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学 全套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资源类型的划分方法较多,目前主要 有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划分、土地资源的 生产潜力划分、土地资源的适宜性划分等。
❖ 2.2.2 土地利用类型及其特点
❖ 1.概念
❖
所谓土地利用类型划分,是指对现有的土地利用状况,根
据其利用的方式、结构及其特征的相似性与差异性而进行同级
土地资源的类型分类(或归并)和土地资源类型分级。其结果,
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土地研究从定性为主发展到 半定量和定量;遥感技术的应用更为深入广泛;信息系统 的理论与方法开始应用于土地研究;土地科学研究的内容 更为广泛和趋于系统化。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研究 (LUCC)已成为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LUCC 研究成为土地科学研究的重点,我国在LUCC方面也开展了 大量的研究工作。
1.4 我国土地资源基本状况
❖ 土地总量大,人均土地少 我国土地面积约为960万km2 ,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土地面积 仅为0.74hm2,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3。
❖ 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多,平地少 全国约有46.4%为山地,20%为丘陵,两者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 的2/3。
❖ 土地资源区域分布不平衡 我国东南部土地资源条件较好,耕地和内陆水域在这一地区分 布集中,而西北部则相对较差;我国一半以上的林地集中分布 于东北部和西南部地区,86%以上草地分布在西北部干旱、半干 旱地区。
我国的土地分级系统 :20世纪50-60年代,我国 基本沿用前苏联景观学派的做法。20世纪70年代 后期起,我国的大、中比例尺土地类型制图中的 土地分级逐渐趋向于采用前苏联景观学派和英澳
❖2.1.3 土地分类系统
❖ 1.土地分类的涵义
❖ 在同一级土地中划分出不同的土地单位就称为 土地分类。
❖ 2.土地分类的原则 ➢综合性原则 ➢主导因素原则 ➢实用性原则
❖ 土地 类型
分级:对土地个体形态单元组织水 平,即自然环境结构层次的确定。
分类 :对各个土地个体形态单元 土地属性或特征共性的归纳。
❖2.1.2 土地分级系统
前苏联的分级系统 :“地方”、“限区”和 “相”三级。
澳大利亚(英澳学派)的分级系统 :土地系统、 土地单元、土地点(土地系统是分级系统中的高 级土地单位 )。
❖ 1.1.2 土地资源的属性
土地
自然属性
经济属性
数 量 的 有 限 性
位 置 或 空 间 的 固 定 性
动 态 性
不 可 替 代 性
持
多 功 能 性
久 性 与 可 更
生 产 性
替
性
供
利
利
给 的 稀 缺
可用 垄的 断制 性约
可 改 良 性
用 的 社 会
增 值 性
性
性
性
1.2 土地资源的研究简史
❖1.2.1 我国的土地资源研究简史及进展
❖1.2.2 国外的土地资源研究简史及进展
20世纪30年代,国外一些地理学家开始提出土地的科学概 念。
20世纪60年代,出版根据调查和制图成果撰写的大批研究 专著和报告。这一时期的土地评价以美国的土地潜力分类 系统为代表,其特点表现为一般目的的土地评价,考虑的 是广泛的标准化的土地利用和土地自然属性的变化,而未 涉及经济社会条件和技术的变化。
土地资源的经济 社会条件调查
经济社会和技术背景、土地 所有制、民族习惯与传统、 技术水平与变革`
3.1.3 土地资源调查的一般程序
准备工作
组织专业队伍 资料准备
制定工作计划 仪器和设备的准备
外业调绘 内业工作
路线考察
制定工作分类系统
室内预判 地类调绘 补测
样区调绘验证
转绘
量算面积
编图与图面整饰
成果整理
❖ 1.3.3 土地资源学的研究方法
➢ (1) 系统分析方法 ➢ (2)景观生态分析方法 ➢ (3)经济社会分析方法 ➢ (4)“3S”技术应用方法
“3S”技术即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 位系统(GPS)。
❖ 1.3.4 土地资源学的发展前景
➢ (1)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求 ➢ (2)提高对土地资源学科的认识水平 ➢ (3)以研究手段的进步促进土地资源学的发展
土地资 源调查
提 供
是以土地资源学的学科知识为 基础,用遥感和测绘制图等手 定义 段,查清土地资源的类型、数 量、质量、空间分布以及它们 之间发生的规律和相互关系。
