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术后步行功能的影响

合集下载

半月板损伤的影响和对运动员的影响

半月板损伤的影响和对运动员的影响

半月板损伤的影响和对运动员的影响半月板是连接股骨和胫骨的一个结构,位于膝关节内部。

它的主要功能是增强稳定性和缓冲关节冲击。

然而,运动中的猛烈扭转、外力撞击或退行性变化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半月板损伤,给运动员的身体健康和运动表现带来不良影响。

首先,半月板损伤会直接影响运动员的运动能力。

正常的半月板有助于维持膝关节的稳定性,当半月板受损时,会导致关节的稳定性降低。

这会使运动员在进行快速转身、急停急起、突然加速等动作时,容易出现膝关节的不稳定感。

缺乏稳定性会降低运动员的灵活性和爆发力,使得他们难以发挥出最佳水平。

其次,半月板损伤也会导致疼痛和肿胀。

当半月板损伤后,会引起关节周围的炎症反应,导致疼痛和肿胀。

这不仅会影响运动员的日常生活和训练,还会对他们的心理状态产生负面影响。

疼痛和不适会降低运动员的积极性和训练意愿,影响他们的体能恢复和竞技表现。

此外,半月板损伤还会引起关节功能障碍。

半月板受损后,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和运动轨迹都会受到限制。

这会导致运动员在某些动作中出现关节卡顿、僵硬和不协调等情况,影响他们的技巧和动作流畅性。

关节功能障碍也容易引发其他部位的代偿性损伤,进一步加重运动员的身体负担。

综上所述,半月板损伤对运动员的身体和运动表现都会产生严重影响。

为了保护运动员的身体健康和提高竞技水平,预防和及时治疗半月板损伤至关重要。

运动员应加强半月板周围肌肉的锻炼,提高关节的稳定性;在进行高风险的运动活动时,注意避免过度扭转和剧烈冲击;如发生损伤,应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进行适当的康复治疗。

通过科学的预防和治疗,半月板损伤对运动员的不良影响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使运动员能够安全、顺利地进行训练和比赛。

同时,运动员本人也应养成良好的训练习惯,提高体质素质,以提升自身的运动能力和抵抗力。

只有保护好关节健康,才能保证运动员能够持久地从事自己热爱的运动事业。

针灸对康复的重要性和作用

针灸对康复的重要性和作用

针灸对康复的重要性和作用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它通过在人体特定的穴位上插入针灸针,以调整人体的气血,达到治疗疾病和促进康复的目的。

针灸在康复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独特的作用和优势。

本文将从针灸对康复的重要性、作用和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针灸对康复的重要性。

1. 促进血液循环,针灸可以刺激人体的穴位和经络,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组织的供血供氧情况,加速康复过程。

2. 调整免疫功能,针灸可以调整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抵抗力,提高康复的效果。

3. 缓解疼痛,针灸可以刺激人体内分泌系统,释放内啡肽等物质,起到镇痛和止痛的作用,对于康复期间的疼痛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4. 改善神经功能,针灸可以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善神经衰弱、神经痛等症状,有利于康复患者的神经恢复和功能重建。

5. 促进组织修复,针灸可以促进受损组织的修复和再生,加速康复过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二、针灸在康复中的作用。

1. 针灸在骨折康复中的作用,骨折后的康复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技术,针灸可以促进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环,加速骨折愈合,缓解疼痛,减少骨折后的并发症。

2. 针灸在中风康复中的作用,中风后的康复过程需要长期的康复训练和治疗,针灸可以调整中风患者的神经功能,促进受损神经的再生,改善患者的运动和语言功能。

3. 针灸在运动损伤康复中的作用,运动损伤后的康复过程需要缓解疼痛、促进组织修复,针灸可以起到镇痛、消肿和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加速运动损伤的康复过程。

4. 针灸在慢性疾病康复中的作用,慢性疾病如关节炎、颈椎病等需要长期的康复治疗,针灸可以缓解疼痛,改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5. 针灸在心理康复中的作用,针灸可以调节人体的神经内分泌系统,缓解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有利于患者的心理康复。

三、针灸的应用领域。

1. 针灸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针灸在康复医学中有广泛的应用,可以配合康复训练,加速康复过程,提高康复效果。

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85例脑出血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影响

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85例脑出血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影响

电针配合药物离子导入及TDP治疗膝骨关节炎53例*辽宁省盘锦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理疗科(124000)2011年12月24日收稿关键词:脑出血;偏瘫;针刺;康复训练中图分类号:R743.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12)04-0040-02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85例脑出血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徐凤梅*脑出血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其致残率高达70%~85%,脑出血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运功、感觉、语言和认知障碍,特别是下肢功能的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步行能力,限制了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成为患者回归坚挺和社会的一大难题。

现代医学的发展使脑出血是的诊断和抢救水平显著提高,但较高的致残率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和不便,而且给家庭的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针对患者下肢的功能障碍,作者在针刺的基础上配合康复训练治疗本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1临床资料本组85例患者均来自我院2009~2010年神经外科的住院患者,其中男50例,女35例;年龄40~71岁平均(60±31岁)。

基底核出血38例,额叶出血15例,颞叶出血20例,枕叶出血12例,出血量均在10~30ml 之间。

临床诊断85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瘤病会议制定的标准,且均接受头颅CT 活MRI 检查,发病24h 后仍留有下肢运动障碍,有严重心肺疾病、关节疾病、意识障碍、语言理解障碍者除外。

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待生命体征稳定、神志清、颅内压正常后,开始针刺、康复治疗。

2.1针刺治疗:选穴:内关、人中、三阴交、委中。

刺法:先刺内关,直刺0.5~1.0寸,提插捻转结合行泻法;刺内关1min 后,继刺人中,向鼻中膈方向斜刺0.3~0.5寸,用重雀啄法,至眼球湿润或流泪未度;再刺三阴交,沿胫骨后缘刺入,与皮肤呈45°角刺入,斜刺1.0~1.5寸,采用提插法,以患侧下肢出现抽动为度。

