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预防体系风险点及危险源的辨识管理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重预防体系风险点及危险源的辨识管理规定
1.风险识别评价
1.1农药行业危险工艺多、各种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危险化学品种类多。
生产过程涉及合成、蒸馏、压滤、物料存储、物料输送等多个化工单元。
1.2制剂加工生产过程中涉及投料、捏合造粒、气流粉碎、烘干等工序,存在火灾、爆炸(粉尘爆炸)、中毒和窒息、机械伤害等危害后果,应采取措施有效控制各类安全生产风险。
2.风险点确定
2.1在风险点划分前,应收集基础资料。
包括:法律法规、在用设备清单、内外部事故案例、安全操作规程、工艺流程图、应急预案、安全管理制度、各岗位职责或安全生产责任制、现有安全检查表等。
2.2划分范围、初步确定下一步要进行风险分析的风险点。
应首先对设施、部位、场所、区域等风险点进行划分,再对作业活动划分。
工作流程是先划分出工段、工序或区域,再确定出本工段、工序或区域包含的所有风险点。
3.风险点划分原则
3.1风险点划分应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企业应全面、合理划分风险点,涵盖全部设施、部位、场所、区域。
3.2对操作及作业活动等风险点的划分,应当涵盖生产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
对于系统或大型机组开、停车,检
维修、动火、受限空间等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进行重点考虑。
企业装置主要工序内的各类作业活动即为风险点,常规的作业活动详见各工序的《作业活动清单》
4.风险点排查
4.1组织对生产全过程进行风险点排查,形成包括风险点名称、区域位置、可能导致事故类型等内容的基本信息,并建立《风险点登记台账》。
4.2风险点排查确定应在初步划分的基础上,按生产(工作)流程的阶段、场所、装置、设施、作业活动或上述几种方法的结合进行。
5.危险源辨识分析
5.1危险源辨识
危险源辨识应覆盖风险点内全部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建立《作业活动清单》及《设备设施清单》。
公司采用以下几种常用辨识方法:对于作业活动,公司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简称JHA)进行辨识;
对于设备设施,公司采用安全检查表法(简称SCL)进行辨识;
5.2危险源辨识范围
危险源辨识范围应包括:
规划、设计、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常规和非常规作业活动;
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
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工艺、设备、管理、人员等变更;
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气候、地质及环境影响等。
5.3危险源辨识实施
5.3.1按照确定的辨识范围组织全员有序地开展危险源辨识。
5.3.2从基层岗位操作人员开始到最高管理者,自下而上,全面辨识、评价各类风险,全面参与风险管控措施的制定和落实。
5.3.3在进行危险源识别时,应依据GB/T 13861的规定,对潜在的人、物、环境、管理等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充分考虑危害因素的根源和性质。
5.3.4辨识危险源也可以从能量和物质的角度进行识别。
从能量的角度可以考虑机械能、电能、化学能、热能和辐射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