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观察植物形态
对具有较完整植物体的中药检品,应注意对其根、 茎、叶、花、果实等器官的观察,对花、果、孢子 囊、子实体等繁殖器官应特别仔细,借助放大镜或 解剖显微镜,可以观察微小的特征,如毛茸、腺点 等的形态构造。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检品是不 完整的,通常是植物体的一段或一块器官,除对少 数特征十分突出的品种可以鉴定外,一般都要追究 其原植物,包括深入到产地调查,采集实物,进行 对照鉴定。
中药的杂质检查 中药中杂质的混存,直接影响药材的纯 度。这些杂质系指来源与规定相同,但其性状或部位与规定 不符;来源与规定不同的物质,无机杂质,如砂石、泥块、 尘土等。检查方法可取规定量的样品,摊开,用肉眼或放大 镜(5~10倍)观察,将杂质拣出,如其中含有可筛分的杂质, 应通过适当的筛罗将杂质筛出。然后将各类杂质分别称重, 计算出占样品的百分比,以资确质。如药材中混存的杂质与 正品相似,难以用肉眼鉴别时,应用显微、理化鉴别试验, 证明其为杂质后,计入杂质重量中。对个体大的药材,必要 时可破开,检查有无蛀虫、霉烂或变质情况。杂质检查所用 的样品量,一般按药材取样法称取。
药材的色泽,一般应在日些下觋察。色泽的描述包括表面 和断厘色泽的内容。描写色泽时应注意大部分药材的色调不 是单一的,而是复合的,或有的略有不同,因此可写为 “××色或××色”或“××色至××色”。一般把质量好 的色泽放在前面,二种色调组成描写的应以后一种色为主, 如黄棕色,即以棕色为主。色泽描述避免用各地理解不同的 术语,如“青色”、“土黄色”、“粉白色”等。
第一步 取样 检品的来源包括抽检和送检两类。药材的取
样是指选取供鉴定用的药材样品。所取样品 应具有代表性、均匀性并留样保存。取样的 代表性直接影响到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因此, 必须重视取样的各个环节。
(一)取样原则
①取样前,应注意品名、产地、规格、等级及包件式样是否 一致,检查包装的完整性、清洁程度以及有无水迹、霉变或 其他物质污染等,作详细记录。凡有异常情况的包件,应单 独检验。②同批药材总包件数在100件以下的,取样5件; 100~1000件按5%取样;超过l000件的,超过部分按1%取 样;不足5件的逐件取样;对于贵重药材,不论包件多少均 逐件取样。③对破碎的、粉末状的或大小在1cm以内的药材, 可用采样器(探子)抽取样品,每一包件至少在不同部位抽取 2~3份样品,包件少的抽取总量应不少于实验用量的3倍; 包件多的,每一包件的取样量一般药材100~500g;粉末状 药材25g;贵重药材5~10g。④个体大的药材,在包件不同 部位(从10cm以下的深处)分别抽取。可根据具体情况抽取有 代表性的样品。
有些药材有特殊的香气或臭气,这是由于药 材中含有挥发性物质的缘故,也成为鉴别该 药材的主要依据乏一,如檀香、阿魏、麝香、 肉桂、牡丹皮等。对气味不明显的药材,可 切碎后或用热水浸泡后再闻。
近年来,随着常用中药材的品种整理和全国性资源普查工作的深入进 行,发现许多商品药材的品种增多,实际药用的商品已超出了药品标准 规定的种类。这给形态分类工作增加了不少困难,为了适应这种状况, 除经典分类方法外,新的分类手段也用到药用植物学中,如用体细胞染 色体的核型分析(车前、石竹);用细胞分类中同功酶鉴别法解决同属植 物中种间鉴别问题(绞股蓝、香茅属植物);数量分类研究是在大量形态 数据的基础上,综合植物化学、细胞学和地理学知识进行数学分析,如 对人参属的研究,显示了人参属各种性状变化的规律性,揭示形态结构 与化学成分之间的联系,并对人参属的分类系统做了初步的定量分析, 为该属植物的药用提供依据。DNA分子生物技术的应用,使种间鉴别问 题有了新员来说,检验者接受检品后,除应写 明检品来源,包括抽检和送检单位、时间、数量等 内容外,凡在实验过程中的一切数据、现象及结果 均应详细记录,不得任意涂改。检验完毕后,要及 时填写检验报告单,包括来源、处理意见及该检品 鉴定的法定依据等内容。每一个检品检验结束,应 将记录本、样品及检验报告书存根交其他人员审核, 检验结果经复查没有疑义后,抄送有关部门备案。
(三)颜色
