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古代史第二章两汉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于中华民族与外来侵略战争,不具备侵略与反侵略性质, 但要分析正义与非正义,进步与反动性。
鉴于此,我们在学习中要善于分析,透过现象揭示其本质,明 确给予肯定和否定。
(一)与匈奴的关系
秦
攻守 兼顾
攻 守
北击匈奴,收回河南地 修长城
① 汉初和亲---国力衰弱
关 西 时战 ② 汉武帝派卫青、霍去
系 汉 时和 病三败匈奴 ,匈奴分裂
西域社会
物质生活
进步
班超
BC60年
西域都护
西南夷
汉武帝
九郡
百越
对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认识
1、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 的。由于各种原因,汉族在我国多民族的国家中处于主体地位。但 是,并不能因此而忽视或否定其他少数民族对于祖国历史发展所作
的贡献。因此,看待民族关系,不能站在一个民族的立场上,而应
2010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课件
两汉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
第五节、两汉时期边疆 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
江西泰和二中李文华整制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境内有哪些少数民族? 北方有匈奴和东胡.西方有戎.南有越等.
秦朝周边有哪些少数民族呢? 北方有匈奴和东胡.西方有月氏和羌.南 有越等. 两汉时期我国境内又有哪些?
,
为葱两 西岭汉 域以时 。东期
也, 就人 是们 现把 在今 新天 疆甘 地肃 区玉 和门 更关 西和 的阳 地关 方以 ,西 称,
1回答下列有关两汉对外关系发展的问题:
(1)西汉武帝使,(甲)曾两次出使西域。 (甲)是 谁?这个人出使西域,开辟孔道,在我国历史上称为什 么?
( 2 )试从与西域建立联系、发展国际交通与促进中西 经济文化交流方面,说明(甲)通西域的贡献。
该站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的农场上,对历史上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 和国家统一的事件、人物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颂扬,反之要给予否定 和鞭挞。
2、 民族关系的主流是友好和民族融合。
民族关系的主要内容是各族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密切联 系,友好往来,共同建设祖国,共同反抗阶级压迫和外来侵略。 尽管各民族之间有掠夺、有迁徒、有战争、有议和,但战争是短 暂的,而友好则是长期的,是民族关系的主流 。
3、 正确看待民族之间的矛盾和隔阂
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往来是民族关系的主流,但也存在矛盾、斗 争和战争。它与民族关系的主流相比,只是民族关系的次要部分。
由于各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民族之间的矛盾、斗争 和战争从根本上说都是各个民族的统治者所挑起的,从这个角度 看,民族矛盾说到底是阶级矛盾。
但由于矛盾的复杂发生,也不能把民族斗争简单地归结为阶级 斗争。大致有下列几种情况:有的压迫与反压迫的性质;有的是 进步与落后之间的斗争;有的是为了消灭割据分裂国家统一的战 争? 有的是民族统治者彼此之间的攻伐混战。如有关民族战争应 注意:
表
③ 汉元帝时,昭君出塞
现
和 南匈奴向汉称臣,
东 有战
与汉人杂居
汉 有和 战 窦固、窦宪先后打败北
匈奴
正确 认识 民族 关系 的几 个基 本原 则
正确认识民 族关系的主 流和支流
主流 : 和平友好、相互 融合、共同发展
支流: 存在矛盾和斗争
正确看待民族 矛盾和斗争
民族融合的一种 特殊形式
矛盾斗争有正义非正 义之分但不存在侵略 与反侵略之别
C认为:对和亲既不能全面肯定也不应完全否定。和亲从根本 上说,是为历代统治者自身的统治目的服务的,但客观上或多或 少地有利于缓和国内的民族矛盾,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 结,对促进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起着一定的作用。
