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组织理论(00319)第十三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当代美国行政组织改革的背景与主要内容?
一、美国行政组织改革的背景:
1、从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政府行政职能的扩张引起公众的不满。

2、美国政府规制过多过滥,抑制了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行政组织的变革创造了有利条件。

4、国际环境的变化也促使美国行政组织出现了一些新变化。

二、美国行政组织改革的主要内容:
1、政府职能市场化。

所谓政府职能市场化,是指在对敢府职能重新界定后,将原来属于政府的一部分职能交给社会组织或民间团体去承担,由市场机制发挥作用。

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公共服务民营化。

(2)政府业务合同化。

2、放松规制:
(1)消减陈旧规制:一是实施严格的法律审查制度;二是建立审查委员会。

(2)改革预算制度。

一是改年度预算制度为两年期预算制度,增加预算时间的灵活性。

二是在核定预算的基础上,鼓励各组织部门以最小的成本办最多的事,节约的成本可以保留50%自用,并将预算管理办从过去的以控制审批项目为主,转为注重结果为主。

三是在制定预算时综合考虑其他部门的财政收支情况,实行跨部门预算。

(3)简化政府采购方式。

财政部门不去干预具体的采购方式、采购的品种与品牌,只从采购资金方面予以控制。

如,1993年的《戈尔报告》就提出六条建议:重新起草采购条例、简化采购过程、通过“电子市场”简化采购程序、小额采购由部门自主决策、更多地依赖商业市场、制定新的联邦采购法等。

(4)改革人事制度。

减轻对公务员过分的规制,简化职位分类规制,简化公务员辞退制度,废除l万余页的联邦人事手册。

3、放权与分权并行。

美国的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实际拥有的权力,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宪法原则的总体框架下发生着变化。

一是授权于州与地方政府。

二是分权给下级行政组织和部门主管人员,让其有聘雇人员、核定薪资的权力,以调动其积极性,强化激励。

4、精简机构
(1)合并机构、精简人员,减少财政支出。

当时,美国也给自己定出了行政机构改革的目标:在2000午前,联邦政府公务员减少25%,机构也大幅度减少。

(2)设立创新基金。

对机构和职位的设置贯穿“以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的原则,对减少了机构数目或改变了机构设计模式的人员和组织予以奖励。

创新基金由政府财政拨款,也可接收社会捐款。

(3)建立电子政府。

推行办公自动化和无纸化,运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管理手段,提高政府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此推动政府人员的精简。

试评析美国行政组织的放松规制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发和借鉴?
美国放松规制的改革对各国行政组织改革有重要借鉴意义:
一、放松规制的改革为私营部门的管理理念的导入提供了空间,如成本与效益、竞争、顾客至上等意识。

随着政府规制的放松,也激活了政府的创新元素,为各国行政组织改革开拓了新的思路。

二、美国放松规制的改革适应了信息时代政府管理的需求,也是解决规制过多过滥的问题的必然选择。

1、美国自战后以来,制定了浩繁的规制条例,过多过滥的规制必然要抑制人们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

但应看到,美国经过长期的实践,各级政府组织和公务员都基本上养成了按规制行事的方式和习惯。

(1)可以说,规制不再只是表面上的条例,它已内化为人们的生活习惯和信条,已构成制度文明的一部分。

遵守规制也已成为一种行政文化,废除过多的规制并不会导致人们习惯的改变。

(2)因此,放松规制不是不要规章制度,放松不必要的规章制度仍是以必要的规章制度为平台的,只有这样,才不会导致随意性的泛滥。

2、但是,在有些国家,情况就不一样。

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许多政府管理的规章条例还未形成体系,已有的规制还没有内化为公务员的信念,还没有转化为自觉的行为。

(1)因此,各国不能盲目地跟在美国后面喊“放松规制”。

(2)只有当本国的规章制度已形成完备的体系、已内化为人们的内心信念,并使公务员养成自觉遵守规制的行为时,再进行以废除没必要的规制为内容的行政组织改革才是可行的。

三、美国放松规制的改革,并不是放松或废除所有的规制。

1、作为官僚体制的重要特征,规制的作用是其他东西所不可替代的。

规制能最大限度地抑制个人的痴心妄想、恣意妄为,给社会以规范与秩序,因此,即使在以知识和信息为管理基础的新时期,规制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2、美国放松的只是那些对社会经济领域和行政组织自我管理的过细过滥的规制,而不是所有的规制。

