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识字第二学期课题计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快乐识字第二学期课题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的改革,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坚持以教师观念的转变,促教学方式的变革,以教师素质的提高,促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进一步增强教学的活力,达到扎实双基,重视能力,发展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目标。

二、工作思路:
1、以科研课题的研究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创新。

2、以新课程理念的实施带动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变革。

3、以常态教学作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石。

三、本册教学要求:
1、继续学习、巩固汉语拼音。

在识字、阅读和单元练习的有关题目中,继续学习巩固汉语拼音,重点是复习巩固拼读方法,能准确、熟练地拼读音节,学会读轻声,读准平、翘舌音,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学习说普通话。

2、继续识字950个。

只要求认读,不要求一步做到“四会”。

3、要遵照“韵语识字”的写字方法指导学生写字,教给学生写字规律,举一反三,让学生逐步学会自己写字。

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要符合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良好写字习惯的培养。

4、能正确地读出学过的词语,并能在口语表达中运用。

5、学习朗读课文,初步知道朗读的基本要求,能把句子读通顺,学习读出句子的语气。

6、能了解课文的内容,能初步看懂图,讲出图画的意思;认识逗号、句号、冒号、引号、感叹号和问号。

7、能围绕一个主要意思,把话说清楚、说具体。

8、能阅读第二册《阅读(下)》和浅显的注音读本,初步养成爱阅读的习惯。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3、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4、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5、认真学习有关韵语教学的理论,合理借鉴他人的经验,结合新课标的精神,创设新型的教学模式。

五、教研教改专题:
“快乐识字尽早阅读”
六、教学时间安排:
识字韵文56课(92课时)
阅读课文16课(16课时)
单元练习8个(16课时)
以上安排仅供参考,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七、教学进度:
周次
教学内容
1
识字韵文1、2、3、4、5(各2课时)
2、识字韵文6、7、8、(各2课时)阅读课文1、2(各1课时)单元练习1(2课时)
3、识字韵文8、9、10、11、12(各2课时)
4、识字韵文13、14、15(各2课时)阅读课文3、4(各1课时)单元练习2(2课时)
5、识字韵文1
6、1
7、1
8、1
9、20(各2课时)
6、识字韵文21(
《小学语文多元化识字教学研究》课题计划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

‛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首先是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让学生体验到识字的快乐。

‛课堂无疑是学生识字的主渠道。

目前的中低段识字教学有以下特点:从课堂教学上看,学生识字是为了掌握一种工具,忽视学生内在的兴趣和感悟。

从教学内容上看,识字内容局限于教材,没有引入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对生活的体验;从教学形式上看,学生的主体性和交互作用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

从上述三个特点看出,当前的低段识字教学还存在着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这样的识字教学制约着学生情感和思维的发展,忽视学生的心灵体验,学生对学习汉字就会缺乏浓厚的兴趣,不能进入主动识字的享受状态,识字教学的效率就低下。

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创设学习生字的情境,结合生字的语言环境、生字的构字特点,引导学生在体验中积极参与识字、主动识字、体会识字乐趣、感悟生字本身蕴涵的人文性、艺术性,在不断的参与实践中掌握和探索识字方法,提高识字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兴趣和独立识字的能力,从而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识字难,识字教学更难,连教师上公开课都避开生字不讲,觉得乏味,单调没有意义。

但识字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却又是一个新的任务,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柳斌同志在‚全国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交流会‛上谈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是从识字开始的。

人生识字聪明始,成人识字率高的民族才可能是也一定会是高素质的民族。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觉得责任重大。

在努力学习各种识字教学法之后,结合我们所运用的语文教材的特点,我们认为要在识字教学中,开启学生的情智,必须集百家之长,融自身教材于一体,为我所用,以期能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开发学生识字潜能。

二、课题现状
‚大语文‛教学观认为,语文作为母语教学,有着得天独厚的语言实践环境与土壤。

长久以来,人们认为只有在课堂上才算学习‚语文‛,其实,广阔的生活更应该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课堂。

长期以来,广大教师及专家对识字教学进行坚持不懈地研究,并形成分散识字与集中识字等多种教学流派。

张田若老师的专著《中国当代汉字认读与书写》,对识字及识字教学进行理论论述。

新课程实施以来,崔峦老
师等专家在《课程改革问答》、《新课标解读》中多处论述识字教学的变化及对策。

但尚无一线教师对识字教学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和探索,并形成一套可操作性强的体系和方法。