D认为:应将和亲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和历史条件下加以考察。 历史上和亲有不同的类型:
生活中也是这样,见识越广的人越懂得谦虚,而见识愈短浅 的人反而愈盲目自大。
2.民族关系----秦汉时期中央政权与越族的关 系秦朝:
①军事征服:为统一岭南,解决军粮运输,修建灵 渠。沟通湘水和漓水,联系珠江、长江流域,便利 了中原与岭南的经济文化交流。 ②设郡管理:先后设象郡、桂林与南海三郡。
汉朝:
(01上海)西汉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中央集权国家 的巩固,与边疆各民族的联系也得到了加强。请回答以下 问题:
(1)列举西汉同西域关系的主要史实。
(2)2000年北京老山汉墓被确认是汉武帝儿子燕王的夫人 之墓。,科学家对女主人的头像进行了复原后,意外地发 现她极像西域女子,这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猜测:她是今 新疆地区人?是古代中亚人?是有西域民族血统的汉族人? 还是西域以外的人?你倾向于哪一种说法?请简要说一说你 的理由。
(4)能结合史实具体回答。如:可以从老山汉墓中继续查 找;到西域实地考查研究;查阅有关历史文献资料。如具 体答《史记》、《汉书》等资料;民间的史料,国外记载 的资料等。
9农作物引进:
葡萄、石榴(西汉)——菠菜、刀豆(唐)— —占城稻(北宋)——玉米、甘薯(明)
10各个地方归属中央顺 珠序江流域(秦)——新疆(西汉)——东北地
夜朗自大:夜郎部落有个首领名叫多同。在他眼里,夜郎
就是天底下最大的国家了。汉武帝时候,武帝派使者出使印度, 经过夜郎国。 夜郎的首领多同从没去过中原,根本不知道中原是 怎么回事。于是他派人将汉朝使者请进部落帐中。多同问汉朝使 者说:“汉和夜郎相比,哪个大些?” 汉使者听了多同的问话, 不禁哈哈大笑起来,他回答说:“夜郎和汉是完全不能相比的。 汉朝的州郡就有好几十个,而夜郎的全部地盘还抵不上汉朝一个 郡的地盘。你看,哪一个大呢?” 多同一听,不禁目瞪口呆,满 脸羞愧。
区(唐)——西藏、台湾(元)
11古代对新疆地区的管辖
西域都护(西汉)——安西、北庭都护府 (唐)——伊犁将军(清)
西域传入内地的物种
波 斯 金 银 壶
此外,西方的音乐、舞蹈、 绘画、雕塑、杂技、宗教 也传入中国
井渠技术(坎儿井)
…
中 华 文 明 远 播 西 域 和 中 亚
漆器 丝 织 品
铸铁技术
一种是针对敌对的民族,如西汉初年与匈奴的和亲; 一种用于友好的民族,如西汉中期与乌孙的和亲; 再一种用于已经内属的少数民族,如西汉末年与南匈奴的和亲。 不同的历史环境和历史条件下的和亲所产生的客观效果不同,但 一般来说,其结果都是有利于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 合。
(二)与西域各族的关 系
① 张骞两次通西域:汉朝与西域 各族的联系加强
汉族的铸铁、凿井、开渠等技术和丝绸、漆器、金属工具等 物品传到西域。) 5丝绸之路从哪儿出发?途中经过哪些重要地点?最后到达哪 里(?长安→河西走廊→敦煌→今新疆地区→西亚→欧洲的大秦)
6当时还有一条“海上丝绸之路”从哪儿出发?途中经过哪些 重要地点?最后到达哪里?(
广东沿海→中南半岛→马来半岛→孟加拉湾沿岸→印度半岛 南端和斯里兰卡岛)
关 西汉 ② 丝绸之路的开通
系
③ 西域都护的建立:公元前60年设
状
立,标志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况
东汉 班超经营西域,促进了双方经济 文化交流
玉门关遗址
春羌 风笛 不何 度须 唐 玉怨 王 门杨 之 关柳
涣
西劝
出君
阳更Hale Waihona Puke 关尽无一王 维
故 人
杯 酒
在汉唐时代人们的概念中,一出这两个关, 就算是置身异国,塞外荒凉,再加上古代交 通工具不发达,一旦分离就成永诀,这一份 离别感情自然融入诗中,感人肺腑。
(3)你认为(甲)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什么?试抒发你 的想法。
(1)张骞,凿空。
(2)天山南北地区第一次与内地连成一体,促 进了西域社会进步,丰富了中原物质生活;开辟 了沟通中西交通的丝绸之路。通过丝绸之路,中 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以及铸铁术、井 渠法、造纸术先后西传,两汉之际佛教也通过丝 绸之路传入中国等。
愧煞貔貅百万兵
pixiu
-----王峻
明妃出塞图 明 仇英 绘
和平使者
《题昭君墓》: “汉武雄图载史篇, 长城万里遍烽烟。 何如一曲琵琶好, 鸣镝di无声五十年。”
平城围后几和亲,不断边烽与战尘。一 出宁胡终汉世,功勋端合胜前人。
------吴师道《昭君出塞图》
“
单千安
单
于秋乐
于
和万未
天
亲岁央
降
”
瓦
匈奴和亲方砖
当
民族团结、交流、友谊等、免征战之苦
思考: 古人对昭君出塞的评价是什么?
