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系统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和手工会计的比较
所谓会计信息系统,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对会计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和处理,完成会计核算任务并能提供为进行管理、分析、决策所用的辅助信息系统。
当今各大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绝大多数企业都已摒弃了原有的手工会计核算方法,使用计算机化的会计信息系统。
并且都在积极上ERP,实现会计核算和业务流程一体化。
事实上,各种形式的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都是在手工会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又在其基础上有所创新。
计算机会计是将会计的手工处理方式转变为计算机处理方式,但由于计算机存贮容量大、处理速度快等特点,使得计算机会计来源于手工会计,又超越手工会计,从而使得计算机会计与手工会计之间既有许多共同点,又有许多差别。
下面就计算机会计与手工会计进行比较分析,简要分析两者之间的异同点。
一、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和手工会计的共同点
会计数据处理采用手工方式或计算机化方式,这是核算手段的差异,两种数据处理模式存在许多相同之处。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系统目标一致
会计本质上是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信息管理系统,不论是手工会计还是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其最终目标都是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会计信息。
会计信息系统作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门,不仅要为外部的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单位或个人提供信息,而且要为企业管理当局加强经营管理、提高决策水平服务。
(二)遵循的基本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一致
会计理论是会计学科的结晶,会计方法是会计工作的总结。
会计工作实现计算机化,会引起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的变化,例如计算机化环境下的审计理论和实务的产生与发展、责任会计实现模式的选择等。
但是这种变化是渐进型的,而不是突变型的。
目前,计算机会计仍然要遵循基本的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
(三)遵守的会计法规和会计准则一致
会计法规是进行会计工作的法律依据,会计准则是指导会计工作的规范。
计算机会计不能置会计法规和会计准则而不顾,相反应当更严格地执行,从措施上、技术上杜绝可能的失误。
(四)会计基本工作要求相同
计算机会计和手工会计都应该包括以下的基本工作:
1.采集会计数据,编制会计凭证并登记相应的账簿。
单位经济业务发生后,两者都需要及时采集原始会计数据(如各种发票、收料单、领料单)等,会计人员对原始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进行审核,然后据此编制记账凭证,最后把记账凭证中的会计数据过入有关的总账、明细账簿。
2.对会计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如分类、计算、汇总、分配、转账、过账、检索和传递。
例如,需要根据经济业务的内容,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会计要素设置相应账户进行会计数据分类反映;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生产费用耗费要进行汇总、计算、分配。
以便正确地反映产品的生产成本:月末需要结清各账户,以便开始反映和记录下个月的经济业务等等。
3.存储记录有关资料。
两者都需要在会计凭证、总账、明细账、实物卡片、备查簿等中存储会计数据,以便提供连续、系统、全面的会计信息。
4.定期编制会计报表,满足各级管理人员与部门的需要。
会计报表是综合反映企业一定时期经营成果及一定时间财务状况的书面文件。
两者都需要通过编制会计报表向会计报表
的使用者提供其在经济决策中有用的信息。
(五)都必须保存会计档案
会计档案是会计的重要历史资料,必须按照规定妥善保管。
实行计算机会计,大部分会计档案的物理性质发生了变化。
由手工会计下的纸质会计档案变为磁性介质的会计档案,磁性介质的特性,要求我们必须加强计算机化环境下会计档案的安全性管理。
二、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和手工会计的区别
会计数据处理由手工方式变为电子计算机处理方式,两者存在较大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运算工具不同
手工会计使用的运算工具主要是算盘、计算器等,算盘需要人工操作才能完成计算工作,计算机会计所使用的运算工具则是电子计算机。
