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出版专业职业资格中级实务笔记(全文5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出版专业职业资格中级实务笔记(全文5篇)
第一篇:2020出版专业职业资格中级实务笔记
出版物选题策划第一节选题策划概述一、选题策划的概念 1.选题策划:是编辑人员依据一定的方针和主客观条件,开发出版资源,设计选题的创造性活动。
2.作用:把握出版生产秩序,保证和提高出版物的质量,塑造出版单位的品牌形象。
3.类型:按规格分为系列性、成套性、单项性选题;
按重要性可分为重点和一般选题;
按制订时机分计划内、计划外选题。
二、选题策划的基本步骤(一)基础准备:对各种信息进行筛选和选择利用;
(二)选题设计:1.捕捉新的选题生长点;
2.构思出版物的总体结构(尽可能详尽、周密)构思阶段应注意:1)内容所涉领域有哪些新发展,其前沿和制高点在哪里;
2)社会生活呈现出怎样的发展态势,它与选题有多大契合度;
3)社会的文化需要是什么,与选题特色关联,未来竞争力如何。
(三)选题论证:其目的,是凭集体智慧,对编辑提出的选题从主旨、内容、形式、市场前景可行性、主客观条件等多方面作全方位论证,以决定选题成立与否或提出进一步修改完善意见。
(四)选题优化:根据论证意见、在组稿等过程中实际情况,对原有选题部队修改和完善。
第二节信息采集信息采集:为出版物的生产在信息资源方面做准备的工作,包括对信息的收集和处理。
一、信息内容与采集方法:
(一)需要采集的信息内容:
1.社会发展信息:影响或制约社会发展的信息,包括国际形势、国经发展、方针政策、教育等。
2.科学文化信息:与出版物直接相关的科学技术、文化思潮及各
门类学科发展变化的信息。
3.出版市场信息:
1)出版动态信息:各种学科类型出版物出版信息、市场需求、价格、出版业统计资料等;
2)竞争对手信息:与本出版单位存在市场竞争关系的其他出版单位相关信息,包括对手出版规模、品种构成、出版特色、经济实力、出版策略、竞争战略等。
4.作者信息:反映作者基本情况的资料,含有关学科作者群分布状况及个人专长/学识等了解分析。
5.读者信息:对出版物反映和对为了出版物需求。
评价、希望、对单位认知度和认可度。
(二)信息采集的方法:
1.出版物交易场所调研(最主要);
2.文献检索;
3.观众大众传媒;
4.人际交往;
5.专业市场调查。
二、信息采集的要求:1.真实性;
2.针对性;
3.综合性;
4.预见性(获取新,淘汰旧,考虑趋势)。
三、信息处理的步骤:1.筛选;
2.加工;
3.存储;
4.使用。
目的:by筛加,便于传递、存储和使用。
第三节图书选题策划的内容一、图书内容与形式的设计(一)图书内容设计:对相应精神文化作品概貌的设计。
图书主题和体裁,提供什么,怎么提供。
1.主题设计:选择确定该未来图书中需要为哪些读者提供什么样的信息,对图书定性、定量。
2.体裁设计:根据读者接受程度,确定提供知识信息的具体方式。
(二)图书形式设计1.书名设计:体现图书主题,揭示作品体裁,讲究修辞,达到逻辑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
或用暂名。
2.篇幅设计:考虑图书主题和体裁,生产成本和目标读者群体的购买力等因素。
(篇幅影响成本)
3.开本、装订样式和版面形式的设计:对图书成品物质形态的设计,考虑性质、篇幅、用途、读者对象等。
二、市场预测:1.读者需求情况;
2.同类出版物情况;
3.选题特色。
三、实施方案的设计(一)作者的落实:考虑其思想水平、学术能力、行文风格等。
拟出具体和备选作者。
(二)时间安排:稿件落实/交稿/审稿/退修/编辑加工/审定发稿/校样处理/印刷/装订/出书时间等。
(三)成本与定价预测:对生产成本预测-本量利分析-考虑影响因素(读者购买力)-拟定价格(四)宣传计划:备用宣传方式、媒体、不同阶段重点以及时段、场所安排,大的要有费用估算。