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

半月板缝合后的康复训练方法

半月板缝合后的康复训练方法

半月板缝合后的康复训练方法
半月板缝合后的康复训练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早期康复:术后1-2周,重点是减轻肿胀和疼痛,恢复关节活动范围。

可以进行等长收
缩练习,即在不移动关节的情况下,绷紧腿部肌肉,保持5-10秒,然后放松。

此外,可以尝试在疼痛可耐受的情况下进行简单的抬腿、勾脚等动作。

2.中期康复:术后3-6周,重点是逐渐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和力量。

可以进行关节活动度练
习,在无痛范围内进行屈伸膝、内收外展等动作。

同时,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肌力训练,如坐位伸膝、静态坐位平衡练习等。

3.晚期康复:术后7-12周,重点是进一步提高关节活动范围和力量,以及恢复运动功能。

可以进行一些强化训练,如蹲马步、单腿站立等。

同时,可以进行一些有氧运动,如散步、骑车等,以增强心肺功能和耐力。

在进行康复训练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遵循医生指导:在进行康复训练前,应咨询专业医生或康复师的意见,根据具体情况制
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2.循序渐进:康复训练应逐步增加难度和强度,避免过度负荷导致损伤。

3.注意疼痛和肿胀: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应密切关注疼痛和肿胀的情况,如出现异常应及
时就医。

4.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康复期间,应保持良好的作息和饮食习惯,以促进康复。

总之,半月板缝合后的康复训练需要逐步进行,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计划。

通过合理的训练,可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艾灸联合康复训练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关节镜成形术后康复中的应用

艾灸联合康复训练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关节镜成形术后康复中的应用

艾灸联合康复训练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关节镜成形术后康复中的应用一、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康复需求和相关问题的应对方法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主要包括半月板撕裂、半月板前角和后角的撕裂、半月板损伤及局部炎症以及软骨损伤等。

这些损伤会导致膝关节的活动受限、疼痛以及功能障碍,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不便。

而对于这种损伤,关节镜成形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手术后的康复过程则需要患者在专业医生和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一系列的康复训练和治疗,以达到恢复关节功能的目的。

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关节镜成形术后的康复过程中,患者常常会出现以下一些问题:1)术后疼痛。

在手术后的初期,由于手术创口和周围组织的受损,患者常常会出现术后疼痛。

这会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康复训练的进行。

2)肌肉力量下降。

由于术后局部肌肉的萎缩以及功能的障碍,患者的肌肉力量常常会下降,这会直接影响到关节的稳定性和活动功能。

3)关节功能障碍。

术后患者常常会出现关节活动范围受限、僵硬以及功能障碍。

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有效的康复训练和治疗来解决。

针对这些问题,传统的物理治疗方法和药物治疗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患者的康复需求。

这就需要采用更为综合的康复治疗方法,以更好地帮助患者进行康复。

二、艾灸的作用艾灸,又称艾炙,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艾灸采用艾叶制成的艾条或艾绒,燃烧后将热量传递给人体的穴位或病灶部位,通过热力疗法来起到温经散寒、活血化痰、理气止痛等作用。

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关节镜成形术后的康复中,艾灸可以发挥以下作用:1)活血化瘀。

艾灸能够加速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通过艾灸可以改善术后局部组织的供血情况,促进术后炎症的吸收,减轻术后的水肿和疼痛。

2)温经散寒。

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关节镜成形术后的康复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寒湿痹痛的症状。

通过艾灸可以起到温经散寒的作用,舒缓关节周围的疼痛和不适感。

3)增强肌肉力量。

艾灸对于肌肉的作用同样值得关注。

通过艾灸可以促进肌肉的血液循环,加速营养成分的供给,促进肌肉的再生和恢复,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关节的稳定性和功能。

针刺配合减重支持系统训练对偏瘫患者步态的影响

针刺配合减重支持系统训练对偏瘫患者步态的影响

偏瘫患者步行质量与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和社 会、 家庭照顾的程度紧密相关 , 恢复步行能力是偏瘫 患者的主要康复 目标[ ” 。因此 , 采取积极有效的训练 方法促进患者生活 自 理能力和步行能力的恢复是非 常重要的。减重支持系统训练可以缩短步态训练的 疗程 。 在康复切练过程 中可以帮助病人行走[ I 。笔者 应用 针刺 疗法 配合 减重 支持 系统 训 练偏 瘫患 者 的步 态与 平衡 。 取得显 著疗 效 , 报告 如下 。 现
资料见 表 I 。
收藕 日期:0 6 0 — 1 2 0 - 8 3 作者筒介: 林淡 (96 )盘 . 16 一 . 副主任 医师。
相同。 头针取瘫肢对侧运动区。① 软瘫期 : 患侧上肢
取肩偶 、 曲泽 、 内关、 合谷, 患侧 : 患侧上肢取阳池 、 外关、
维普资讯
福建 中医药 2 0 0 7年 2月 第 3 8卷 第 1 期
F j nJu a o C eray2 o ,3 ( ) ui o r l f M F bu r 0 7 8 1 a n T

针刺配合减重支持 系统训练对偏瘫患者步态的影响
林 滨, 陈岚榕 , 平 , 韩 林宇凡, 李中元 。 廖燕锬 ( 福建 中医学院附属第二人民医院, 福建 福州 300 ) 50 3
关键词 : 偏瘫 ; 步态; 针灸 ; 减重 支持 系统; 姿势拉制
中 田分 类 号 : R 文 献 标识 码 : B 文 章编 号 :00 3 8 2 0 )1 0 0 - 2 10 — 3 X(07 0 — o 9 o
四渎 、 天井 、 宗 、 缺 、 际 、 天 列 鱼 肩髑 , 下肢 取 承扶 、 委
中、 承山、 飞扬、 仆参、 阴谷 、 太溪。③恢复期 : 上肢取 合谷、 阳池 、 曲池 、 天井 、 天宗 , 下肢取伏兔、 阴市、 足

