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历史艺考生冲刺一本通课件:第27讲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式2 (2014·全国大纲卷)明清时期,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名门望族、寒门小姓都以修谱为大事。这一现象反映出( C )
A.宗族观念受到人口流动的冲击 B.宗族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 C.理学成为维系宗族的思想基础 D.先秦时期的宗法制度得以重建
【解析】“宗族观念受到人口流动的冲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从材料关 键词“明清时期,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可见此时纂修族谱并 非名门望族的特权,宗族与社会等级无关,故B项错误;从材料关键词“明清时期,纂修族 谱以尊崇人伦”并结合所学可知体现了“理学成为维系宗族的思想基础”,故C项正确;先 秦时期的宗法制度带有森严的等级色彩,但是材料并未体现等级色彩,故D项错误。
3.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彻底否定传统儒学 【辨析】尽管李贽和明清之际的三大思想家都激烈地反对理学的不合理成分,但他们 的思想仍是儒家思想的一部分。他们并不完全否定儒家思想,而是批判与继承并行,与 时俱进,不断为儒家思想增添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内容。 4.中国近代民主思想与明清之际带有民主色彩的思想是一脉相承 【辨析】明末清初,以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等为代表的进步思想家对君主专制制 度进行了批判,形成了带有时代特色的思想体系,可以将其看作是我国早期民主思想的 启蒙,对近代反专制斗争有启迪作用,但是它与近代民主思想有着根本的区别。中国近 代民主思想是从西方传入的,它是近代中国先进人士学习西方的产物,是中国资产阶级 变革社会的思想武器。
【解析】明清之际,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主张都是反对君主专制,是在思想上 走向近代化的先声,A正确;明清之际,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主张是对儒学思想的 批判继承,没有脱离儒学的范畴,故B错误;明清之际,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强化,C错误;明清 儒学是对宋明理学的批判继承,但没有形成新的思想理论体系,D错误。
变式4 (2016·江苏卷)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 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 C )
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 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 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
【解析】材料“狂狷之士”“儒帽裹僧头”主要体现李贽是一个离经叛道的人,他穿着亦 僧亦儒的怪异服装,无法说明他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A错误;材料“却收女弟子”只 能说明李贽的说法与其他人不一样,不能就此说明明代妇女地位发生变化,B错误;材料 “儒帽裹僧头”“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表明他批判传统礼教,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 缚,故C正确;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是道家的思想,材料只是讲述李贽的狂妄不羁,没 有提及他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D错误。
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说明当时人们对文化知识的崇尚,社会上的
文化氛围浓厚,D项正确。
【答案】D
变式1 (2015·海南卷)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 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这反映了( A )
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B.儒、佛开始出现合流 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3.古代一大儒与弟子有这样一段对话。弟子问:“静时亦觉意思好。才遇事便不同,如 何?”先生曰:“是徒知静养而不用克己工夫也。如此临事,便要倾倒。人须在事上磨,方 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这一段对话的大意是,人的成长需要做到( D ) A.克己复礼 B.格物致知 C.发明本心 D.知行合一 4.东汉末年,关羽是一个带兵的将领,刚傲而缺乏处世的谨慎周详,他不顾利害让自己两 面受敌,弄到战败授首。千年之后,关公被中国人奉为战神、财神,戏曲脸谱中特具枣红 色。这反映了( B ) A.儒学的神学化、宗教化 B.理学的社会化、世俗化 C.公平公正的社会价值取向 D.戏曲可以体现真实的历史
D.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
【解析】材料“胸无墨、眼无丁者”也热衷于出版个人著作,不能体现出学术文化水
平的迅速提升,A项错误;材料“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反映出士人的喜好,与
士人的地位的变化无关,B项错误;材料主要讲述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没有反映
出个人著作的内容与社会的关系,无法体现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C项错误;材料“雕印出
2.形成过程 (1)创立——“二程” ①哲学观: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②认识论:提出“格物致知”,认为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 (2)成熟——朱熹 ①哲学观:天理就是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继承与发展 提示:(1)继承:强调儒家伦理道德、性善,追求圣贤、气节、德操等。 (2)发展:①高——把儒家伦理提高为天理。②深——把道德良知深植于内心。③广— —把追求圣贤推广到民众。 (3)程朱理学把其思想进行了哲学思辨并世俗化,因而更具有说服力和约束力,更有利于 服务政治。
典例2 (2016·海南卷)清代有女诗人作诗曰:“人生德与才,兼备方为善。独至评闺材, 持论恒相反。有德才可赅(兼有),有才德反损……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这反映了 在清代女性中( )
A.男女平等思想被普遍接受 B.德才兼备成为主要的评价标准 C.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 D.产生了维护自身权益的诉求 【解析】由“有德才可赅(兼有),有才德反损”即所谓女子无才便是德,是重男轻女的 表现,与男女平等不符,A项错误;对古代女性的评价更多强调有德,反对有才,与德才兼 备不符,B项错误;由“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可知作者对传统的女性歧视的反感,C项 正确;女诗人主要是对传统女性德才观的不满,没有谈到自身的权益,D项错误。 【答案】C
变式3 (2017·浙江卷)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振聋发聩的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顾 炎武揭示了“私天下”的危害,王夫之则猛烈抨击“孤秦”“陋宋”。上述思想( A )
A.是思想文化走向近代化的先声 B.说明了儒家思想主流地位旁落 C.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削弱 D.在批判融合中形成新理学思想体系