(1)对那些社会政治统治方面的规制不是放松了,而是有所加强.
(2)对那些公共服务的职能不是减弱了,而只是转变了它的行使方式,这也是西方行政改革的共同点。

3、事实上,美国在废除那些过时、陈旧的规制的同时,还在根据行政管理中的新问题不断制订新的规章条例,如公共安全方面。

4、对我国来讲,放松和取消的规制只能是那些与计划经济相适应、对现在已不必要的规章条例,而应大力加强的则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政府规制。

简述英国行政组织改革的背景?
当代英国的行政改革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即撒切尔夫人政府改革时期和工党布莱尔政府改革时期。

两个阶段的行政改革在方向上有继承关系,但在具体的改革思路和措施上则有所不同。

一、撒切尔夫人的“竞争性政府”改革:
1、英国当代行政组织的改革主要从1979年撒切尔夫人执政时开始。

撒切尔政府的行政改革基于人们对公共部门和“官僚”的怀疑与不信任。

2、撒切尔政府改革主要是借助私营部门的管理方法来改革政府公共部门,它以提高政府管理效率、转变政府职能为目标,以引进市场机制和竞争为手段,目的是打造一个“竞争性政府”。

3、改革的主要方向是公共服务的市场化。

4、撒切尔主义公共管理新思维的特征可以归结为四条:
(1)崇尚市场机制和市场力量,主张尽量减少政府干预。

(2)主张廉价小政府,节省开支,减少税收从而激励私人资本投资,导致经济繁荣。

(3)加强对高级文官的政治控制,大力削减公务员数量。

(4)政府引入私营部门的管理方法,鼓励公私之间的竞争,鼓励公共事务向私营部门的转移。

这次改革,为英国带来了新的行政文化,引进了新的管理模式,并开启了行政改革的新时代。

二、布莱尔的“合作型政府”改革:
1、1997年上台的布莱尔政府的改革背景则是建立在对以往行政改革的经验的反思之上。

(1)代表工党的布莱尔上台所推行的改革,试图既借鉴企业竞争文化以推进公共服务的高效率,又能超越新自由主义的框架,希望秉承工党所主张的“第二条道路”,在保有充分竞争的同时唤起对社会公正、平等等伦理价值的重新关注。

(2)同时,信息技术的革新和全球化的压力也是“全能政府”所面临的挑战。

工党认为,全球化带来的新的问题如果仍是沿用先前的行政改革思路是无法应对的,必须寻求新的方法。

只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又积极创造政府内部和政府之间的各种合作,才能迎接全球化时代的挑战。

2、英国行政改革政策的连续性并没有随政党的更替而抛弃。

(1)保守党推行的以市场化和“新公共管理”为主要方向的改革,基本上被工党政府所继承。

市场机制和竞争、市场原则和引进私营部门管理技术,依然是工党政府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的主要手段。

(2)工党的“第三条道路”只是在继续保守党政府的改革大方向的前提下,顺应环境变化的需要并总结前段改革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渐进调整。

3、布莱尔政府的行政改革纲领在1999年出台的《政府现代化》白皮书中明确了三个目标:
(1)确保政策制定的高度协调和具有战略性
(2)以公共服务的使用者而非提供者为中心,确保公共服务更符合人民的需要
(3)确保公共服务提供的高效率和高质量
(1)政策制定
(2)公共服务的回应性,即与公民需求的高度衔接
(3)公共服务提供的效率和质量
(4)信息时代的政府,即大力发展电子政务
(5)公务员制度改革。

简述英国行政组织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重新界定和优化行政组织职能,将部分职能市场化。

这项改革着眼于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目的是要通过减少政府职能,实现政府从社会的部分撤退,建立小政府模式。