针灸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

针灸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

针灸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

它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调节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和促进康复的目的。

在康复医学领域,针灸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

本文将探讨针灸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并总结其效果和注意事项。

一、针灸在康复医学中的作用1. 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针灸刺激穴位可以增加局部血液流量,并促进血液循环,从而加快组织修复和康复的速度。

此外,针灸还可以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水平,帮助康复者更快地恢复体力和功能。

2. 缓解疼痛和改善神经功能针灸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缓解疼痛和改善神经功能。

通过刺激穴位,针灸可以改变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受。

同时,针灸还可以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善神经传导和神经调控,使康复治疗更加有效。

3. 提高免疫力和抗炎效果针灸刺激穴位可以调节人体的免疫系统,提高免疫力。

此外,针灸还具有一定的抗炎效果,可以减轻炎症反应,促进伤口的愈合和康复。

二、针灸在康复医学中的具体应用1. 临床疾病的康复治疗针灸可以用于各种临床疾病的康复治疗,比如中风、脑梗塞、脊髓损伤等。

通过刺激穴位,针灸可以恢复病人的神经功能和肌肉活动,促进其康复进程。

2. 运动损伤的康复针灸在运动损伤的康复中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对于肌肉拉伤、关节扭伤等损伤,针灸可以减轻疼痛、消肿止痛,并加速损伤部位的组织修复。

3. 慢性疼痛的治疗慢性疼痛是一种常见的康复问题,例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

针灸可以通过改善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受,提高其生活质量。

三、针灸的注意事项1. 选择合格的针灸师针灸是一项技术活,需要经过专业训练和资质认证的针灸师进行操作。

患者在接受针灸治疗时应选择正规的医院或健康中心,并咨询医生的意见。

2. 针灸治疗要注意卫生针灸治疗需要采用消毒的针具,并注意穴位周围的清洁。

患者在接受针灸治疗时应确保医院或健康中心具备良好的卫生环境,避免交叉感染。

3. 针灸治疗需要持之以恒针灸治疗的效果需要长期坚持,患者不能抱有侥幸心理,应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中医针灸在运动损伤康复中的应用

中医针灸在运动损伤康复中的应用

中医针灸在运动损伤康复中的应用运动损伤是体育运动、健身锻炼以及日常活动中常见的问题。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经常会发生扭伤、拉伤、肌肉拉伤等各种不同程度的运动损伤。

中医针灸作为传统的治疗方法,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优势,在运动损伤康复方面发挥着积极有效的作用。

针灸疗法作为中医的重要分支,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通过在人体特定穴位上刺激,针灸可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提高气血循环,增强自身康复能力。

针灸的应用在运动损伤康复中具有以下优势:一、消肿止痛:针灸可以刺激穴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快废物代谢和水肿排除,从而缓解局部肿胀。

同时,针灸还可以通过刺激神经末梢,释放内源性物质,如内啡肽等,起到镇痛作用,减轻疼痛感。

二、舒筋活络:针灸能够疏通经络,舒展受损或受阻的筋脉,恢复受损部位的血液循环和气血畅通。

同时,针灸还可以刺激肌肉,促进肌肉纤维的重塑和修复,促进受损组织的再生和康复。

三、调整内分泌:运动损伤常常伴随着内分泌系统的紊乱,如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不足或过剩。

针灸可以通过调整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促进受损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同时,针灸还可以通过舒缓紧张的神经系统,减轻焦虑和压力,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综上所述,中医针灸在运动损伤康复中有着显著的疗效和优势。

在运动损伤时,及早进行针灸治疗可以有效促进伤口愈合,恢复功能,缩短康复时间。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针灸治疗之前,必须确保治疗器具的卫生和针灸师的专业性。

针灸治疗应该由专业的中医师进行,以确保安全和疗效。

总而言之,中医针灸在运动损伤康复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

通过消肿止痛、舒筋活络和调整内分泌等方式,针灸能够促进受损组织的康复和修复,加速康复过程。

因此,对于运动损伤的患者来说,针灸是一种可靠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和应用。

当然,在接受针灸治疗时,需要选择正规的中医机构和针灸师,以确保安全和疗效。

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了解到中医针灸的好处,以及它在运动损伤康复中的重要作用。

半月板缝合术后康复训练方法

半月板缝合术后康复训练方法

半月板缝合术后康复训练方法
半月板缝合术是一种治疗半月板损伤的手术方法,康复训练是术后恢复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半月板缝合术后康复训练方法:
1. 初期康复(1-2周):病人需要使用拐杖或助行器进行步态
训练,并避免进行重量负荷的活动。

物理治疗师可能会进行被动关节运动和肌肉强化训练。

2. 中期康复(2-6周):逐渐减少助行器的使用,并开始进行
恢复性训练,包括主动关节运动、坐位平衡练习和肌肉力量训练。

病人可以开始进行非冲击性的运动,如静态自行车或游泳。

3. 后期康复(6-12周):病人可以逐渐增加活动强度和运动
范围。

物理治疗师可能会增加耐力训练、踏步机训练和踢腿练习等活动。

同时,还要进行平衡和稳定性训练,以减少再次受伤的风险。

4. 动态康复(12周后):逐渐恢复至正常体力活动水平,包
括跳跃、奔跑和剧烈运动。

但在返回高强度运动前,必须获得医生的批准。

除了物理治疗,恢复期间还需要继续进行冰敷、按摩和疼痛管理等方法,以减轻术后不适感。

此外,术后康复过程中要遵循医生和治疗师的指导,并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

针刺运动疗法

针刺运动疗法

针刺运动疗法
针刺运动疗法是一种结合针灸和运动疗法的综合疗法,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施加适当的针刺刺激,结合适当的运动训练,以达到促进身体健康和康复的目的。

