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图与投影单元课程纲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数学上学期第三章《视图与投影》
单元课程纲要
备课教师:
空间观念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本章的视图部分是“丰富的图形世界”内容的继续学习和深化。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积累了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体的三种视图的有关经验,本章进一步对特殊的几何体——圆柱、圆锥、球、直三棱柱和直四棱柱的三种视图进行识别并能画出其三种视图。

而视图与平行投影又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特殊位置下物体的投影便是物体的三种视图。

而视点、视线又与中心投影和射线密切相关。

在视图部分,学生由各种实物的形状而想像出圆柱、圆锥、球、直三棱柱和直四棱柱形,能画出这些几何体的三种视图,并能实现这些几何体与其三视图的相互转化。

是空间观念形成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教科书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借助于实物,先让学生抽象出其几何体,然后再尝试画出其三种视图。

一、课程目标、
1、通过具体的活动,积累学生的数学经验,发展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通过学习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投影与视图学习的好奇心,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通过实例能够判断简单物体的三种视图,能根据三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型;会画圆柱、圆锥、球的三种视图;
4、通过实例了解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的含义及其简单的应用;
5、通过实例了解视点、视线、盲区的含义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7、以分析实际例子为背景,认识投影和视图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性质;
8、通过讨论简单立体图形(包括相应的表面展开图)与它的三视图的相互转化,使学生经历画图、识图等过程,分析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9、通过制作立体模型的课题学习,在实际动手中进一步加深对投影和视图知识的认识,加强在实践活动中动手动脑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
1、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投影的基础知识,包括投影、平行投影、中心投影、正投影等概念以及正投影的成像规律;
②.视图、三视图等概念,三视图的位置和度量规定,一些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简单立体图形(包括相应的表面展开图)与它的三视图的相互转化;
③.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这是由三视图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三维立体模型的实践活动.
2、本章知识结构框图
点光源
三、教学策略及媒体运用
在本节的教学中,将采用“主导—主体”的设计模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知识建构和能力拓展。

总体教学流程为:“情境导入——知识建构——合作探究——总结提升——能力拓展”。

1、通过学生诙谐的情景剧表演,激发学生对“技术语言的种类”进行回顾和复习以及对本节课内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2、利用点光源和平行光源、透明的立体模型、水彩笔(给模型上色用)等教具演示投影、正投影下物体形状、大小变化以及正投影的基本特性。

并建构三视图概念。

3、学生根据正投影特性,三视图成图原理和方法,利用平行光源、透明的立体模型、水彩笔(给模型上色用)合作探究三视图的绘制。

4、学生使用实物展台展示绘制的三视图,师生共同总结三视图的一般规律和规则。

由识读三视图练习,体验三视图在技术交流中的作用并拓展学生应用能力。

四、整合思路
三视图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五、课时安排
1、视点、视线与盲区1课时
2、中心投影1课时
3、平行投影1课时
4、正投影1课时
5、三视图2课时
回顾与思考1课时
共7课时
六、教学前准备
1、利用投影仪自制平行光源,利用厚胶纸制作多个透明的模型,水彩笔多盒。

2、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投影仪。

七、评价建议:
1、关注学生的活动过程,评价学生参与活动的程度、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情况。

2、关注学生直观思考的水平。

3、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鼓励学生收集、分析现实生活中大量的灯光与影子、太阳光与影子的图片,并能用有关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