1、政府角色定位与职能优化。

2、公共服务领域的市场机制。

二、以加强中央宏观调控权为宗旨,调整中央与地方行政组织之间的关系。

三、以效率为中心,改革行政组织的内部管理体制。

这项改革包括组织结构、工作程序、监督机制、公共责任机制、管理方法等方面。

这主要表现在:
1、雷纳效率分析小组的改革方案。

2、在政府各组成部门内部设立专门负责执行的机构,执行政策和提供服务。

四、重视信息技术对行政改革的支持。

1、撒切尔政府时期,英国行政组织改革以加强中央宏观调控权为宗旨,以加强部首长对部门工作的领导为目的,建立“部长管理信息系统”。

2、为提高行政效率,英国近几届政府都注重电子政府的建设。

英国的电子政府建设开始于梅杰政府时期,在梅杰政府时期提出了绿皮书《政府指导:用电子方式提供政府服务的说明书》。

3、重视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以促进行政改革也是工党布莱尔政府的做法。

五、改革人事制度。

1、确立和完善以结果导向的绩效评估体系,改善以往目标与薪酬缺乏联系的现象。

2、简化工资评价体系,改革薪酬制度,给予地方管理者在制定薪酬标准上的更大的灵活性,改变职位与职能隔离的现象。

3、构建学习型的政府组织。

4、实行分类培训计划。

六、增强政府的回应性,优化公共服务。

1、保守党政府的引入竞争机制来提高公共服务质量的做法为工党政府所沿袭,但工党政府也对过去推崇竞争的做法进行了检讨,采取实用的态度来使用竞争手段,注意厘清公共服务的类别及其提供的有效性。

2、在界定服务提供的合适主体之后,进一步改进绩效评估和审查的原则,鼓励整体评估的途径,侧重
3、同时,削减对公私部门的不必要的负担和解除规制,以此鼓励革新和扩大服务提供主体的自由度,如提供公共服务协议( PSA)以确定各部门的任务框架,鼓励公共部门合作。

4、为增强政府的回应性:
(1)政府专门成立了公民评论小组,在收集信息的基础上,政府努力促进部门合作,推出整合服务,改变以往因为部门分立而造成的服务输出混乱的情况;
(2)建立高效的投诉机制以及24小时全程服务规章;
(3)将一站式服务扩大到社会保障服务的各个方面。

试对英国行政组织改革进行评述?
一、英国是推行市场化行政改革最早的国家,可以说,它是当代西方行政改革的先驱。

1、英国在改革中强调在政府职能、职能行使方式中引进市场机制,从而使政府职能和机构规模有所缩减。

2、英国行政组织改革强调行政组织内部要以效率为中心,强调中央的宏观调控与控制。

3、对同样属于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我国的行政组织改革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英国行政组织改革非常注重学习、借鉴私营企业的管理经验。

1、政府管理很长一段时间是自得其乐地进行画地为牢式的管理,它高高在上,对其他非公领域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处于漠视状态,造成它激励不足、不计成本的管理思维。

2、英国行政组织的改革突破公私界限,大胆地引入私营企业的管理经验,学习私营部门的管理方法,甚至直接运用企业人事聘用方法聘用私营部门的管理者帮助设计公共部门改革方案。

3、这些突破常规的改革思维,不拘一格地放下身段学习小同领域的管理方法的做法,值得我们深思。

三、英国的行政组织改革注重循序渐进。

1、英国的行政组织改革方案内容很全面,也很激进,但其改革方案的实施又比较稳妥,分阶段执行,每个阶段都有阶段性目标,稳扎稳打,一个计划紧接一个计划,一个方案衔接一个方案,成熟一个实施一个,不以时间为限,却有时间可期。

可以看出在不同的阶段,改革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追求的目标有所不同,改革的主要形式有所不同,但不同阶段之间有着有机的联系,且对每一重大改革措施都进行独立的评估,以保证下一步改革具有坚实的基础。

2、这种步步落实、层层推进的做法保证了改革的连续性,避免了执行改革方案的随意性,有利于改革目标的实现。

四、改革方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

1、英国行政改革力度较大,效果比较明显,其主要的经验就在于改革顺应时代发展,注意吸收人类各领域的管理智慧,注重改革方案设计。

(1)在政策和社会关系上,改革方案顺应民意,体现了政府退却、公共服务市场化和社会化等理念。

构为基础等理念。

(3)为使改革顺利进行并有效率,专门聘请了私营企业的管理专家参与改革,成立了专门负责调查、研究行政组织改革的机构,通过充分、无牵制性的调研,制定的方案较有针对性,注意在改革中运用新的管理原则、新技术、新方法。

(4)发动相关部门、企业、知识界、受管理对象的广泛参与,反复磨合后的方案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2、这种针对性还来自于现实管理中的一些细小环节,如对文件份数的计算、对会议经费是否值得的考问、对服务对象反馈意见的回访与跟踪等,都从细微处着手,使改革方案的设计显得周详细致。