(五)营销策略:从图书内/形、目标读者及其需求、作者声望和写作特色、产品销售契机等考虑。
四、选题报告的撰写(一)形成:策划选题的编辑起草-提交编辑室主任(退修)-集体论证—以编辑室名义提交领导(二)内容:含1.选题名称,2.提出选题的原因、依据及目的,3.选题价值,4.选题形成过程,5.选题内容及形式设想,6.读者对象,7.拟请的作者,8.与同类出版物的比较,9.时间安排,10.收益预测,11.市场营销建议,12.其他方面情况。
第四节选题的论证与优化一、选题的论证:by对选题策划质量的评估来确定其是否可以组织实施的一项工作。
(保证质量)(一)方式 1.一级论证:直接by全社选题论证会分析选题的价值/可行性/社会经济效益,筛选选题,形成计划;
2.分级论证:先组织编辑室论证,初步筛选,形成部门选题计划,
再提交全社论证会讨论。
(二)内容:1.精神文化价值判断:a引导性,b独创性;
2.市场适应性判断:a针对性,b前瞻性;
3.效益判断:最大追求式达到社效与经效的最佳结合;
4.可行性判断。
二、选题的优化:
1.使选题的清晰度进一步提高,可操作性进一步增强;
2.by市场变化,适时修改、补充、调整;
3.还要不断努力提高选题的智慧含量。
第五节选题计划选题计划是by一定的编辑思想而形成的选题的有机组合,由出版单位根据方针/本单位专业分工范围及出版资源条件,综合分析读者需要和市场情况,对设计采用的选题进行梳理和筛选后编制而成。
一、内容与类型:
内容分:1.总则:说明出版方针、目标、规模重点,对列入选题作分类统计2.列题:用表格将类别/选题名称/内容简介/拟约或已约作者姓名及单位/主要读者/交稿日等分别列出类型分:按范围:分综合性和专项性;
按时间:长期/年度;
按主体:国家有关部门、数家、一家。
二、结构:(一)种类:选题的知识、层次、功能、读者、效益结构(5个)(二)优化:使各类选题在计划中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三、特点:1.整体性,2.指导性,3.稳定性,4.灵活性四、制订与调整:1.由社长或总编辑会同相关部门提出总体构思(指导思想/整体目标/规模品种等)2.经反复分析论证后,确定的选题即可整理、汇总,形成选题计划,然后报送主管部门审批第六节组稿一、方式:1.个别约稿,2.社会征稿,3.群体集稿二、步骤:(一)准备1.深入研究选题,2.制订组稿方案,3.物色合适作者;
(二)联系作者;
(三)审读编撰大纲和样稿(四)确定约稿关系三、落实:1.当好作者参谋,2.全心全意做好服务工作。
第二章图书编辑第一节审稿与签订出版合同审稿:广义的审稿是对稿件进行审读、评价、选择并通过加工整理使决定采用的稿件达到出版水平的编辑活动,包括审读、审改和审定等;
狭义:编辑对稿件进行审读、评价,决定取舍,并对其提出修改要求和建议的活动。
作用:通过把关,决定取舍,提高质量,让有益社会的图书面世,防止低劣作品出版,对社会、读者、作者负责,这是石狮选题具体步骤和进行稿件加工整理的前提条件,也是出版工作者担负的最重要的职责,还可发现创作人才,扩大作者队伍。
一、审稿制度(2种):1.国家形象出版性质管理的,2.出版单位内部实行的三审制(一)三审制的基本要求:初审,应由具有编辑职称或举办一定条件的助理编辑人员担任;
复审,应由具有正、副编审职称的社长、总编辑或由社长、总编辑指定的具有正副编审职称的人员担任。
三个环节缺一不可。
三审环节种,任何两个环节的审稿工作不能同时由一人担任。
(二)三审制的程序初审-复审-终审。
由下到上循序递进,前对后负责并以本审计的意见为后一审级的审稿提供基础,后对前制约并以本审计的意见对前一审级的审稿结果做出评判/补充。
如不能解决应增加审次/人数。
(三)三审制的作用特点:1.就程序言:从编辑-编辑室主任-总编的三审制,从下级到上级的递进,兼具服从和制约2.就目标言:每一审级的工作重点不同,具备后督察前和不同审级相互补充的特点。