基础资 料和科 学依据
用于
综合农业区划、土地资源评价以及土 地资源的科学管理。
土地资 源制图
定义
以图件的形式反映土地资源调查及研 究的成果。
❖ 3.土地分类的步骤
➢①确定分类的对象 ➢②确定分类依据和分类指标
❖ 4.土地分类方法
➢①顺序法 ➢②两列指标网格法 ➢③路线考察法 ➢④参数法
❖ 5.土地类型的命名
➢①采用植被、土壤、地貌的三名法 ➢②采用群众习用的名称
2.2 土地资源类型
❖2.2.1 基本概念
土地资源类型主要是根据土地所具有的资 源利用价值或功能的差异性而划分的。
❖2.2.4 中国的土地利用分类
❖县级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采用两 级系统,一级分为8类,二级分为46类,并可按实际 情况进行三、四级分类
❖城镇用地调查: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在1993年发布的 《城镇地籍调查规程》中制订了《城镇土地分类及 含义》。根据土地用途的差异,城镇土地分为10个 一级类,24个二级类。1991年颁布了《城市用地分 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分类采用大类、中类和 小类三层次的分类体系,共分为10个大类,46个中 类,73个小类。(P42)
建议; ⑦编写土地利用现状报告,进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 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类型的关系
▪ 土地类型划分的依据主要是土地的自然属 性
▪ 土地类型分类的结果往往是土地资源类型 划分的基础
▪ 土地类型较多强调土地的自然属性,它与 土地利用类型,如耕地、林地、草地等在 概念上是有差别的。当然,在划分土地类 型时也应适当考虑土地利用类型。
第3章 土地资源调查与制图
3.2.2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本内 容及成果
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本内容 ①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与分布状况; ②境界与土地权属界限; ③量算行政辖区范围内的土地总面积和各类土地面
积; ④按土地权属单位及行政辖区范围,自下而上逐级
汇总土地面积和各类土地面积; ⑤编制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权属界限图; ⑥总结土地利用的经验教训,提出合理利用土地的
1.3 土地资源学的形成与发展
❖ 1.3.1 土地资源学的理论基础
➢ 土地资源的固有特征决定土地资源学是以土地资源类型与 结构分析为基础,土地资源评价为核心,土地资源合理利 用与规划为目的,土地资源生态和功能,即土地资源生产 能力为理论依据
➢ 涉及到地理学、土壤学、生态学、农学、经济学、遥感与 信息科学等
检查验收
3.2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指以一定行政区域或自然区 域为单位,查清区域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分 布和利用状况,并通过自下而上、逐级汇总为省级、 全国的土地总面积及土地利用分类面积。土地利用 现状调查是现阶段土地资源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
3.2.1我国的土地利用调查情况
➢ 20世纪50年代的土地清查 ➢ 80年代初的土地概查 ➢ 80年代末与90年代初的土地详查
土地资源学 全套课件
第1章 综 论
❖1.1 土地资源的概念与属性 ❖1.2 土地资源的研究简史 ❖1.3 土地资源学的形成与发展 ❖1.4 我国土地资源基本状况
1.1 土地资源的概念与属性
❖1.1.1 土地资源的概念
1.土地的概念
联合国粮农组织《土地评价纲要》:土地是“地表 的一个区域,其特点包括该区域垂直向上和向下的 生物圈的全部合理稳定的或可预测的周期性属性, 包括大气、土壤和下伏地质、生物圈、植物界和动 物界的属性,以及过去和现在的人类活动的结果, 考虑这些属性和结果的原则是,它们对于人类、对 土地目前和未来利用施加重要的影响。”
(1)古代时期 夏代:《禹贡》 周代:《周礼》 春秋时期:《管子●地员篇》 (2)现代 1949年以前,我国的土地科学研究主要集中于土地利用
