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材教法过关考试复习题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过关考试复习题选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过关考试复习题选
基础知识
1、掌握声母、韵母、声调、整体认读音节及大小写字母。
2、掌握3000个左右常用汉字,达到会读、会写、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会运用。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划、常用偏旁部首、笔顺规则。
4、能正确区分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多义字。
5、能熟练运用部首查字法、音序查字法、数笔划查字法查字典。
6、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7、能理解词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8、掌握常见的近义词、反义词及成语。
9、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想出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10、能按要求进行句式变换,(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换、“把”字句与“被”字句互换、直接陈述句与间接陈述句互换、陈述句与双重否定句互换)、扩句与缩句、修改病句、造句、理解句子含义等。
11、能背诵课标人教版1—6册教材中出现的歇后语、俗语、谚语、名言警句、格言、对联等,能根据语境恰当运用。
12、了解常用的修辞格: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
13、能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14、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掌握基本的说明方法。
阅读叙事性作品,能产生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阅读诗歌,能把握大意、想象意境、体会感情。
15、能给文章正确划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
16、能正确运用标点符号,能结合语境分析标点符号的作用。
17、能根据提供的素材按要求进行写作(考试不单独列出,融于阅读等试题之中)。
18、会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以及简单的研究报告。
19、能背诵并理解人教版一至三年级教材中要求背诵的文段及课标“附录”的70首古诗词。
20、了解中外名著、童话、中国古今寓言、成语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中外民间故事、长篇文学名著及诗歌散文类作品。
一、教材教法
一、了解一年级(上)语文教材与九义教材相比,汉语拼音部分教材编写的突出变化。
1、内容组织更加科学。
第一把声母yw提前,和单韵母iu?整合为一课;第二是改变了音节的呈现形式;
第三是增加了和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带调音节的练习。
2、把学习内容进行了有效整合。
3、把学拼音和识汉字有机地结合起来。
4、在拼音教材中编排了儿歌。
5、体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6、复习巩固形式多种多样。
这些安排充分体现了在玩中学,在游戏中学的设计思想,符合一年级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
以上这些变化,有助于学好汉语拼音,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知道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编排的主要特点。
本册安排了20篇课文,分别安排在两部分之内,每部分10篇,5篇为一组。
课文编排的主要特点: 1、选文典范,富有时代气息,贴近儿童生活实际。
课文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语言典范,文质优美,有利于发展儿童的语文素养。
如《阳
光》,描绘了阳光给万物带来的生机与美丽,讲阳光比金子更宝贵。
《我多想想看》讲述了住在山里的儿童对天安门的向往,对祖国的热爱。
《雨点儿》讲两个小雨点的不同理想。
《自己去吧》鼓励孩子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蕴涵着对独生子女自强自立的企盼,很有现实意义。
《借生日》讲述家庭生活的一个小故事,体现了母女间的真
情。
《雪孩子》讲雪孩子为了从火中救出好朋友小白兔,不惜牺牲自己。
《小熊住山洞》讲小熊和他爸爸爱护树木,不舍得砍树造房子,一直住在山洞里。
课文从儿童实际出发,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2、课文内容新,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
课文的题材丰富,有反映城市生活的,有反映农村生活的,有反映学校生活的,有反映家庭生活的。
从体裁上看,有古诗,如《静夜诗》;有儿童诗,如《四季》、《比尾巴》、《雪地里的小画家》;有童话,如《小松鼠找花生》、《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有散文,如《阳光》。
课文从各个侧面、各个角度丰富儿童的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3、安排不同的课文形式,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教材安排了两种形式、两种要求的课文。
除了一般的课文外,还安排了两课连环画形式的课文。
这两篇课文,全文不注音,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猜读、借助图画读等多种方式,独立认字、阅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增强学习语文的成就感。
课文教学牢记三个方面的要求:①识字写字,
②读好课文,③积累语言。
4、设计了丰富多样的课后练习。
①问题的设计具有开放性;
②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巩固;
③练习形式丰富多样。
三、知道一年级(上)语文教材是怎样改进教材呈现方式,使教科书成为学生喜欢的“学本”的。
本册教材在呈现方式上有很大的创新和突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编写角度由关注教师的教,转向既方便教师的教,又方便学生的学。
注重引导发现,鼓励探究学习。
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使学生乐学、会学,不断产生成就感。
体现语文与生活的紧密结合。
另外,教材努力打破学科界限,体现学科间的沟通。
四、在教一年级(下)语文时,能灵活地处理选读课文。
阅读方面,在教科书的最后,编排了5篇选读课文,供学生选读。
此类课文不作统一要求,但对认真阅读的学生,教师要给予鼓励。
教科书中所附的选读课文的作用,
1、可以根据需要结合讲读课文进行教学,如《春风吹》可在教学第一组“多彩的春天”时,引导学生阅读;
2、可以让学生在课外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3、可以用来训练朗读能力;
4、可以用做朗读检测的材料;
5、也可以用做朗读比赛、眼课本剧等语文实践活动的材料。
五、知道一年级语文教材中编排全文不注音的连环画式的课文的意图。
教材的最后两课,是连环画形式的课文。
一年级上有《雪孩子》、《小熊住山洞》,一年级下有《小壁虎借尾巴》、《小蝌蚪找妈妈》全文不注汉语拼音,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借助图画、猜读等方式自己认读生字,读通句子,读懂课文,在学生自己认读的基础上教师加以指导。
学生从自读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好语文的自信心。
六、知道二年级(上)语文教材中泡泡图(即学习伙伴)的作用。
本册教材在课文之后、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安排了一些“学习伙伴”,他们所起的作用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问题(如p29《我选我》一课,“为什么王宁的话刚说完,教室里就响起了一片烈的掌声?”)
