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源朱明先简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陵源朱明先简介
朱明先,汉族,湖南慈利人,现任武陵源区文联主席、武陵源区作协主席,兼任张家界市作协副主席、张家界市诗歌学会副会长、张家界市炎黄文化学会副会长,湖南省作协会员、湖南诗词协会会员,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散文、诗词、评论等300余篇(首)。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没文化的旅游苍白无力,是低档次、低品位的观光,是走马观花式的消遣,无法留住客人的脚步,更不用说留住客人的心,勾住客人的魂了。
如果将旅游比作化解精神解渴饮料的话,那么,没有文化的旅游就是喝一杯白开水,索然无味;有文化的旅游就如饮一杯茶、品一杯酒,令人心醉神迷,回味无穷。
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才是旅游景区和旅游企业的理想目标。
历史上文化贫乏的武陵源今天已成为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而要真正成为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实观旅游“三个”转变,任重而道远。
如何促进武陵源区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下面从文艺的角度,探讨几点肤浅看法:
“文艺+教育+旅游”
武陵源区的教育事业,在历届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取得了惊人的成绩:教育教学质量突飞猛进,教育评价的各项指标在本市名列前茅,区一中高考自2004年考上第一个北大生以来,先后20多名学生走进未名湖畔和清华园。
这是武陵源区教育人的无上荣光和教育事业的耀眼亮点。
武陵源区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也取得了比较
突出的成绩:区一中的国际文化交流、军地小学的书香校园活动、索溪小学的德育特色教育、森林公园学校的生物学实践活动、协和学校的国学教育、天子山小学的非遗传承等校园文化各具特色。
另外,武陵源区各大校的硬件设施也大为改观、各校的校园建设日臻完善,散布在核心景区周围的这些花园式学校,就好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常常招来中外游人羡慕的目光。
区二中在2009年网络炒作为“最美乡村中学”,长时间成为全国数亿人关注的焦点。
武陵源区教育硬件和软件建设的亮点和经验,既是我们推进教育事业造福全区人民的成绩和骄傲。
同时,也应该成为武陵源区推动旅游经济发展重要资源,教育与旅游的融合有非常好的基础。
忽略这一点,将是多么大的遗憾!
在当前武陵源区旅游陷入困境,疫情后的旅游经济复苏,特别需要调动各个方面的资源和有利条件,服务旅游经济这个中心。
“教育+旅游”的理念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如何将武陵源区教育与旅游有机结合,达到双胜并美的目标,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思考的课题。
文艺切入二者之间,比较容易找到切入点。
比如围绕校园文学这个主题,我们就可以大做文章。
因为张家界的名气和有识之士的推动,第六届全国校园文学研究高峰论坛暨全国校园文学成果展览屏交流会于2016年11月在张家界市民中成功举办,吸引了来自全国300多名教育专家、文坛名家、校长、教师等人员与会。
2018年7月,天门中学也举办了全国语文教育变革与学校文化发展论坛暨第四届梓桐杯全国优秀校报校刊成果展评,来自全国各地的120多名教育界人
士与会。
这两起活动,既宣传本市的文学教育成绩、又助推了旅游经济发展,两个方面均获得了良好的收益。
以上成功的例子,对武陵源区而言,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张家界的名气在全国已经很大,来张家界旅游,既需要金钱也需要时间。
特定人群而言,来的理由也许更重要,武陵源区的教育经验和特色亮点正是吸引全国各大地教育界人士来武陵源旅游的最好理由。
国内巨大的师生群体和庞大的教育旅游市场是令人不可想象的,我们完全可以为广大师生提供来武的充足理由,加上张家界山水品牌的影响力,“教育+旅游”模式前景可观。
去年年底,区文联就围绕这个课题,联系有关人员,进行了研究和策划,拟在武陵源一中举办第十一届全国校园文学高峰论坛暨文学教育成果交流大会,年后与组织方进行了多次洽谈,就有关工作进行了准备,如:筹办全区《校园文学》刊物和协商建立全国校园文学交流基地等基础性工作。
现已拿出了初步方案,得到了组织方的认可,只待疫情缓解,此活动便可以进行实际操作阶段,落地的可能性非常大。
此项活动一旦落户武陵源,武陵源区今后可通过全国校园文学交流基地持续开展活动,助推旅游经济发展。
本人曾经策划过一个“峰林大课堂”的文旅宣传活动方案,在武陵源峰林之中,选择一个开阔地,背景为峰林景观,“水绕四门”“十里画廊”“空中田园”均可作为背景选择,上一堂张家界风景题材的散文讲授课,这篇课文可选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著名本土作家市文联原主席刘晓平作品——《奇山异水张家界》,上课教师与学生可进行全国招募,分组进行赛课,另外,还设置一些诱人的条件吸引全国各