(3)发展——“陆王” ①陆九渊: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认为只需反省内心就 可得到天理。 ②王阳明: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 理解 图解演示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3.历史影响 (1)对后世政治、文化教育、社会教化等产生深远影响。 (2)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3)重视主观意志的力量,注重气节、品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 民族的品格起了积极作用。
典例1 (2018·全国卷Ⅲ)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
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
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 )
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
B.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
C.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
1.陆王心学与程朱理学看待世界本原、认识途径不同,故陆王心学是对程朱理学的彻 底否定 【辨析】陆王心学与程朱理学虽然在认识世界本原、途径不同,但二者本质是一致的, 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理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们的自然欲求,都属于唯心主 义的范畴。 2.明清之际批判思想针对理学进行批判,并否定了儒学思想 【辨析】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针对理学束缚、君主专制等腐朽制度的不合理现象进行 了揭露批判,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但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他们 只着眼于对黑暗现实的揭露,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层次;所提出的为君之道与治国之 道,仍然没有跳出传统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因而,明清之际批判 思想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儒学的批判与继承。
第27讲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一、宋明理学 1.形成背景 (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2)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主张,又称“三教合一”。 (3)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 复兴儒学。 (4)北宋:儒家学者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理学”。 理解 “三教合一”并未动摇儒学正统地位 提示:魏晋时期,道教、佛教思想盛行,一度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唐代出现了“三教合 一”的局面,但并不表明儒学失去了封建正统思想的地位,体现了三教融合、并存的特 点。
1.《西游记》一书记载了孙悟空等人学习道家的法术甚至医术,后来却皈依佛教“明心 见性”的故事。而他们取经的目的又是为了让唐太宗这个儒家明君更好地治世。这表 明( D ) A.唐朝实现了三教合归儒 B.文学创作应该尊重史实 C.唐朝道家地位开始衰弱 D.三教合流符合政治需要 2.朱熹认为“君权”是符合“天理”的,君主应循天之理,按天理的原则治理国家,要完全摒 弃一切私意,转为天下之大公。朱熹在此强调的是( D ) A.“君权神授”,肯定君主意志是天理 B.“君为臣纲”,规范君臣秩序 C.“天人感应”,君主承天意教化民众 D.君主亦应“存天理,灭人欲”
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1.背景 (1)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 (2)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制度由盛转衰,社会矛盾尖锐。 (3)阶级:工商业市民阶层力量日益强大,要求反对封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 (4)思想:理学日益僵化,禁锢思想,扼杀人性;西学东渐。
2.李贽 (1)思想主张 ①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 ②认为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③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2)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辨析 道学家不同于道家 提示:儒学中以正统自居的理学家被称为道学家,宋明理学也被称为“道学”;而道家是春 秋晚期老子创立的思想流派,其部分思想后来成为道教的教义。
(3)王夫之 ①主要思想:认为世界是物质的,都是客观存在的,物质的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一切事 物都是可以认识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②评价: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4.评价 (1)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家进行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 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2)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有一定的冲击作用,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了一 定的影响。 分析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特点 提示:①反专制、倡民主: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顾炎武 提出“众治”。②反对空谈,求真务实:顾炎武提出“经世致用”,反对不切实际的学风。③ 反对抑商,主张工商皆本:黄宗羲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④反对唯心,主张唯 物: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客观存在的;坚持运动和静止的观点。
3.三位进步思想家 (1)黄宗羲 ①主要思想: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启蒙思想;主 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 ②评价: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顾炎武 ①主要思想:形成了经世致用的思想,主张在实践中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提出“天 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 ②评价: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点拨:经世致用就是关注社会现实,面对社会矛盾,并用所学解决社会问题,以求达到国 治民安的实效。这一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讲求功利、求实、务实的思想特 点以及“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
【解析】据材料中“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体现了将佛教的“治 心”与儒学的“治世”思想相结合,从而获得了新的发展,故A项正确;儒、佛开始出现合流 是在唐朝,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佛教在中国历史上始终没有成为社会的主流思 想,故C项错误;儒学地位发生动摇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故D项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