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员工安全教育与培训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员工安全教育与培训管理制度

员工安全教育与培训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提高企业员工安全意识、掌握员工安全培训需求,确保培训的有效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达到企业生产安全运行的目的。结合企业实际,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在识别和提升员工安全意识中,企业建立监测、跟踪意识提升及深层次培训需求机制。

第三条根据国家法规要求和企业实际情况,每年由安全生产部对企业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并制定安全教育与培训计划。

第四条为测试和评估员工的培训效果,企业建立培训适宜性的评估机制,对安全生产部的安全培训教育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

第二章适用范围

第五条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员工安全意识的识别、安全培训需求分析和管理。

第三章员工安全意识的识别与提升

第六条安全生产部定期对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进行辨识、调查与评价,考察员工对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的熟悉程度,以此作为拟定年度员工安全教育与培训计划的依据。第七条员工安全意识的辨识、调查与评价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企业的安全生产方针;2.岗位职责和操作规程;3.个体防护用品配备和使用;4.人身安全的有关知识;

5.防止伤害的纠正行动;

6.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

7.工作场所特定的安全要求;

8.特定风险;

9.应急程序;10.事故、事件报告程序。

第八条安全意识的辨识、调查与评价要考虑各层次员工的实际情况,主要采用“考试和问卷调查”两种相结合的方式,也可采取现场实际了解的形式进行。

第九条新员工入职后,首先接受安全意识的教育。结合日常安全教育和专项安全教育等内容及要求,对员工安全意识的薄弱环节进行专题培训,并对其意识情况进行重点跟踪。

第十条企业各级管理人员由于其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应专门编制培训计划并按计划实施培训,使管理层的特定要求、安全意识与其工作职责相适应。

第十一条在下列情况下,安全生产部要组织员工对工作场所特定的安全要求、岗位职

责和操作规程、人身安全的有关知识、防止伤害的纠正行动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进行回顾:1.当生产、服务工艺及流程发生变化时;2.当员工脱离工作岗位超过规定时间返岗时。

第十二条对员工进行有关安全意识培训的回顾时,重点从以下二个方面进行:1.新员工安全意识培训;2.工作现场特定安全意识培训。

第十三条安全生产部应加强企业全员安全意识的宣传,利用视听资料等各种形式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

第十四条确定员工的安全意识是否得到提升,主要采用以下方式和方法:1.对员工和各级管理层的安全意识及要求的一致性进行检查;2.对于员工前后安全意识状况进行调查与评价。

第四章培训需求的识别与分析

第十五条企业所属各单位、部门将本单位、部门员工培训的需求识别信息汇总递交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对企业员工安全培训需求进行分析。

第十六条安全培训需求的识别要针对所有员工和所有作业过程,充分考虑以下内容:1.员工的需求;2.领导的要求;3.变化的需求;4.生产过程的回顾;5.记录的回顾;6.员工反馈意见;7.事故、事件信息;8.风险评价结果。

第十七条员工安全培训需求的识别可采取以下办法:1.答题法;2.问卷调查法;3.现场了解法;4.意见反馈法;5.其它方法。

第五章年度安全教育和培训计划的制定

第十八条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根据企业要求和员工安全意识的识别、培训需求信息制定企业年度安全教育和培训计划,并将年度安全教育和培训计划递交至企业办公室。

第十九条年度安全教育和培训计划应包含以下内容:1.员工安全意识提升计划 2.员工安全意识宣传计划3.常规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如三级教育)4.其它专项教育培训计划第六章培训实施要求

第二十条在年度培训计划实施过程中,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各单项培训要求与计划,计划中要明确:1.培训目标;2.培训大纲;3.培训时间;4.培训内容;5.培训方式;6.培训教材;7.考核方式。

第二十一条对各级管理人员的培训内容:1.事故调查分析技术;2.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技术;3.沟通技巧;4.检查、审核技术;5.法律依从性管理;6.应急管

理;7.职业卫生管理;8.变化管理。

第二十一条对员工的能力要求,主要考虑:1.用工连续性;2.变化的要求;3.特定岗位的能力要求;4.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5.风险评价结果。

第二十一条对安全生产可能有重大影响的员工的培训内容:1.工作中潜在的风险;2.事故预防及应急响应中的职责;3.依从标准化系统的重要性;4.偏离制度可能的后果;

5.操作程序、工作说明。

第二十一条按照国家或行业有关规定,结合特殊工种的作业内容及要求,对特种人员进行专门培训,经考试合格并取得资格证书后,方可持证上岗。

第二十一条培训时间必须满足下列要求:1.经理不少于40学时;2.安全管理人员不少于120学时;3.员工不少于32学时;4.新员工不少于72学时。

第二十一条对员工的培训效果和实际能力,要定期通过以下途径进行测试和评估:1.员工反馈;2.管理层反馈;3.测试结果分析;4.现场应用能力。

第二十一条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要做好并保存员工的各项安全培训记录。

第七章其它专项安全教育

第二十一条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安全理论知识和安全操作技能的培训,并经过考试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方可上岗独立作业。

第二十一条复工、调换工种、岗位的安全教育:1.凡离开本岗位一个月及以上的生产岗位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复工安全教育。离岗一个月以内由班组负责复工教育;离岗一个月以上由单位(部门)负责复工教育。2.凡调换工种的生产岗位人员,必须先进行调换岗位技能知识的培训,考试合格后再进行安全教育。3.教育内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离岗期间上级有关安全方面的新规定;新岗位安全管理知识和安全技术知识;本工种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脱产期间,本单位发生重伤以上事故案例。第三十条单位在应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时,必须对有关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并经考核合格后才能安排其上岗。

第三十一条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其他专(兼)员安全员需经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培训,培训考试合格,取得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培训证书,持证上岗。

第三十一条部门副职以上领导由安全生产部组织培训,培训考试合格者,继续留任岗位。考试不合格者补考一次,补考仍不合格的,建议企业取消其任职资格。

第三十一条班组长和班组安全员的安全教育由安全生产部组织培训,每年进行一次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