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练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原理练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柏拉图的代表作是________,其中包含了他的教育思想。
2.卢梭在_______对古典主义教育模式和思想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并提出了________教育思想
3.《教育漫话》的作者是________,此书以________为主题。
4.赫尔巴特将教学分为“明了”、“联想”、“________”、“方法”四个步骤,后来进一步发展为“五段教学法”。
5.杜威的教育学代表作是________,在书中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
6. ________被看作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其作者是________
二、选择题
1.世界上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著作是()
A、《论语》
B、《学记》
C、《理想国》
D、《论演说家的教育》
2.“产婆术”是()倡导的教学方法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
D、昆体良
3.“现代教育学之父”是指()
A、夸美纽斯
B、培根
C、康德
D、赫尔巴特
4.提出教育过程最优化的教育原理的是()
A、赞科夫
B、巴班斯基
C、布鲁姆
D、布鲁纳
5.掌握学习理论是由()提出来的
A、赞科夫
B、巴班斯基
C、布鲁姆
D、布鲁纳
6.强调发现法教学的是()
A、赞科夫
B、巴班斯基
C、布鲁姆
D、布鲁纳
三、名词解释
1.教育文献法
2.教育行动研究法
四、简答题
1.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代表性人物和著作有哪些?
2.简述孔子的教育主张
3.简述教育调查的几个步骤
五、论述题
1. 很多人认为当老师的时间长了自然就知道应该怎样教学生,很多优秀教师根本没有上过师范院校,也没有系统地学过教育科学方面的课程,但同样能教好学生。
所以根本没有必要系统地学习教育理论,应该把时间花在学科知识的学习上。
请你结合所学的知识谈一谈你对以上看法的理解。
2.请你联系生长经历,结合书本书阐述的,谈谈学习教育学原理这门课程的意义。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理想国》;
2.《爱弥儿》,自然教育;
3.洛克,“绅士教育”;
4.系统;
5.《民主主义与教育》;
6.《大教学论》,夸美纽斯
二、选择题
1.B;2.C;3.D;4.B;5.C;6.D
三、名词解释
1.教育文献法就是对于文献进行查阅、分析、整理,从而探索教育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
2.教育行动研究法是教育实践工作者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自行解决当时当地实际问题,即时自行应用研究成果的一种研究方法。
四、简答题
1.答案见书P4—P6
2.答案见书P4
3.答案见书P11
五、论述题
1.主要从教师知识结构方面去分析,凸显教育理论的原理价值、基础性价值、内在性价值。
2.答案见书P7—P8
一、填空题10
1.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教育的(个体功能)是在教育活
动内部发生的,也称为教育的个体功能或固有功能
2.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决定了教育要(因材施教)。
3.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
4.认识个体发展的(不均衡性),有助于我们明确儿童发展的最佳期和关键期,使教
育与儿童身心发展的成熟状况相适应。
5.(内发论)以生理发展曲解心理发展,完全否定后天学习、经验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6.外铄论的根本错误在于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一种机械主义的发展观。
7.学校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作用正是通过实现个体的(个性化)和个体的社会化而得以体现的。
8.(个体社会化)是个体在社会环境影响下,认识和掌握社会事物、社会标准的过程。
9.教育具有(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功能
10.教育是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它通过再生产(劳动力)和(科学技术)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二、选择题10
1.现代教育学将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其中起着主导作用的是( C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主体实践努力
2.现代教育主要是通过( B )来实现。
A.社会教育 B.学校教育 C.家庭教育 D.自我教育
3.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与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C )造成的。
”
A.教育 B.环境 C.分工 D.遗传
4.( B )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的关键时期。
A.青年初期 B.童年期 C.少年期 D.幼儿期
5.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主要是由(B )因素决定的
A.政治
B.经济
C.文化
D.人口
6.近代,( B )极端重视环境和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忽视遗传素质和儿童的年龄特征的作用。
A.内发论
B.外铄论
C.单因素论
D.双因素论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任何历史时期,教育都应先于经济而发展。
B.教育创新一定能推动经济的发展。
C.教育能够推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因此教育影响都是正面的。
D.社会生产力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因此,教育机械地被生产力所制约。
8.人的发展的( B )要求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受教育者应制订不同的教育目标、组织不同的
教育内容和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
A.顺序性 B 阶段性 C 不平衡性 D 个别差异性
9.外铄论最早的代表人物是行为主义的创始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A )。
A.华生 B.高尔顿 C.霍尔 D.杜威
10. 现代人与传统人的根本区别在于(C )。
A.政治性 B.文化性 C.主体性 D.群体性
三、名称解释4
1、教育功能:是指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的总和。
2、个体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生命的终结,其身心诸方面所发生的有规律的积极变化,它是个体的潜在素质变成现实特征的过程。
包括身体和心理两大方面。
3、个体社会化:是指个体学习所在社会的生活方式,将社会所期望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内化,从而获得社会生活必需的知识、技能,以适应社会需要的过程。
四、简答题4
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主导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它引导着个体的发展方向;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系统性,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科学和深刻;具有高度的组织性,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可以控制和利用各种环境和遗传因素对人的自发影响。
2、教育的文化功能主要有哪些?