你如何评价当时的和亲政策?
对我国历史上和亲的不同看法
A持否定态度。认为西汉初年的和亲是对匈奴的忍辱退让,结 果反而使匈奴更加骄横,连年虏掠。
B与上相反,认为和亲是封建社会维持民族友好关系的一种最好 办法,它导致民族间的和解,加强了民族间的交流和了解。
(3)不拒艰险,勇于开拓,敢为天下先等。
2张骞在第一次出使西域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挫折?他怎 么面对挫折?你对此有什么感想?
被匈奴人扣留了10年,但他不屈不挠,设法逃了出来,坚 决完成使命。想要做一个成功者,就必须象张骞那样有胆、 有识、有行、有恒。
3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情况与有第一次什么不同?
A、时间不同:第一次是公元前138年、第二次是公元前119年;
3.民族关系上:秦汉时期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形成的第一个极为重要的历史时期, 各民族联系得到加强,匈奴、越族和西域各族等少数民族为祖国的历史,特别是 对边疆的开发作出了伟大贡献。
4.对外关系上:是我国外交的开创时期。“丝绸之路”开辟了中西交通的新纪 元。东汉时,大秦王安敦派使臣来中国,这是中国同欧洲国家的最早的直接友好 往来。
(3)女主人究竟属于哪一民族,需要进一步探究。研究 这一问题有何历史意义?
(4)揭开这一谜底,有待进一步收集直接和间接的证据。 你认为有哪些方法?
(1)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西域物产传内地、西汉技术 传入西域,西域都护设置等。
(2)答题要求:能以一定的史实为依据;能结合史实,逻 辑合理。 (3)答题要求:能正确对应和概括其历史意义。如:假定 为今新疆地区人,则可答进一步了解西汉时期的民族关系。
与两
匈奴
鲜卑
扶余
民
汉 时
西域 各族
乌桓
族
期 边
汉
关疆
系
各 族
西南夷
百越
略
的 发
图展
西域各族 西南夷
匈奴 两汉政权
百越
民 族 交
示两 意汉
往 的 作 用
)
图
( 体 现 民 族 关
时 期 民 族 关
系 的 事
系 结
实 和
构
畜牧 3世纪
冒顿 和亲
国力
南匈奴
强盛的 如隶制
政权
昭君
窦固
窦宪
匈奴 西域
西域关系
5.文化上:秦汉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第一个高峰,不仅对后世影响深远,也 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出现了许多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尤其是造纸术的发明; 统治者加强思想 控制:秦始皇“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外来思想文 化(佛教和与之相关的文学艺术)开始传入中国; 与“君权神授”等封建迷
●[阶段特征]
从公元前221年到公元220年的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初步发展和首次出现 大一统局面的时期,这一时期的特点有:
1.政治上:国家实现统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巩固。
