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要点.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彳图次化椀论篆习要点(整理版J
注1:这个整理版可能不一定很完善,大家如果发现有缺漏或者失误的可以补上或改正并且重新上传。
2、红色部分是我认为可能会考的考题得分点,大家可以参考。
3、大题部分相信大家都有抄下来了,应该也有很多同学己经整理好了,哪位整理好了的
可以传上来一起共享哈。
祝大家考试顺利!
1、广义的文化包括四个层次:一是物态文化层;二是制度文化层;三是行为文化层;四是心态文化层。
2、心态文化层可细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两个层次。
3、1871年,英国文化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了狭义文化的早期经典界说。
4、从境外迁入中国的民族是朝鲜族、俄罗斯族、塔塔尔族。
5、中国历史上,除汉族以外,匈奴、鲜卑、羯、氐、羌、契丹、女真、蒙古、满族都曾经建立过统治中原地区的政权,其中蒙古、满族还统治过整个中国。
6、商和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从上到下“分土而治”。
秦以后,郡县制基本上推行到了全国。
7、元朝的中央政府称为尚书省。
8、黄河中下游一带是是中国历史上百姓生存和繁衍的最适宜地区。
9、隋唐以后,长江中下游成为中国的经济重心。
“东南财赋'和“西北甲兵”共同构成了唐以后历代社会政治稳定的基本格局。
10、农耕与游牧作为东亚大陆两种基本的经济类型,是中华文明的两个彼此不断交流的源泉,历经数千年的相互融合、互为补充,形成了中华文化。
11、以农耕经济为主的中华文明是一种主张和平自守的内向型文化。
它决定了中国的海洋贸
易不可能是向外扩展的外向型经济,而是一种内敛型经济。
海洋贸易仅仅是农耕经济一种补充形式而已。
12、夏商周时期,土地属于国家所有,不得自由买卖和私相接受,
13、稳定与战乱、人口增长与生产发展的双重失调,对于明清时代的社会经济发展的阻碍尤为明显。
14、宗法制度产生于商代后期。
主要内容包括嫡长子继承制、封邦建国制和宗庙祭祀制。
15、中国封建时代,统治和束缚人民的有四权:政权、神权、夫权和族权。
16、商鞅制定连坐法,
17、中国先民原始宗教崇拜的对象分为三大类:一是自然崇拜;二是生殖-祖先崇拜;三是图腾崇拜。
18、中华民族的远祖可分为华夏、东夷、苗蛮三大文化集团
19、商人尊神重巫,体现了强烈的神本文化的特色。
20、、秦始皇统一文化的主要措施:一是进行文字的整理与统一工作;二是统一车辆形制; 三是统一度量衡;四是统一人们的文化心理,设官专掌教化;五是实行郡县制,废除封建制。
21、明清两代进入中国古典文化的总结时期。
大型类书〈永乐大典〉是世界上最早、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康熙字典〉是世界上最早的字数最多的字典;《四库全书》是世界上页数最多的丛书。
22、中国文化并非封闭的系统,以迁徙、聚合、贸易、战争为中介,中华各族文化以及中外文化之间都在交融共进。
23、秦汉以后,中国文化分为三个文化类型:即北方草原游牧文化,南方山地游耕文化和中
原定居农业文化,其中中原定居农业文化是核心。
24、农耕与游牧这两种经济类型的交互关系,一方面是冲突、战争;另一方面是文化互补、民族融合。
25、藏族的史诗《格萨尔》中世界内范围内英雄史诗的杰出代表。
26、小篆是秦统一后的文字,字形简化,形体固定,异体字减少,合文淘汰。
27、《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都是手钞本。
28、编年体通史的代表作是《资治通鉴》;记载历代典章制度的史书叫“政书”;断代的典章制度史称为“会要”。
29、类书是中国古代典籍中一种百科全书式的资料汇编工具书,它将群书中的各种资料以类相从,供检索之用。
最早的类书是三国魏文帝编的《皇览》;明代类书规模最大的是《永乐大典》;清代规模最大的是《古今图书集成》,是我国现存类书中规模最大、用处最广,体例最完善的一种。
30、战国天文学家石申著《天文》8卷记录了121颗恒星的赤道座标位置,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星表。
31、唐代最有成就的天文学家一行和尚创制的黄道游仪以观测日、月、五星的位置和运动情况,最早发现了恒星位移的现象。
32、东汉名医华佗发明全身麻醉剂“麻沸散”和针灸疗法。
33、最能体现中国科技整体观的是中医学。
34、《礼记》中的《学记》和《大学》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总结教育经验和教育理论的教育学专著,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自成体系的教育学专著。