的调查与制图,而系统的全面的土地科学研究基本上属于 空白。1949以后,生产关系的根本改变和工农生产的迅速 发展大大推动了土地科学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初期,全国开展自然区划,土地调查与制图 正是自下而上区划的基础。区划研究还要求对各区域进行 改造利用评价,这就需要研究区域内的土地类型结构,以 便各区确定生产方向。这些实践目的成为土地类型研究的 推动力量。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由于国民经济建设的 需要,中国科学院与有关产业部门先后开展了黑龙江、新 疆、甘肃、青海、内蒙古、西藏、云南等自然资源调查与 开发的综合考察研究。在此期间,前苏联地理学家来我国 讲授景观学,介绍了苏联景观学派有关土地类型调查与制 图的理论与方法。
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到80年代中后期,地区性研究与全 国性研究相结合;由单项评价逐步转入全面和综合的土地 评价;从以经验性为主上升到理论和系统的高度,初步形 成了土地资源学科理论与方法体系;同时,遥感技术在土 地科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
20世纪70年代,随着更广泛的资源调查和遥感等技术手段 在资源调查中的应用,产生了一系列数据和自然要素图, 而规划工作者和土地利用人员却急需较为综合的图件和资 料,以满足土地利用规划的要求。于是,土地研究开始从 土地清查走向土地评价,从一般目的土地评价过渡到有针 对性的专门评价,土地评价研究进一步深化。
自20世纪90年代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成为研究重点以 来,土地资源学很多研究内容也都纳入到LUCC研究中。这 一时期以来,研究的内容包括遥感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方法, 土地利用变化的过程、驱动机制,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源要 素、水文参数、景观格局、土壤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土 地利用变化趋势预测、生态安全对策及可持续利用规划等, 旨在合理利用资源和保证区域生态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土地与土地资源的关系
土地
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是在土地总量中,现在和可预见的未 来,能为人类2.我们对土地的认识
➢ (1)土地是自然综合体 ➢ (2)土地是一个垂直系统 ➢ (3)土地是一种历史综合体
➢ (4)土地与国土不是同一概念
国土是指一个国家主权管辖的地域空间,包括领土、领 空、领海。土地的概念要狭窄一些,海洋不包括在土地范围 之内。
❖ 土地生态环境脆弱 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遏制住,自然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主要问题集中表现在水土流失面的治理方面。
第2章 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类型
2.1 土地类型 2.2 土地资源类型
2.1 土地类型
❖ 2.1.1 基本概念
❖ 土地类型:来自于自然地理学的范畴, 所以也称为景观形态单元。它是地表各组 成要素(包括气候、地质、地貌、水文、 土壤、植被、以及人类活动作用结果等) 遵循地域分异规律,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而形成的具有景观形态特征和土地性质相 对一致性的一系列空间单元 。
3.1 土地资源调查
3.1.1 土地资源调查的类别
➢ 一般目的调查与制图 从土地本身的综合属性出发,揭
示土地的形成、特性、结构和地 域分异规律 ,适应性广
➢ 特殊目的的土地资源调查 具有明确和具体的目标 ,实
用价值较大
3.1.2 土地资源调查的基本内容
土地资源的自然条件 调查
地貌、光热、土壤、水分
是划分出大小不同、层次有别的土地利用类型单位和土地资源
的利用分类系统。
❖ 2.特点
➢ 它是在自然、经济和技术条件影响下,经过人类劳 动干预而形成的产物
➢ 在空间分布上它具有一定的地域分布规律,但不一 定连片,可以重复出现
➢ 在时间上随着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的改善,土地利
❖2.2.3 土地利用类型划分原则 ❖根据土地利用现状的特征 ❖反映土地利用的地域性 ❖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 ❖按照一定的科学系统
➢ 以综合性原理、差异性原理、适宜性原理、限制性原理、 多样性原理、稳定性原理、持续性原理、系统熵与非平衡 原理为框架的理论体系
❖ 1.3.2 土地资源学的研究范围和内容
