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教师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第一节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1课时)
设计教师:周志兴 审核教师:祝海峰 本节课标为:
1.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物理实验发现与物理有关的问题。
2.了解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本节课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观察一些典型的物理现象,初步了解观察的科学方法。
2.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常用实验仪器,认识到测量工具对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
2.了解安排科学探究一般步骤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初步的探究意识和对探究的渴望,培养对科学的求知欲望。
2.认识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巩固性作业:
1.自然中的神奇完全来自大自然,没有任何人工制造或利用的痕迹,这些神奇是惊心动魄
知识点 目标要求
出题形式 题目数量 难易程度(易、适中、难)
认识奇妙物理现象
了解初步观察的科学方法
选择、填空 3
易、适中
认识科学
探究的工具 了解各种测量的工具 选择、填空 2
易、适中
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认识到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
选择、填空 7
易、适中、难
建立家庭实验室
提供实验机会培养创新精神
选择题 1 易、适中
的。
如图1 所示的各种现象中,不属于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的是( )
图1
2.认识科学探究的工具:刻度尺是测量________的仪器;停表是测量________的仪器;测量温度的仪器是__________;测量质量的仪器是__________。
3.如图3所示,在以下的测量仪器中,属于电学测量仪器的是()
图3
4.学习物理要学会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过程是:提出问题、______、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______、评估及交流与合作。
这几个环节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
用。
5.如图2所示现象中,不属于物理现象的是()
图2
A.甲:一束阳光透过三棱镜后,会出现七色光带
B.乙:没有被击打的音叉也会振动起来
C.丙:用两个平面镜和几只小彩灯做一个“无尽”的长廊
D.丁:北京香山上的枫叶在秋天会变红
6.关于“家庭实验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家庭实验室”具有开放、灵活的特点,体现了同学们的个性,更适合于“做中学”,边学边实验
B.“家庭实验室”的实验用品可以是收集的生活物品,也可以是自制的教具和玩具,还可以是家庭里的冰箱、杆秤、体温表等
C.“家庭实验室”是一个开放、广义的“实验室”,但与“学校实验室”相比,实验器材不够标准、齐全,也无严格、规范的操作规则,故没有必要存在
D.“家庭实验室”能给我们提供更多的实验机会,能有效地培养我们的创新精神
拓展性作业:
7.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不同,小明认为这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于是,他将几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涂上不同颜色放在太阳光下,测出相同时间内物体升高的温度。
就“小明认为这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这一环节而言,其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猜想与假设B.提出问题
C.进行实验D.分析论证
8.小明在球场上打篮球,他发现篮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不同,于是他想:“篮球的反弹高度与什么有关系呢?”,一起玩耍的小飞说:“篮球反弹的高度与下落的高度有关系.”于是他们让同一个篮球从不同的高度落下,观察反弹的高度.“他们让同一个篮球从不同的高度落下,观察反弹的高度”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提出问题B.猜想假设C.进行实验D.分析论证
9.小李在电视中看见了一种体育娱乐活动:一个人把自己悬吊在一根很长的橡皮绳下,自由地在空中上下振荡。
小李发现,不管这人运动的幅度如何,他上下一次所用的时间似乎总是相等的。
小李想证实这个观察结果的普遍性,甲、乙、丙、丁四名同学分别向他提出了建议。
甲:多问几个人,以多数人的意见为准。
乙:问问老师。
丙:用一根橡皮绳吊一个沙袋做实验,测量不同幅度的情况下来回一次所用的时间。
