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辩论文——精选推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辩论⽂
现代通讯技术发展的负⾯影响
现代通讯技术发展的负⾯影响
摘要
本⽂根据世界新闻报的窃听丑闻以及⽹易泄漏⽤户cookie案例出发,提出科技发展对个⼈隐私的威胁,并指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不能简单地把责任归结给技术本⾝,⽽应该从使⽤技术的我们着⼿,媒体⼈的职业操守、价值观的堕落,媒体权利
的“出界”。
⽽要规避这些东西,就需要防⽌媒体资源过度集中、提⾼媒体⼈的职业操守、将“权利”从媒体中剥离。
在市场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今天,要想真正享受科技带来的快捷我们可能还有很长⼀段路要⾛。
关键词
世界新闻报窃听cookie 泄漏隐私价值伦理
正⽂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我们的交流⽅式从简单的书信、电报、电话已经发展到现在的⽆线通信:移动电话、⽹络视频、邮件甚⾄现在陷⼊收费争议的微信等各种各样的通信软件。
这些技术的发展使我们的交流更简单、快捷、准确甚⾄丰富。
我们⾜不出户就能买到各中⽤品、坐在电脑前就能知道世界各个地⽅发⽣的事情,同样还能和朋友视频通话、接受教育。
这⼀切都源于科学技术尤其是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
我们在享受科技发展带给我们便捷的同时,也不知不觉被暴露在个⼈隐私被威胁的地⽅。
英国发⾏量很⼤的《世界新闻报》的窃听史始于2005年对英国王室成员语⾳邮件的窃听,当时鲁伯特·默多克的新闻集团和英国政府都试图掩饰这⼀丑闻。
然⽽⼀系列对该报的诉讼和对相关⼈员的逮捕曝光之后,《世界新闻报》的窃听丑闻已经⽆法掩盖了。
据报道,从2005年开始,受到《世界新闻报》电话窃听⼈数的保守估计为2000⼈,⽽其中对《世界新闻报》提出法律诉讼的已超过20⼈。
2006年,《世界新闻报》记者古德曼就被曝雇⽤私家侦探莫凯尔窃听威廉王⼦和哈⾥王⼦⼿机信息。
此后,去年4⽉,报社⾸席记者瑟贝克和原新闻主编埃德蒙森也因涉嫌⾮法窃听电话被捕,窃听对象包括诸多政要,甚⾄包括前⾸相布朗。
如果说《世界新闻报》此前对名⼈政要的窃听还不⾜以激怒公众的话,这⼀次被曝为获取新闻线索对被绑架⼥童的⼿机进⾏窃听⽽影响了警⽅的侦破⼯作,则像⼀颗重磅炸弹⼀般激起公愤。
2002年3⽉的⼀天,英国⼀位名叫⽶莉·道
勒的13岁⼥孩在放学路上失踪,引发英国警⽅的⼤规模搜索⾏动。
6个⽉之后,道勒的遗体在⼀⽚树林⾥被找到。
⽽凶⼿却迟迟未被逮捕。
7⽉4⽇,英国媒体报道,在这名⼥孩2002年3⽉失踪后,《世界新闻报》就曾雇佣私⼈侦探窃听道勒的⼿机语⾳信箱,当道勒家⼈和朋友的留⾔占满了语⾳信箱后,《世界新闻报》雇佣的侦探擅⾃删除了部分留⾔,这导致受害者家⼈以为道勒还活着,同时也⼲扰了警⽅的侦破⼯作。
这则最新披露的丑闻让英国全国上下⼀⽚哗然。
英国议会6⽇就此事展开紧急辩论。
⾸相卡梅伦表⽰,电话窃听事件令⼈感到震惊和⽓愤,并称⽀持对《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展开独⽴调查。
此外,还有⼀件事值得注意:今年的3.15晚会加⼤了对互联⽹安全的曝光⼒度,作为三⼤门户⽹站之⼀的⽹易被曝光偷窥上⽹⽤户的cookie,通过偷窥⽤户的隐私,推送各种钓鱼⽹站和垃圾⼴告。
cookie,被⽐喻为⽤户的⽹络⾝份证。
⽤户登录某⼀⽹站时,⽹站会将⽤户的浏览记录、IP地址、⽹卡号、⽤户名、密码等信息,存放到⽤户电脑⼀个叫cookie的数据包中,当⽤户下次再登录该⽹站时,⽹站便可以利⽤cookie⽂件⾃动识别⽤户。
⽹易等⼀些⽹站同意第三⽅公司通过植⼊代码、获取cookie,从⽽锁定⽤户、精准投放⼴告。
⽹易传媒号称拥有3亿多互联⽹⽤户cookie数据;悠易互通、艾维⾢动号称拥有5亿⽹民cookie数据;传漾公司号称拥有9亿cookie;亿玛在线号称拥有9亿cookie。
央视记者调查发现,对第三⽅公司这种⾏为,⽹站其实是知情的。
此外,⽹易公司也会对⾃⼰的⽤户进⾏跟踪分析,甚⾄包括⽤户⾮常隐私的邮件内容。
登录⼀些⽹站,右下⾓⽴刻弹出⼀条贷款⼴告,10秒钟后⾃动消失。
这样的“神秘⼴告”并不鲜见,但连⽹站负责⼈对这些⼴告都毫不知情。
实际上,这些⼴告是⽹络⼴告公司通过宽带运营商偷偷给⽤户强⾏推送[1]
近两天,我发现⼀个奇怪的现象,我之前在京东上看过⼏款包包,令⼈吃惊的是,我在新浪上的浏览⽹页时,就看到那⼏款包出现在⼴告的位置,⽽且每次打开新浪都是这样,是不是我的⽹页cookie也被这样泄漏了?下⾯简单总结下现代通讯技术发展所产⽣的负⾯影响