计算机可按预先设置的会计软件,自动完成会计数据处理工作,数据处理过程可不需要人工干涉。
(二)会计数据与信息的载体不同
手工会计处理的所有数据和信息都是以纸张为载体,计算机会计环境下,会计数据和信息的存储方式由单一的纸介质形式转变为以磁介质存储的数据文件为主,以计算机输出的纸介质证、账、表为辅的形式。
磁介质存储信息具有存取、传递速度快、占用空间小、成本低、检索、传递及再处理方便,可以保留更丰富完整的会计信息等优点。
但是,另一方面,由于磁介质存储的数据文件容易复制、篡改与删除并且不留痕迹,为使用者无意或不法分子的有意破坏创造了条件,因此,计算机会计环境下,会计信息的安全性问题必须引起广大会计人员的高度重视。
(三)数据处理速度、准确性与深度开发利用不同
电子计算机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不论是在处理速度、准确性、数据检索等方面,还是数据的深加工开发利用方面,手工处理是无法比拟的。
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中大量会计数据进入系统后,在会计软件的控制下能够及时进行处理,并反馈处理结果,而且通过计算机网络可迅速传递到信息使用者手中。
对存储在计算机中的会计数据能够随时根据管理者的需要进行查询和再加工,进一步扩大会计信息的应用领域,多层次满足管理的要求,极大提高会计信息的应用领域,多层次满足管理的要求,极大提高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
在手工会计条件下,由于受到人的效率、财力等因素的制约,难以高效率地提供全面的、系统的、可靠的财务会计信息和管理信息。
(四)簿记规则与更正错误的方法不同
在手工会计中,要为会计要素设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六大类账户,并要设置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
总账要求采用订本式账簿,明细账可以采用活页式账簿;账簿记录的错误要求采用划线更正法、补充登记法或红字冲销法更正。
在计算机会计中,虽然也有总账和明细账的概念,但是,设置账户实质上是为了将来取得某种信息,预先设置好存储数据的数据库文件结构(包括设置账户的数据库文件结构中的字段名、字段宽度、字段类型等),以便在进行数据查询时,能够按用户的习惯输出总账、明细账、日记账等。
计算机会计的账户设置方式,打破了手工会计下各种账簿的不同处理方式和核对方法,实现了数出一门(即会计数据都从凭证输入产生)、数据共享(即同时产生日记账、总账、明细账、多栏式明细账、报表等)。
另一方面,计算机会计打印出的账页是卷带状的,平时只能是活页式保存,只有到年末,再装订成订本式账册作为会计档案保管。
由于会计软件对输入的数据有严格的校验,能够杜绝如非法科目、借贷不平的分录等非法数据进入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而且根据财政部制定的《计算机会计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已经处理登账的会计数据不允许会计人员直接进行再修改,只能采用红字冲销法或补充登记法进行更正,以便
留下改动的痕迹,为日后审计留下线索。
(五)账务处理程序不同
在手工会计下,各单位根据本单位规模、数据量、业务特点、管理要求及核算的繁简程度等因素,确定一种较好的、实用的会计数据,从凭证到账簿,再到报表的账务处理程序。
账务处理程序有:记账凭证、科目汇总表、171记总账、多栏式日记账、汇总记账凭证等。
这些记账程序的设立,无外乎就是减轻手工劳动强度。
但无论采用何种账务处理程序,财会人员都避免不了重复转抄,随之而来的是财会人员和处理环节的增多,若不加强内部牵制和相互核对,难免发生差错和舞弊。
在计算机会计下,软件开发人员可以设计科学的账务处理程序和核算方法,使整个处理过程分为输入、处理、输出三个环节,从输入记账凭证到输出会计报表一气呵成,全部处理过程由计算机控制自动完成。
因此,在会计实务中,财会人员可以不再像手工会计一样关注账务处理程序。
财会人员需要的会计信息,都可以通过打印或屏幕查义获得,实现数据处理一体化,有利于会计工作标准化。
(六)数据采集方面的不同
手工方式下,最初的原始数据是原始凭证;但这些数据必须经过计量、确认、记录后才用以登记有关账簿,而计算机化后,不同的数据要做不同的输入。
(1)自制凭证,来源于单位本身,规范性好,标准程度高,例如收料单、百货大楼的销售实发票等,通过单据本身即可确定业务内容,因此可以直接输入;(2)外来原始凭证,来源复杂,如各单位的发货票,出差报销的车船飞机票等,这些原始凭证尺寸不一致,反应经济业务的方式也不一致。
而用于记账的记账凭证却要求分类清晰,科目正确,包括业务的日期、凭证字号、业务摘要、发生额等信息,外来原始凭证或者没有上述信息,或者信息不全,因此,用它作为输入数据必然有很多困难,而且,外来原始凭证很多,不加整理就输入势必加大操作人员的工作量。
因此,国内外的商品化账务处理系统基本上都用记账凭证输入数据。
由此可知,在计算机化条件下,账务处理子系统的原始数据主要有以下几个来源:记账凭证、机制凭证、派生凭证和网络传输。
除去记账凭证须用手工编制外,其余均可自动采集。
(七)账户设置和账簿登记方法不同
手工会计下,按现行制度规定,需要根据会计要素分别设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费用、收入、利润这六大类账户,并开设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反映经济业务。
