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内部控制及其评价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内部控制的局限性
内部控制所提供的只是一种合理保证,这是因为内部 控制本身存在固有限制而使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1.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受制于成本与效益原则。 2.内部控制一般仅针对常规业务活动而设计。 3.即使是设计完善的内部控制,也可能因执行人员 的粗心大意、精力分散、判断失误以及对指令的误 解而失效。 4.内部控制可能因有关人员相互勾结、内外串通而 失效。 5.内部控制可能因执行人员滥用职权或屈从于外部 压力而失效。 6.内部控制可能因经营环境、业务性质的改变而削 弱或失效。
一、内部控制的产生与发展
控制环境:对企业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有重大 影响的一组因素的统称。如管理理念和经 营方式、组织结构、董事会、管理控制方 法、内部审计、人事政策等。 会计系统:公司为汇总、分析、分类、记录、 报告业务处理的各种方法和记录,如预先 编号、业务复核等。 控制程序:为合理保证公司目标实现而建立 的政策和程序。如适当授权、职责分离、 凭证和记录的实物控制、业务独立检查等。
3.凭证与记录 • 被审计单位必须设计和使用适当的凭证和记录, 以确保各种交易和事项得以全面、完整、准确 地记录。 • 对凭证的安全性、记录的完整性进行控制。例 如: • (1)凭证经签名或盖章; • (2)凭证预先编号; • (3)作废凭证妥善保管; • (4)及时编制有关凭证; • (5)及时、完整地记录帐户; • (6)定期核对。
一、内部控制的产生与发展
4、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 控制环境: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 程序及其效率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如管 理理念、组织机构、审计委员会、权利和 责任划分。 监控:评估内控运行质量的过程。如各种 管理控制方法和内部审计 风险评估:确认和分析目标实现相关风险 的过程。
第四节 内部控制的了解 与描述
• 对内部控制所做的研究和评价一般分为 三个步骤: 第一,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情况, 并作出相应的记录; 第二,实施符合性测试程序,证实有关内 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的效果; 第三,评价内部控制的强弱,即评价控制 风险,确定在内部控制薄弱的领域扩展 审计程序,来降低审计风险。
3.控制系统 • 控制系统指管理当局制定和实施的各种 管理控制方法、内部审计职能、人事聘 用政策与实务等。 • 管理控制方法 是管理当局对其他人的授 权使用情况直接控制和对整个企业的活 动实行监督的方法的总称,包括经营计 划、预算、预测、利润计划、责任会计 等。
(二)会计系统(制度)
• 会计系统(制度)是指被审计单位用于确 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其交易和事项的财 务信息系统。
一、业务循环及其分类
• 也称切块审计法,是指将密切相关的交 易种类或帐户余额划为同一块,作为一 个业务循环(transaction cycle), 来组织安排审计工作的方法。 • 制造业一般分为四个业务循环: 1.销售与收款循环 2.购货与付款循环 3.生产循环 4.筹资与投资循环
二、了解内部控制
•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审计人员应当 将重要账户或交易类别的某些或全部认 定的控制风险评估为高水平: 1.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失效 2 .审计人员难以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作 出评估 3.审计人员不拟进行符合性测试
• 有效的会计系统应能达到以下目标: 1.确认并记录一切真实的交易和事项; 2.及时对各项交易和事项进行适当的分类, 作为编制会计报表的依据;
3.将各项交易和事项按适当的货币价值 计价,以便列入会计报表; 4.确定交易和事项发生的日期,以便记 录在适当的会计期间; 5.在会计报表中适当地表达交易和事项 以及披露相关内容。
• 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建立健全内部控制, 主要是为了实现下列四大管理目标: (1)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 (2)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3)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 ( 4 )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
• 与会计系统有关的内部控制,其设计和 运行一般应当能够实现以下目标: 1.保证业务活动按照适当的授权进行。 2.保证所有交易和事项以正确的金额,在 恰当的会计期间及时记录于适当的账户, 使会计报表的编制符合会计准则的相关 要求。 3.保证对资产和记录的接触、处理均经过 适当的授权。 4.保证账面资产与实存资产定期核对相符。
(二)内部控制的目标
•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是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 的会计责任。 • 审计人员关心、研究与评价内部控制,只 是为了在保证执业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审计 工作效率。最终是为了确定在哪些方面可 以信赖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在哪些方 面不应信赖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而应 当实施详细的实质性测试程序,以便将审 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
第三节 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及局 限性
一、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表现在内部控制的作用上, 是指内部控制的固有功能在实际工作中对企业生 产经营活动及外部社会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和 效果。 •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和有效使 2.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可靠及财务活动的合法有 效 3.保证国家的各项政策和财经法规的贯彻执行 4.保证企业经营决策和规章制度的正确落实 5.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第八章 内部控制测试 与控制风险评估
第一节
概述
一、内部控制的产生与发展
• 1、内部牵制阶段:为提供有效的组织与经营, 并防止错误和其他非法来务发生而制定的业务流 程,主要特点是以任何个人或部门不能单独控制 任何一项或一部分业务权力的方式进行交叉检查 或交叉控制 • 四项牵制:实物牵制;物理牵制;分权牵制;簿 记牵制 • 五种不相容职务:授权批准;业务经办;会计记 录;财产保管;稽核 • 2、内部控制制度阶段(20世纪30年代)分会计 控制和管理控制 • 3、内部控制结构阶段:1988年