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传播、交流文化的功能;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创造、更新文化的功能。
3、教育促进社会政治变革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教育普及化本身是政治变革的重要力量;教育传播科学,启迪人的民主观念,推动政治的变革;民主的教育是直接推进政治民主化的加速器。
4、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主要有哪些?
教育促进个体意识的社会化;促进个体智力与能力的社会化;促进个体职业和身份的社会化
五、案例分析2
1.某小学的几位教师在办公室闲谈,甲教师说:“我们班的××这次数学考试又考了第一,真不愧是工程师的儿子。
”乙教师说:“我班的××和上次一样,又没及格,没办法,父母都是小学文化。
”甲教师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嘛,就是这个理儿。
”
试根据所学理论分析这段对话。
要点:两位教师对于学生的发展持遗传决定论的观点,这是不正确的。
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但教育、环境和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等也是影响人的发展的重要因素。
这些因素形成一个整体系统,共同作用于人的发展。
2. 材料1:马克思认为“教育会生产劳动能力……工人阶级的再生产,同时也包括技能的世代传授和积累。
”
材料2:马克思指出:“要改变一般的人的本性,使它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和训练。
”人的劳动能力的性质,也称质量和素质,主要是指提高体力劳动者的智力水平,把一个非熟练的劳动力提高成为一个熟练劳动力。
而体力劳动者的智力水平主要指其教育程度和生产技术水平,其中教育程度和教育水平又是主要的。
上述材料蕴涵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要点:(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可以再生产人的劳动能力。
(2)教育可以改变人的劳动能力的性质和形态。
六、论述题1
1.论述教育发展的社会制约性
从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社会文化三个方面,就其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展开论述。
(见课本60-65页)
教育目的和教育制度部分练习题
教育目的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D )。
A.施发全面发展的教育
B.依靠生产力的发展
C。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 C )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
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
3.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体现教育根本性问题的是( C )
A.教育规律
B.教育任务
C。
教育目的 D.教育内容
4.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保证是( A )。
A.教学工作
B.教育计划
C。
教育途径 D.教育手段
5.现代教育制度最早诞生于?
A.我国唐代B.美国C.日本D.西欧
6.现代教育制度诞生是以下列哪种教育制度的出现为标志?
A.教会教育制度B.行会教育制度C.国家教育制度D.中等教育制度
二、名词解释
教育目的
三、简答题
1. 教育目的的重要作用的具体表现:
导向;选择;激励;评价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现实意义?
答: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属性和社会关系、社会性需要和精神需要、社会素质和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
表现在1)人的主体性不断提升和发展,2)人的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更显得重要,3)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4)人力资源开发成为人的全面发展的主要目标。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制定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为我们确定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目标提供了理论依据。
3. 分析在实现教育目的的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和应采取的措施?