各种药材的颜色是不相同的,色泽变化与药材质量有关,如 黄芩主要含黄芩苷、汉黄芩苷等,如保管或加工不当,黄芩 苷在黄芩酶作用下水解成葡萄糖醛酸与黄芩素,黄芩素具3 个邻位酚羟基,易氧化成醌类而显绿色,黄芩变绿后质量降 低。又如丹参色红,紫草色紫,乌梅色黑,黄连以断面红黄 色者为佳。这些均说明药材的色泽是衡量药材质量好坏的重 要因素。
描写时对形状较典型的用“形”,类似的用“状”,必要 时可用“×形×状”,形容词一般用长、宽、狭,如长圆形、 宽卵形、狭披针形等。
(二)大小
药材的大小指长短、粗细、厚薄。要得出比 较正确的大小数值,应观察较多的样品。如 测量的大小与规定有差异时,可允许有少量 稍高于或低于规定的数值。有些很小的种子 类药材,如葶苈子、芥子、车前子、菟丝子 等,应在放大镜下测量。表示药材的大小, 一般有一定的幅度。
第二、性状鉴定
性状鉴定(macroscopic identification)就是通过眼观、手摸、 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十分简便的鉴定方法,来鉴别药 材的外观性状。这些方法在我国医药学宝库中积累了丰富的 经验,它具有简单、易行、迅速的特点。性状鉴定和来源鉴 定一样,除仔细观察样品外,有时亦需核对标本和文献。对 一些地区性或新增的品种,鉴定时常缺乏有关资料和标准样 品,可寄送生产该药材的省、自治区药检部门了解情况或协 助鉴定。必要时可到产地调查,采集实物标本,了解生产、 加工、销售和使用等情况。熟练地掌握性状鉴别方法是非常 重要的,它是中药鉴定工作者必备的基本功之一。但应该指 出的是有些药材的野生品和栽培品有较大差异,新鲜药材与 干燥药材也有区别。性状鉴定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药材断面特征非常重要,可通过观察皮部与木部的比例、 维管束的排列方式、射线的分布、油点的多少等特征区别易 混品药材。对于横切面特征的描述,经验鉴别也有很多术语, 如黄芪有“菊花心”;粉防己有“车轮纹”;茅苍术有“朱 砂点”;大黄根茎可见“星点”;何首乌有“云锦纹”;商 陆有“罗盘纹”等。
(七)气
(六)折断面
指药材折断时的现象。如易折断或不易折断,有无粉尘散落 等及折断时的断面特征。自然折断的断面应注意是否平坦, 或显纤维性、颗粒性或裂片状,断面有无胶丝,是否可以层 层剥离等。对于根及根茎和皮类药材的鉴别,折断面的观察 是很重要的。如茅苍术易折断,断面放置能“起霜”(析出 白毛状结晶),白术不易折断,断面放置不“起霜”;甘草 折断时有粉尘散落(淀粉);杜仲折断时有胶丝相连;黄柏折 断面,显纤维性;苦楝皮的折断面,裂片状分层;厚朴折断 面可见亮星。
四、中药鉴定的方法
中药鉴定的样品非常复杂,有完整的药材, 也有饮片、碎块或粉末。因此,中药鉴定的 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常用的鉴定方法有: 来源(原植物、动物和矿物)鉴定、性状鉴 定、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等方法。各种方法 有其特点和适用对象,有时还需要几种方法 配合使用,这要根据检品的具体情况和要求 灵活掌握。
(一)形状
药材的形状与药用部位有关,每种药材的形状一般都比较固 定。如根类药材有圆柱形、圆锥形、纺锤形等;皮类药材有 卷筒状、板片状等;种子类药材有圆球形、扁圆形等。经验 鉴别防风的根茎部分称“蚯蚓头”;山参的主要特征被形象 地描述为“芦长碗密枣核艼,紧皮细纹珍珠须”;海马的外 形为“马头蛇尾瓦楞身”。老药工们这些经验鉴别术语形象 生动,易懂易记。叶和花类,商品药材多皱缩,鉴定时须先 用热水浸泡,展平后观察。
一、概念
中药鉴定学(Authentication Chinese Medicines):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 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 的应用学科。
现常用中药约800种。1983年-1994年对全 国中药资源进行全面调察的结果,我国天 然中草药共有12807种,其中植物药11146 种,占87%;动物药1581种,占12%;矿 物药80种,不足1%。