此外还有《荀子•劝学》《管子•弟子职》。
35、太堂,西汉时期出现的专门传授知识、研究学问的机构,汉武帝时设在长安,是中国当时的最高学府;太学的课程是通经致用为主,学生分经受业,经考试及格,任用为官吏。
36、汉代地方政府办的官学在郡国称“堂”,县称“校”,乡称“座”,聚称"序”。
私学中小学程度的称为“书馆”。
(学校庠序)
37、青铜纹饰有两个明显的现象:一是饕餐纹,代表了重组变形法则;二是人兽共生。
38、中国古代建设分为四大类型:宫殿、陵墓、寺庙、园林。
39、宫殿建筑四大特点:即高、大、深、庄。
40、中国寺庙建筑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汉永平10年建立的洛阳白马寺。
41、中国书法从字型上分为篆、隶、草、楷、行五类。
42、中国最伟大的书法艺术家是王羲之、颜真卿、张旭,其代表作分别是《兰亭集序》(行书)、《颜勤礼碑》(楷书)和《古诗四帖》(草书)。
43、中国绘画显示的共同美学原则:一是散点透视。
二是以大观小。
三是以貌取神。
四是平面色彩与骨法用笔。
44、荀悦的《汉纪》开创了编年体断代的先例;刘向和刘歆父子的《别录》《七略》开创了中国目录学。
45、《史通》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史学理论著作,作者刘知几。
清代章学诚的《文史通义》也是一个代表作。
46、刘知几提出史学三长是指史家必须兼有史才、史学和史识三长。
47、中国哲学是伦理型的,哲学体系的核心是伦理道德学说。
48、孟子四基德是仁、义、礼、智,
49、法家代表人物管仲提出了四维七体,四维是指礼义廉耻。
50、中华民族十大传统美德:仁义谦诚忠厚公勤慎勇
51、道教成为一个有组织的独立的宗教,是在东汉时期。
五斗米道主要是教人悔过奉道,以符水咒语治病,创始人是张陵,即张天师;东汉时期另一派为太平道,创始人是张角,与黄巾军有联系。
52、东晋葛洪从神仙方术的角度创立了道教的凡鼎系,代表作是《抱朴子》。
53、道教信奉的最高神是三清尊神,最终目标是得道成仙。
54、中国的佛教是外来宗教,来自于印度,创始人是悉达多•乔达摩。
55、佛教的修行方法是戒、定、慧。
56、魏晋时期,佛教分为三派,即心无派、即色派、本无派。
57、梁武帝、慧远和竺道生是南北朝弘扬佛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其学说是建立在中国传统的灵魂不死的思想基础上。
58、中国化了的佛教宗派主要有天台宗、华严宗和禅宗。
59、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集中讨论了理气关系与心性关系的问题。
他认为,理是作为类的人的本质规定。
60、王阳明是宋明理学中心学的集大成者,知行合一和致良知教是他的颇有特色的学说。
61、中国古人把东南西北上下四方之空间称为“宝”;把古今旦幕、往来之时称为“鱼”。
62、境界说是中国人生哲学的一大特色。
63、冯友兰在《新原人》中将人生境界分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
64、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特别发达的是辩证思维和直觉思维两种方式。
辩证思维方式强调整体、对待、过程、流衍、动态平衡。
65、绝对尊君论是由法家提出来的。
66、孟子认为,道德四个善端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并由此引伸出仁、义、礼、智四种道德品质。
67、宋明理学中有三个主要派别,即张载的气本论,朱熹的理本论和王阳明的心本论,三
者都否认鬼裨的存在。
68、魏避编著的《海国图志》是一部规模宏大的世界史地著作,他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命题。
它推动了中西文化的交流融汇,开始了中国文化近代化的历程。
69> 19世纪60年代,中国文化的近代化才形成规模。
标志是清政府的洋务运动,
70、新文化运动由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发起,它标志着中国文化变革进入观念层面近代化的阶段。
71、新文化运动有三个口号:即个性主义、科学、民主。
72、中国本位文化于1935年提出,其核心观点是以中国的现实需要为标准来取舍中西文化。
73、全盘西化论的提出者是胡适。
74、80年代文化讨论中三个最主要的思想派别是:自由主义的全盘西化派、保守主义的儒学复兴派和马克思主义的综合创新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