作用:以分级社度制度力求保证对于稿件判断、评价的客观性,最大限度避免由于某级审稿者知识不足和责任心不强和工作疏漏而导致的偏差、失误。
(四)三审制各审级的任务 1.初审:1)在通读全稿的基础上,对稿件政治导向、思想倾向和价值,稿件具体内容、体例、文字等进行全面审查和研究;
2)对稿件优缺点进行分析,对稿件质量作出评价,对非组稿应对其社效经效进行预估3)以审稿意见形式表明可否采用,是否需退修、
外审等;
4)报送复审、终审。
(若退修还要提出退修方案)初审者只有对全部稿件进行认真审读,才能对其作出客观的评价。
2.复审:1)通读;
2)对初审者意见进行审核判断,表明自己认同、反对或补充、或存疑态度;
3)弥补初审者提出的问题,对不合要求的初审可要求其返工,对退修意见表明态度。
3.终审:1)审查稿件政治导向,是否违法/有悖精神文明建设、社会道德,是否具有学术、文化艺术价值,是否可产生社效经效;
2)从本单位出发综合考虑,避免重复出版、毫无特色。
二、外审(本单位无法解决时,将稿件送出本单位以外的专家或有关部门审读)目的是准确评价,避免错误,以提高图书质量。
外审意见只供本社决策者参考,不能作为最终决定。
外审者必须是专业人员。
重点解决无法判断的问题。
过程:编辑提出送审报告,经编辑室主任签发提交总编辑室审批。
报告内容包括:原稿和作者基本情况、编辑对原稿看法,需请外审者解决的问题,进行外审的原因、要求,拟请人选、外审费用标准等。
三、稿件质量评价(一)对内容质量的评价1.政治性:稿件中的政治立场、观点倾向包括涉及政党、国家、高级领导人、外交、民宗等问题;
a基本要求:以马毛邓为指导,以科发为统领。
b不违反党和国家各项具体方针政策;
c不含有《出版管理条例》规定的如危害国家等内容的;
d不与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相抵触。
2.思想性:稿件中反映的思想内容和思想倾向,有时与政治性相联系。
基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3.科学性:稿件反映客观失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警惕伪科学。
4.知识性:稿件所包含知识信息的容量与价值。
基要:合乎科学。
5.创造性:稿件在内容形式上的创新特点,包括理论创新、技术创新、艺术创新等。
6.稳定性:稿件所包含知识信息的长时效。
(图书)
7.艺术性:稿件对读者产生审美感染力的程度。
构思具有创意,语言文字或艺术手法技巧臻于完美。
(二)对稿件形式质量的评价1.结构框架:稿件内容层次安排形式。
合理的框架有助于突出主题,方便读者把握。
结构框架合理表现为:
1)各部分遵循一定的逻辑,体现系统结构,概述分述关系明确,有明显的层次安排;
2)不矛盾、不重复,详略有别,又互相呼应。
2.行文格式统一:
1)各级标题采用互有区别的格式标志,同级同标;
2)各种注释标志应该一致;
3)图片、公式等标注形式一致并符合规范;
4)辞书要求凡相同性质的条目都应该具有统一的模式。
3.表述形式:稿件中对语言文字(符合规范)以及量和单位(符合国家标准)的应用状况。
1)语言角度:a语言角度:语句规范无残缺,表述准确,符合语体;
b文字角度:无错别字,对异体繁体字使用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异形词用推荐词形,对数字用法应符合国家标准。
2)量和单位:不用市制/英制单位,某些公制单位已更换不宜再用,名称/中文符号和目标读者适应。
四、审稿结论和稿件处理(一)审稿的三种结论1.接受出版,2.退修(作出结论并提出修改意见),3.退稿。
(二)作出审稿结论的方式1.作者及稿件的基本情况:作者简介、稿件来源、交稿时间,稿件篇幅、审读基本过程;
2.稿件主要内容:主题/内容概要/形式特点;
3.稿件的价值评估和质量判断;
4.审读时的疑点/难点;
5.对拟退修的稿件,还应对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修改建议。