2、引导学生由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如p64《我要的是葫芦》一课,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呢?)
3、引导学生将课内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习观察生活(如p146《我是什么》,你在生活中看到过水在变吗?)
4、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
(如p10《黄山奇石》中,黄山石真奇特,咱们去找找黄山奇石的图片。
)
5、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
(如p57《展示台》,最近,我有
从书报上又认了不少字。
)
6 、引导学生主动、自主地学习。
(如p27《一株紫丁香》课后,上面的词语,会写的我都写一写。
)
7、引导学生探究发现识字方法及字词的一些规律。
(如p18《语文园地一》我会利用熟字学了几个生字,你知道我是用什么方法学会的吗?p55《语文园地三》我发现这几组词有一个共同点。
)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学习伙伴”的作用,借以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积极参与交流、讨论和语文实践活动。
七、知道二年级(下)语文教材创设的两个全新栏目及其作用
二年级(下)语文教材创设的两个全新栏目是“我知道”、“宽带网”。
1、“我知道”栏目是给学生一些与本课内容相关的知识,并引导学生主动地了解与本课信息有关的信息,以促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知识的掌握。
2、“宽带网”栏目是借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个名词,主要作用是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引导学生通过快速方便的途径,获取与本组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从而提高自身的语文素质。
(3)区别:①二者在教材中所处的位置不同②“我知道“是基于课文内容而进行的拓展;”宽带网“则是围绕一个组的专题而展开的,尽管它对于某一课内容的理解可能没有直接的作用,但对于整个组的学习来说,则有效地丰富于本组的内容。
(4)相同:表达的是同一个目的,那就是:以具体的实例向学生进行这样的引导:结合学过的课文或一组课文,应该拓展哪些方面的知识。
这两个栏目的安排,与课标所提倡的“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一致的。
八、了解三年级(上)语文教材是怎样围绕专题整合教材的。
前四册教材“以专题组织教材内容,加强整合”的编写思想,在教学实践中已经得到老师们的充分肯定。
本册教材在继承中又有创新,从导语到课例、到语文园地,各项语文活动都紧密围绕本单元专题而
展开,教材的整合性进一步加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强化导语的导学功能。
2、单元内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联系与整合。
3、联系单元专题,加强单元内教学内容的整合。
九、知道三年级(上)语文教材采用了那些形式引导学生学习积累语言,体现让学生自主选择、自主积累的思想。
1、在课后练习中加强了词、句、段的积累,引导学生把自己觉得好的词、句、段多读读,或抄一抄。
如,“我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下来,你抄了哪些?”“读了第二段,我好像看到了又高又陡的大都峰,我要把这一段抄下来。
”
2、教材之后列出词语表,体现对积累词语的重视。
词语表中的词语,为本课要求写的字或以前要求写的字组成的词语,不完全陈列本课所有的词语。
这部分内容教师可结合教学实际做相应处理,既要灵活有扎实。
3、加强朗读、背诵训练,而且增加了自由度。
课后练习大都是由学生自己选择背诵的部分,如,“课文写得很美,我要好好读一读,再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我要读出自豪的感情,还要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在此基础上,教师酌情推荐,检查和组织交流,既体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因人而异,又体现兼顾的基本要求。
十、了解三年级(上)语文教材增设“趣味语文”、“成语故事”的意图。
“趣味语文”,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活动中学语文。
这部分的教学以学生的交流活动为主,可事先布置学生准备相关的内容,还可以创设一些生动有趣的形式,增强趣味性。
“成语故事”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包含着许多民族文化的信息,既是结合本组课文的拓展阅读,同时让学生受到中华优秀文化的熏陶。
十一、了解三年级(上)语文教材“语文园地”中,将“口语交际”和“习作”两个板块提前的编排意图。
为了更好地体现整合,加强“口语交际”和“习作”,本册教材把“口语交际”和“习作”这两个板块提前并增设“趣味语文”“成语故事”,前四个板块依次为: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第五个板块由以前的“展示台”、“宽带网”变为“展示台”、“成语故事”、“趣味语文”、“宽带网”这四项交叉安排,使语文园地的内容更丰富,更有趣。
(2)口语交际:口语交际的内容安排,有以下两种情况:一种是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和“习作”一起成为“综合性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
另一种是在口语交际的要求方面,注意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口语交际的要求。
听的方面,在低年级“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提出“认真听,可以提问,可以补充”。
说的方面,在低年级“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的基础上,提出“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尽量说得生动一些”“讲的时候要有感情,使听的人受到感染”等要求。