本课题主题注重有效地将课堂与生活结合起来,把课内和课外结合起来进行识字教学,从而论证生活语文化、语文生活化等理念的可行性与可信性。

为此,我们提出了课题《小学语文多元化识字教学研究》
三、课题组成员:组长:成员:四、课题研究实施目标
1、能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创设生活化情境,为学生的识字提供自主
探究的空间。

2、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3、能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启迪学生思维,有效地帮助学生突破识
字难点和进行拓展创新性的学习。

4、教会学生识字生活化的方法,掌握科学地识字方法。

5、能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找寻有效地激发学生识字教学生活化的方法。

五、理论依据
1、苏霍姆林斯基的‚成功教育‛理论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成功的欢乐就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足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而‚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主要动力。

‛……他强调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对学习充满兴趣。

2、陶行之教育思想
陶行之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字的意义,是要自己去学,不是坐而受教‛,引导学生学会随时随地的自动地学习活知识。

上课固然是学习,听报告、与人交流、做家务也是学习,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游山玩水,投身大社会、大自然的怀抱更能学到很多很多的活知识。

提出了‚体验、看书、求师、访友、思考‛为途径的五路探讨法。

3、皮亚杰的‚认知学习‛理论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对外界的认识之最初的中介就是活动。

""教育的目的是造就能创造的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所做的事的人,这种人能有创造、发明和创造。

4、马斯洛和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个人潜能的充分发展,是人格的发展,是自我的发展。

它是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主导,为诱发学生自主探究、主动求知。

5、布鲁克斯的‚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必须主动‚投入学习‛。

死记硬背的知识是‚无用知识‛。

学生必须在情境脉络下与问题互动才能真正理解。

学生必须积极建构意义,通过内在对话与思考过程,与他人互动,来理解脉络与解决问题。

六、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逐步改变识字过程中学生的死记硬背的机械识记,只会写而不懂得其义,探究并研究目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集中
识字与分散识字所表现出的各自利弊,结合教材进行合理安排,遵循一般的认识规律,充分依据不同年龄阶段儿童思维水平发展的不同特征,结合汉字固有的字理特点,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认识汉字、理解汉字、欣赏汉字。

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教师应为学生设立各种全过程亲身实践、亲身体验、合作探究的学习程序,让全体学生在‚亲身感知、亲历感悟、积极思维、主动积累、调动情感、体验合作、参与实践、尝试创新、敢于挑战、体验成功‛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情商,促进知识的创新的自信心。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课堂内识字
(二)生活中识字
(三)、活动中识字
(四)、体验识字成功
八、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一)课题的研究对象
农场学校1-3年级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主要以行动研究法、比较实验研究法为主,辅之以经验总结法、调查研究法。

九、课题研究的时间和步骤
1、课题研究时间:2007年10月到2009年9月
2、具体步骤:
第一阶段:2007年10月至2008年1月
(1)完成文献资料的收集、学习。

(2)确定课题方案,明确研究方向。

(3)修改方案,向上级申报课题。

(4)集中学习理论,开展教学观摩和研讨。

(5)整理上交相关资料。

第二阶段:2008年4月至2008年6月
(1)进行操作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探索语文教学中在识字教学中,开启学生的情智的教学策略。

(2)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做有心人,善于捕捉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各类有价值的信息,及时记录、存档。

(3)通过座谈、测试、观察等方式,定期了解学生在识字教学中,开启学生的情智的进展情况。

(4)撰写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第三阶:2008年9月至2008年12月
通过中期汇报,发现问题,调整研究方案,进一步探索,积累资料。

第四阶段:2009年3月至2009年9月
(1)对实施操作过程中积累的资料进行汇总、分类,做好资料的补充、完善工作。

(2)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3)汇编课题案例、论文。

十、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阶段研究总结,研究案例,研究论文,教学活动设计等。

2、学生的作业等
3、教师关于识字教学优秀课堂实录、案例、论文
十一、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学校领导重视教育科研,大力鼓励和支持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学校教科研氛围浓厚,在此环境的影响下,我们确定了小学语文组识字教学的课题研究,学校专门成立了一个研究机构,这些都为本课题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课题组成员对该课题已经有全面深刻地研究体会。

有长期从事低段语文教学的经验的优秀教师,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承担这一研究课题。

参考资料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大出版社 2001年版
2、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1年版
3、韦志成主编:《语文教学艺术论》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6年版
4、《文字学基础与字理识字》黄亢美编蓍广西教育科学研究所
字规律改革字词教学》赵玉琦光明日报出版社
第一部分:课题研究论证部分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学好其它学科的基础,而识字又是学好语文的基础。

