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_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乡四中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总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胡健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躯売(ké) 贾.人(gǔ) 罗绮.(qí) 扪参.历井(shēn)
B.顷(qīng)刻两靥.(yè) 揭竿(găn) 拗.他不过(niù)
C.蹙.缩(cù) 榫.头(sǔn) 纶.巾(guān) 宫商角(jué)徵
D.庠.序(xiáng) 敕.造(shè) 行.伍(xíng) 间.或一轮(jiàn)
2、下列词句中,没有错别字
...的一组是( )
A.炮烙烟蔼迷惘弱不经风
B.放诞厮打巉崖膏梁子弟
C.驯熟伶俐踌躇敛声屏气
D.杜撰朔漠寒喧弃甲拽兵
3、下列句子中画线的成语或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些纺织工人手艺高超,如同白驹过隙,能够非常熟练地编出各种图案。

B. 这种药能治疗心脏病,又没有副作用,我们屡试不爽,你还有什么可以怀疑的呢?
C. 这些大学的一些学生语文水平实在低劣,往往让人贻笑大方,影响学校的声誉。

D.超级女声周笔畅唱功很好,专家评价说,她在歌唱事业上会很有前途,一定会成为明日黄花。

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坛的代表作家之一,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格飘逸、豪放。

杜甫,字子美,他的诗称为“诗史”。

在艺术上,为古代诗歌开辟了现实主义广阔道路,创建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B.韩愈,字退之,河阳人,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苏轼称他为“文起八代之衰”,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C.《汉宫秋》是马致远的代表作,他的《天净沙·秋思》也是元曲中的小令珍品,郑光祖的代表作品是《倩女离魂》,《墙头马上》是白朴的代表作。

D.巴尔扎克是美国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长篇小说《高老头》是他的代表作《人间喜剧》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5.下列句子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张大爷住院治疗一段时间后,感到体力和思维都大不如以前了。

B.蔡校长说:“李虎对张林的批评是有充分准备的,我相信他们会处理好这件事。


C.山东大学积极采取措施,培养新入校的大学生,力争在较短时间内解决史学界后继乏人的状况。

D.“低保政策”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众的关爱,但要把关爱落到实处,却远不是划几条标准那么简单。

二、阅读与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6~7题,共6分
诗与直觉朱光潜
无论是欣赏或是创造,都必须见到一种诗的境界。

这里“见”字最紧要。

凡所见皆成境界,但不必全是诗的境界。

一种境界是否能成为诗的境界,全靠“见”的作用如何。

诗的“见”必为“直觉”。

有“见”即有“觉”,觉可为“直觉”,亦可为“知觉”。

直觉必须是对于个别事物的知,“知觉”必须是对于诸事物中关系的知,亦称“名理的知”。

例如,看见一株梅花,你觉得“这是梅花”,“它是冬天开花的木本植物”,“它的花是香的,可以摘来插瓶或送人”等等,
你所觉到的是梅花与其他事物的关系,这就是它的“意义”。

意义都从关系见出,了解意义的知都是“名理的知”,都可用“A为B”公式表示出来。

认识A为B,便是知觉A,便是把所觉对象A 归纳到一个概念B里去。

就名理的知而言,A自身无意义,必须与B、C等发生关系才有意义。

我们的注意不能在A本身停住,必须把A当作一块踏脚石,跳到与A有关系的事物B、C等等上去。

但是所觉对象除开它的意义之外,尚有它本身形象。

在凝神注视梅花时,你可以将全副精神专注于它本身的形象,就像注视一幅梅花画似的,无暇思索它的意义或是它与其他事物的关系。

这时你仍有所觉,这就是梅花本身形象在你心中所现的“意象”。

这种“觉”就是克罗齐所说的“直觉”。

诗的境界是用“直觉”见出来的,它是“直觉的知”的内容而不是“名理的知”的内容。

比如说崔颢的《长干曲》,你必须在一顷刻中把它所写的情境看成一幅新鲜的图画,或是一幕生动的戏剧,让它笼罩住你的全部意识,使你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玩味它,以至于把它以外的一切事物都暂时忘去。