丁:直接打电话问问电视节目主持人。
如果以上四种途径得出的结论存在分歧,你最相信的是哪一种()
A.甲B.乙
C.丙D.丁
10.小平同学观看老师演示如图所示的“烧金鱼”实验时,发现烧瓶里的水已经沸腾了,但是金鱼却安然无恙.于是,他就提出“是不是烧瓶里不同部位的水温度不同”的想法,接着老师就让小平同学用手去摸,果然下方烧瓶壁很凉爽、而上方却很热.小平终于知道了金鱼安然无恙的原因.上述画线部分探究主要经历的过程分别是( )
A.提出猜想和进行实验
B.提出猜想和总结结论
C.进行实验和总结结论
D.提出问题和总结结论
探究性作业:
11.300年前,意大利科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在房间里挂了许多铃铛,然后让蝙蝠在
房间中自由飞。
第一次未对蝙蝠有任何限制,铃铛未响;第二次蒙住蝙蝠的眼睛,铃铛也未响;第三次塞住蝙蝠的耳朵,房间中的铃铛响了。
下列问题不是该实验所研究的是
()
A.蝙蝠飞行是靠什么躲避障碍物的B.眼睛对蝙蝠飞行是否起作用
C.耳朵对蝙蝠飞行是否起作用D.铃铛是怎样发声的
12.科学探究活动通常包括以下要素:①提出问题;②猜想与假设;③设计实验、制订计划;④进行实验、收集证据;⑤分析论证;⑥评估、交流与合作等。
某课外学习小组的张勤同学与同学们交流了下面的疑问:如图5所示,如果将两个一次性纸杯的杯口朝上轻轻叠套起来,用手握住外面的纸杯,在靠近杯口的上方平行于杯口平面用力吹气,里面的纸杯将会出现什么情况?丁强同学回答:“可能向上跳出,可能压得更紧,也可能静止不动。
”丁强同学的回答属于科学探究活动中的______要素。
其他同学根据张勤的疑问进行实际操作,发现里面的纸杯向上跳出,这又属于科学探究活动中的______要素。
(均选填题中给定的要素序号)
图5
13.2019年3月7日,以PM10为首要污染物的浮尘袭击了韩国首尔,致使该市大部分地区PM10浓度爆表。
PM10是直径小于或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也称可吸入颗粒物或飘尘。
看到以上新闻的小明想到:①PM10会不会引起呼吸道疾病呢?②于是他准备了20只体型及健康状况相同的老鼠,并将它们平均分为A、B两组,使A组生活在含有PM10的空气中,使B组生活在洁净空气中;③一段时间后,A组老鼠大部分患有呼吸道疾病,B组老鼠身体健康。
请据此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中,步骤①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____环节。
(2)请你写出小明可能作出的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给A、B两组老鼠提供的环境除空气质量不同外,其他的环境条件应该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
(4)由现象③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小明只选取两只老鼠,分为A、B两组进行实验,则小明得出的结论________(选填“可靠”或“不可靠”)。
(6)为了使实验更具说服力,小明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课时答案
题号答案做错原因教师评价
D
1
2 长度、时间、温度、托盘天平
3
A
4
猜想与假设、分析与论证
5 D
6 C
7 A
8
C
9 C
10 A
11
D
12 ②④
13 (1)提出问题、(2)PM10会引起呼吸道疾病(3)相同(4)PM10会引起呼吸道疾病(5)不可靠(6)进行多次重复实验
练习题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巩固性作业:以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为依据,对本节的学习的知识而设计的题目。
1、5小题在作业设计目的是训练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认识,进而激发学习的兴趣,完成知识与情感目标。
2、3小题是训练对实验工具的了解认识,完成基本知识认知。
4小题是通过对科学探究环节的学习让学生加深实验在物理中的重要性,6小题建立家庭实验室学生有更多的实验机会,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拓展性作业:以本节的重点知识为核心,此环节是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不同综合度和难度结合,完成达标训练的目的,6、7、8、9题是学生掌握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灵活的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来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透彻理解和知识的综合迁移,通过这些习题的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上这几题是对科学探究性环节的训练。
探究性作业:是在具有适度综合和探究基础上,11、12、13题是通过信息给与,再结合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灵活的运用知识的方法和技巧,有助于学生形成物理观念,培养学生物理思维和养成科学探究的能力,从而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