五、英国行政改革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与问题。

1、分极化导致了政府缺乏整合协调能力,执行机构存在各自为政现象。

2、决策与执行机构分开后,执行机构增多,决策机构与执行机构之间如何协调成为问题。

3、工党执政后为了改善与公务员的关系,放松了对政府绩效的管理,导致内阁各个部门、地方政府之间出现宽严不平衡等现象。

简述日本行政组织改革的背景和小泉改革?
一、日本行政组织改革的背景:
1、过度的规制抑制了民间的创新和活力。

2、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减慢,日本出现了持续的财政困难和财政赤字。

3、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干预较大,限制了地方自治和市民自治的健康发展。

1995年,村山内阁颁布了《地方分权推进法》,拉开了日本地方分权改革的帷幕;同年又成立了“地方分权推进委员会”,主要负责研究地方分权方面的问题。

4、国际环境的变化对政府提出了挑战。

5、社会问题的日趋繁多和严重,使日本政府面临着新的难题。

二、小泉改革:
1、小泉上台时,即2001年5月7日的改革叫做“小泉结构改革”和“小泉改革”,所谓“结构改革”意即“没有禁区的改革”,是“彻底的改革”。

2、小泉改革的理论基础是新自由主义。

3、小泉改革提出了“五大目标”,其内容涵盖了包括外交、安全行政改革在内的七个方面。

简述日本行政组织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放松国家规制,调整官民关系,缩减政府职能及机构
1、主要是政府向社会放权,尽量减少政府的规制活动,市场和民间充分发挥其功效,也即是所谓的自由化的改革。

2、日本政府根据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对经济性规制的改革坚持了自由的原则。

(1)对于社会性规制,根据政策目标的要求,将其控制在最低限度,从事前控制型的规制向事后监督
(2)实行规制的公开化,将政府规制的原则和规定公布于众,规制实施后的结果,原则上也予以公布,并承担向社会作出说明的责任。

(3)注意同世界其他国家规制措施的比较、整合。

二、推动地方分权,重新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1、改革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分配关系,加大地方政府的财权。

2、重新划分地方自治事务,实行“道州制”,扩大地方政府的规模和管理范围。

三、建立防止行政机构膨胀的机制
1、公务员编制之所以能够减少,是因为实施了削减编制的法规,通过组织法和编制法,以及严格的财政控制手段,使各机构、各部门不得贸然和随意地增加人员。

2、在行政组织机构的控制上,奉行“加一减一”的原则,即新设一个组织就必须废除一个现存的同等组织。

机构的数目,由国家行政组织法设定最高限度,不得增加,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四、建立公务员交流制度,纠正条条行政的弊端
1、日本为避免各个部门条条争权的弊端,采取了太规模、有计划、有系统地推动中央机关、驻外机关、地方政府之间的干部职员的交流制度。

录用条例规定:中央各机关的所有职员被录用并工作三年之后,原则上都必须到中央其他机关工作两年,到驻外机构或国际机构工作三年。

2、各地方公共团体和政府之间也有人员交流的相应规定,从而较好地消除了条条行政的部门利益观念,也有利于培养全面型的管理人才。

试对日本行政组织改革进行简单评述?
日本的行政组织改革有许多可借鉴之处:
一、行政组织改革过程中强调民主参与和公开透明。

日本行政组织的改革,是在经济界、学术界的积极推动和影响下展开的。

在地方分权的改革中,经济界、学术界的影响及其对地方分权推进委员会活动的积极参与,使日本行政改革的措施,赢得了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并在全社会形成了对改革方向、方法的共识,使改革有了实质性进展。

二、注重依法改革。

1、日本行政组织改革中引人注目的地方很多,其中,依法改革、以法制作为改革基础与支撑是其行政改革能取得成效的条件与保证。

日本历次改革均有法可依,无法不得施行,连实行改革的具体日程也写进了基本法。

行政改革的法治化程度高,排除了行政改革的随意性。

2、机构设置与改革中的编制法,很好地防止了行政机构的膨胀。

30多年来,日本的公务员编制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这在全世界都属罕见。

日本控制行政编制的方法、手段,实在值得各国学习。

3、日本的公务员交流的制度化也很新颖,如让公务员定期在政府各部门轮流任职,既有利于减少部门的本位主义,又有利于公务员的全面发展。

三、根据形势的发展,积极主动地进行行政改革。

界也以“日本模式”为自豪,对规制改革并不热心。

2、1990年,日本泡沫经济破灭之后,进入近10年的经济萧条期,日本
政府和学界开始认真反思传统的统制型规制体制。

3、尤其是经过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綦之后,日本原有的规制体制的弊端日益突出。