(三)通知作者1.对接受出版的,告诉作者,征询对合同要款的意见;
2.对退修的,退还原稿,附上修改意见;
修改意见分全局的(观点、见解、重要史料结构体例表现形式等)和局部的(个别提法、出入等)3.退稿。
稿件退还,原始载体退还,约稿的要妥善处理好相应事宜。
五、签订出版合同 1.内容包括:
1)双方名称、住所、联系方式,签约日期,作品名称;
2)作者享有著作权保证;
3)出版权是否专有、改权利所设计的文种、期限、出版发行地域;
4)作者审读校样的责任;
5)出版者向作者支付报酬的方式、数量和期限;
6)出版权可否转授和转授后的利益分配;
7)作者是否授予电子版本出版权、网络传播权、翻译权修改权等权利;
8)图书重印再版报酬;
9)赠送办法和作者优惠构书条件;
10)违约责任;
11)纠纷解决方式约定(仲裁机关);
12)其他.2.如何签订:
1)由责任编辑代表出版单位与作者协商后起草;
2)双方认可;
3)出版法定代表人签署;
4)签订。
也可以先签一个意向性约稿谢谢,审稿被接受后再签正式出版合同。
第二节编辑加工整理与审定发稿编辑加工整理:对已决定采用的稿件再次从各方面进行审核并修改润饰和规范化处理的活动。
一、原则1.尊重作者,忌强加于人;
2.改必有据,忌无知妄改;
3.依据规范,忌滥施刀斧。
二、内容:1.消灭差错,2.润饰提高,3.规范统一,4.其他:1)核对引文,2)查对资料,3)校订译文,4)推敲标题,5)撰写规范辅文三、审定发稿(一)稿件送审:
1.责编应将加工完的稿件逐级报送,填加工记录单,表明是否达到出版要求,签名;
2.复审者审阅编加整理是否达到消灭差错等要求,如达到,可提交终审,否则帮助责编修正,签名;
3.终审者对稿件最后审阅,着重于政治把关,表明是否发稿,作出决断,签名。
(二)稿件整理:1.复查稿件,2.清稿誊抄,3.检点稿件,4编排次序。
(三)稿件发出:责编办理手续、填写相应格式文件(装帧设计单、发稿单CIP,征订单),并将之与审稿意见、编辑加工整理记录一起发出。
第三节审定发稿后的编辑工作一、校样处理:(一)审读校样,(二)处理作者的修改和校对人员的质疑,(三)检查付印清样:1.排版质量:格式是否统一、更改处、版心是否齐平、图标是否断线等;
2.结构组成:察看封面、书名页、插页、出版说明等是否齐全。
二、样书检查1.面封、书脊、底封、前后勒口、扉页、版权页、出版说明、前言、后记等书名、作者、出版单位;
2.书号、图书在版编目数据、书名汉语拼音、字数、定价及版本记录各项是否存在遗漏;
3.目录列出的篇章遍体及相应页码是否与正文一致,书眉和正文是否一致;
4.全书页码是否连贯,树叶有无漏装或错装;
5.印刷装订质量是否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三、做好图书宣传工作是宣传部门、发行部门和编辑部门的共同责任。
编辑人员应积极做好
提供新书简介、书讯,组织、撰写书评,向有关部门提供相关系列指导设计和发布图书广告,审核其他形式材料等。
四、收集反馈信息:收集读者评价。
包括对于具体出版物的评价和出版单位形象的评价。
第四节图书辅文图书辅文是图书正文的辅助文字(目录、序、跋、凡例、注释、附录、索引等)。
一、作用与种类(一)作用:保证图书的完整性;
强化图书的功能;
指导购买和阅读;
有利于检索的准确快捷。
(二)种类:
1.识别性辅文:1)封面文字(面封、书脊、底封文字),2)书名页文字(扉页版权页、附书名页)。
2.介绍性辅文:1)内容提要,2)作者简介,3)封面宣传语
3.说明性辅文:1)出版前言,从出版社角度说明情况,包括出书目的、编撰体例、整理过程等;
2)a 序(叙),多用于学术、艺术价值较高的作品;
自/他/代/原/译/修订版序;
b前言(引言、前记、写在前面),多用于教材和演绎作品。
3)凡例:亦称发凡/例言,一般置于目录后、正文前,多用于工具书、地图册等;
4)跋、后记:放在书末,相对序、前言而言的;