这种疗法源自古代中医学理论,认为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调理和平衡人体的气血流动,而结合运动则可以增强身体的功能和改善身体的健康状况。

针刺运动疗法的基本原理是根据中医学的经络理论和穴位学说,通过刺激经络上的穴位,调节气血的运行,达到平衡阴阳,调和脏腑功能的目的。

同时,结合运动训练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关节灵活性和提高心肺功能,从而促进身体的康复和健康。

针刺运动疗法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用于治疗各种慢性病和运动损伤,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关节炎、肌肉拉伤等。

针刺运动疗法不仅可以有效缓解疼痛,还可以提高患者的自我调节能力,减轻恐惧和焦虑情绪,促进身心健康的全面恢复。

在针刺运动疗法的实施过程中,需要针灸师和运动治疗师共同合作,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设计个性化的疗程和训练计划。

针灸师负责选择和刺激穴位,而运动治疗师则负责指导和监督运动训练的进行,确保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总的来说,针刺运动疗法是一种有效的综合疗法,通过结合针灸和运动疗法的优势,可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全面恢复。

建议有需要的患者在寻求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针刺运动疗法,以获得更好的康复效果。

扎针运动康复的原理

扎针运动康复的原理

扎针运动康复的原理扎针运动康复是一种运用扎针技术辅助康复治疗的方法。

扎针技术是指将细长的针状物插入皮下组织,以达到刺激和调节身体功能的目的。

扎针运动康复结合了中医经络理论和现代康复理念,通过扎针的刺激来恢复和改善运动功能。

扎针运动康复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扎针的刺激对穴位和经络进行调理,进而调整和激活相应的神经和机体功能。

当扎针刺激特定的穴位时,可以达到调节血液循环、促进气血运行、改善氧气供应和代谢功能的作用。

同时,扎针还可以刺激和调整身体内分泌系统的功能,从而改善内分泌失调引起的运动功能障碍。

扎针运动康复的治疗效果主要依赖于以下几个机制:1. 神经调节机制:扎针能够刺激穴位周围的神经末梢,通过反射作用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进而调节和激活相应的神经功能。

这种神经调节机制可以改善肌肉张力、神经传导速度和协调性,提高运动控制的准确性和精度。

2. 循环调节机制:通过扎针的刺激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增加组织的氧气供应和营养供应,促进废物的排泄和代谢产物的清除。

这种循环调节机制可以促进组织的恢复和修复,缓解炎症和水肿,减少疼痛和疲劳。

3. 代谢调节机制:扎针可以刺激和调整身体的新陈代谢功能,增加细胞的活力和能量代谢。

这种代谢调节机制可以促进肌肉的修复和重建,改善组织的营养供应和废物的排泄,提高运动能力和恢复速度。

4. 免疫调节机制:扎针可以刺激穴位周围的免疫细胞,调节免疫功能的平衡,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和自愈能力。

这种免疫调节机制可以改善免疫功能的亢进或抑制,减少炎症和疼痛的发生,促进伤口的愈合和组织的修复。

此外,扎针运动康复还可以通过调整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变大脑皮层对运动的控制和调节。

扎针的刺激可以增加神经元之间的突触传递效率,提高运动意愿和执行能力。

这种中枢神经调节机制可以改善运动技能和协调性,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和提高。

扎针运动康复的适应症主要包括各种运动功能障碍和损伤,如肌肉酸痛、肌肉劳损、肌肉无力、关节僵硬、骨折、脊柱畸形等。

中医在运动康复中的应用

中医在运动康复中的应用

中医在运动康复中的应用运动康复是指通过科学运动训练的方法,恢复和促进人体功能的一种康复方式。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其在运动康复中的应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和应用。

本文将从中医的角度,探讨中医在运动康复中的应用。

一、针灸在运动康复中的应用针灸作为中医的重要疗法,能够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穴位,调节气血运行,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

在运动康复中,针灸可以以针刺、压脉等形式,对运动损伤进行治疗和康复。

针灸可以有效缓解运动损伤引起的疼痛。

通过刺激穴位,针灸能够诱导体内内啡肽等内源性物质的释放,从而起到镇痛作用。

此外,针灸还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受损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针灸也可以用于加速康复过程。

在运动康复训练中,通过定位特定穴位进行针刺,可以调节患者的血液循环、神经系统功能等,加速身体的恢复过程。

同时,针灸还能够调节人体的免疫系统,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减少康复期间的并发症发生。

二、中药在运动康复中的应用中药作为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种疗效显著的药物。

在运动康复中,中药可以通过内用或外用的方式,配合运动康复训练,促进身体的康复与修复。

内服中药可以改善身体的内环境。

在运动康复过程中,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气血不足、阴阳失衡等症状,影响康复效果。

通过内服中药,可以调节患者的气血运行,平衡阴阳,提高机体的代谢水平和免疫功能,增强身体抵抗力。

外用中药可以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

在运动康复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软组织损伤,如扭伤、肌肉拉伤等。

通过外用中药,如草药熏蒸、药物敷贴等,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损伤组织的修复和再生,缩短康复时间。

三、推拿按摩在运动康复中的应用推拿按摩作为中医的传统疗法,具有调理气血、活络经络等作用。

在运动康复中,推拿按摩可以通过调理身体的经络、放松肌肉、促进血液循环,起到促进康复和预防损伤的作用。

推拿按摩可以缓解肌肉疲劳和酸痛。

在运动过程中,肌肉会产生疲劳物质,如乳酸等,导致肌肉酸胀和疼痛。

电针配合康复训练对偏瘫后行走能力的改善作用

电针配合康复训练对偏瘫后行走能力的改善作用

电针配合康复训练对偏瘫后行走能力的改善作用摘要目的:探讨电针肌配合康复训练对偏瘫患者站立行走能力的影响。

方法:将40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进行电针治疗。

治疗前后分别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两组患者的单足站立、步行能力。

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单足站立、步行能力治疗前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单足站立、步行能力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