➢ (1)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类型 ➢ (2)土地资源调查与制图 ➢ (3)土地资源评价和核算 ➢ (4)土地资源利用与规划 ➢ (5)土地资源定位与功能 ➢ (6)土地资源开发与整治 ➢ (7)土地资源胁迫与安全
❖ 2.2.2 土地利用类型及其特点
❖ 1.概念
❖
所谓土地利用类型划分,是指对现有的土地利用状况,根
据其利用的方式、结构及其特征的相似性与差异性而进行同级
土地资源的类型分类(或归并)和土地资源类型分级。其结果,
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土地研究从定性为主发展到 半定量和定量;遥感技术的应用更为深入广泛;信息系统 的理论与方法开始应用于土地研究;土地科学研究的内容 更为广泛和趋于系统化。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研究 (LUCC)已成为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LUCC 研究成为土地科学研究的重点,我国在LUCC方面也开展了 大量的研究工作。
1.4 我国土地资源基本状况
❖ 土地总量大,人均土地少 我国土地面积约为960万km2 ,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土地面积 仅为0.74hm2,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3。
❖ 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多,平地少 全国约有46.4%为山地,20%为丘陵,两者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 的2/3。
❖ 土地资源区域分布不平衡 我国东南部土地资源条件较好,耕地和内陆水域在这一地区分 布集中,而西北部则相对较差;我国一半以上的林地集中分布 于东北部和西南部地区,86%以上草地分布在西北部干旱、半干 旱地区。
我国的土地分级系统 :20世纪50-60年代,我国 基本沿用前苏联景观学派的做法。20世纪70年代 后期起,我国的大、中比例尺土地类型制图中的 土地分级逐渐趋向于采用前苏联景观学派和英澳
❖2.1.3 土地分类系统
❖ 1.土地分类的涵义
❖ 在同一级土地中划分出不同的土地单位就称为 土地分类。
❖ 2.土地分类的原则 ➢综合性原则 ➢主导因素原则 ➢实用性原则
❖ 土地 类型
分级:对土地个体形态单元组织水 平,即自然环境结构层次的确定。
分类 :对各个土地个体形态单元 土地属性或特征共性的归纳。
❖2.1.2 土地分级系统
前苏联的分级系统 :“地方”、“限区”和 “相”三级。
澳大利亚(英澳学派)的分级系统 :土地系统、 土地单元、土地点(土地系统是分级系统中的高 级土地单位 )。
❖ 1.1.2 土地资源的属性
土地
自然属性
经济属性
数 量 的 有 限 性
位 置 或 空 间 的 固 定 性
动 态 性
不 可 替 代 性
持
多 功 能 性
久 性 与 可 更
生 产 性
替
性
供
利
利
给 的 稀 缺
可用 垄的 断制 性约
可 改 良 性
用 的 社 会
增 值 性
性
性
性
1.2 土地资源的研究简史
❖1.2.1 我国的土地资源研究简史及进展
❖1.2.2 国外的土地资源研究简史及进展
20世纪30年代,国外一些地理学家开始提出土地的科学概 念。
20世纪60年代,出版根据调查和制图成果撰写的大批研究 专著和报告。这一时期的土地评价以美国的土地潜力分类 系统为代表,其特点表现为一般目的的土地评价,考虑的 是广泛的标准化的土地利用和土地自然属性的变化,而未 涉及经济社会条件和技术的变化。
土地资源的经济 社会条件调查
经济社会和技术背景、土地 所有制、民族习惯与传统、 技术水平与变革`
3.1.3 土地资源调查的一般程序
准备工作
组织专业队伍 资料准备
制定工作计划 仪器和设备的准备
外业调绘 内业工作
路线考察
制定工作分类系统
室内预判 地类调绘 补测
样区调绘验证
转绘
量算面积
编图与图面整饰
成果整理
❖ 1.3.3 土地资源学的研究方法
➢ (1) 系统分析方法 ➢ (2)景观生态分析方法 ➢ (3)经济社会分析方法 ➢ (4)“3S”技术应用方法
“3S”技术即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 位系统(GPS)。
❖ 1.3.4 土地资源学的发展前景
➢ (1)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求 ➢ (2)提高对土地资源学科的认识水平 ➢ (3)以研究手段的进步促进土地资源学的发展
土地资 源调查
提 供
是以土地资源学的学科知识为 基础,用遥感和测绘制图等手 定义 段,查清土地资源的类型、数 量、质量、空间分布以及它们 之间发生的规律和相互关系。
基础资 料和科 学依据
用于
综合农业区划、土地资源评价以及土 地资源的科学管理。
土地资 源制图
定义
以图件的形式反映土地资源调查及研 究的成果。
❖ 3.土地分类的步骤
➢①确定分类的对象 ➢②确定分类依据和分类指标