于是,日本的一些政治家和经济学家力主改革原有规制体系,积极主动地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制改革方案,逐步取代了被动改革的局面。

当代中国行政组织改革的背景及主要内容?
一、中国行政组织改革的背景: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要求行政组织进行相应的改革。

2、民主化政治体制的改革为我国行政组织的改革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3、传统的行政组织体制,使行政效率低下,导致社会公众不满,为行政组织改革提供了社会动力。

4、国外行政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给我国行政组织改革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借鉴。

5、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给我国的行政组织改革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二、中国行政组织改革的主要内容:
1、理顺行政组织与其他组织的职能关系;
2、理顺行政组织内部的职能关系;
3、行政组织职能转变;
4、行政组织机构的改革。

简述行政组织与其他组织的职能关系的改革?
一、理顺行政组织与权力机关的职能关系。

1、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国家的行政机关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行政机关负责执行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的法律和决定,履行国家行政管理职能。

2、但长期以来,人大和政府之间的这种职能关系未得到完全的贯彻,主要表现在:人大对政府的监督权、质询权和罢免权未能充分行使。

从政府方面而言,政府主动接受人大的监督不够,特别是在人大闭会期间。

(1)人大在组织上比较弱,致使宪法赋予的权力在行使上没有组织保障,人大有力不从心之感。

(2)政府如何接受人大的监督,如何向人大负责,都缺乏具体的法律规定,以致执行起来难以操作。

(3)政府工作人员尤其是领导人员,长期以来接受党的领导观念较强,接受人大监督的观念、要对人民负责的观念较弱。

3、改革以来,人大加强了自己对政府的监督权、质询权、任免权和财政决定权;政府也主动地键全了向人大的报告制度,初步理顺了政府与人大的关系。

随着行政组织改革的深化和民主政治的发展,行政
二、理顺行政组织与执政党的职能关系。

1、改革党的领导体制一直随改革的进程一步步走向深入。

(1)废除党的领导干部终身制。

(2)党政职能分开,改革党对政府的具体领导体制。

一方面,党对政府要实行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思想领导;另一方面,在此前提下,政府要独立地行使自己的职能,不能将自己的具体工作交由党委去办,要切实理顺党政关系。

2、随着今后政治体制改革和行政组织改革的深入,还应进一步将接受党的领导和独立行使行政职能具体化、制度化,使之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三、理顺行政组织与企业的职能关系。

1、我国行政组织与企业的职能关系,最突出的问题是“以政代企”、“政企不分”。

(1)为克服这种现象,适应我国市场化的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从1984年起我国开始提出政企分开、政府向企业放权、落实企业的14项自主权的改革举措。

(2)20世纪90年代又提出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把企业建立成一个产权明晰、职责明确、行为规范、管理科学的独立法人实体,明确其市场主体地位。

2、这些措施对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和企业对政府的依赖,明确各自的权限和作用起到了重要作用。

当然,要实现真正的政企分开,需要一系列的具体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它仍是我们今后行政组织改革必须正视的问题。

四、理顺行政组织与社会事业单位的职能关系。

1、我国政府对事业单位的具体问题管得过细过死,同时宏观管理又有失控现象,因此应该实行政事职能分开,正确划分政府与事业单位的管理职责。

政府在加强宏观管理的同时,逐步将事业单位微观管理权还权于社会,扩大和加强各类事业单位的自主权。

2、改革以来,我国除加强现有事业单位的自主权外,还大力发展了社会中介组织。

将政府部分职能交给这些社会中介组织去履行,如成立行业协会、同业公会,大力健全律师服务机构、税务代理杌构等中介组织,共担原先由政府承担的职责。

这种做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它既锻炼了公民的自我管理能力,宣传了社会法制观念,也减轻了政府的沉重负担。

五、理顺行政组织与社会团体组织的职能关系。

1、在农村和城市的基层组织中,健全各种村民委员会和居委会等自治性的制度。

2、大力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文联、作协、科协等群众组织的作用。

通过群众自治,改变政府包办群众性事务的传统做法,真正让人民群众自治自理、有当家作主的权利,从而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民主政治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3、改变了政府过去对群众性团体多以行政手段管理为主的方式,开始主要依靠法律手段来规范其活动和目标,引导这些群众性团体在法制范围内自主进行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