5)译后记:只用于翻译图书,在该译书无译序等时,可代替译序对进行原作评介;
6)出版后记:编后记,印在全书最后,出版社角度,无前言可代前言,有则补充。
4.检索性辅文:1)目录,一般由作者编制,编辑核对补充,也可由责编编制;
2)索引,有时由作者完成,有经验的编辑可做更好。
5.参考性辅文:1)注释:脚注、文后注、呼应注、译注、自注、
原注、编者注;
2)参考文献表:a与正文所引文字等直接相关;
b没直接引用但借鉴过的文献列表;
3)名词解释:对文中一些专门名词的说明,多用于科普、翻译类图书;
4)译名对照表:中外人名、地名、事物等对照列出;
5)大事年表(全面/详略得当、简洁/易参考)6)各种附录(简明/可靠/新颖/实用)6.其他辅文。
二、编辑与图书辅文(一)选择辅文设置,(二)选择辅文作者。
(三)审读加工辅文:
1.立意正确适当,
2.评价准确实际,
3.资料准确无误,
4.方法科学简便,
5.行文简明精到。
第五节图书重印和再版一、概念和意义(一)重印的概念:重印时图书第一次印刷后,没有改动或改动甚少的再次印刷;
特点:重印时开本、书号、版式均不变,但封面、扉页可以重新设计;
中国标准书号条码一般不变,若定价调整则须在原条码后加上附加码。
重印应在版本记录中标明印次,美重印一次记录一次,逐次累计。
意义:1.及时满足社会的需要,2符合最佳经济效益原作,3可以不断提高图书质量。
(三)再版的概念:对原书作较大修改后重新排版印制。
特点:进行较大修改,有时甚至是脱胎换骨;
有的标明有的不标明“修订本”;
再版的图书照原样再印或略作小改动再印,称为再版书重印。
意义:1.是文化积累的重要方式,2.是图书更新的重要途径,3.提升图书的使用价值,4.能使出版资源得到深度开发,5.能打造图书的品牌。
二、重印再版条件:1.首要条件是图书的高质量所引发的不间断的读者需求;
2.再版不同于重印之处还在于需作者配合这个重要条件;
3.决策者对本单位人力、财力、物力等条件作周密的考虑,妥善作出安排。
三、程序(一)重印程序:1.市场调查,2.提出重印报告单,3.检验出版合同,4.审读重印书(三审制),5.办理重印发稿手续:责编填单、三审、交总编室登记后发出版部门,安排印制。
(二)再版程序:与初版书大同小异。
同:审稿起的各个编辑环节,异:审稿之前的各个环节。
修订工作一般由作者承担,编辑与修订者共同制订修订方案/原则/重点,集体论证后实施;
出版单位接到再版稿后,应按照出版书的要求审稿、编辑加工整理和审定发稿。
四、重版率:全年出书种数中重印与再版书种数之和所占的比例。
是衡量一个出版单位办得好坏的重要标志之一,重印和再版的书越多,利润相对越高,经济效益也就越好。
第三章期刊出版(一)第一节期刊概述一、期刊的定义和构成要素定义:期刊又称杂志。
有固定名称,用卷、期或年、季、月顺序编号,以印刷方式复制的,以纸质为载体的,成册的连续出版物。
要素:1.有一个稳定的名称;
2.连续出版;
3.以卷期年等顺序编号;
4.以纸为载体,装订成册。
另,一般不修订再版,有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通常有多名作者的作品汇编而成。
二、期刊的媒体特点(一)期刊与报纸比较:1.外在形态:开本大小,需装订;
2.出版周期:比报纸长;
3.新闻时效:弱于报纸;
4.内在容量:一般大于报纸;
5.版面风格:期刊版面流畅,注重前后衔接。
(二)期刊与图书的比较:1.延续性;
2.实效性;
3.节奏性;
4.一次性;
5.定向性。
第二节国家关于期刊的管理规定一、关于期刊发行范围的规定:
1.公开发行:可向国内外公开征订发行;
2.内部发行:只能在境内按主管单位确定的范围征订、发行,不得在社会上公开征订、陈列、销售。
公开发行的期刊,主办单位可向ISSN中国国家中心申领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并向新闻出版总署条码中心申领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条码。