2.经济上:封建经济得以初步发展。秦朝实现国家统一,统一度量衡、货币, 有利于经济发展,但暴虐统治又破坏了生产力发展,两汉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经 济发展主要是在黄河流域的北方地区;对外贸易开始:丝绸之路。
破除大汉族主义和狭隘的民族主义观
•北方少数民族沿革: 匈奴——鲜卑——突厥—— 回纥——契丹——女真—— 蒙古——满族
匈奴兴衰过程:
战国---秦汉---东汉初年---汉末魏晋 兴起----统一---分裂---------逐步消失
和亲的评价
题明妃出塞图
塞上香风暗度村,
琵琶声急马蹄迟。
美人一曲安天下,
①迁徙杂居:征发北方农民与百越杂居,将越人迁 往内地与华夏族共处。 ②设郡管理:汉武帝设南海九郡管理南越。
(三)两汉对西南夷及百越的管理 生活在云南、贵州、
四川一带数十个言
西南夷的含义:
语、风俗各异的少
数民族。
1、两汉对西南的经营(设郡县、册封当地部族首领)
① 汉武帝在此设郡;
与西 西汉末年,夷人起兵反抗
南夷 关系
② 东汉初,西南夷重新并
入汉朝版图
两汉在西南夷地区设置郡县
西南夷是秦汉时期对居住在今云南、贵州和四川西南部一些少数 民族的总称。包括夜郎、且兰、滇等许多少数民族。汉武帝时设 郡县。巩固和扩大了汉朝的政治影响,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B、目的不同:第一次是准备联络大月支人共同夹击匈奴。第二 次是友好访问西域各国。
C、匈奴力量不同:第一次时,匈奴还很强大,依然控制着西域 各国;第二次时,匈奴已大败于卫青、霍去病,西域各国已摆脱 了匈奴的控制。)
4张骞通西域后,从西域传入中原的物种有哪些?汉族的哪些 技术和物品传到西域?
从西域传入中原的物种有天马、汗血马、葡萄、石榴、苜蓿、 核桃、乐器、歌舞等。
鉴于此,我们在学习中要善于分析,透过现象揭示其本质,明 确给予肯定和否定。
(一)与匈奴的关系
秦
攻守 兼顾
攻 守
北击匈奴,收回河南地 修长城
① 汉初和亲---国力衰弱
关 西 时战 ② 汉武帝派卫青、霍去
系 汉 时和 病三败匈奴 ,匈奴分裂
西域社会
物质生活
进步
班超
BC60年
西域都护
西南夷
汉武帝
九郡
百越
对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认识
1、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 的。由于各种原因,汉族在我国多民族的国家中处于主体地位。但 是,并不能因此而忽视或否定其他少数民族对于祖国历史发展所作
的贡献。因此,看待民族关系,不能站在一个民族的立场上,而应
2010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课件
两汉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
第五节、两汉时期边疆 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
江西泰和二中李文华整制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境内有哪些少数民族? 北方有匈奴和东胡.西方有戎.南有越等.
秦朝周边有哪些少数民族呢? 北方有匈奴和东胡.西方有月氏和羌.南 有越等. 两汉时期我国境内又有哪些?
,
为葱两 西岭汉 域以时 。东期
也, 就人 是们 现把 在今 新天 疆甘 地肃 区玉 和门 更关 西和 的阳 地关 方以 ,西 称,
1回答下列有关两汉对外关系发展的问题:
(1)西汉武帝使,(甲)曾两次出使西域。 (甲)是 谁?这个人出使西域,开辟孔道,在我国历史上称为什 么?