地的师生踊跃参加,制造一些热点话题,先期进行广泛炒作,平面与网络媒体全程跟踪报道……关于此项活动策划,已经有了一个较为成熟的方案,因为经费等多种原因未予实施。
当然“文艺+教育+旅游”课题的拓展涉及面还很广阔,如举办全国性和区域性的教育文化活动:文艺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与教育的典型推介会、各类校园文艺赛事活动、文艺教育经验研究交流会、国学教育研讨会等。
“文艺+乡村+旅游”
将乡村振兴拉入全区旅游经济发展大局整体推进的战略是区委区政府英明决策。
武陵源区的经济支柱是旅游经济。
全区各行各业离开了旅游业,发展空间很小,由此,便决定了武陵源区乡村产业与核心的旅游经济是密不可分关系,充分发挥二者的互补作用是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三个转变”的有效途径。
武陵源区乡村是乡愁的富聚地,田园风光、民俗风情、民族文化集中体现和展示的载体。
同时,也是富民强区、乡村振兴的主战场。
国家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的目标任务,实现此目标的一个重要手段“必须传承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
基于武陵源区的特殊区情,乡村旅游必将是武陵源区大旅游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乡村的文化建设在我区的乡村振兴工作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文艺理所当然也成了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民族特色建筑文化的弘扬、乡村民俗文化的挖掘与传承、乡村农耕文化的提
升、乡村民族文化演示,以及乡村整体文化的设计、宣传与推介,都离不开文艺手段。
文艺在乡村旅游中作用不可低估。
文学、书法、绘画、摄影、雕塑、音乐等艺术形式,在武陵源区乡村都可以找到广阔的舞台。
区文联计划将文艺力量注入乡村,全方位发挥作用,拟组织开展乡村田园采风活动、美丽乡村征文活动、送戏下乡活动、送书入户活动、送文化创意进村活动、送书画上墙活动等全力推动我区的乡村旅游发展,让乡村旅游成为我区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文艺+体育+旅游”
近年来“体育+旅游”的模式。
在武陵源区越来越受到重视,“马拉松长跑、登山比赛、户外竞走、广场舞大赛、自行车比赛等体育活动和项目不断出现在武陵源区的旅游活动中,不少特色项目甚至长期落户武陵源,体育文化在旅游业态中的兴起,在推动武陵源区旅游向高商品高质量转型中正在发挥积极作用。
文艺与体育,历史上就有非常好的契合接点,最好结合点就是围棋象棋等棋类活动。
“琴棋书画诗酒菜”是中国古代文人所乐之事,棋作为一种智力活动,近代才被列入体育活动中。
追溯其渊源,它与文艺活动要紧密,或者说,其本身就是一种文艺活动方式。
在武陵源区的文艺队伍中就有一大批象棋、围棋爱好者,本人就是其中之一。
诗歌协会主席陈宏权等人曾经于2016年,依托张家界品牌优势,将中国围棋协会组织的“春兰杯”全国性大赛拉入武陵源景区,中央电视台派出专门的摄制组现场转播,围棋大师在中央五台上镜解说,其比赛背景就是宝峰湖、天子山、黄石寨等景区景点,活动取得圆满成
功,产生较大的影响力和宣传效应。
省一级围棋比赛在武陵源围棋协会会长毛至品的努力下,也举办过几次。
后来,此类活动没有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与支持,均停办了。
本人曾有策划举办各类各种不同层次象棋、围棋赛事活动的想法,也与两协会会长作过沟通,得到他们认同。
今年2月18日,本人牵头组织陈宏权、毛至品、李申强在区文联办公室研究策划全国性或区域性的棋类赛事活动,以及探讨建立赛事基地事宜,以推动武陵源区的旅游与体育活动紧密衔接,助推旅游复苏。
象棋是一种在我国爱好者十分广泛的群众性体育运动,围棋的参与者相对少一点。
在武陵源举办各类别棋类赛事活动,应该具有比较广泛的影响力,而全国性或省级棋类比赛基地的挂牌,对于经常性举办各级棋类赛事活动,将更加有利。
目前,武陵源区棋界积累了不少国家级棋类大师、棋院院长、棋坛高手等人脉资源,完成可以为我所用。
象棋协会长李申强与围棋协会会长毛至品,他们凭借张家界风景品牌、个人人脉资源、棋艺和人品,就结识了许多棋坛高手,如前中国棋院院长王银南、围棋特级大师张强、国家级象棋大师张申宏等,其中不少人多次来武陵源,他们表示愿为武陵源举办各级各类棋类赛事提供帮助。
王银南在武陵源甚至说过这样的话“如果你们愿意举办比赛,只要跟我们说一声就行。
”看来,武陵源区举办棋类赛事有许多有利条件,而且承办此类活动,可走市场道路,政府也不需要多少投入。
今后,武陵源区可在这方面完成可以加大力度。
“文艺+城建+旅游”
经过四十年旅游开发建设,武陵源山城应该是一座风格独特、个性鲜明、富有风情、充满魅力、舒适优雅的现代化旅游新城。
然而,目前的现状离人们的期望值较远。
曾经担任过武陵源区区委书记杜芳禄先生主政武陵源期间提出过双遗产战略,即“山上保护世界自然遗产,山下建设世界未来文化遗产”。
这个战略是非常正确的,是该届区委、区政府的英明决策,得到了全区上下的高度认同。
由于种种原因,该战略未得到贯彻落实,应该是武陵源城市建设史上的一大遗憾。
当然有许多客观原因,也有许多难以言说现实困难,哪一个武陵源区的主政者不期望在其手中建成一个美丽的旅游新城呢?
