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一国两制_成功实践香港经济繁荣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振奇黄海燕
1984 年12 月中英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并于使香港经济倍受打击, 楼市和股市
均出现了大幅下跌, 恒生指数的最
大跌幅达到了60%以上; 香港本地
生产总值也连续 5 个季度出现负
增长, 1998 年的本地生产总值下
跌5.5%。针对当时国际炒家操纵
市场的行为, 香港特区政府依据
“基本法”所赋予的职权, 及时运用
政府的外汇基金入市干预, 经过多
轮所谓的“官鳄大战”, 最终击退了
国际炒家, 港币没有出现贬值, 这
对香港经济和居民信心的稳定起
到了重要作用。1999 年香港经济
开始复苏, 从本地生产总值和人均
本地生产总值等指标来看, 2000
年香港经济已走出亚洲金融危机
的阴影。其次就在2000 年, 由于美
国网络泡沫破裂和股市暴跌, 使得
美国经济在2001 年出现衰退, 这
拖累到世界经济发展, 使其陷入到
低增长( 1.6%) 之中。而香港作为一
个外向型的经济实体, 特别是对美
国市场的依赖程度较高, 使其经济
在2001 年再次陷入萧条( 0.6%) ,
2002 年香港经济继续低迷, 2003
年上半年又受到“非典”疫情的袭
击, 更使其经济雪上加霜。但是, 在
经过努力消除“非典”疫情后, 在诸
多正面因素的影响下, 香港经济从
2003 年下半年开始又走向复苏。
1985 年5 月生效,之后香港就进
入到了回归祖国的过渡期。从那时从2004 年以来,香港经济进起,人们关心的一个热点问题就入到了一个较高的增长时期, 2004
是, 香港在“九七”回归前后, 能否保持繁荣稳定。当时港内外有相当至2006 年,其本地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达到7.6%, 2006 年香港的人均本地生产总值达到了创记录的21.47 万港元, 巩固和发展了其作为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航运中心的地位。据国外媒体报道,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最大的五个国家( 泰、印尼、菲、马、韩) , 2000 年至2006 年的经济增长率均低于1990 至1996 年的经济增长率, 而唯有香港近7 年来的年均经济增长率已超过了回归前7 年的数值。
一部分人对此持怀疑态度,美国《财富》杂志在1995 年6 月一期的封面文章甚至用“香港之死”来概括香港的未来。如今香港顺利回归
祖国已10 年有余,其间虽然也经
历了风风雨雨, 但当初人们的担忧和外国媒体的“预测”却没有变为现实, “东方之珠”更加闪亮。
一、克服多种负面因素, 整体经济发展保持强势
香港于1997 年7 月1 日正式回归祖国后, 经济发展曾遭遇来自外部的多种负面因素冲击, 经历了不少严峻考验, 特别行政区政府团结香港市民最终战胜了种种困难。首先是1997 年7 月2 日由泰国开始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 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即影响到香港。当时国际炒家大举攻击港币和联系汇率制度以及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等, 曾香港回归10 年来,有近半数的时间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美国经济衰退、“非典”疫情等负面因素的冲击, 但是香港经济依然保持繁荣稳
定,创造出了人们预想不到的奇迹。连当年攻击香港回归的美国《财富》杂志在今年7 月一期的文章中又以“香港没死”为标题, 不得不承认“我们错了”, “香港在经济上取得了成功。”
2007 年第8 期《宏观经济管理》27
规划与战略HON G GU AN JING JI G UAN L I
香港经济奇迹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一国两制”在香港的成功实践。从“两制”方面来看, 香港回归后, 中央政府信守“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承诺, 香港保持原有的经济制度、法律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 香港仍然是单独的关税区, 可以独立身份参与国际经贸合作组织; 香港继续实行自由市场经济原则, 实行自由港政策; 香港保持财政独立, 自行制定货币金融政策, 港币继续流通、自由兑换。这使得香港成为当今世界上最自由的经济体, 也是全球竞争力最强的经济体系之一, 回归10 年来突显出香港经济的活力。从“一国”方面来看, 内地经济保持高速平稳的发展、以及中央政府对香港经济发展的鼎立支持, 是香港经济保持繁荣稳定的坚强后盾。在1997 至