( 2 )试从与西域建立联系、发展国际交通与促进中西 经济文化交流方面,说明(甲)通西域的贡献。
该站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的农场上,对历史上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 和国家统一的事件、人物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颂扬,反之要给予否定 和鞭挞。
2、 民族关系的主流是友好和民族融合。
民族关系的主要内容是各族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密切联 系,友好往来,共同建设祖国,共同反抗阶级压迫和外来侵略。 尽管各民族之间有掠夺、有迁徒、有战争、有议和,但战争是短 暂的,而友好则是长期的,是民族关系的主流 。
3、 正确看待民族之间的矛盾和隔阂
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往来是民族关系的主流,但也存在矛盾、斗 争和战争。它与民族关系的主流相比,只是民族关系的次要部分。
由于各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民族之间的矛盾、斗争 和战争从根本上说都是各个民族的统治者所挑起的,从这个角度 看,民族矛盾说到底是阶级矛盾。
但由于矛盾的复杂发生,也不能把民族斗争简单地归结为阶级 斗争。大致有下列几种情况:有的压迫与反压迫的性质;有的是 进步与落后之间的斗争;有的是为了消灭割据分裂国家统一的战 争? 有的是民族统治者彼此之间的攻伐混战。如有关民族战争应 注意:
表
③ 汉元帝时,昭君出塞
现
和 南匈奴向汉称臣,
东 有战
与汉人杂居
汉 有和 战 窦固、窦宪先后打败北
匈奴
正确 认识 民族 关系 的几 个基 本原 则
正确认识民 族关系的主 流和支流
主流 : 和平友好、相互 融合、共同发展
支流: 存在矛盾和斗争
正确看待民族 矛盾和斗争
民族融合的一种 特殊形式
矛盾斗争有正义非正 义之分但不存在侵略 与反侵略之别
C认为:对和亲既不能全面肯定也不应完全否定。和亲从根本 上说,是为历代统治者自身的统治目的服务的,但客观上或多或 少地有利于缓和国内的民族矛盾,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 结,对促进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起着一定的作用。
D认为:应将和亲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和历史条件下加以考察。 历史上和亲有不同的类型:
生活中也是这样,见识越广的人越懂得谦虚,而见识愈短浅 的人反而愈盲目自大。
2.民族关系----秦汉时期中央政权与越族的关 系秦朝:
①军事征服:为统一岭南,解决军粮运输,修建灵 渠。沟通湘水和漓水,联系珠江、长江流域,便利 了中原与岭南的经济文化交流。 ②设郡管理:先后设象郡、桂林与南海三郡。
汉朝:
(01上海)西汉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中央集权国家 的巩固,与边疆各民族的联系也得到了加强。请回答以下 问题:
(1)列举西汉同西域关系的主要史实。
(2)2000年北京老山汉墓被确认是汉武帝儿子燕王的夫人 之墓。,科学家对女主人的头像进行了复原后,意外地发 现她极像西域女子,这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猜测:她是今 新疆地区人?是古代中亚人?是有西域民族血统的汉族人? 还是西域以外的人?你倾向于哪一种说法?请简要说一说你 的理由。
(4)能结合史实具体回答。如:可以从老山汉墓中继续查 找;到西域实地考查研究;查阅有关历史文献资料。如具 体答《史记》、《汉书》等资料;民间的史料,国外记载 的资料等。
9农作物引进:
葡萄、石榴(西汉)——菠菜、刀豆(唐)— —占城稻(北宋)——玉米、甘薯(明)
10各个地方归属中央顺 珠序江流域(秦)——新疆(西汉)——东北地