目前的武陵源城区,让游人明显感觉到的缺憾就是:整个城区特色不鲜明、品位不高,文化气息薄弱。
城区道路、街巷、休闲娱乐设施、市政建设设施等城市建设的文化含量不多,表现在标识、招牌、装饰、广告等文字和宣传符号的过度现代化,传统表现手法和元素完全丢弃;城市构筑物的设计、布局、建设等与大城市的趋同化,地域特色严重不足。
相反,一部分民宿客栈在这方面做得还相对好一点,这种反差让人感到别扭。
文化元素的植入问题、文化品位的提升问题应该是今后城区景区建设的一个重点。
本届区委、区政府领导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正在着手努力改变。
在文化元素植入城区和景区的问题上,文艺界大有可为。
文联可以组织有思想、有水平的文化人士主动介入这个问题,为城区建设植入恰当的传统文艺元素,为丰富城区内涵、提升城区品位贡献智慧和力量。
比如,参与城区街巷命名、题写招牌、撰写对联、提供
补充文化元素的参考性意见,参与新的市政设施设计研讨活动、挖掘整理可供城建所需的文化素材,或直接参与制作,以创作的优质文艺作品(书法、绘画、诗词、歌赋)贡献给城区建设,或者参与城区景区文化氛围营造上发挥积极作用。
4月份,将组织策划向全球及景点大门楹联的活动就是初步行动之一。
“文艺+科普+旅游”
科普游是以满足人们求知欲为目的一种旅游审美需求,这种新型旅游业态在年轻群体越来越受欢迎,主要原因现代化快速发展,各方面知识需求的不断增多,科普知识与社会发展紧密度越来越高的缘故。
武陵源区的科谱教育资源非常丰富,以“张家界地貌”命名的石英砂岩峰林景观、独特的地质构造、珍稀动植物资源、喀期特地质构造等科普资源比较多,让人探究的领域比较宽广。
目前,武陵源区已开发不少“科普研学游”旅游产品,如张家界地貌+乡村民宿、非遗体验、地质科谱教育、珍稀动植物自然遗产保护科谱教育、中药草基地科谱教育等,受到了业界的欢迎。
“科普+旅游”的模式,嵌入文艺的元素,便会更加生动活泼,趣味性大大增强,吸引力相应增大。
比如:以《武陵源文艺》为平台,区作协牵头开展科普征文活动,区摄协可举办珍稀动植物的图片展,区音协可组织科谱类宣传文艺节目,区演协也可以围绕科普知识开展演讲比赛等活动,在业已形成的“科普研学游”产品中,增添民族民俗文化欣赏体验环节、让旅游客体在研学中,增加更多愉快的体验,如此设计的旅游产品更具特色和吸引力。
“文艺+康养+旅游”
武陵源地处北纬30度附近,气温适宜,植被繁茂,风景秀丽,是非常适合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康养+旅游”的度假旅游模式在我区尚处于起步阶段。
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在未来“康养+旅游”的模式,将是一个拥有巨大市场前景的旅游产品。
在武陵源城区中,生活着一批外地人,他们是曾经来武陵源旅游的客人。
带着有病的身体到此旅游后,竟然神奇的得到缓解,于是,他们便把武陵源作为休闲疗养之地了。
有一个生活在景苑雅居的上海人,患有气喘等气管性炎症,来武陵源旅游时,只这里生活几天,感觉病情有所减轻。
于是,他便多住了一段时间,发现咳嗽居然减少很多,身心也顺畅了许多。
他明白了:武陵源高质量的空气和优美的生态环境是其心身康复重要原因。
于是每年便在武陵源度假,少则几个月,多则半年。
这批人,便时不时地留在武陵源度假。
为获得精神上慰藉,他们也常常参加与本土文艺家组织的书法、诗会、乒乓球等文体活动,文体活动也成为他们休闲度假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康养+旅游”在武陵源有生动、鲜活的案例,文艺界可以借此组织作协会员对他们进行采访,撰写一本以案示例的宣传册子,大力宣传“康养+旅游”消费模式在我区发展的生态环境优势,吸引更多的消费群体来武休闲度假。
除了开发上述森林植被康养类的旅游产品外,还可以依托景区周边的乡村,开发乡村田园康养类产品,这种以乡村、田园为生活空间,回归自然、享受生命、修身养性、度假休闲、颐养天年的康养度假方式,就更加有利于文艺发挥作用了。
各类文艺元素的运用和文艺活动的开展必将提升此类度假模式的质量和品位。
“文艺+康养+旅游”模式的开发和推广,必将成为武陵源区旅游由观光型向度假型转变的有力推手。
由此可见,武陵源区文艺界在推进旅游经济复苏,促进武陵源区旅游完成“三个转变”,率先建成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的实践中,大有可为,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