措施:
1)坚持基础教育的性质和任务,要坚持中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坚持培养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他们学会做人和进一步接受专业(职业)教育打好基础,为提高民族素质打好基础的任务。
2)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要促进学生再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获得发展。
3)深入开展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四、材料分析题
一名初中学生向语文老师报告说,她新买的一本新华字典不见了,而她曾在这本新华字典的背面写了个“玉”字。
老师问明了情况后,让这名学生先不要张扬,老师帮她找一找。
这位老师来到教室说,前两天老师布置让每位同学都买一本字典,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字典拿出来让老师检查一下。
检查中,老师发现一名学生的字典后面一页写了个“璧”字,而这显然是在原来的“玉”字上面改的。
老师当时迟疑了一下,这名女生顿时满面通红。
但老师并没有表现什么,而是继续检查其他学生的字典。
后来老师了解到这名女生品德很好,但
她家境贫寒,母亲抱病卧床。
因为还要给母亲买药,一本11的字典对她来说是很难买得起的,而老师当时要求每个同学必须买一本字典。
了解这些情况后,老师自己花钱买了一本字典,并在最后一页精心地摹下了一个“玉”字。
然后,老师当着全班同学宣布说,某某同学的字典找到了,是其他班的同学捡到的。
数年后,学生们毕业了,有一天这位老师收到一封信,里面夹着11元钱。
信里,这名学生向老师承认了错误,并衷心地感谢老师对她的爱护。
……
请用教育目的理论的有关知识,对这个材料进行分析。
语文老师的做法是妥当的。
因为:
(1)对于拿别人字典的女生,老师进行了细致的调查研究与分析,发现事出有因(因家境贫寒,母亲抱病,无钱买来字典),便没有当众“杀鸡儆猴”,而是自己掏钱为学生弥补了过失,表现了崇高的师德,令人敬佩。
(2)体现了教育目的的人道精神和人文关怀。
在整个时间的处理过程中,老师充分考虑到了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需要和感受,超越简单道德说教的束缚,对学生的品德影响深远而长久,教育效果是可靠的。
(3)既是现代教育目的价值观中“客体论”向“主体论”转变,也是教育目的中由“占有性个人主体”向“共存的类主体”转变的集中体现。
老师没有简单的息事宁人的态度,而是将个别的问题进行个别的处理,通过心灵的交流,给学生以自我觉悟的机会,表现出对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尊重和对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信任,同时又利用集体的心理氛围的影响,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着无声的引导。
教育制度部分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教育制度
二、单项选择
1.在中国古代社会中,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依据的是( A )。
A.四书
B.五经
C.六艺
D.八股文
三、简答题
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四、材料分析题
1984年4月,美国“全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在提交白官发表的题为“国家处于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报告中指出,为了寻找教育问题的答案,必须致力于终身教育,开创一个以学习化社会为目标的教改起动。
1991年4月18日布什总统发布的《美国2010年计划》的教育战略中又进一步强调,学习是终身的事业,要求全体美国人终身学习知识和技能,一辈子当学生,并号召开展一场把美国改造成“学生之国”的运动。
美国的这一改革方向体现了当代教育学在哪些方面的发展?
答题要点:
反映了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学习化社会的对人的素质的要求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弊端
终身教育制度的特点
教师和学生部分
一、名词解释
1.教师
2.学生
二、填空题
1.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
2.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的条件是个体与的相互作用。
3.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一种的关系。
三、简答题
1.简述教师的劳动特点
2.教师的职业道德包括哪些方面?
3.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四、论述题
当代教师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五、材料题:
案例一:金表的故事
一个孩子的母亲因孩子把她刚买回来金表当成新鲜的玩具给弄坏了,就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顿,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孩子的老师。
老师幽默地说:“恐怕一个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抢毙了。
”这个母亲迷惑不解,老师对她说:“孩子的这种行为是创造力的一种表现,你不该打孩子,要解放孩子,让他从小有动手的机会。
”
“那我现在该怎么办?”这个母亲听了老师的话后悔不迭。
“补救的办法是有的,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把金表送到金表铺,让孩子站在一旁看钟表匠如何修理。
这样钟表铺成了课堂,修表匠成了先生,令郎成了学生,修理费成了学费,孩子的好奇心就得到了满足,说不定他还学会了修理呢。
”
案例设疑:案例中的母亲与教师的差异何在?这种差异形成的知识背景是什么?
案例分析引导:案例中的母亲与教师的差异在于教育策略,母亲是基于惩戒的教育,而教师则是基于引导和启发的教育。
这种差异形成的知识背景是教师有深厚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等条件性知识。
这种条件性知识是作为教师的必备条件之一,是我们学这门课程的价值之一。
案例二:四块糖的故事
当年陶行知任育才学校的校长时,有一天他看到一位男生欲用砖头砸同学,就将其制止,并责令其到校长室。
等陶行知回到办公室,见男生已在等他。
陶行知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你比我按时来了。