病例入选标准:①无明显的步行能力障碍病史,偏瘫后有明显步行能力障碍者;②生命体征稳定,意识清醒者;③无明显的感觉障碍者;④无其他急性疾病及严重并发症者。

病例排除标准:①既往有严重的下肢关节疾病或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等,影响步行的患者;②最近4周内有心肌梗死发作,有严重躯体疾病,如心功能衰竭、肾功能不全、控制不良的糖尿病等;③合并有其他步行能力障碍的情况,如既往有脊髓损伤、截肢等;④严重感觉障碍者。

治疗方法: 两组均按照神经内科常规处理,包括对症治疗及支持治疗,消除脑水肿、减轻颅内压、抗感染、改善脑循环。

待病情稳定,接受常规物理治疗、作业治疗。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针对站立负重功能障碍进行电针治疗和康复训练;对照组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

常规康复训练:实施时,针对不同程度的障碍制定相应的以易化技术为主的综合康复训练计划。

具体的训练内容包括:①躯干骨盆控制训练;②坐位、手膝位、跪位、站立位平衡训练;③患腿主动屈髋、屈膝、踝背屈、肢体自如控制训练;④重心前后、左右转移训练;⑤步态训练:平行杠内训练从坐到站,从站到坐;训练站立平衡和体重向侧方、前后转移,向前、后迈步,向前行走、转身;侧方行走、后退;交叉步行走;抗阻力行走;上下楼梯;室内平地行走、上下楼梯、走斜坡、开门;室外平地、斜坡、上下台阶、过马路行走。

电针治疗:操作方法:采取经筋围刺法,取臀部足少阳之筋(臀中肌)部位围刺,即每隔1寸下针,取10~15个穴位,包括居髎、环跳穴。

平衡训练配合针刺对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平衡训练配合针刺对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卧位 、 手 跪 位 、 膝 3点 支撑 、 膝 跪 位 、 膝 跪 位 的平 衡 练 习 。 双 单
活能 力 和 生 存质 量 。偏瘫 患 者 步 行 障 碍 的 主要 因 素 之一 为 平 衡 能 力 差 、 重 能 力差 、 步能 力 差 l 负 迈 1 1 此 , 衡 能 力 的改 善 。因 平
计 , 数 资 料进 行 × 检 验 , 量 资 料 进 行 t 验 , 定 显 著 性 计 计 检 设
水 平 P 0 5 <. 。 0
观 察 组 3 584 . O .+96 2 .-l . 32 68 + 9 2 1 1 4 1 6
对照组
3 6 - O 1 2 .± 60 O 04 ±l . 48 l .
练 难 度 。同 时 , 坐 站转 换 练 习 中 , 疗 师应 引导 患 者 心 适 在 治 度 移 向患 侧 , 患侧 下 肢 充 分 负 重 , 调该 动作 的缓 慢控 制 , 让 强
尤 其 在 重 心 较 低 时 。( 位 平衡 训 练 : 平 行 杆 内进 行 静 态 立 在 平 衡 练 习 , 逐 渐 在 平 衡 板 上进 行 动 态 平 衡 练 习 , 渐 减 少 后 逐 支 撑 面 。 双脚 支撑 站 立 过 渡 到 单 脚 支 撑 站 立 。注 意 引 导 自 由
选 择 2o 0 8年 1 一 2 0 月 o 9年 1 我科 门诊 及 住 院脑 卒 中 月
偏瘫患者 6 0例。入选标准 : ①符合第四届全 国脑血管病会议
通过 的脑卒 中诊断标准 ; ②首次发病 , 病程在 3个月 以内; ③
无认知障碍 , 能进 行 交 流 并 配 合 指 令 ; 无 前 庭 功 能 障碍 , ④ 无
C i s ora eaitinMew n,Sp2 1,V 12,N . hn eJunlfR hblao d i e o it e e.00 o 5 o . 9

半月板缝合术后康复训练

半月板缝合术后康复训练

半月板缝合术后康复训练半月板缝合术是治疗膝关节损伤的一种常见手术方式,术后康复训练对于患者的恢复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注意事项和康复训练建议,帮助患者尽快恢复。

术后注意事项1.保持膝关节稳定。

术后第一周,患者需要使用拐杖或助行器行走,以减轻膝关节的负担,避免发生跌倒或扭伤等情况。

2.避免扭曲膝盖。

患者需要避免扭曲或旋转膝盖,以免影响手术部位的恢复。

3.控制肿胀和疼痛。

术后第一周,患者需要按时服用止痛药和消炎药,并进行冰敷和理疗等治疗措施,以减轻膝关节的疼痛和肿胀。

4.注意伤口护理。

患者需要注意伤口的卫生和护理,避免感染和出现其他并发症。

康复训练建议1.被动运动训练。

术后第二天开始,患者需要进行被动运动训练,包括膝关节的屈曲和伸展等动作,以促进关节活动度的恢复。

2.主动运动训练。

术后第三天开始,患者需要进行一些简单的主动运动训练,包括站立、行走、爬楼梯等活动,以增强肌肉力量和提高身体稳定性。

3.康复器械训练。

术后一周后,患者可以开始进行康复器械训练,包括膝关节屈伸器、踝部加重器、平衡垫等辅助训练设备,以促进康复效果。

4.日常生活训练。

患者需要进行日常生活训练,包括穿鞋、洗澡、上下床等活动,以逐渐恢复正常生活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半月板缝合术后康复训练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调整。