❖ 4.土地分类方法
➢①顺序法 ➢②两列指标网格法 ➢③路线考察法 ➢④参数法
❖ 5.土地类型的命名
➢①采用植被、土壤、地貌的三名法 ➢②采用群众习用的名称
2.2 土地资源类型
❖2.2.1 基本概念
土地资源类型主要是根据土地所具有的资 源利用价值或功能的差异性而划分的。
❖2.2.4 中国的土地利用分类
❖县级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采用两 级系统,一级分为8类,二级分为46类,并可按实际 情况进行三、四级分类
❖城镇用地调查: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在1993年发布的 《城镇地籍调查规程》中制订了《城镇土地分类及 含义》。根据土地用途的差异,城镇土地分为10个 一级类,24个二级类。1991年颁布了《城市用地分 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分类采用大类、中类和 小类三层次的分类体系,共分为10个大类,46个中 类,73个小类。(P42)
建议; ⑦编写土地利用现状报告,进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 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类型的关系
▪ 土地类型划分的依据主要是土地的自然属 性
▪ 土地类型分类的结果往往是土地资源类型 划分的基础
▪ 土地类型较多强调土地的自然属性,它与 土地利用类型,如耕地、林地、草地等在 概念上是有差别的。当然,在划分土地类 型时也应适当考虑土地利用类型。
第3章 土地资源调查与制图
3.2.2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本内 容及成果
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本内容 ①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与分布状况; ②境界与土地权属界限; ③量算行政辖区范围内的土地总面积和各类土地面
积; ④按土地权属单位及行政辖区范围,自下而上逐级
汇总土地面积和各类土地面积; ⑤编制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权属界限图; ⑥总结土地利用的经验教训,提出合理利用土地的
1.3 土地资源学的形成与发展
❖ 1.3.1 土地资源学的理论基础
➢ 土地资源的固有特征决定土地资源学是以土地资源类型与 结构分析为基础,土地资源评价为核心,土地资源合理利 用与规划为目的,土地资源生态和功能,即土地资源生产 能力为理论依据
➢ 涉及到地理学、土壤学、生态学、农学、经济学、遥感与 信息科学等
检查验收
3.2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指以一定行政区域或自然区 域为单位,查清区域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分 布和利用状况,并通过自下而上、逐级汇总为省级、 全国的土地总面积及土地利用分类面积。土地利用 现状调查是现阶段土地资源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
3.2.1我国的土地利用调查情况
➢ 20世纪50年代的土地清查 ➢ 80年代初的土地概查 ➢ 80年代末与90年代初的土地详查
土地资源学 全套课件
第1章 综 论
❖1.1 土地资源的概念与属性 ❖1.2 土地资源的研究简史 ❖1.3 土地资源学的形成与发展 ❖1.4 我国土地资源基本状况
1.1 土地资源的概念与属性
❖1.1.1 土地资源的概念
1.土地的概念
联合国粮农组织《土地评价纲要》:土地是“地表 的一个区域,其特点包括该区域垂直向上和向下的 生物圈的全部合理稳定的或可预测的周期性属性, 包括大气、土壤和下伏地质、生物圈、植物界和动 物界的属性,以及过去和现在的人类活动的结果, 考虑这些属性和结果的原则是,它们对于人类、对 土地目前和未来利用施加重要的影响。”
(1)古代时期 夏代:《禹贡》 周代:《周礼》 春秋时期:《管子●地员篇》 (2)现代 1949年以前,我国的土地科学研究主要集中于土地利用
的调查与制图,而系统的全面的土地科学研究基本上属于 空白。1949以后,生产关系的根本改变和工农生产的迅速 发展大大推动了土地科学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初期,全国开展自然区划,土地调查与制图 正是自下而上区划的基础。区划研究还要求对各区域进行 改造利用评价,这就需要研究区域内的土地类型结构,以 便各区确定生产方向。这些实践目的成为土地类型研究的 推动力量。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由于国民经济建设的 需要,中国科学院与有关产业部门先后开展了黑龙江、新 疆、甘肃、青海、内蒙古、西藏、云南等自然资源调查与 开发的综合考察研究。在此期间,前苏联地理学家来我国 讲授景观学,介绍了苏联景观学派有关土地类型调查与制 图的理论与方法。