1998 年亚洲金融危机风暴袭来时, 中央政府坚决支持香港特区政府捍卫联系汇率制度的斗争, 加之内地经济蓬勃发展和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支持, 对维护香港联系汇率制和稳定香港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在本世纪初, 当香港经济再次陷入困难时, 2003 年国家有关部门与香港特区政府签署了《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 CEPA) , 并于2004 年1 月1 日起正式实施。CEPA 的签署和实施, 使香港本地产品享受到零关税进入内地的优惠, 也使香港的服务业进入内地的时间比其他世贸组织成员大大提前; 市场准入门槛大为降低, 为香港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也增强了香港市民的信心。国家在“十一五”规划中更明确表示, 要支持香港发展金融、物流、旅游、咨讯等服务业, 保持香港国际金融、贸易、航运等中心的地位。这充分显示出中央政府对香港的
关心和香港经济在国家发展战略
中的重要地位。此外, 《泛珠三角区
域合作框架协定》( 9+2) 的签署, 加
强了香港与内地的区域合作; 加速
内地企业赴港上市( IPO) , 既有利
于内地企业融资, 也有利于香港证
券业的发展; 开放内地一些城市居
民以“个人游”形式赴香港旅游, 推
动香港旅游业发展。
二、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得
到提升
香港回归10 年来经济保持繁
荣稳定, 其中一个主要亮点就是香
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得到提升。回
归前, 香港在全球金融中心的排名
中处在第六至第七位左右, 其地位
远不及当时作为三大国际金融中
心之一的东京。但在回归10 年后
的今天, 据英国伦敦金融城在今年
最新公布的金融中心竞争力调查
报告显示, 香港现排名全球第三,
多, 但金融机构的素质不仅没有下
滑, 而且有所提升。香港商业银行
资本充足率一直保持在10%以上
的较高水平;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
在年第四季度已下降至
2006
1.1%, 恢复到了亚洲金融风暴前的
水准; 虽然由于银行业贷款萎缩,
使净息差收窄, 从1997 年的2.2%
降至2006 年的1.8%, 但香港银行
实行的是混业经营, 其税前盈利在
多数年份仍有所增长, 2005 年香
港银行税前股东资金盈利增长
18.4%, 高于美国银行的13%, 而略
低于英国所有主要银行平均20%
的税前盈利增长。
香港证券业: 在亚洲金融危机
之后, 香港资本市场率先实现了突
破性发展, 并成为香港金融中心地
位提升的重要因素。2006 年底在
香港上市的公司共有1173 家, 比
1997 年底增加515 家;市价总值
达13 万亿多港元,世界排名从
1996 年底的第8 位升至第6 位;仅次于伦敦和纽约,稳居亚洲第
一,
位。
东京的排名则后移到了第9全年首次上市融资( IPO) 3332 亿
港元, 已超过纽约证券交易所, 仅
次于伦敦证券交易所, 排名世界第
二; 而近几年香港衍生权证交易量
也居世界前列。2007 年6 月22香港银行业:亚洲金融危机
后, 由于日资银行的撤出, 以及银
行间的并购重组, 使得香港金融机
构数量有所下降。回归前的1996
年底, 香港包括持牌银行、有限制
持牌银行、接受存款公司在内的所
有认可机构为368 家; 到2006 年
所有认可机构减到了202 家, 其中
有138 家持牌银行、31 家有限制
持牌银行和33 家接受存款公司。
在香港所有认可机构中, 外资认可
机构占比达近90%, 目前全球100
日,香港恒生指数曾一举突破
22000 点, 再创历史新高, 股市市
值达到16 万亿港元。香港证券市
场近些年来的巨大发展, 一个很重
要的原因就是中国内地企业加速
到香港上市。1997 年6 月底, 在香
港证交所上市的内地公司( 包括H
股、红筹股及非H 股民营企业) 只
有83 家, 而到2007 年5 月25 日
则达到373 家, 内地企业占港交所
总市值的比重约为50%左右。
家大型银行中,有69 家在港设立
了分支机构, 形成了香港以外资为
主体的银行体系, 可以提供几乎全
球范围的银行业务服务。虽然香港
金融机构的数量和贷款额减少较
香港保险业:香港保险业在
1997 年以后也经历了两次增幅减
缓时期, 但表现较整体经济更为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