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绘本提高培智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运用绘本提高培智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随着培智教育的改革,传统教材难以适应身心严重障碍、表达困难等中高度特殊学生。

而绘本利用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内容,提供生动有趣的教学素材,是培智数学课堂有效的补充教材,满足智力障碍学生的学习需求[2]。

智力障碍的学生,课堂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加上传统的数学课堂枯燥无味,要想在课堂上真正引导智力障碍学生学习,是一线培智教师头疼的问题。

他们迫切需要寻找到既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学到数学知识的教学材料。

绘本内容图文并茂,把教材抽象的数学问题转为直观、丰富的感性认识,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增强培智数学课堂的活力。

因此,如何有效运用绘本提高培智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是困扰着特殊教育的一线教师的问题。

以下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运用绘本教学的意义以及利用绘本提高培智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具体做法。

一、绘本教学的主要意义
所谓数学绘本,主要指将教材的内容利用故事形式,图文并茂地进行讲解,以此将数学知识融入到故事当中。

智力障碍学生由于智力低下,接受能力远低于同龄正常人,利用绘本进行数学教学,具有以下意义:
(一)运用绘本降低了学习难度,符合智力障碍学生的发展规律
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逻辑性,传统的教材难以适应智力障碍学生的数学教学。

为此,在培智教育中必须寻找一种适合智力障碍学生的辅助教材,例如数学绘本。

数学绘本作为教材的辅助材料,在培智教育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绘本教学把教学内容以故事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呈现出来,学生能直观形象地观察相应的数学知识。

而传统教材有一定的“数学文本”,具有数学问题的抽象性。

因此,利用数学绘本进行培智教育,降低了数学的学习难度,符合智力障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有利于智力障碍学生康复训练与学习。

(二)运用绘本提高了智力障碍学生的专注度,营造课堂良好学习氛围
智力障碍学生对于趣味故事,没有任何抵抗力,采用绘本教学能够有效迎合其性格特点。

而传统教材难度大,学生对其不感兴趣,课堂学习难以进行,容易出现分心或不配合教师等现象。

运用绘本教学可以有效激发智力障碍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专注度。

学生通过聆听故事,进行知识的学习,师生良好互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进而提升了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二、绘本教学在培智数学课堂的具体做法
(一)运用绘本教学,创设数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绘本是根据教学内容建构出来的数学故事,能很好地辅助培智数学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绘本创设一定的数学情境,便于学生融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具体做法如下:
1.巧用绘本创设数学情境,丰富课堂内容
在现代教育中,教师为了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习,通常在数学课堂上引入一些情境,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

智力障碍学生的课堂注意力集中时间一般不会很长,教师只有通过创设有效的数学情境,才能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延长课堂注意时间,并让智力障碍学生在情境中参与学习,获得一定的发展或进步[3]。

在传统的低年级培智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常在读数和写数之间展开教学活动,学生不理解数字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使数学课堂呈现枯燥无味状态,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出现上课不专心现象,教师也疲倦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问题。

课堂内容单一性,会使学生产生学习困意,而丰富的教学课堂,可以使学生很好地体验数学。

体验数学的过程,是学生亲历和直接体验感知数学的过程。

教师巧用绘本的故事或图文,创设有效的数学情境,可以引起学生的课堂注意,丰富课堂内容,使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形象化,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

学生只有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才能学会基本的生活数学常识,提高适应社会能力。

例如,在学习《得数是6 的加法》时,如果单纯让学生书写6 的分成几种情况,学生没有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意义,远离了培养智力障碍学生适应生活和适应社会的教学宗旨。

因此,在这节课教学中,可以利用数学绘本创设以下的数学情境,自编故事《佩奇买糖》。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低年级的智力障碍学生比较喜欢吃零食,特别是糖果,绘本故事中加入了去超市购买糖果的情境,让学生模拟体验购买商品的过程。

另外,学生认知水平和学习数学知识能力存在差异性,不能一一为学生渗透得数是6 的加法的数学思想,在这绘本创设购物情境中,也会存在着一些隐性的知识,例如购物流程和购物语言沟通等,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促进了智力障碍学生多方面发展。

2.把绘本故事和数学教学内容有效结合,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绘本故事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根据兴趣点,积极投入课堂。

但教师在利用绘本故事教学时,要注意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授课,不要一味追求故事的有趣性,而忽略了数学教学的本质,应把数学教学内容很好地融入绘本故事中,既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

例如,在儿童绘本《让谁先吃好呢》中有这样的故事:有几种动物看到一个桃子就要立刻吃掉,让谁先吃掉最好呢?学生们在趣味情景下,由老师以这个问题为线索,让学生思索,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标准提出让谁先吃掉,进而呈现相应的知识点。

引导学生从比粗细、轻重等各个方面进行对比,有效结合了《生活数学》中的比粗细、比轻重等知识点,从而促使学生合理地进行学习。

3.运用绘本创设数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数学趣味游戏
虽然数学绘本大多数是以故事形式呈现的,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认知水平是非常贴近的。

教师可以利用绘本,把绘本故事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设计数学趣味游戏。

通过游戏模拟现实生活场景,演绎数学现象,解释数学概念,解决数学问题[4]。

通过设计生活场景,让学生角色扮演,进行各种实际操作,能够从具体的情境中认识数、计算数,有了现实的依托,再加上扮演的乐趣,双管齐下,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例如,绘本《谁偷走了我的时间呢》讲述的是一个小男孩,到了放假就偷懒赖床,作业不做,做事总是拖拖拉拉。