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到80年代中后期,地区性研究与全 国性研究相结合;由单项评价逐步转入全面和综合的土地 评价;从以经验性为主上升到理论和系统的高度,初步形 成了土地资源学科理论与方法体系;同时,遥感技术在土 地科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
20世纪70年代,随着更广泛的资源调查和遥感等技术手段 在资源调查中的应用,产生了一系列数据和自然要素图, 而规划工作者和土地利用人员却急需较为综合的图件和资 料,以满足土地利用规划的要求。于是,土地研究开始从 土地清查走向土地评价,从一般目的土地评价过渡到有针 对性的专门评价,土地评价研究进一步深化。
自20世纪90年代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成为研究重点以 来,土地资源学很多研究内容也都纳入到LUCC研究中。这 一时期以来,研究的内容包括遥感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方法, 土地利用变化的过程、驱动机制,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源要 素、水文参数、景观格局、土壤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土 地利用变化趋势预测、生态安全对策及可持续利用规划等, 旨在合理利用资源和保证区域生态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土地与土地资源的关系
土地
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是在土地总量中,现在和可预见的未 来,能为人类2.我们对土地的认识
➢ (1)土地是自然综合体 ➢ (2)土地是一个垂直系统 ➢ (3)土地是一种历史综合体
➢ (4)土地与国土不是同一概念
国土是指一个国家主权管辖的地域空间,包括领土、领 空、领海。土地的概念要狭窄一些,海洋不包括在土地范围 之内。
❖ 土地生态环境脆弱 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遏制住,自然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主要问题集中表现在水土流失面的治理方面。
第2章 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类型
2.1 土地类型 2.2 土地资源类型
2.1 土地类型
❖ 2.1.1 基本概念
❖ 土地类型:来自于自然地理学的范畴, 所以也称为景观形态单元。它是地表各组 成要素(包括气候、地质、地貌、水文、 土壤、植被、以及人类活动作用结果等) 遵循地域分异规律,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而形成的具有景观形态特征和土地性质相 对一致性的一系列空间单元 。
3.1 土地资源调查
3.1.1 土地资源调查的类别
➢ 一般目的调查与制图 从土地本身的综合属性出发,揭
示土地的形成、特性、结构和地 域分异规律 ,适应性广
➢ 特殊目的的土地资源调查 具有明确和具体的目标 ,实
用价值较大
3.1.2 土地资源调查的基本内容
土地资源的自然条件 调查
地貌、光热、土壤、水分
是划分出大小不同、层次有别的土地利用类型单位和土地资源
的利用分类系统。
❖ 2.特点
➢ 它是在自然、经济和技术条件影响下,经过人类劳 动干预而形成的产物
➢ 在空间分布上它具有一定的地域分布规律,但不一 定连片,可以重复出现
➢ 在时间上随着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的改善,土地利
❖2.2.3 土地利用类型划分原则 ❖根据土地利用现状的特征 ❖反映土地利用的地域性 ❖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 ❖按照一定的科学系统
➢ 以综合性原理、差异性原理、适宜性原理、限制性原理、 多样性原理、稳定性原理、持续性原理、系统熵与非平衡 原理为框架的理论体系
❖ 1.3.2 土地资源学的研究范围和内容
➢ (1)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类型 ➢ (2)土地资源调查与制图 ➢ (3)土地资源评价和核算 ➢ (4)土地资源利用与规划 ➢ (5)土地资源定位与功能 ➢ (6)土地资源开发与整治 ➢ (7)土地资源胁迫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