如果术后出现明显的疼痛、肿胀、感染等情况,应及时就医,避免影响康复效果。

半月板缝合术后康复训练是一项长期而漫长的过程,需要患者耐心坚持,同时也需要医生和康复师的指导和帮助。

只有积极配合康复训练,才能尽快达到康复的效果。

针刺运动疗法

针刺运动疗法

针刺运动疗法一定义针刺运动疗法,简称“针运疗法”, 即针刺的同时运动患部。

二原理以人体阴阳整体平衡原理为理论来源,根据远道经络辨证取穴,采用针刺疗法,同时使患者主动或被动地运动患部,产生运动针感、针运热感及疼痛逃移现象,从而达到消肿止痛、恢复运动功能的目的。

三优点针刺运动疗法和传统针刺疗法相比,避免了直接接触病人的痛区,和局部制动疗法相比,又不需等其自然恢复,并把“疗效”当场兑现给病人,不仅仅改变了几千年来传统针刺疗法单一、绝对静止体位的治疗状态,而且提高了针灸的治疗效果,缩短了疗程,为治疗运动系统软组织损伤提供一种新的疗法。

四治疗方法1 针刺疗法(1)远道经络辨证取穴远道经络辨证取穴是远道和经络辨证取穴两者的有机结合,以祖国医学脏腑、经络学说为依据,以祖国医学的“不通则痛,痛则不通”为法则,综合了《内经》中的巨刺、缪刺和远道刺,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发展而来。

其远道取穴依据为腧穴的对应治疗作用,取穴方法为经络辨证取穴。

1)取穴依据腧穴都有治疗与其相对应部位病痛的功能,这种功能即是腧穴的对应治疗作用,一般分为左右对应、上下对应、上下左右交叉对应,前后对应等4种作用。

①左右对应:即以人体正中矢状线为对称轴,左侧有病,在右侧对应的部位上施术,右侧有病,在左侧对应的部位上施术。

如左腕关节疼痛,可取右腕关节穴位。

②上下对应:包括四肢上下对应和躯体、四肢上下对应,四肢上下对应不仅是手足相应、肘膝相应、肩髋相应,还可理解为整个上肢与整个下肢是相对应的。

躯干、四肢上下对应具体为:手足与头相应、腕踝与颈相应、前臂小腿与躯干相应,肘膝与腰相应。

《八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胁肋支沟取,心胸内关谋,两臂曲池妙,两足肩井搜”。

除“两臂曲池妙”外,均属此范围。

③上下左右交叉对应:为左右对应与上下对应作用的集合。

是指上肢的左侧穴位有治疗右侧下肢相应部位病痛的作用,或者下肢左侧穴位有治疗右侧上肢相应部位病痛的作用(或以右治左)。

康复训练配合针刺对偏瘫患者恢复步行能力的治疗效果

康复训练配合针刺对偏瘫患者恢复步行能力的治疗效果
6 3 l 】( 4 4 %) 1 4( 5 6 %)
渐消失 。 针感多在针刺 3 mi n 左右 出现 , 一般 持续 3 41 0 mi n 。 个别病人起针数小时后才 出现针感 。 也有的病人针 感持 续数 小时。多数病人无这些感觉,疗效也很好l 1 】 。
2 . 1 . 2 体 针 法
能 的 改 善 有 明 显 的 促进 作用 。 但 目前 关 于 康 复 训 练 结 合 传 统 针 刺 疗 法 提 高 脑 卒 中 后 步 行 能 力 的研 究报 道 尚不 多 见 。 本 研
病人一般在病情稳定后再施头针治疗, 针刺 时患者可取坐位 或平卧、侧卧位。头皮常规消毒后 ,沿头皮斜刺进 针,进针
次捻针持续 2 mi n ,再 留针 1 0 mi n ,再捻转 2 mi n ,共 3 0 mi n
出针 。出 针 后 以无 菌 干 棉 球 稍 压 1  ̄2 mi n ,确 认局 部无 出血 之 可 能 后 方 可 让 患 者 离去 。 在进行头针治疗时, 有 些 患者 针 刺 部 位 对 侧 或 同 侧 肢体 可 出现 热 、麻 感 或抽 动等 反应 ,这 些 感 觉 在 针 刺 过 程 中 可逐
关键 词:偏瘫 ;针刺疗 法;康复训练;步行能力
D OI :1 0 . 3 9 6 9 /j . i S S R . 1 6 7 1 — 6 3 9 6 . 2 01 3 . 1 2 . 0 2 5
良好 的 步 行 能力 直 接 关 系 到 脑 卒 中 偏 瘫 患 者 的 独 立 生
向后 1 . 5寸 ,属足太阳经。主治对侧下肢运动功能障碍 。沿
医院 ・ 医学
康复训练 配合针刺对偏瘫 患者恢 复步行能 力的治疗效果
汪 为 曾丛林

针刺结合康复技术对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步行能力的疗效观察

针刺结合康复技术对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步行能力的疗效观察
t o t r p at rsr k ai n s l i g a i t o f o o fe to ep t t k n b l y d e wa i
马 达 楚海波 郑州,4 0 0 ) 5 0 0
( 郑州市 中医院,河南
中 图分类号 :R 4. 73 1 3 【 摘
针灸 治疗通过相互联系 的经络 ,来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增 加脑血流量 ,改善肢体运动感觉 的功能 。局部取穴可 以调和气 血 、舒经活络 、疏利关节 、祛风解痉【 。研究显示针灸足三里 、 阳陵泉 、悬钟,可增高局部缺血性脑区的葡萄糖代谢 ,激发受 损伤后 的脑细胞重生 ,促进脑功能恢复【。 对于 急性脑卒 中患者来说 ,保持正确的体位是最根本 、最 重要 的。 运动疗法 目的在于诱发或提高拮抗肌 的肌力 、 肌张力 , 抑制优势肌产生过高张力或痉挛 。 rn s o B u nt m是瑞典物理治疗 r 师 SgeB u nt m结合 临床实践经验,创立 了一套脑损伤后 in rn s o r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17.80(01 1 020 64 6 21 )2. 7. 7 0 2
证型 :B D G
要 】 目的: 究针刺 结合康复技术对脑卒 中后足下垂患者步行 能力的疗效。方法:选择 3 研 0例脑卒 中偏瘫足下垂患者
采用针刺结合康复技术针 刺治疗,3 天为 1 O 疗程 ,2 个疗程后 ,采用功能性步行 分级 ( A 评定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前后 比 F C) 较 ,用 检 验,P 0 1 < . ,具有极显著 差异。结论 :针刺结合康复技术治疗本病有 一定的,床 疗效,值得进 一步推 广应 用。 0 J 盏 【 关键词 】 针 刺;康 复;脑卒 中;足下垂;步行能力
B u nt m 运动 功能 2 rn s o r ~3级时,采用抑 制性 促进 技术,促进