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得个⼈⽣活中没有隐私
沈⽟麟2在谈到⾼科技时指出:⾼科技下⽆隐私。
⽹上追踪软件、⼿机跟踪台,甚⾄还有更⾼级的“瞬间电磁脉冲发射监视”的装置,能够在1公⾥内⽤电⼦
枪对准你的电脑的显⽰屏发出的信号。
⽽我们对这种现象⼜⽆可奈何,有⼀美国⼥参议员曾抱怨说:⼈们正在对他们的⾝份失去控制,我们的私⼈⽣活正在成为市场上具有价值的商品。
现在我们⾯临的情况⽐⽂章中还有可怕的多,这到底影射了什么,值得我们思考。
现在社会公共安全有了⼀定的保障,⽽这种潜在的隐私安全却受到巨⼤的威胁。
的确,通讯技术、移动存储技术的发展在⼀定程度上对这种现象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
通讯技术向多功能⽅向发展,我们拿着⼀部⼩⼩的⼿机,就能知天⽂、晓地理、看影视⼋卦等等,但是移动通讯在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各种垃圾软件、恶意软件也更容易侵⼊,不知不觉我们的⾏动可能尽在别⼈的掌握之中;硬盘存储的发展,使得我们的电脑能容纳很多东西,正是那些我们忽视的历史记录被利益熏⼼出卖,我们的⼀举⼀动,貌似都在别⼈的监视下。
我们看似⽣活在⼀个⾼度发达的社会,实际上我们的⽣活早已千疮百孔,隐私隐患愈演愈烈,特别是像美国、英国等⾼度⾃由的社会⾥。
⽽且这种隐私安全不是我们⾃⼰就能保护得了的。
由此,我们在享受⽹络便捷,移动通讯⽅便的同时也同时承担着隐私被泄漏,我们的⾏动被偷窥的风险。
这是现代通讯带给我们的便利的同时,也隐藏着危机。
固然,这种危机可以归结为通讯技术的发展,但是要将责任完全丢给技术的进步,也是不合理的。
毕竟,她带给我们的好处远远待遇可能存在的危险。
我们只能怪⽆孔不⼊的利益的驱使。
上述两个例⼦中的主题都能从中获得不菲的利益,⼀个是报纸的巨⼤的发⾏量,另⼀个直接可观的⾦钱交易。
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得个⼈忘却职业操守
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定程度上助长了社会上的⼀些不合法的牟利⼿段。
为什么现在私家侦探那么受欢迎,就是因为他们掌握了现代科技特别是⼀些通讯⼿段,来帮助他们跟踪、监听⼈的活动及信息。
更甚的是,那样将窃听⾄于某个普通⼈的⽣活,只为达到⾃⼰的不合法的⽬的。
就像世界新闻报的做法,通讯技术的发展助长了他们的嚣张⽓焰,置个⼈职业操守不顾,甚⾄可以说泯灭了⼈性。
随着对窃听事件调查的进展,该报甚⾄还涉嫌窃听美国“9.11”遇难者家属来获得新闻线索,这些⾏为不仅触犯了法律,⽽且还伤害了遇难者的家庭。
该报将消息来源建⽴在公众的痛苦之上,为了⾏业私利去触碰公众利益,置道德于不
顾,完全背弃了社会责任。
针对这些问题,应该重塑有价值、有责任的新闻观,媒介机构必须对社会和公众承担和履⾏⼀定的责任和义务,坚守新闻从业⼈员必备的⼀些职业操守,防⽌由于传媒道德低下导致整个社会道德和⽂化堕落。
同样,⽤户cookie被泄漏⼀定程度上也影射出⽹站⼯作⼈员的职业操守。
资深媒体⼈、《商业价值》主编张鹏表⽰,企业在收集⽤户个⼈信息时要特别慎重“⽤户的个⼈信息相当于个⼈财产,上传个⼈信息的⽬的是换取互联⽹服务,这必须是透明和等价的交换”。
不道德的企业借机搜集⽤户数据,借⼝是必须使⽤⽤户位置或通讯录才能完成某项服务。
⾟阳担忧,普通公众很难判断⼀款互联⽹服务索取哪些个⼈信息是合理的3。
在科技⾄上的时代,没有这些电⼦产品我们⽣活可能就瘫痪了,⼤家都不知道该怎么⽣活了。
但是,另⼀⽅⾯,我们⼜不能忽视科技发展带给我们的负⾯影响。
结语
通讯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活学习带来诸多便利,也是我们的⽣活更简单、更丰富多彩,⽽且,现在通讯技术还在向更加快捷、功能多样化的⽅⾯发展,我们要感谢⼀个个⼯程师在通信⽅⾯所做的努⼒。
但是,反过来,在我们坐享这些成果的时候,我们的⽣活也处于⼀种更加公开的、没有秘密的境地,这⼜是我们需要防范的。
我们在使⽤这些现代化的⼯具的同时,也要留⼼她可能给我们带来的负⾯的影响。
1 王洋.315晚会曝光⽹易邮箱泄露⽤户隐私. 2013-03-16,养⽣中国.
2 沈⽟麟.⾼科技下⽆隐私,乡镇企业科技,1989-05,,33-34
3 佚名. Cookie是⼯具还是⿊⼿:技术⽆罪企业有责,破洛洛,2013-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