;皮脂腺、汗腺、毛囊丰富;有自然皮纹 2. 浅筋膜——内有面肌、浅血管、浅淋巴管和神经
面肌(表情肌) 血 面动脉 管 面静脉
面神经——是以运动神经为主的混合神经,主要支配
三叉神经痛
——是最常见的脑神经疾病,以一侧面部 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痛为 主要表现。
该病的特点是:在头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 域内,发病骤发,骤停、闪电样、刀割样、烧 灼样、顽固性、难以忍受的剧烈性疼痛。说话、 洗脸、刷牙或微风拂面,甚至走路时都会导致 阵发性时的剧烈疼痛。疼痛历时数秒或数分钟, 疼痛呈周期性发作,发作间歇期同正常人一样。
追问病史,原来他在两天前左上唇长了一个小疮, 发痒不适,即用手指挤压小疮,疮口流出黄水,当时 似乎好了些,但当天晚上,就出现了上述症状。
根据病史和检查结果,诊断为上唇疖肿并发海绵 窦血栓性静脉炎。经抗感染治疗后病愈。
面部“危险三角区”疖肿挤不得
面神经 —穿过腮腺分为 颞支—眼轮匝肌上份、额肌
颧支—眼轮匝肌、额肌、 颧肌、提上唇肌
◆在下颌骨下缘与咬肌 止点前缘相交处可触其搏动
海绵窦
面部危险三角
面静脉—与颅内海绵窦相通 口角平面以上的静脉通常无静脉瓣
鼻根部至两侧口角 连线间的三角形区域
病例
一男性青年,因上嘴唇疖肿2天,伴高烧、头痛 来院急诊。经检查:体温39.5℃,左上唇、眼周围组 织红肿、触痛,鼻唇沟外侧有1.5cm直径的红肿硬块, 在硬疖和硬块的皮肤表面均有多个小脓点。
翼点 颧弓
♣翼点——颧弓中点上方约两
横指处,由蝶,额,顶, 乳突
颞骨相连而成—颅骨
薄弱处—内有脑膜 中动脉前支经过
下颌角
脑膜中动脉前支
♣枕外隆凸——枕部向后最隆突部 ——内面—窦汇
♣上项线——枕外隆凸两侧水平延 伸的骨嵴 ——内面——横窦
2、境界与分区
♣头部与颈部分界— 下颌骨下缘、下颌角、乳突、 上项线和枕外隆凸间的连线。

面部表情肌和传导舌前2/3的味觉及支配

舌下腺、下颌下腺和泪腺的分泌
三叉神经——混合神经,支配咀嚼肌运动和面部的感觉
面肌(表情肌)
分布于眼、口、鼻、耳周 ——起自颅骨,止于皮肤
——由面神经支配 收缩时牵拉皮肤,呈现 各种表情
一侧面神经损伤—— 口角歪向健侧 患侧额纹消失 患侧鼻唇沟变浅
面动脉——起自颈外动脉, 在咬肌止点前缘绕下颌体 的下缘——进入面部—— 斜向前上方——经口角与 鼻翼外侧上行——至内眦, 改称——内眦动脉
颊支—颊肌、口裂周围肌
下颌缘支—下唇肌 颏肌
颈支—颈阔肌
Hale Waihona Puke 面神经瘫痪 中枢性颜面上部的面肌无瘫痪
周围性
患侧半上下部面肌均瘫痪 面神经核下损伤
大脑皮质
面神经核上损伤
面神经核
三叉神经
含有感觉和运动两种纤维 ——支配脸部、口腔、鼻腔感觉
和咀嚼肌的运动
有三大分支—— 眼支、上颌支和下颌支 分别支配眼裂以上、 眼裂和口裂之间、 口裂以下 的感觉和咀嚼肌收缩
皮脂腺囊肿
头皮疖肿
2.浅筋膜
◆构成
致密C.T+脂肪 ◆特点
C.T形成许多垂直的纤维 隔,连于皮肤和帽状腱膜之 间,将脂肪分隔为若干小 格,其内有血管、神经穿过 ◆意义
浅筋膜的感染不易扩散,在 炎症早期压迫神经末梢引起 剧烈疼痛。
外伤时出血较多,需压迫或 缝合止血,不宜钳夹止血。
浅筋膜的血管、神经
三、颅顶部
分为——额顶枕区和颞区 额顶枕区——层次结构及特点
A
B
C
D
层次
E
A.皮肤
B.浅筋膜
“头皮”
C.帽状腱膜和枕额肌
D.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
E.颅骨外膜
1、皮肤
◆特点 厚而致密(尤其枕部) 毛囊、汗腺、皮脂腺发达 血供丰富 ◆临床意义 为疖肿、皮脂腺囊肿的好发部位 外伤时出血较多,但伤口愈合快
三叉神经痛有扳机点(疼痛触发点),常位于上唇、 鼻翼、齿龈、口角、舌、眉等处。轻触或刺激扳机点可激 发疼痛发作。
三叉神经痛常误诊为牙痛,往往将健康牙齿拔除,甚至拔除全部牙齿 仍无效,方引起注意。牙病引起的疼痛为持续性疼痛,多局限于齿龈部, 局部有龋齿或其它病变,X线及牙科检查可以确诊。
(二)腮腺咬肌区
新生儿产瘤
局部解剖学
头部
头部局解学习重点:
1、头面部的体表标志及其临床意义 2、面部的层次结构特点、血管神经的分支、走行
及临床意义。 3、腮腺的位置、形态、腮腺鞘和穿行腮腺的结构 4、颅顶额枕区软组织的层次结构特点
一、概述
1、体表标志
♣眶上切迹——眶上缘内、中1/3 交界处。
——眶上血管、神经通过
♣眶下孔——眶下缘中点下方 0.5~1cm处
称之为——帽状腱膜下血肿 由于此间隙结缔组织连接松散。
所以易于蔓延,甚至达整个头皮, 此时病人头围扩大 。
腱膜下血肿质地软,波动性明
显是其特征。
5、颅骨外膜
◆特点 --与颅骨表面结合疏 松,但骨缝处与缝韧 带结合牢固
◆临床意义
--该间隙的出血或感 染称骨膜下血肿或脓 肿,其特点是范围 小----只局限于一整 块颅骨的范围
帽状 腱膜
枕 腹
4、 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腱膜下间隙)
◆结构特点 为帽状腱膜与颅骨骨膜之间的
一层疏松结缔组织, ◆意义
因头皮与颅骨骨膜疏松相连, 故移动性大,头皮撕脱伤多沿此 层分离。
◆意义 是颅顶部的“危险区”
因该间隙的感染可经导静脉→板 障静脉→硬脑膜窦→颅骨骨髓炎 或脑膜炎
◆意义 因外伤引发腱膜下间隙出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