”接着又掏出一块糖给男生:“这也是奖给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刻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
”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
陶行知又说:“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
”陶先生遂掏出第三块糖给他。
这时男生哭了:“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
”陶先生又拿出第四块糖说:“你已认错了,再奖你一块,我的糖分完了,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
”
案例设疑:联系自己成长的经历,先假设你是其中的男生,你读书的校长可能会怎样对待处理你?陶行知先生四块糖的背后寓意着怎样的教育理念?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读书成长的经历,在这种反差中可以体验出陶行知先生教育理念。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是基于一种爱的引导,是用正强化替代传统的负强化的教育。
教育理念的差异是教师素质差异的分水岭,是教师素养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案例三:两个分苹果的故事
美国一位著名心理教育学家为了研究母亲对人一生的影响,在全美选出350位成功人士,他们都在各自行业中获得了卓越的成就,同时又选出350位有犯罪记录的人,分别给他们去信,请他们谈一谈母亲对他们的影响。
两封回信给他的印象最深。
一封信来自白宫一位著名人士,一封来自监狱一位服刑的犯人。
他们谈的都是同一件事情,小时候母亲给他们分苹果。
那位来自监狱的犯人这样写道: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绿绿的大大小小各个相同,我一眼就看见中间一个,又大又红,十分喜欢,非常想要,这时妈妈把苹果放在桌子
上,问我和弟弟,你们想要哪个?我刚想说要最红最大的那个,弟弟抢先说出了我想说的话,妈妈听了,瞪了他一眼,责备说,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让给别人不能是想着自己,于是我灵机一动,改口说:“妈妈,我想要那个小的把大的留给弟弟吧。
妈妈听了,非常高兴,在我脸上亲了一下,并把那个又红又大的苹果奖励给我。
我得了我想要的东西,从此我学会了说谎,以后我又学会了打架,偷、抢为了我想要的东西,我不择手段,直到现在,我被送进监狱。
”
那位来自白宫的著名人士这样写的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绿绿大大小小各不相同,我和弟弟们都争着要大的,妈妈把最大的苹果举在手中说:这个苹果最大最红最好吃,谁都想要得到它很好。
现在让我们来一个比赛。
我把门前的草坪分成三组,你们一人一块看谁修剪的又快又好,谁就有权得到它。
我和弟弟们比赛锄草,结果我赢得了那个最大最红的苹果,我非常感谢母亲,她让我明白一个最简单最重要的道理,要想得到最好的就必须努力拿第一。
想要什么,想要多少,就必须为此付出多少努力和代价。
案例设疑:两个母亲不同的教养方式中包含着怎样的教育理念的差异?我们中国的母亲与哪位母亲的教育方式更贴近?这种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成长特别是人格的发展有什么深层的影响?
案例分析引导:两个母亲不同的教养方式包含着教育理念的差异,第一个母亲是是基于一种形式主义而忽略了人本有的天性的教育理念,而第二个母亲则是用良性的激励去倡导公平竞争的意识。
中国的母亲与第一位母亲的教育方式更贴近,常常灌输“孔融让梨”的故事。
这种教育方式对儿童的人格成长有一定负面作用,容易培养儿童人格的两面性,导致人格的伪善和分裂。
分苹果的故事告诉我们:一、抓住生活中孩子面临道德难题和利益冲突时,是激发孩子道德潜能发挥的时机。
二、道德选择建立在孩子真心实意的基础上,才能正确激发孩子的道德潜能。
三、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应该是:指导孩子面对问题的思考方法,不要以自己的意愿代替孩子的分配分析和选择。
四、创造机会帮助孩子会道德选择和行为的方法,从自己的经验和内心确立基本的道德标准。
材料四:《中国青年报》有关师生关系的调查表明:有近60%的老师说自己爱自己的学生,而感到这种爱的只有5.6%。
另有47%的学生没注意到。
而学生说自己爱自己的老师只有20%。
案例设疑:以上案例都是从学生的视角反映了我国教育的一些现状和问题,结合你们成长的经历,谈谈我国教育的问题及问题背后的原因?里面的学生有太多的灰色体验,这些灰色体验的背后,谁是最主要的推手?
案例分析引导:以上案例反映出了我国教育现实中学生在巨大的学习压力下的痛苦压抑的读书世界,这也折射出我国教育存在在应试为本、分数为纲,管理简单粗暴,缺乏人性化等问题。
而其后的真正推手是教育制度的滞后教育理念的禁锢。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分析古今教育的不同:
材料一:
孔子毕生从教,孜孜不倦,开创私学。
孔子弟三千,贤者七十二。
我从教15年,弟子不下五千,贤者未知……
材料二:古代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
随着生产和社会的发展,阶级、国家、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和阶级统治的职务──官出现了,文字、科学的萌芽和学校也出现了。
这就是说,当人群分化为剥削统治阶级和被剥削统治阶级的时候,就出现了做官的问题;当教育从生产劳动的过程中第一次分离出来的时候,就出现了学校,这就是包括奴隶主学校和封建主学校在内的古代学校,这时也就出现了读书的问题。
新出现的剥削统治阶级把自己的子女送进学校学习,并不是为了学习生产知识和将来参加生产劳动,而仅仅是为了学习统治术和将来成为新的剥削统治者。
因此,古代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剥削统治术及其基础的文化知识。
这就是说,古代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为剥削阶级培养统治人才的;或者说,古代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读书做官。
(选自《比较教育》,王承绪等主编)
材料三:古代学校的教育内容
师氏所教的为三德、一曰至德,以为道本。
二曰敏德,以为行本。
三曰孝德,以知逆恶。
案至德,大概是古代宗教哲学上的训条,孝德是社会政治上的伦理训条。
三行,一曰孝行,以亲父母。
二曰友行,以尊贤良。
三曰顺行,以事师长。
保氏所教的为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六仪,一曰祭祀之容,二曰宾客之容,三曰朝廷之容,四曰丧纪之容,五曰军旅之容,六曰车马之容。
这是古代贵族所受的小学教育。
至于大学,则《王制》说“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
”此所谓礼乐,自与保氏所教六艺中的礼乐不同,当是宗教中高等的仪式所用。
诗即乐的歌辞。
书当系教中的古典。
案例设疑:以上三则材料分别从哪些角度对古今教育进行比较?从中可以反映出教育又有哪些特点?