在这一顷刻中你不能同时起“它是一首唐人五绝”、“它用平声韵”、“横塘是某处地名”、“我自己曾经被一位不相识的人认为同乡”之类的联想。

这些联想一发生,你立刻就从诗的境界迁移到名理世界和实际世界了。

这番话并非否认思考和联想对于诗的重要。

作诗和读诗,都必用思考,都必起联想,甚至于思考愈周密,诗的境界愈深刻;联想愈丰富,诗的境界愈完美。

但是在用思考起联想时,你的心思在旁驰博骛,决不能同时直觉到完整的诗的境界。

思想与联想只是一种酝酿工作。

直觉的知常进为名理的知,名理的知亦可酿成直觉的知,但决不能同时进行,因为心本无二用,而直觉的特色尤在凝神注视。

读一首诗和作一首诗都常须经过艰苦思索,思索之后,一旦豁然贯通,全诗的境界于是像灵光一现似的突现在眼前,使人心旷神怡,忘怀一切。

这种现象通常被人称为“灵感”。

诗的境界的突现都起于灵感。

灵感亦并无神秘之处,它就是直觉,就是“想象”,也就是禅家所谓的“悟”。

一个境界如果不能在直觉中成为一个独立自足的意象,那就还没有完整的形象,就还不成为诗的境界。

一首诗如果不能令人当作一个独立自足的意象看,那还有芜杂凑塞或空虚的毛病,不能算是好诗。

古典派学者向来主张艺术须有“整一”,实在有一个深埋在里面,就是要使在读者心中能成为一种完整的独立自足的境界。

6、根据文意,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事物之间存在着联系,从事物间的联系中概括出来的意义,都不属于“直觉”.
B.“知觉”可用“A为B”的公式表示,就“名理的知”而言,A自身没有意义。

C.“‘直觉的知'的内容”的获得并非易事,全靠读者的思考与联想来完成。

D.在古典派学者看来,“独立自足的境界”应当包含在艺术须有的“整一”之中。

7、下面对诗的赏析,符合“直觉的知”的一项是( )
A.在欣赏《诗经。

蒹葭》时,注意到了韵脚变化和重章叠唱的特点。

B.在欣赏曹操《观沧海》时,领悟到了诗人当时的志向与理想。

C.在欣赏杜甫《望岳》时,感觉到了泰山的巍峨高大、雄伟壮丽。

D.在欣赏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时,体味到了西湖深厚的文化积淀。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9—12题。

(12分)
(一)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
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选自《师说》)
(二)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选自《过秦论》)
8.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既:已经
B.君子不齿齿:并列
C.才能不及中人中人:普通人
D.师道之不复道:道理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外连衡而斗.诸侯
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C、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D、序八州而朝.同列
10.下列各句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C.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其皆出于此乎
D.小学而大遗赢粮而景从
11、下列句子句式特点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不拘于时,学于余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12.翻译(9分)
(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译: (2).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译: (3)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译: 四、古代诗词
鉴赏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5分)
武陵春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注释:尘香:尘土里有落花的香气。

②双溪:浙江金华县的江名。

③舴艋:小船
13、①这首词的“词眼”是哪一个字?“风住尘香花已尽”暗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②有人认为这首词绝妙的是末句,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3分)
14.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
(1),鱼鳖不可胜食也。

(2) ,不尽长江滚滚来。

(3) ,此时无声胜有声。

(4)西当太白有鸟道,
(5)故木受绳则直,。

(6)羽扇纶巾,谈笑间,。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5-17题(12分)
宋词的的忧伤
宋词如烟,如雾,如雨,湿漉漉地挂满了宋朝的天空。

宋词网住了整整一个王朝。

年幼时,便对宋词一见钟情,许多个夜晚将窗帘拉上,挡住了城市的喧嚣,一个人独对宋词。

夜,真的静了下来。

心,真的空了出来。

一颗被尘世磨砺得麻木的心灵变得敏感而热烈。

我虔诚地走进宋词的意境之中。

宋词以其独特的美感熏陶着我,使我如痴如醉,难以自拨。

在反复的阅读中,我发现忧伤和哀愁是宋词的永恒主题。

宋词是一个软弱的王朝在频繁战乱的历史中集体感伤的汇合。

一位又一位词人将感伤和哀愁填在人生平平仄仄的格律中。

词人或许并没有比常人经受更多的苦难,但是因为他们的正直、悲悯、敏感和多思,他们的忧伤才具有了更深刻的内容。

词人们以丰富的想象,精妙的比拟,清雅的文字整理着自己的忧伤,如同受伤的天鹅不忘保持自己优雅的姿态,一边流泪,一边梳理着自己的羽毛。

最先向我走来的是词皇李煜。

李煜称帝时,所作之词格调并不高。

后来,成了阶下囚,消极颓废到了极限,词的艺术魅力也达到了极限。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这些隽永的千古名句,在中国人的心里流动了千年。