二、创办期刊的规定:须按规定报请新闻出版总署审批。
1.总署给批准创办的期刊颁发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2.主办单位持总署的批准文件到省局领取并填写《期刊出版登记表》,省局审核登记表后,向主办单位发放《期刊出版许可证》;
3.主办单位持《许可证》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手续,依法领取营业执照。
4.两个或以上单位合办期刊,须定一个主要主办单位负责办理,出版和主办单位须在同一行政区域;
5.一个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只能对应出版一种期刊。
三、关于期刊变更登记的规定1.期刊变更刊期:自2004年1月期,总署将部分审批权委托给报刊登记地省局代理审批,审批结果需报总署备案;
但刊期变更为一周或更短,仍由新闻出版总署审批;
2.变更开本、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在同一登记地内变更地址,须经主办单位审核同意后,向省局备案;
3.期刊休刊:须向省局备案并说明休刊理由和期限。
超过一年由总署撤销许可证,省局注销登记。
四、关于期刊刊号的规定(刊号: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的习称)(一)刊号的结构:由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和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
号组成。
1.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由“ISSN”为前缀的8位数字组成。
ISSN XXXX-XXXX;
前缀与8数字间空半字,分两段,中间“-”隔开,前7位为数字序号,最后1位为计算机校验码;
2.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以“CN”为前缀,由6位数字以及分类号组成,可以简称“CN号”。
前缀与数字空半字。
6位数字分2段,中间用“-”隔开。
前段2位数字为地区号,依据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中数字码前2位给出;
后段4位数字为地区连续出版物的序号。
分类号用以说明连续出版物的主要学科范畴,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基本大类给出,一般用1个字母表示;
但科技文教类按二级类目给出,故用2个字母加1个数字表示,用斜线“/”隔开。
(二)刊号的使用1.刊号的分配原则是一刊一号。
期刊无论是更改看门或初版地,还是更改载体形势,都须重新申请刊号;
2.分配给期刊的刊号不得用于出版图书或者其他出版物;
3.刊号两部分可以合在一起印刷,置于面封右上角、版本记录页和底封下方。
两个部分分两行印刷,以一横线隔开。
4.刊号两部分页可分开印刷:ISSN应印于面封右上角、版本记录页,也可与条码一起印刷。
CN刊号独立印刷时,应印于版本记录页和底封下方。
五、关于期刊出版的规定(一)编辑活动1.除发表原创作品外,还可以依照著作权法,转载/摘编其他包括上已公开发表的作品,但必须注明作者姓名和最初登载改作品的报刊名称/期号。
公开发行期刊不得转载内部发行的出版物内容;
2.期刊出版单位应有符合本专业要求的专职主编和一定数量的专职编辑、负责具体的编辑工作。
如何情况下都不得擅自转让编辑出版权,不得出卖、出租、转让本单位名称及所出版期刊的刊号、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