在计算机会计中,所有账户均用科目代码来标识,其一级科目(由财政部门统一规定)的第一位就代表了账户的类别,并且所有“账”的明细记录可以存储在同一个数据文件,根据每一记录的科目代码及其隶属关系就可以方便地进行分类或汇总,随时生成所要的日记账或明细账;有下属明细科目的一级账和二级账则通过对下属明细科目的汇总得到,以表代账,甚至还可不保留日记账和明细账,所谓记账就只是根据凭证去更新对应科目的发生额与余额,并对该凭证作已记账的标志。
需要“账簿”记录时,根据保留的记账凭证及明细科目的期初余额就可以随时方便地生成所要的总账与明细账。
计算机会计真正实现了数出一门(都是从凭证来)和数据共享。
(八)会计信息系统的研制方式与会计档案的保管形式不同
由于计算机会计系统与手工会计系统的物质基础、运行环境和内部结构不相同,因此,研制方法也有较大差别,计算机科学和会计学的复杂性使得计算机会计系统的研制必须采用软件工程的方法分步骤、分阶段进行。
此外,计算机会计系统的档案保存以磁性介质为主,因而不仅要建立纸介质会计档案管理制度,还要建立严格的数据备份、数据恢复、档案借阅与归还等与计算机磁性介质相关的数据保管制度。
(九)系统与外部信息交换的内容和方式有所改变
网络传递各种日报表的出现使得计算机会计系统提供的信息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远远优于手工系统,计算机化会计代替手工会计下用人工来记录和处理数据。
由传统的
算盘、草稿纸时代变为高速运算的计算机它采用对系统原始数据编码的方式,以缩短数据项的长度,减少数据占用的存储空间,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速度和精度,不同人员,部门之间数据处理、加工的相互合作、信息共享不再受到空间范围的局限,从而加快了与外部信息交换的时间。
并且注重信息的分析,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提供高效率和高质量的信息支持(十)会计工作的组织体制不同
在手工会计中,会计工作组织体制以会计事务的不同性质为主要依据。
一般手工会计划分如下专业组:材料组、成本组、工资组、综合组等,它们间通过信息资料传递、交换、建立联系,相互稽核牵制,使会计工作正常运行。
在计算机会计中,会计工作的组织体制以数据的不同形态作为主要依据。
通常可设置数据(信息)收集组、数据处理组、信息分析组、系统维护组等。
很明显,这两种组织机构是截然不同的。
计算机会计将手工会计对数据分散收集、分散处理、重复记录的操作方式,改变成集中收集、统一处理、数据共享的操作方式,使会计信息提取、应用更适应于企业现代化管理的要求
(十一)财会人员的素质不同
手工会计的业务人员均是会计专业人员,在计算机会计中的人员应由会计专业人员、电子计算机软件、硬件和操作人员组成。
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不仅要精通会计专业的知识,而且要熟悉电子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
(十二)内部控制制度不同
在手工会计中,内部控制主要是通过凭证传递程序,规定每个工作环节步骤应完成的作业任务,并在传递过程中选择控制点,使在日常账务处理中,通过相互核验、定期稽核来实现。
此外,还通过对账检查是否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等内部控制方式来保证会计数据的正确性、合法性。
在计算机会计中,会计数据进入系统后,在程序的控制下连续地自动化处理,中间一般不需要人工干预,许多传统的内部控制方法失去了作用,由人工控制变为人机控制。
因此,内部控制的重点应是把好原始会计数据的入口,以便把非法数据排除在系统之外。
在计算机会计中,主要通过操作员授权、提供运行标志,软件上采用容错、检错和纠错技术,重要处理前自动保留副本,数据定期备份,设置并控制运行状态等手段来加强内部控制,从而保证系统的安全和可靠。
(十三)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法不同
在手工会计中,会计信息系统一般由会计师根据会计法规、会计准则、上级主管机构制定的统一会计制度,并参考同行业的经验,针对企业工作需要,拟订撰写而成。
在会计中,由于其物质基础和应用环境与手工会计大相径庭,因此,在记账方法的选择、会计科目体系的设置,凭证帐簿格式的确定、会计核算程序的设计、会计报表的定义等,都应该从手工习惯和计算机特点两方面综合考虑,以便科学地安排处理系统。
总结
总之,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出现,不但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协调整体集团公司内部的资金流动和资源配置,避免集团重复设置财务部门带来的人、财、物的浪费,从而可精简中层管理机构,实现组织的扁平化。
但会计计算机化的发展,并不意味着现在就能全部取代手工会计,现阶段,我国企业中应用人工处理会计还相当广泛,随着科技的进步,传统会计格局被打破,新的会计思想和理论的确立,在推动会计自身发展和变革的同时,也促进计算机会计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计算机会计取代传统会计,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为财务会计成为“国际商业语言”提供便利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财务、业务运作时间差产生的信息不对称的滞后状况,克服了传统会计无法面对全球化的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