(3)习作:一共安排了8次。
习作在编排上尽量为学生自主习作提供方便,不规定习作题目,一般都是提出内容、范围,绝大多数学生都有可写的内容,题目由学生自己拟定。
此外,语文园地八还安排了一次不限定任何范围的习作,完全放开,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教材十分重视习作后的交流、展示和评改。
教材多处提到“写好后读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和我们分享习作的快乐”“可以读给你写的那个人听,请他评评写得怎么样”“读给同学听”“读给大家听”“把习作和图画贴在教室里,让大家欣赏”等,把写、说、评、改有机地整合起来。
同时,注意对学生良好习作习惯的培养。
十二、在使用三年级语文教材时,能正确认识精读课文教学、略读课文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习作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1、精读课文的教学
①加强词句的教学、理解与积累。
②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③逐步培养学生默读的能力。
④精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阅读、感悟的过程,以读定教,顺学而导,预设与生成的调整。
⑤给每个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质疑问难。
⑥要开展合作学习。
⑦要组织好全班交流,要学生在课堂上把所悟、所感、所学进行全班交流。
2、略读课文的教学
①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要求,
②要放手让学生自学,自己把课文读懂,习得学习方法。
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从内容上说,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
二是从方法上说,教师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渐渐习得基本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感受,然后抓住一两个重点的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写法的,引导全班学生讨论、交流,还可以用指名朗读的方式,检查读书的效果。
略读课文,不必把每句每段都搞清楚。
3、口语交际
①要明确教学要求,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②口语交际要在一个互动的过程或活动情境之中进行。
③全员参与。
④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评价。
⑤在口语交际中,教师要适时进行指导。
⑥在各种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4、习作教学
①重视培养学生习作兴趣,使学生乐于表达。
②加强习作与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联系。
③重视习作中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④本册习作练习主要是写学生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
在指导时一定要让学生如实表达,事实是什么样的,就写成什么样的,不胡
编乱造。
十三、知道同是围绕专题组织教材的方法,三年级教材与前四册教材的不同之处。
1、采用随课文识字的编排方法。
2、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的穿插编排。
为了加强本组内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联系与整合,在精读课文之后略读课文之前,用一段文字使二者形成一个整体,并提示略读的方法与要求。
3、课后“思考练习”的设计,加强“导学”的功能。
4、“语文园地”作了进一步的改进。
一是把“口语交际”和“习作”这两个板块提前,并作比较详细的提示,以体现出对两项训练的重视。
二是扩充了内容,增加了“成语故事”“趣味语文”“宽带网”。
这三方面内容与“展示台”交叉安排,使语文园地的内容更丰富,更有趣,更具人文内涵。
5、各有两组“综合性学习”的编排。
十四、了解“资料袋”的编排意图及作用。
教材在部分课文的后面都安排了“资料袋”,其形式有文字介绍,也有图片介绍等,“资料袋”一般是给学生提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一些知识。
其中,有的是课文相关知识的介绍,如《我们的民族小学》课后安排的是少数民族生活的图片,《蜜蜂》课后是对蜜蜂采蜜的一些知识介绍,《玩出了名堂》课后对微生物作用的介绍。
有的介绍课文的主人公,如《我不能失信》、《奇怪的大石头》、《孔子拜师》课后,有分别介绍宋庆龄、李四光、孔子的图片、文字。
还有的是与课文内容有关的一些历史、风俗的介绍,如《风筝》课后介绍风筝的历史,《给予树》课后介绍了圣诞节的风俗习惯。
设置这个栏目,其目的是在于引导学生更加主动地了解与课文有关的信息,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十五、了解1—3年级教材的主要特点。
1.内容的编排:围绕重点或专题组织教材内容整合语文学习活动。
每课都按拼音、识字、阅读等内容的整合进行编排。
2.识字、写字。
利用汉字特点,遵循识字规律集中识字与分散识
字相结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3.课文选编。
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贴近儿童生活。
如现代信息技术、环保知识、童趣等。
4.呈现方式,富有新意和亲和力,导学特色突出。
①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学习和练习的内容。
②.强化导学的功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a、改进课文和课后练习的编排,加强导学、导思、导练。
一方面,改进课文的编排,灵活地在课文之前、课文之中、课文之后,根据需要,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读书、思考,逐渐悟到读书时应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怎样想。