李煜用国家与自身的命运和精神血肉铸造了宋词的辉煌。

王国维《人间词话》称:"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

"
想起宋朝那朵卓绝一世的凄凉之花,想起了李清照。

李清照是千古第一女词人,她用一支亦秀亦豪的如椽巨笔,勾画出半壁江山。

她原是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

父亲的藏书将她浇灌得外美如花,内蕴如竹。

她满载着少女的幸福,涉入爱河,与夫婿赵明诚琴瑟相和。

他们在琴棋书画金石诗文中共享爱的甜蜜。

可是婚后不久,赵明诚在战乱中病亡。

李清照在国破家亡的磨难中颠沛流离、四处逃亡。

她将椎心蚀骨的痛苦和哀愁化为凄凉的文字。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双流";"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不是真正的伤心人,未到真正的伤心处,是断然写不出这空前绝后的哀婉之词的。

李清照是深知自己生命的含金量的。

她以笔抗世,以词唤天,将故国之思与家亡之恨,抽丝剥茧般进行纺织,化愁为词,为后人留下了苦难时代的灵魂绝唱。

她的词永远被人们传诵。

捧读辛弃疾饱蘸血泪谱写的词,总能清清楚楚地听到他一遍遍地哭诉,感受到他一次次地表白。

他因爱国悯民而生怨,因尽职尽力而遭灾。

国有危难时,招他启用,朝有谤言,又弃之一旁。

这是他一生的悲剧。

他徒然带着山河破碎报国无门的心病而流英雄泪:"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如果说东坡常用"安时而处顺"的态度来排谴所遭受的痛苦,那么辛弃疾多以慷慨悲歌来倾吐抑郁的哀愁。

到了"而今说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中,已是愁到深处却无言。

此时无声胜有声。

辛弃疾的词是正义和忠烈的化身,缘此才能燃烧,才能振聋发聩。

手执磨得起了毛边的《宋词》,我被一望无边的哀愁和忧伤包围着。

逸怀浩气的东坡感叹"江海寄余生";多愁善感的柳永咏唱"执手相看泪眼";深婉含蓄的晏殊于"小园香径独徘徊";姜白石问"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300多年北宋南宋之动荡,产生了宋朝的词人和宋词。

宋人写宋词,是心有所动,情有所发,是为一己而写,以浇一己之块垒。

孰料,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宋词竟然从一代代文人手中流传千古。

这正应了哲人康德的一句至理名言:"无目的的合目的性。

"
宋词中所弥漫的无边无际的哀愁与忧伤,是"小我"之愁,亦是"大我"之愁。

在国破家亡的战乱中飘泊天涯,万千愁绪哀思齐赴心头,创造了独特的而又极具普遍意义的宋词情境。

缘此,引起百代之后众生的共鸣。

"哀愁"的内涵各不相同,但它恰恰是人们常常产生,而且永远具有的一种感情。

情境相通的那一刻,宋词会跨越千年的门槛,跋山涉水而来,叩响我们心的弦索。

感谢古典的宋词,感谢宋词带给我们的哀愁与忧伤。

其实,我们是需要哀愁和忧伤的,需要它滋润我们因为过度追逐娱乐而干燥的心田。

读宋词,说明我们的情感和灵魂还没有真正板结和尘封。

哀愁和忧伤使我们的心灵变得柔软,它不是凭理性所能获得,而是由爱来理解。

一颗善良的悲悯的有着文化底蕴的心灵,在感受生活感受人生时,一定能够细致而深刻地感受到哀愁和忧伤及其价值。

15.第一段文字在语言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何作用?从全文看,这段文字起到了什么作用?(4)
16.为什么“忧伤和哀愁”会成为“宋词的永恒主题”? (4分)
17. 结合相应语段,回答问题(4分)
⑴文章在用例上有何特点?请概括说明
⑵文中引用的“无目的的合目的性”该如何理解?
七、语言文字运用(6分)
18.下面是某文学刊物征稿启事,其中三处词语使用不当,找出并修改填在横线上。