(二)核对文献
根据已观察到的形态特征和检品的产地、别名、效用等线索, 查阅《中国药典》和全国性或地方性的中草药书籍和图鉴, 加以分析对照。在核对文献时,首先应查考植物分类方面的 著作,如《中国植物志》、《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新华 本草纲要》、《中国中药资源丛书》及有关的地区性植物志 等;其次再查阅有关论述中药品种方面的著作,如《中药 志》、《中药材品种论述》、《中药品种新理论的研究》、 《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中药鉴定学》等。由于各书记载植物形 态的深度不同,对同一种植物的记述有时也会不一致,因此 必要时,还须进一步查对原始文献,以便正确鉴定。原始文 献即指第一次发现该种(新种)植物的植物工作者,描述其 特征,予以初次定名的文献。
第二步 鉴定
根据所抽取的不同样品及检测要求,选择不同的鉴定方法进 行鉴定。中药品种(真伪)鉴定内容,包括原植(动)物鉴定、 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等项。中药的质量(优劣)鉴 定是检查样品中有无杂质及其数量是否超过规定的限量、有 效成分或指标性成分是否达标等,中药品质优良度主要通过 杂质检查及水分、灰分、浸出物、有效成分的含量来确定。
第一、来源(原植物、动物和矿物)鉴 定
来源鉴定(origin identification)又称“基原鉴 定”,是应用植(动、矿)物的分类学知识,对 中药的来源进行鉴定,确定其正确的学名, 以保证应用品种准确无误。这是中药鉴定的 根本,也是中药生产、资源开发及新药研究 工作的基础。以原植物鉴定为例,其步骤如 下:
(四)表面特征
指药材表面是光滑还是粗糙,有无皱纹、皮孔 或毛茸等。双子叶植物的根类药材顶部有的带 有根茎;单子叶植物根茎有的具膜质鳞叶;蕨 类植物的根茎常带有叶柄残基和鳞片。白花前 胡根的根头部有叶鞘残存的纤维毛,是区别紫 花前胡根的重要特征。植物香园未成熟果实或 幼果作枳壳或枳实时,果顶有“金钱环”,这 一特征是鉴别该种的重要依据。
(三)核对标本
当知道未知种是什么科属时,可以到有关植物标本馆核对已定学名的该 科属标本。要得到正确的鉴定,必须要求标本馆中已定学名的标本正确 可靠。在核对标本时,要注意同种植物在不同生长期的形态差异,需要 参考更多一些的标本和文献资料,才能使鉴定的学名准确。如有条件, 能与模式标本(发表新种时所描述的植物标本)进行核对,或寄请有关专 家、植物分类研究单位协助鉴定。这会使鉴定结果更为准确。
(二)取样方法
所取样品混和拌匀,即为总样品。对个体较小的药 材,应摊成正方形,依对角线划“X”字,使分为四 等分,取用对角两份;再如此操作,反复数次至最 后剩余的量足够完成必要的试验以及留样数为止, 此为平均样品;个体大的药材可用其他适当方法抽 取平均样品。平均样品的数量一般不得少于实验所 需用量的3倍,即1/3供实验室分析鉴定用,另1/ 3供复核用,其余1/3则为保存留样,保存期至少1 年。
二、中药鉴定依据
中药鉴定依据为国家药品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
《部颁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进口药材标准》
其中地方标准: 《江苏省中药材标准》1989年版
中药饮片标准:《江苏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 2002年版
三、中药鉴定的一般程序
(五)质地
指药材的软硬、坚韧、疏松、致密、黏性等特征。 有些药材因加工方法不同,质地也不一样,如盐附 子易吸潮变软,黑顺片则质硬而脆;含淀粉多的药 材,经蒸煮加工干燥后,会因淀粉糊化而变得质地 坚实。在经验鉴别中,用于形容药材质地的术语很 多,如质轻而松,断面多裂隙,谓之“松泡”如南 沙参;药材富含淀粉,折断时有粉尘散落,谓之 “粉性”如山药;质地柔软,含油而润泽,谓之 “油润”如当归;质地坚硬,断面半透明状或有光 泽,谓之“角质”如郁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