针刺运动疗法

针刺运动疗法

针刺运动疗法一定义针刺运动疗法,简称“针运疗法”, 即针刺的同时运动患部。

二原理以人体阴阳整体平衡原理为理论来源,根据远道经络辨证取穴,采用针刺疗法,同时使患者主动或被动地运动患部,产生运动针感、针运热感及疼痛逃移现象,从而达到消肿止痛、恢复运动功能的目的。

三优点针刺运动疗法和传统针刺疗法相比,避免了直接接触病人的痛区,和局部制动疗法相比,又不需等其自然恢复,并把“疗效”当场兑现给病人,不仅仅改变了几千年来传统针刺疗法单一、绝对静止体位的治疗状态,而且提高了针灸的治疗效果,缩短了疗程,为治疗运动系统软组织损伤提供一种新的疗法。

四治疗方法1 针刺疗法(1)远道经络辨证取穴远道经络辨证取穴是远道和经络辨证取穴两者的有机结合,以祖国医学脏腑、经络学说为依据,以祖国医学的“不通则痛,痛则不通”为法则,综合了《内经》中的巨刺、缪刺和远道刺,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发展而来。

其远道取穴依据为腧穴的对应治疗作用,取穴方法为经络辨证取穴。

1)取穴依据腧穴都有治疗与其相对应部位病痛的功能,这种功能即是腧穴的对应治疗作用,一般分为左右对应、上下对应、上下左右交叉对应,前后对应等4种作用。

①左右对应:即以人体正中矢状线为对称轴,左侧有病,在右侧对应的部位上施术,右侧有病,在左侧对应的部位上施术。

如左腕关节疼痛,可取右腕关节穴位。

②上下对应:包括四肢上下对应和躯体、四肢上下对应,四肢上下对应不仅是手足相应、肘膝相应、肩髋相应,还可理解为整个上肢与整个下肢是相对应的。

躯干、四肢上下对应具体为:手足与头相应、腕踝与颈相应、前臂小腿与躯干相应,肘膝与腰相应。

《八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胁肋支沟取,心胸内关谋,两臂曲池妙,两足肩井搜”。

除“两臂曲池妙”外,均属此范围。

③上下左右交叉对应:为左右对应与上下对应作用的集合。

是指上肢的左侧穴位有治疗右侧下肢相应部位病痛的作用,或者下肢左侧穴位有治疗右侧上肢相应部位病痛的作用(或以右治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术后步行功能的影响刘新荣1,李旗21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二院康复科,河南462000,中国2 河北联合大学中医学院, 河北063000, 中国【摘要】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关节镜术后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60 例半月板损伤关节镜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 例。

观察组予针刺结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仅采用与观察组相同的常规康复训练治疗。

于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2个月后对患者膝关节能量、支撑力矩及摆动力矩进行测量比较。

结果:治疗前,两组膝关节能量、支撑力矩及摆动力矩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

治疗1个月及2个月后,两组患者膝关节能量、支撑力矩及摆动力矩均明显改善,与本组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可增加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关节镜术后患者下肢运动过程中膝关节能量、支撑力矩与摆动力矩,提高其步行功能。

【关键词】针刺疗法; 半月板, 胫骨; 步态; 康复; 关节镜检查; 随机对照试验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是常见的运动损伤性疾病之一,是一种以膝关节局限性疼痛,部分患者有腿软或膝关节交锁现象,股四头肌萎缩,膝关节间隙固定的局限性压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近年来,关节镜微创治疗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治疗,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引起了诸多学者的重视[1-3]。

本研究利用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关节镜术后患者进行干预,观察其对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本研究的诊断标准[4]:有外伤史,或无明显外伤史者; 伤后膝关节疼痛、肿胀,有弹响和交锁现象; 膝内、外间隙压痛; 慢性期股四头肌萎缩,以股四头肌内侧尤明显; 麦氏征和膝关节研磨试验阳性; MRI检查证实有半月板损伤。

1.2 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年龄35-70岁;性别不限。

1.3 排除标准不符合上述诊断及纳入标准者; 合并有交叉韧带或侧副韧带损伤、骨折者;合并肝、肾、造血系统或内分泌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精神病患者; 不能配合,或不能坚持治疗者。

1. 4 统计分析采用SPSS 17. 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5 研究对象选取2012 年1月-2013 年12月本院康复科住院及门诊的单纯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关节镜术后患者共60 例,严格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病例分为两组,每组30 例。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病位具有均衡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具有可比性(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组别年龄(x±s,年)性别(例数) 体重(x±s, kg)术后病程(x±s, 月)病位(例数) 男女左侧右侧观察组56±15 14 16 79±32 3.0±1.8 13 17 对照组53±12 11 19 82±28 3.4±2.1 16 142 治疗方法2.1 观察组2.1.1 针刺穴位:犊鼻、血海、梁丘、足三里、膝痛穴(曲池穴外1 寸处)。