“万丈高楼平地起”,识字的根基打扎实了,学生的语文大厦才能巍然屹立,因此,识字教学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重点。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科技的突飞猛进,对汉字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可是纵观我们的识字教学还存在着不少误区,主要表现为:
1.在识字教学中不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缺乏情趣。

把学生识字当作是教师教字,刻板地遵循着“怎样记――怎样用”的思路硬塞给学生,完全不顾学生的反应,学生的识字情况,忽视了学情,忽视了对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口语交际的训练,忽视了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发展及人文价值和人文精神的提升。

2.教学策略不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在课堂上往往是靠单纯的讲解、示范和练习,进行“灌输式”的教学,扼杀了学生学汉字的欲望。

3.不注重学习语言的实践活动。

许多老师往往把教材上的字教学生记住,会组词造句,就算万事大吉,然后把它们“束之高阁”,等复习时,再拿出来让学生抄、组词这种缺乏系统的识字教学,导致还生率极高,学不能致用,学有何用?
4.缺乏开拓识字资源的意识。

汉字是母语,作为母语教学,应广泛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打开生活识字的大门,可许多老师往往死捧着一本教科书,把书本上的知识嚼碎嚼烂,让学生学得滚瓜滥熟、倒背如流,就是不舍得花一些时间让学生在鲜活的、灵动的生活中学些更有趣、更有意义的知识。

针对上述误区,我们认真深入地学习了各种识字教学实验,通过对各种识字实验的学习、深化,尤其是对教育部“科学教育、科学认读”课题组研究成果的认真解读,使我们深受启发,让我们找
到了问题的症结,明确了识字教学的改革方向:只有多渠道的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才能走出一条独特而高效的现代儿童识字的创新之路。

21世纪是信息社会,一个人获取信息的快慢多少,与个人,与社会至关重要。

获取信息最主要的途径是阅读,用汉字阅读就必须识字。

识字是学生再学习的基础,是最基本的工具。

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识字的多少、快慢,直接关系到读写。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全面启动,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扩大学生的识字量,1—2年级学生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要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意识和习惯。

”从新课程标准中不难看出,面对这么大的识字量,再面对我们的学生,有的进校门之前,一个字都不认识,一个学期要让学生认识450个字,这是个繁重而又艰巨的任务,如果我们把这450个字放到课堂上进行讲授,被动的让学生机械记忆,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抽象又难以接受,识字教学就失去了实效性,如何利用教材的优势,尽可能挖掘学生最大的潜能,让识字变得轻松愉悦,从而为阅读奠定良好的基础,是每一位低年级教师所面临的新课题。

生本理论提出,学生是教学过程的终端,是教育的本体。

生本教育的特征之一就是真正认识和把握学生这个个体,把一切为了学生作为教育价值原则。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他表达了一种信念,即没有人能教会任何人任何东西。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学生学会任何东西,最终都要通过自己的内化,因而,这个最后过程并不是教师完成的,就这个意义来说,人世间获得最终不是依靠教,而是依靠学。

学生是教育过程的最后动作者。

因此,把学生当成动力之源,能量之库,依托学生资源来进行识字教学,就会变得更不潜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以人为本,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这就给我们课改的教师指出了方向,在识字教学中不能就识字而识字,要把一些好的识字方法和识字途径渗透给学生,让学生形成独立的识字能力,多渠道主动识字,提高识字效率。

因此,我把“多渠道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作为研究的课题,为识字教学开辟一条阳光大道。

此课题的提出具有以下作用:
①语文课程改革的需要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与其它许多学科课程合为一个整体,互相沟通,互相促进。

一、二年级的识字教学也要走开放识字之路,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开展识字活动。

学生不是为识字而识字,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去搜集、去获取信息,其内容牵涉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联系到许多学科。

它体现了课程的开放性,给语文课注入了活力。

学生不仅能多识字,提高语文综合实践能力,而且能开阔视野,提高语文的综合素养。

②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需要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

母语教育有基础,有语境,有资源,这些是母语教育得天独厚的条件。

小学语文学科强调“大语文”教学观。

“大语文”是把语文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的一种教学思想。

汉字与儿童的生活、成长同行,让汉字的习得活动融于儿童生活、成长的过程中,是他们自己生活、学习、成长的需要。

充分利用生活环境这一识字大课堂,营造氛围,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进生活,自己去发现汉字的资源,感受生活中的汉字文化,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还可以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③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需要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识字教学要求儿童熟悉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

