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古诗三首》从军行教学设计(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中国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经典,学习古诗词,传承中国优秀文化。理解诗句意思,感受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目标】
1.我能正确读写“仞、蓟、涕”等9个字,理解诗文中重点词语。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3.我能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教学重点】
重点:逐字逐句地理解诗的意思,边读边想象诗歌描写的情景。【教学难点】
难点:理解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中国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经典,学习古诗词,传承中国优秀文化。今天让我们再次学习几首古诗。首先我们先看第一首《从军行》。从诗题上大家能看出什么?
1.解释诗题
“从军行”即“从军歌”,是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
2.背景
唐高宗调露、永隆年间(679──681),吐蕃、突厥曾多次侵扰甘肃一带,唐礼部尚书裴行俭奉命出师征讨。王昌龄的《从军行》组诗就是描写其间边塞战士的。诗词是采用乐府旧题写的边塞诗,共有
七首。全诗写士子从戎,征战边庭的过程和心情,从而表达了国家有事,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3.作者介绍
王昌龄,唐代诗人,字少白,擅长写七言绝句,以边塞诗著称,被称为“七绝圣手”。
“边塞”指“边关”“边界”,而边塞诗就是描写边疆军事生活的诗。诗中有的展示了雄伟苍茫的边塞风光和战争场面,有的表现了将士们英勇无畏、许身报国的英雄气概。
二、品诗句,明诗意。
1.初读,读准字音。
2.再读,整体感知。(指名读,教师读,齐读。)
3.研读,读懂诗意。
(1)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青海:指青海湖,在今青海省。唐朝大将哥舒翰筑城于此,置神威军戍守。
长云:层层浓云。
雪山:即祁连山,山巅终年积雪,故云。
孤城:即玉门关。
玉门关:汉置边关名,在今甘肃敦煌西北。一作“雁门关”。
穿:磨破。
破:打败。
楼兰:汉时西域国名,即鄯善国,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东南一带。西汉时楼兰国王与匈奴勾通,屡次杀害汉朝通西域的使臣。此处泛指唐西北地区常常侵扰边境的少数民族政权。
(2)指名谈对诗句的理解。
青海湖上空浓云密布把祁连大雪山都遮暗了。驻守边疆孤城的战士,向西遥望就是玉门关。将士们在沙漠中身经百战,连铁甲战衣都磨破了。他们下定决心,不打败入侵的敌人誓死不回家。
三、想意境,悟诗情
1.“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1).指名读,将“暗”“孤”加上点,再请同学读。
(2).透过这两句诗,透过这“暗”“孤”,你的脑海中有了一个怎样的画面?一、二句的写景对表现边疆将士的形象有什么作用?(3).请你走进这个画面,你是那个遥望玉门关的战士,你心中会在想些什么?
(4).将你的体会融入诗句,读这两句诗。
2.“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你从这两句中又读出了什么?为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黄沙“百战”“穿”等重点词语去体会环境的艰苦,边地的荒凉,战争的残酷,时间的漫长。抓住“终不还”去体会将士们保家卫国的决心。
(2).教师用语言去渲染情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诠释,用自己的朗读去表达。
(3).小结:典型环境与人物感情的高度统一是王昌龄边塞诗的一个突出特点。
(4)朗诵,背诵
四、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哪些边塞诗?边塞诗是唐诗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那些雄浑开阔的边塞诗让我们透过历史再次走进了那些弃家入塞,许身报国戍边战士们的英雄气概和爱国情怀。
2.简介其他的边塞诗人,引导学生课下继续收集资料,激发学生课外阅读此类资料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