案例分析引导:以上三则材料,是分别从教育的规模,教育的目的,教育的内容上去比较古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的不同。
这一面说明教育的历史性,一方面可以看出也说明教育的发展性、社会性。
材料1:19世纪末,美国西部有个坏孩子,他把石头扔向邻居的窗户,把死兔装进桶里
放到学校的火炉里烧烤,弄得到处臭气熏天。
9岁那年,他父亲娶了继母,父亲对继母说:
“你要注意着孩子,他在我们这里最坏,让我防不胜防。
”继母好奇地走进孩子,对孩子进
行了全面了解后,对丈夫说:“你错了,亲爱的,他不是最坏的孩子,而是最聪明的孩子,
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发挥他聪明才智的地方罢了。
”继母很欣赏这个孩子,在她的正确引导
下,孩子很快走上了正路,后来成为美国著名的企业家和思想家,他就是戴尔.卡耐基。
问题:你怎样理解“坏孩子”“差学生”?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发?
答:所谓差等生就是指那些不能达到基本教育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水平较差或发展不平衡
的学生。
学生都是可教育的,没有哪个学生天生就是不想学好,世界上只有教不好学生的老
师,决没有不可教育的孩子。
教育的力量是巨大的。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1、平等
公正地对待他们,尊重、理解、信任他们,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
2、一分为二地看待他们,
找出教育的切入点。
3、给差等生以高尚的教育爱,转变差等生并不难,使他们成为国家的
栋梁之才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材料2:著名哲学家黑格尔当年从神学院毕业的时候,他的老师给她写过一则评语:“黑
格尔,健康状态不佳。
中等身材,不善辞令,沉默寡言。
天赋高,判断力健全,记忆力强。
文字通顺,作风正派,有时不太用功,神学有成绩,虽然尝试讲道不无热情,便看来不是一
个优秀的伟道士。
语言知识丰富,哲学上十分努力。
问题:黑格尔老师的评语有什么特点?你认为怎样给学生写评语?
答:我觉得黑格尔的老师的评语,以比较艺术的方式,让孩子和家长知道缺点与不足的
地方,这样有利于孩子的进步,这评语从平静的语气,应力求写出“这个人”来,遵循以下
三个原则:1、写给学生看出。
2、写出“这个人”。
3、写“这个人”的“新起点”应运用发
展的眼光,通过鼓励的方式让学生交流,对学生的发展和取得成绩表示认同。
使学生形成健
康的目的,自我认识,更好地把握自己未来的发展,更体现一定“教育性”。
材料3:如今的孩子很小就接受了各种各样的新生事物,脑子里千奇百怪的东西很多。
有时
候,他们会在课堂上或课后向你提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
比如,你在课堂上讲太阳和月亮,
有的孩子便会问:“老师,太阳为什么白天出来?月亮为什么晚上才出来?”对这样的问题
还能勉强回答,但有些孩子在课后向我提的问题,真的让我难以回答。
比如,有的孩子会冷
不丁地问你:“老师,什么叫‘酷毙了’?”“老师,怎样才能当上还珠格格?”我一时哑然。
有时我想,或许我真的是年纪大了,不再适合当小学老师了。
问题:面对这位老师的困惑,你认为问题出在哪儿?请从教师素质现代化的要求来回答。
答:
这位教师的困惑,主要在于他对当今时代社会的新生事物,新鲜词的不理解,换句话说是教
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跟不上步伐。
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教师素质的现代化。
因为教育中的任何活动都要靠教师进行,教育的目
标的实现,效果如何都取决于教师。
教师素质的现代化包括: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职业道德素质的现代化,能力素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