夜朗自大:夜郎部落有个首领名叫多同。在他眼里,夜郎
就是天底下最大的国家了。汉武帝时候,武帝派使者出使印度, 经过夜郎国。 夜郎的首领多同从没去过中原,根本不知道中原是 怎么回事。于是他派人将汉朝使者请进部落帐中。多同问汉朝使 者说:“汉和夜郎相比,哪个大些?” 汉使者听了多同的问话, 不禁哈哈大笑起来,他回答说:“夜郎和汉是完全不能相比的。 汉朝的州郡就有好几十个,而夜郎的全部地盘还抵不上汉朝一个 郡的地盘。你看,哪一个大呢?” 多同一听,不禁目瞪口呆,满 脸羞愧。
区(唐)——西藏、台湾(元)
11古代对新疆地区的管辖
西域都护(西汉)——安西、北庭都护府 (唐)——伊犁将军(清)
西域传入内地的物种
波 斯 金 银 壶
此外,西方的音乐、舞蹈、 绘画、雕塑、杂技、宗教 也传入中国
井渠技术(坎儿井)
…
中 华 文 明 远 播 西 域 和 中 亚
漆器 丝 织 品
铸铁技术
一种是针对敌对的民族,如西汉初年与匈奴的和亲; 一种用于友好的民族,如西汉中期与乌孙的和亲; 再一种用于已经内属的少数民族,如西汉末年与南匈奴的和亲。 不同的历史环境和历史条件下的和亲所产生的客观效果不同,但 一般来说,其结果都是有利于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 合。
(二)与西域各族的关 系
① 张骞两次通西域:汉朝与西域 各族的联系加强
汉族的铸铁、凿井、开渠等技术和丝绸、漆器、金属工具等 物品传到西域。) 5丝绸之路从哪儿出发?途中经过哪些重要地点?最后到达哪 里(?长安→河西走廊→敦煌→今新疆地区→西亚→欧洲的大秦)
6当时还有一条“海上丝绸之路”从哪儿出发?途中经过哪些 重要地点?最后到达哪里?(
广东沿海→中南半岛→马来半岛→孟加拉湾沿岸→印度半岛 南端和斯里兰卡岛)
关 西汉 ② 丝绸之路的开通
系
③ 西域都护的建立:公元前60年设
状
立,标志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况
东汉 班超经营西域,促进了双方经济 文化交流
玉门关遗址
春羌 风笛 不何 度须 唐 玉怨 王 门杨 之 关柳
涣
西劝
出君
阳更Hale Waihona Puke 关尽无一王 维
故 人
杯 酒
在汉唐时代人们的概念中,一出这两个关, 就算是置身异国,塞外荒凉,再加上古代交 通工具不发达,一旦分离就成永诀,这一份 离别感情自然融入诗中,感人肺腑。
(3)你认为(甲)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什么?试抒发你 的想法。
(1)张骞,凿空。
(2)天山南北地区第一次与内地连成一体,促 进了西域社会进步,丰富了中原物质生活;开辟 了沟通中西交通的丝绸之路。通过丝绸之路,中 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以及铸铁术、井 渠法、造纸术先后西传,两汉之际佛教也通过丝 绸之路传入中国等。
愧煞貔貅百万兵
pixiu
-----王峻
明妃出塞图 明 仇英 绘
和平使者
《题昭君墓》: “汉武雄图载史篇, 长城万里遍烽烟。 何如一曲琵琶好, 鸣镝di无声五十年。”
平城围后几和亲,不断边烽与战尘。一 出宁胡终汉世,功勋端合胜前人。
------吴师道《昭君出塞图》
“
单千安
单
于秋乐
于
和万未
天
亲岁央
降
”
瓦
匈奴和亲方砖
当
民族团结、交流、友谊等、免征战之苦
思考: 古人对昭君出塞的评价是什么?
你如何评价当时的和亲政策?
对我国历史上和亲的不同看法
A持否定态度。认为西汉初年的和亲是对匈奴的忍辱退让,结 果反而使匈奴更加骄横,连年虏掠。
B与上相反,认为和亲是封建社会维持民族友好关系的一种最好 办法,它导致民族间的和解,加强了民族间的交流和了解。
(3)不拒艰险,勇于开拓,敢为天下先等。
2张骞在第一次出使西域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挫折?他怎 么面对挫折?你对此有什么感想?
被匈奴人扣留了10年,但他不屈不挠,设法逃了出来,坚 决完成使命。想要做一个成功者,就必须象张骞那样有胆、 有识、有行、有恒。
3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情况与有第一次什么不同?