二、内部控制的概念与目标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
• 国际审计准则的定义: – 内部控制( internal controls ), 是指管理当局为了确保以有序和有效 的方式实现其管理目标,包括遵循管 理制度、保护资产的安全、防范和发 现错误与舞弊、确保会计记录的准确 和完整、及时编制可信的财务信息而 制定和实施的管理政策和控制程序。
一、内部控制的产生与发展
信息和沟通:企业通过某种方式,在一定 时间内获得并传达相关信息给相关人员, 以确保员工能履行其职责。 控制活动:帮助管理当局确保有关经营指 导方针得以落实的政策和程序,如审批、 授权、核实查证、对账、检查、资产安全、 责权分离等活动。 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为达到业务的有效性 和效率性、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及相关法律 和规章的遵从性等三个方面的目的,旨在 提供合理的保证,而由单位的董事会、经 营者及其他成员实施的一种过程。
源自文库
2.组织结构和权力、职责的划分方法 • 组织结构是指企业计划、协调和控制经 营活动的整体框架。 • 设置合理的组织结构,有助于建立良好 的内部控制环境。 • 组织结构的 要素 一般包括:组织单位的 存在形式和性质;各个组成部分的管理、 经营职能;隶属关系和报告程序;组织 内部职责和权利的划分方式。
4.资产接触与记录使用 • 主要是指被审计单位对接触、使用资产和记录, 应当有适当的防护措施,未经授权,不相关人 员或部门不得接触和使用资产与记录,以保证 资产和记录的安全。 • 对资产和记录的安全性进行的控制。例如: • (1)妥善保管; • (2)专人负责; • (3)设施良好; • (4)定期盘点; • (5)科学管理。 • 5.独立稽核 • 是指验证由另一个人或部门执行的工作和验证 所记录金额估价的正确性。
第二节 内部控制的内容 与形式
一、内部控制的内容
• (一)组织结构 • (二)岗位责任 • (三)业务流程 • (四)处理手续 • (五)业务记录 • (六)检查标准 • (七)人员素质 • (八)内部审计
二、内部控制的分类
(一)内部控制按要素分类
• 三大要素: – 控制环境 – 会计系统 – 控制程序
• 我国审计准则将内部控制定义为: – 内部控制是指被审计单位为了保证业 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 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 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 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 • 内部控制最初的表现形式主要是内部牵 制。现逐渐发展成为由组织结构、职务 分离、业务程序、处理手续等构成的内 部 控 制 制 度 (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三)控制程序
• 控制程序是指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为了 实现其特定的管理目标而制定的除控制 环境以外的各项政策和程序。 • 控制程序可以分为以下五类: 1.交易授权 • 保证每笔交易或每项业务活动都经过适 当授权。 • 授权有一般授权和特别授权之分。
2.职责划分 • 是指对某交易涉及的各项职责进行合理划分,使每一个 人的工作能自动地相互检查另一个人或更多人的工作。 • 主要目的:避免任何职员担任不相容职务,预防和及时 发现在执行所分配的职责时所产生的错误或舞弊行为。 • 不相容职务:如果由一个人或一个部门兼任,容易产生错 误或舞弊的几项职责(工作)。例如: • (1)授权与执行; • (2)执行与审核; • (3)执行与记录; • (4)保管与记录 • (5)记录与核对; • (6)保管与清点; • (7)总帐与明细帐、日记帐; • (8)系统分析、程序设计、数据处理、设备维护。
• 审计人员应当考虑下列因素: 1.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 2.内部审计人员的经验和能力 3.内部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4 .内部审计人员所获取的审计证据的充 分性和适当性 5.管理当局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
(四)控制风险的初步评估
• 审计人员在了解内部控制之后,应对控 制风险作出初步评估。 • 初步评估实际上就是评价企业会计与内 部控制在防止、发现或纠正重要错报或 漏报中的有效性的过程。 • 审计人员应当遵循稳健性原则,宁可高 估控制风险,不可低估控制风险。
(二)内部控制按工作内容分类
• 管理控制 – 是指为保证经营决策正确、有效地贯 彻执行以及经营目标的实现,促进经 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 制定和实施的有关行政和业务管理方 面的政策与程序。 • 会计控制 – 是指为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保 证会计信息的正确真实以及财务活动 的合法有效而制定和实施的有关会计 业务及相关业务的政策与程序。
(三)内部控制按控制目标分类
1.财产物资控制 2.会计资料控制 3.经营决策控制 4.经济效益控制
(四)内部控制按控制方式分类
1.预防性控制 2.察觉性控制
三、内部控制要素
(一)控制环境
• 控制环境是对企业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有重 大影响的多种因素的统称。 • 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被审计单位特 定控制程序的有效性。 • 通常,与控制环境有关的主要因素包括:
• 穿行测试(walk-through test), 也称全程测试、了解性测试,是指在每 一类业务循环中选择一笔或若干笔交易 或事项进行测试 • 目的:以验证内部控制的实际运行是否 与审计工作底稿上所描述的内部控制相 一致。 • 如果选出的交易具有代表性,那么该程 序可作为符合性测试的一部分。
(二)了解内部控制要素 (三)内部审计的利用
•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规定,在编制审计计 划时,审计人员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内 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情况。 • 审计人员此时 无需确定 被审计单位内部 控制的 有效性 ,且 无需寻找 内部控制在 运行中的缺陷。
(一)了解内部控制的程序
1 .询问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并查阅相 关内部控制文件 2.检查内部控制生成的文件和记录 3 .观察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活动和内部控 制的运行情况 4 .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交易和事项进 行穿行测试
1.经营管理的观念、方式和风格 • 企业管理当局在建立一个有利的控制环 境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 极大影响控制环境的方面: ( 1 )管理当局对待经营风险态度和控制 经营风险的方法 ( 2 )为实现预算、利润和其他财务及经 营目标,企业对管理的重视程度 ( 3 )管理当局对会计报表所持的态度和 所采取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