操作方法:选用直径0.38mm,长65 mm毫针。

常规消毒穴区皮肤后,先刺犊鼻、血海、梁丘、足三里,针刺得气后,留针30 min。

起针后,针刺膝痛穴,用直径0.38 mm,长75 mm 毫针,直刺进针约50 mm,以产生局部酸胀沉痛感觉并向前臂放射为佳,每日1次,共治疗2个月。

2.1.2 康复训练采用传统康复训练,包括被动活动关节、膝关节控制训练、站位平衡及步态训练等,每次30 min,每日一次,共治疗2个月。

2.2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仅予以与观察组相同的康复训练,训练方法及时间均与观察组相同。

3 结果观察3.1 测量参数采用Lokomat步态评定系统,于治疗前及治疗1月后、2月后对患者膝关节能量、支撑力矩及摆动力矩进行测量[5]。

3.2 结果3.2.1膝关节能量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膝关节能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 ;治疗1个月及2个月后,两组膝关节能量均与本组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 <0. 05);治疗1个月及2个月后,两组膝关节能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

两组治疗2个月后与本组治疗1个月后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

提示治疗后两组患者膝关节能量均有提高,且观察组提高较对照组明显(表2)。

表2. 两组患者膝关节能量比较(x±s)组别n 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治疗2个月后试验组30 1.42±0.29 3.42±0.811)4) 6.93±1.571)2)3)对照组30 1.32±0.34 2.78±0.531) 4.52±1.121)2)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本组治疗1个月后比较, 2) P<0.05;与同期对照组比较,3) P<0.01, 4) P<0.053.2.2膝关节支撑力矩比较治疗前,两组膝关节支撑力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治疗后1个月及2个月后,两组膝关节支撑力矩与本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

两组治疗2个月后与本组治疗1个月后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 <0.05)。

提示治疗后两组患者膝关节支撑力矩均有提高,且观察组提高较对照组明显(表3) 。

表3. 两组患者膝关节支撑力矩比较(x±s)组别n 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治疗2个月后试验组30 53±16 171±391)4)274±771)2)3)对照组30 50±17 143±411)211±641)2)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本组治疗1个月后比较, 2) P<0.05;与同期对照组比较,3) P<0.01,4) P<0.053.2.3两组患者膝关节摆动力矩比较治疗前,两组膝关节摆动力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治疗后1个月及2个月后,两组膝关节摆动力矩与本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两组治疗2个月后与本组治疗1个月后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

提示治疗后两组患者膝关节摆动力矩均有提高,且观察组提高较对照组明显(表4)表4. 两组患者膝关节摆动力矩比较(x±s)组别n 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治疗2个月后试验组30 -138±57 11±91)3)72±281)2)3)对照组30 -124±43 -41±51)34±141)2)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本治疗1个月后比较, 2) P<0.05;与同期对照组比较,3) P<0.014 讨论膝关节半月板是膝关节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保持关节稳定性,增加润滑,减少震荡等作用,半月板受到损害会直接影响膝关节运动功能[6-7]。

半月板损伤关节镜术后虽然起到了较好的治疗作用,但仍存在部分膝关节运动功能的缺失,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

因此,半月板损伤关节镜术后康复越来越引起医学者的重视,采用传统与现代康复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8-11]。

本研究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应用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对纯半月板损伤关节镜术后患者进行治疗,并观察其对异常步态的影响。

犊鼻穴能祛风除湿,散寒止痛。

血海穴通经活络,化瘀止痛。

梁丘穴理气和胃,通经活络。

足三里调理脾胃、补中益气。

膝痛穴舒筋活络。

诸穴配合,共奏疏经通络、补益气血、祛风止痛之效。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膝关节能量、支撑力矩、摆动力矩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方式可以提高纯半月板损伤关节镜术后患者下肢运动过程中膝关节支撑与摆动力矩,矫正异常步态,改善下肢运动功能,提高下肢运动平衡能力,其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

参考文献[1]Ge M, Zhu ZJ. 膝关节镜治疗半月板损伤86例康复与护理. Med J of Communications, 2012, 26 (6):657-658.[2]Zhang HJ, Sun HM, Chai HY. 膝关节镜治疗半月板损伤围手术期的康复护理.中国社区医师, 2012,14(10): 345.[3]Wang YS, Dong XY, Li N. 关节镜下半月板损伤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康复指导. 中国实用医药,2012, 7 (11): 233-234.[4]State Administ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riteria of Diagnosis and Therapeutic Effects ofDiseases and Syndrom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Medicine. Nanjing: Nanjing University Press, 1994:205.[5]Hao ZW, Li JM, Zhao YN, Shen HT. The effects ofLokomat lower gait training rehabilitation robot onlower limb function in hemiplegic stroke patients.Xiandai Yufang Yixue, 2013, 40(8): 1558-1559. [6]Guo SM, Li JM, Wu QW, Shen HT. Clinicalapplication of Lokomat automatic robot gaittraining and assessment system. Zhongguo Yiliao Shebei, 2011, 26 (3): 94-96.[7]Hu W, Li P, Li PD, Wang D, Yu R, Cheng XH. Effectof early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with strengthenedbalance training on the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meniscus injury. Hainan Med J, 2014, 25(2): 186-188.[8]Shao ZH, Zhang YF, Lü H, Bi X, Gao LL, Liu XL,Huang XN. The impact of knee function andmuscles strength of isokinetic for patients with kneemeniscus after arthroscopic surgery. Zhoangguo Yiayo Xuekan, 2014, 16(4): 612-613.[9]He LQ, Wang Y.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and Chinesetraditional medicine improves the knee function ofathletes after surgical treatment of meniscus injury.Chin J Sports Med, 2013, 32(9): 784-787.[10]Xiao B, Pang J. Kinesio taping technique formeniscus injury of athletes efficacy of early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Nanjing Tiyu XueyuanXuebao: Ziran Kexue Ban, 2013, 12(4): 34-35. [11]Guo J, Liu XY, Wang JY. Effective analysis ofsegmented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n treatingmeniscus injury. Sichuan Zhongyi, 2013, 31(8): 161-162.作者简介:刘新荣,学士,主治医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