A、时间不同:第一次是公元前138年、第二次是公元前119年;
3.民族关系上:秦汉时期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形成的第一个极为重要的历史时期, 各民族联系得到加强,匈奴、越族和西域各族等少数民族为祖国的历史,特别是 对边疆的开发作出了伟大贡献。
4.对外关系上:是我国外交的开创时期。“丝绸之路”开辟了中西交通的新纪 元。东汉时,大秦王安敦派使臣来中国,这是中国同欧洲国家的最早的直接友好 往来。
(3)女主人究竟属于哪一民族,需要进一步探究。研究 这一问题有何历史意义?
(4)揭开这一谜底,有待进一步收集直接和间接的证据。 你认为有哪些方法?
(1)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西域物产传内地、西汉技术 传入西域,西域都护设置等。
(2)答题要求:能以一定的史实为依据;能结合史实,逻 辑合理。 (3)答题要求:能正确对应和概括其历史意义。如:假定 为今新疆地区人,则可答进一步了解西汉时期的民族关系。
与两
匈奴
鲜卑
扶余
民
汉 时
西域 各族
乌桓
族
期 边
汉
关疆
系
各 族
西南夷
百越
略
的 发
图展
西域各族 西南夷
匈奴 两汉政权
百越
民 族 交
示两 意汉
往 的 作 用
)
图
( 体 现 民 族 关
时 期 民 族 关
系 的 事
系 结
实 和
构
畜牧 3世纪
冒顿 和亲
国力
南匈奴
强盛的 如隶制
政权
昭君
窦固
窦宪
匈奴 西域
西域关系
5.文化上:秦汉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第一个高峰,不仅对后世影响深远,也 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出现了许多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尤其是造纸术的发明; 统治者加强思想 控制:秦始皇“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外来思想文 化(佛教和与之相关的文学艺术)开始传入中国; 与“君权神授”等封建迷
●[阶段特征]
从公元前221年到公元220年的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初步发展和首次出现 大一统局面的时期,这一时期的特点有:
1.政治上:国家实现统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巩固。
2.经济上:封建经济得以初步发展。秦朝实现国家统一,统一度量衡、货币, 有利于经济发展,但暴虐统治又破坏了生产力发展,两汉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经 济发展主要是在黄河流域的北方地区;对外贸易开始:丝绸之路。
破除大汉族主义和狭隘的民族主义观
•北方少数民族沿革: 匈奴——鲜卑——突厥—— 回纥——契丹——女真—— 蒙古——满族
匈奴兴衰过程:
战国---秦汉---东汉初年---汉末魏晋 兴起----统一---分裂---------逐步消失
和亲的评价
题明妃出塞图
塞上香风暗度村,
琵琶声急马蹄迟。
美人一曲安天下,
①迁徙杂居:征发北方农民与百越杂居,将越人迁 往内地与华夏族共处。 ②设郡管理:汉武帝设南海九郡管理南越。
(三)两汉对西南夷及百越的管理 生活在云南、贵州、
四川一带数十个言
西南夷的含义:
语、风俗各异的少
数民族。
1、两汉对西南的经营(设郡县、册封当地部族首领)
① 汉武帝在此设郡;
与西 西汉末年,夷人起兵反抗
南夷 关系
② 东汉初,西南夷重新并
入汉朝版图
两汉在西南夷地区设置郡县
西南夷是秦汉时期对居住在今云南、贵州和四川西南部一些少数 民族的总称。包括夜郎、且兰、滇等许多少数民族。汉武帝时设 郡县。巩固和扩大了汉朝的政治影响,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B、目的不同:第一次是准备联络大月支人共同夹击匈奴。第二 次是友好访问西域各国。
C、匈奴力量不同:第一次时,匈奴还很强大,依然控制着西域 各国;第二次时,匈奴已大败于卫青、霍去病,西域各国已摆脱 了匈奴的控制。)
4张骞通西域后,从西域传入中原的物种有哪些?汉族的哪些 技术和物品传到西域?
从西域传入中原的物种有天马、汗血马、葡萄、石榴、苜蓿、 核桃、乐器、歌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