另一方面,所提的问题除了引导学生理解词句、了解内容、体会感情的,还有引导揣摩遣词造句的妙处和了解文章写法的。
再一方面,用举例的方式提倡和引导同学之间进行合作学习。
b、在语文园地中,注重引导发现,给学生不断提供展示交流的机会,使学生不断产生成就感,同时逐渐学会学习。
一是利用语文园地中“我的发现”这一栏目,不断引导发现,发现识字方法,发现词句、标点中一些带规律性的东西。
开始,引导学生发现汉字形声、会意等特点,利用加、减、换偏旁(部件)等方法识字;接着,引导发现字词多音、多义、反义、褒贬义以及词的不同结构方式等;还有标点符号的用法等等。
二是“语文园地”中设“展示台”,为学生提供展示课内外语文学习成果的机会。
如,交流课外识字成果,展示查字曲的能力,交流搜集的谜语、谚语、春联,办墙报、手抄报,开故事会、诗歌朗诵会、学习成果汇报会。
“展示台”既为学生提供一个不断展示学习成果的舞台,又是一种提倡和引导,激励学生主动学习,不断提高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
c、加强同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教材中从以下几方面有所体现:①用生活中的实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②口语交际的话题,搭
起了联系生活实际的桥梁。
③联系生活,展开读写。
④联系专题,开展活动。
⑤安排综合性学习的单元,引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
实践活动。
5教材设计,体现开放性,注意广泛适应性。
如《我的发现》栏目,让学生体验发现过程,体验成就,加强与生活的联系。
十六、正确理解“认写分开、多认少写”识字编排原则
认写分开,多认少写。
所学生字分为“会认”、“学会”。
会认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学会其中2500个左右。
所谓“会认”,只要求读准字音,不抄不默不考。
所谓“学会”,是指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并能正确书写。
1.准确把握识字要求:
①要求认的字,与以前所理解的识字,要求有所不同。
要承认学生间的差异,不要过分追求堂堂清、课课清、个个清。
2.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
3.调动学生的识字积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如标牌广告,商标等。
4.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
5.在识字过程中,适当渗透识字知识和识字方法,培养自主识字能力。
写字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①在一年级起步阶段,打下坚实的写字基础。
教师要注意让学生利用田字格去观察,体会字该怎样写。
②每节课都让学生动动笔、写写字,不要集中在一节课上完成写字任务。
③要注意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写字习惯时,要拿着放大镜,放大学生的优点,肯
定学生的每一笔每一划的成功。
十七、知道语文教材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识字写字教学精神所做的三个方面的改进。
1.一二年级教材努力体现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加强写字、降低难度的识字写字的主张。
2.利用汉字特点,遵循识字规律,采用多音字形式识字,归类识
字、韵语识字。
3.认字采用两条腿走路,加强书本认字识字功能,同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
一条腿是课内教师指导识教科书中要求识的字,另一条腿是课外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
人教版低年级实验教材,贯穿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在课外阅读中主动识字的思想;在教材的“语文园地”里,系统体现对自主识字和展示自主识字成果的提示和引导。
如一年级下册,在“语文园地”一至七中,分别引导学生认班上同学姓氏字,认电视屏幕上的字,认食品商标,认招牌路牌,认其他学科教材中的字,认课外书上的字,交流课外认的字等等。
学生如果是识字的有心人,所认的字一定会突破教科书规定的识字量。
十八、了解教材中“我的发现”、“展示台”的编排意图。
1.我的发现。
设计这一栏目的意图是鼓励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发现,使之养成勤于思考、善于发现的习惯。
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现,引导他们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
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把这些发现的知识、方法迁移到今后的学习之中。
2.展示台。
设计这一栏目的目的是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在生活中学语文,给学生提供表现自己的、与同学交流学习成果的机会。
“展示台”中设计的展示内容只是一个例子,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更换或补充展示内容,要把选择展示内容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尊重学生的意愿,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各方面的学习收获和才能。
此外,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展示与学习语文有关的内容,如,在课外阅读中识的字,在广告、商标、招牌上识的字,自己制作的识字卡片、词语集锦手册,自己写的小诗、日记,自己收集的谚语、成语、与课文学习有关的图片等。
十九、了解综合性学习评价的主要着眼点。
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
这种探究既有学生个体的独立钻研,也有学生群体的讨论切磋,所以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要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评价的着眼点主要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