(3分) 本刊衷心呼唤大家赐稿,不论是名流大家,还是文坛新人,我们都一视同仁,全凭文章质量决定取舍。

来稿除诗歌外题材不限,以2000字左右为宜。

本刊有权对稿件进行斧正,三个月未接到采用通知者,可自行处理。

修改: __
19.下面是《雷雨》中部分修改情况,请分析修改后的好处。

(3分)
修改前——
周萍你是谁?
鲁大海妈,别理这东西,小心吃了他们的亏。

修改后——
周萍你是谁?
鲁侍萍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鲁大海妈,别理这东西,小心吃了他们的亏。

答:
七.作文(50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12年前,一位教授曾要求他的学生毫无顺序地进入一个宽敞的大礼堂,并独自找个座位
坐下。

反复几次后,教授发现有的学生总爱坐在前排,有的学生则盲目随意,四处都坐,还
有一些学生似乎特别钟情于后面的位置。

教授分别记下了他们的名字。

12年后,教授公布他
的调查结果:爱坐在前排的学生中,成功的比例高于其他两类学生很多。

教授语重心长地说:“凡事不是说一定要做得最好、站在最前、永远第一,而是说这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十分重要。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一定要有勇气,永争第一,积极坐在前排呀!”
要求: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

宁乡四中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答卷
选择题(每题3分,共33分)
题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选项
主观题(38分)
12、(1) (3分)
(2) (3分) (3)
(3分)
13、(1) (2分)
(2)
(3分) 14、(1)(2)
(3)(4)
(5)(6)(6分)
15、
(4分)
16、
(4分)
17、(1) (2分)
(2)
(2分)
18.(3分)
19、
(3分)
作文(50分)
6、C(C项信息来源于第2段,“全靠读者的思考与联想来完成”与文中“在凝神注视梅花时,你可以将全副精神专注于它本身的形象,就像注视一幅梅花画似的,无暇思索它的意义或是它与其他事物的关系。

这时你仍有所觉,这就是梅花本身形象在你心中所现的‘意象'。

这种‘觉'就是克罗齐所说的‘直觉'”不符)
7、C(判断此题主要来自第3段内容。

A项“注意到了韵脚变化和重章叠唱的特点”,B项的“领悟到了诗人当时的志向与理想”,D项的“体味到了西湖深厚的文化积淀”,都属于“名理的知”。

)
13.(1)愁暗含了对春天逝去的惋惜和伤感
14.( 2)我同意这种看法。

在词人笔下,抽象的东西“愁”竟有了重量,不但可随波逐流,还可以用船来承载。

作者化抽象为具体,想象新颖真切,极形象地抒写出了内心的苦闷和忧愁之深;(也可以不同意这种看法,但必须自圆其说)
14.略
15(4分)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化无形为有形,文笔简约却又意味深长。

既通过“挂满”“网住”等词语形象可感地写出了“词”在宋朝的文学地位,同时领起下文,为全篇奠定了感情基调。

16(4分)①客观上,宋词是一个软弱的王朝在频繁战乱的历史中集体感伤的汇合;②主观上,是因为宋朝的词人们的正直、悲悯、敏感和多思,便将“小我”之愁、“大我”之愁融入到词作之中。

17(4分)⑴在用例上,文章选取了读者耳熟能详的典型词人,并进行了详略得当的安排。

全方位地给我们展现了这些代表性的词人的作品中那无尽的忧愁和哀伤。

⑵宋词都是词人们为倾诉自己心中的哀愁和忧伤而写,并没有想到流传千古,而事实恰恰相反,宋词依然能为今人所接受并被其感染。

18.“呼唤”改“欢迎”;“斧正”改“修改”;“题材”改“体裁”。

19.原文没有鲁侍萍的答话,增加这句话,刻画了特定环境中鲁侍萍矛盾、痛苦、愤怒的复杂心理,(2分)表现了人物间的复杂关系,也使情节发展波澜起伏,耐人寻味。

(1分)——大意对即可。

20.作文
[思路导航]
“坐在生活的前排”,是一种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是一种积极向上、不甘落后的心态。

它是“敢为天下先”,它要求我们竭尽所能,去争取尽可能好的成绩,去争取成功。

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困难,面对困难时你有没有勇敢地面对?坐在生活的前排,这是一种勇气,更是取得成功所必须的一种积极态度。

审题提示:本材料的关键词是“爱坐前排”(对“前排”的理解不要狭隘)、“成功”,所以抓住这两个词语的逻辑关系组织成句,就会有如下立意:①积极的态度决定成功的高度,②要有不甘落后(敢为人先)的精神,③要树立明确的目标(争第一),④勇于坐在生活的前排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