”生活为学生的识字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识字来源于生活,再让识字回到生活中去,让学生从身边的日常生活中去发现语文,随时随地在生活中主动识字。

学习的字在生活环境中的多次再现,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新语境,促进了对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

同学们在愉快的生活中不知不觉地认字,认识的不再是一个个枯燥的符号,而是充满生命力的活生生的字。

另外,让学生在生活环境中识字,扩大了识字量,发展了自主识字的能力。

从课堂环境中识字走向生活环境中识字,让生活成为学生拓广识字的资源,引导学生将生活中那些自己熟识的语言环境因素作为识字的材料,真正体现了“要使教材成为学生的生活转变为让生活成为学生的教材。


二、本课题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创新”是时代的主题,识字教学的创新就是把枯燥、抽象的汉字变成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生本环境中掌握汉字。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开发学生的资源,挖掘学生的潜能,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围绕主题,自己动手,动脑搜集相关资料,交流识字,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实际的兴趣,扩大学生的识字量,使学生能够自主阅读浅显的儿童故事,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自主识字和汉字积累中获得质的提升,从而夯实学生语文文化的根基。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预设的研究突破
(一)国外研究现状
识字教学的改革在国际上,有东南亚一些国家和我国的台湾,香港地区,有代表性的是香港的安子介先生所创造的识字教学法,也就是从汉字的字义出发,把汉字的音,形,义相结合,进行拆字解义来学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受到了专家的肯定,具有很大的影响
(二)国内研究现状
关于识字,早在1902年,清政府颁布《钦定蒙学堂章程》,对蒙学误字进行改革,改变了传统蒙学的先识字后读书的方法,这是我国识字教学的首次突破。

1912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宣布了《普通教育暂行办法》,提出废科举,兴新学,废除读经、讲经,“三、百、千”识字教材被国文教科书取代,识字方法吸取集中识字的教学经验,从看图识字开始,课数多,课文短,边识字边阅读。

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制定了《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明确规定,小学一、二年级比较集中地教会儿童认识必要数量的(不超过1500字)常用汉字。

1958年,辽宁地区进行了集中识字教改实验,同音识字—基本字带字—形声字归类,两年内认识了2500字。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各种识字流派如雨后春笋兴起,不下20种。

这些方法有特点,但也有单一单调的不足,有的还把识字与学文割裂开来,缺乏科学性。

识字教学改革的各大流派,它们各有优势和特点,而且经过实践证明确实有效,可行.在1995年8月召开的首届小学汉字教育国际研讨会上,被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列为较有影响识字教学流派就有16家.
2000年11月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小学识字教学交流研讨会,识字教学各家云集,成果荟萃.其中分散识字,集中识字,字理识字,韵语识字,电脑识字,字族识字,注音识字都在会上一展风采,在识字
教学中都显示各自教学识字法的优势.最后,他们一致认为识字教学必须遵循汉字规律进行识字
教学,使识字教学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实现识字教学科学化,要求我们不仅要合理地运用研究现有的这些方法,而且还要学习前人已有的成果,利用其他学科提供的方法,进一步提取有益的成分,以利于促进语文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从目前流行较广的几种识字教学方法上看,各有所长."注,提"实验,以汉语拼音帮助阅读,协调口语与书面语言的关系,重视语言能力的发展,能弥补学生入学前口语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但是由于只重视字音,不重视字形,给错别字丛生留下后患."集中识字"强调以汉字的形体规律快速识字,对于学习有口语基础的文字效果好,而对于那些没有口语基础的文字,学了不知所云,遗忘率高."归类识字"同样是学习有口语基础的方块字,由于以词归类,在词意辨析上有独到之处,但是对于学习那些没有口语基础的词汇,同样有较大的难度."分散识字"强调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对于学习没有语言基础的文字是最佳的选择,但难于体现汉字有字音类聚,字形类聚,字义类推的规律,识字进度较慢。

《语文课程标准》出台后,识字教学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即要求儿童顺其自然地识字,拓宽识字的渠道,以及围绕着数字活动而渗透着的深厚的汉字文化及人文教育
(三)、本课题研究的突破
1、当前识字教学存在着哪些问题
①唯书是本
现行语文课程过于强调以教材为本,教材中要求认的字教师就教得透;教材中不要求认的字,教师就不教。

把学生的识字学习限定在课本上,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远离生活。

②唯堂是本
过于强调以课堂为中心,在课堂上注重生字的学习,强调死记硬背,课后很少引导学生实践,积累汉字,让学生感到学习汉字很困难,枯燥无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