后来发现了时间小偷,小男孩自己制定了时间表,开始不睡懒觉了,有计划地进行学习,做家务,他不但赶走了时间小偷,也使自己变得越来越优秀了。

将这一绘本引入到《得数是10 的加法》一课中,让一个学生扮演小男孩,教师让学生把分针指向1 的位置,问学生再经过多少大格,分针指向了10,这样不断地让学生通过扮演游戏,让学生真正领悟了得数是10 的加法的运算。

这样,将绘本故事和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学生体会到了游戏的乐趣,增强了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运用绘本,探索新知,增强课堂活力
教育实践证明,有效的数学课堂不单纯是学生的模仿与记忆,而是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

绘本是以有趣的故事,美丽的图案和简洁的语言将知识呈现出来,深受智学生的喜爱。

教师在利用绘本教学数学知识时,应准确把握绘本内容,引导学生探索新知,发挥绘本在教学的积极作用,增强数学课堂的活力,合理设计教学环节,从而引导智力障碍学生有效进行学习。

1.运用绘本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智力障碍学生因智力低下,想问题和做事情都比同龄正常人慢很多,这导致他们在社会生活与学习中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教育智力障碍学生的主要目标是使其适应生活、适应社会,进行康复训练。

其中,动手能力在日常生活是比较关键的,因此,教育智力障碍学生时,应注意引导其动手操作,提高动手协作能力,帮助学生康复训练。

数学绘本以故事形式呈现数学知识,学生容易接受,教师可以以绘本为支点,利用绘本故事去营造实践操作的氛围,把绘本与实际教学结合起来,有效地进行动手操作教学。

例如,在绘本《好饿的毛毛虫》中,用美丽的图案吸引学生的眼球,一只毛毛虫卵化出来后发现自己很饿,开始它吃的种类很少,只吃了苹果,后来它发现越来越饿了,随后吃的东西越来越多。

到了第六天,它吃了10 多种不同的食物,
由于吃的食物种类比较多,出现肚子疼的现象。

到了第七天,它认识到不能乱吃东西,吃起了绿色的嫩叶,肚子舒服多了。

最后,它结茧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

教师给学生讲完了绘本的故事后,提问学生:“毛毛虫前六天吃了哪些食物?我们可不可以帮它找出来呢?”这样引导学生找出来,并进行分类。

在这个过程中,既让学生学习了分类知识,又间接提醒学生生活中的饮食细节,不能乱吃东西,要吃绿色健康的食物。

接着,在绘本讲解结束后,准备一些水果让学生动手操作进行分类并找出不同种类的个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课堂学习气氛活跃了起来。

2.运用绘本故事情节,注重问题导向
绘本以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吸引着智力障碍学生,有的是养成生活习惯的,有的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其中一部分绘本蕴含着数学问题。

教师在利用绘本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以绘本的数学问题进行数学学习,既能使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例如,在数学绘本《比一比》中,在安静的夜晚,民修的玩具和文具趁他睡着了,出来活动活动。

大家都争吵着哪个才是他的好朋友。

谁才是最厚的?谁是最粗的?谁才是最重的?谁的数量最多?学生在生动的图片以及教师的问题的引导下,主动地投入到寻找答案中,也很好地区分了物体的厚薄、粗细、长短、轻重。

整节课下来,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运用绘本故事情节,贯穿活动的始终
智力障碍学生由于智力低下,很难整节课安心去听课。

利用绘本故事情节,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情感上接受教师的教育。

把绘本故事情节贯穿整个活动,可以延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同时也能有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锻炼思维,进行智力康复训练。

例如,在绘本《快让狮子藏起来》,一只狮子觉得自己需要打扮一下,到镇上买一顶帽子,人们见到它都觉得很惊讶,纷纷集结起来,有的拿着耙,有的拿
着扁担对它追赶起来,温顺的狮子见到大家这样的待客之道,只好落荒而逃。

爱丽莎见到它,一点不觉得害怕,决定把它藏起来。

同学们觉得爱丽莎应该把狮子藏在哪里呢?接着,教师把家中一般有的地方都举例了一番,把它藏在薄薄的被子里可以吗?学生觉得不可以,根据这一情景,让学生理解物体的厚薄问题。

最后问学生把它藏在树上可以吗?利用视频,让狮子站在不同粗细的树枝上,狮子站在细的树丫上会掉下来,最后选择了一根粗一点的树丫。

让学生观看到粗细问题。

通过想办法把狮子藏起来,整节课很好地展开了教学活动,课堂气氛异常高涨,也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学到知识。

4.运用绘本进行数学课堂练习,巩固知识
智力障碍学生的数学思维比较有限,难以进行知识的应用,学过的知识容易忘记,所以巩固练习在培智数学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

但是课堂上单纯的写数和计算,学生无法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意义,会失去学习的兴趣,久而久之会不配合教师进行练习。

有些绘本里面蕴含着很多数学计算问题,在故事的情景引导下,学生会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练习中。

例如在学习《10 以内的连加》时,我们一般是设计由浅入深的练习,难度逐渐加深,但是这样的练习学生是十分被动的。

教师可以运用绘本《森林里的音乐会》的情景,在魔法师的变法中,逐渐变出不同的乐器,引来不同的动物伙伴,利用这样的情景帮助教学,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通过计算森林里来参加音乐会的动物数量来巩固10以内的连加。

使学生完成巩固练习的效果,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综上所述,儿童绘本在数学教学中的广泛运用,不但得到了智障学校的广泛欢迎,也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数学,同时也为老师提升教学水平搭建了更高效的展示平台。

所以,老师要好好运用绘本,引领智力障碍学生开启另一扇数学教育之窗,让他们在深入掌握知识点的基础上,促进逻辑思维技巧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