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的对法
对联基础字属对法
对联基础字属对法一字属对法:1.天类:风=雨,日=云,霜=雪,月=星,烟=露,雾=霞,雷=电,雹=虹,春=夏,夜=朝,年=岁,暑=寒。
2.地类:山=水,石=泉,河=井,海=江,城=市,邑=田,乡=野,路=桥,溪=谷,沼=池,波=浪,岸=滩。
人伦:男=女,祖=孙,妻=子,弟=兄,宾=主,圣=贤,士=农,死=生,穷=富,面=心,足=头,目=眉,身=手,智=愚,孝=忠。
3.物类:冠=履,带=衣,珠=玉,斗=升,刀=尺,剑=枪,灯=镜,帐=帘,酒=茶,花=草,松=竹,杏=桃,梅=菊,马=牛,禽=兽。
所谓一字属对法这种形式,一般说来是不能成为一副对联的(个别例外),这种属对方法实际上是说明对联中单一的词或词组的属性(类别),同另一词组含义相一致(有部分伴有比较或相反意),如,智对愚,穷对富。
也有相辅辞意的,如,月对星,山对水(名词类)。
一字属对法分动词比较级,名词并列级。
两者都要求属性相对二字属对法:1.天文类:春风=夏雨,白青=天日,风剪=月轮,煮雪=餐霞,花朝=谷日,九夏=三冬,丁年=午夜,菊月=梅天。
2.地理类:山腰=水腹,蜀道=秦关,黄浦=赤城,榆梓=里关,济北=淮南,金井=玉溪,岐山=渭水,剑阁=炉峰,西江=北海,雁门=鸡泽。
3.人伦类:桥父=芥孙,荻母=梅妻,茶酒=圣神,奇侠=逸民,农夫=士子,织女=针神,红玉=绿珠,白眉=黄发,云鬓=雪肤,口禅=牙慧。
4.器物类:缁衣=赤舄,衾角=帐眉,琉琥=珀璃,玉杯=金珥,红白=简笺,棘矢=桑弧,秧针=稻剑,芍药=茶蔗,鹦鹉=鹧鸪,吴牛=蜀犬。
二字属对法的规则,亦须按天文,地理,人伦,器物等词的属性来对,如:菊月对梅天,奇侠对逸民。
这里的“奇”和“逸”均属形容词,一定要和“侠”和“民”等名词组合起来,才能成为完整的“词组”。
三字属对法1.天文:风吹花=日照树,月移栏=云出岫,看花日=斗草天,烟初露=未乾散,含宿雨=带朝霞,嫩霜寒=香雾湿,桐花雨=楝花风,月满湖=星临户,歌风曲=咏雪诗,彩虹垂=晴日映2.地理:山有色=水无声,水如烟=涛似雪,榆塞外=柳城东,十二衢=三千界,松菊薜=萝泉径,杏花村=桃叶渡,波澜阔=岛屿深,傍山城=临水泽。
对联的二十九种对法
对联的二十九种对法对联的格律,简称为联格或联律,是指前人在对联创作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找出的使后学者有所遵循、可以避免走弯路的格律。
对联的格律可以分为三方面来谈。
一是原来标有“诗格”的联格,它对对联的对仗、格式等有着根本性的要求,却从无联格之名。
第二个方面,也已用作联格,同样没有联格之名的种种对法要求,通常称之为“对仗”;它对对联的对仗格式也同样带有根本性的作用。
第三个方面,是有联格之名的一些格式但它仅仅是对联诸格中的一个局部,如“嵌字格”等。
根据这三个方面,现将对联格律分早期的格律、后出的联格、以及镶嵌格等三方面分别介绍。
一、早期的格律对我国早期的诗格作较全面整理的应算是日本的空海和尚的《文镜(礻必)府论》,他归纳整理了我国早期的诗格理论形成此书,其中的二十九种对,后来被兼用到对联创作之中成了最早的联格。
现将其摘录如下:(—)二十九种对(节录,有些已予简省)1、的名对(又名正对、切对)的名对者,正也。
凡用文章,正正相对。
上句安天,下句安地;上句安山,下句安谷;上句安东,下句安西;上句安南,下句安北;上句安正,下句安斜;上句安远,下句安近;上句安倾,下句安正。
如此之类,名为的名对。
初学作文章,须作此对,然后学其余也。
例句:东圃青梅发,西园绿草开;砌下花徐去,阶前絮缓来。
元兢曰:正对者,尧年、舜日:尧舜皆古之圣君,名相敌,此为正对;上用松桂,下用蓬蒿,松桂是佳木,蓬蒿是恶草,此非正对也。
2.隔句对(后人把它叫作扇格对)隔句对者,第一句与第三句对,第二句与第四句对,如此之类,名隔句对。
诗曰:昨夜越溪难,含悲赴上兰;今朝逾岭易,抱笑入长安。
释曰:第一句昨夜与第三句今朝对,越溪与逾岭对;第二句含悲与第四句抱笑对,上兰与长安对,句为隔句对。
3.双拟对。
双拟对者,一句之中所论。
假令第一字是秋,第三字亦是秋,二秋拟第二字,下句亦然。
如此之对名双拟对。
诗曰:夏暑夏不衰,秋荫秋来归;炎至炎难却,凉消凉亦追。
按:“拟”的意思是似,比。
楹联基础知识汇总
楹联基础知识汇总对联简称对,俗叫对子或联语,一般上联叫出句、对公或对首,下联叫对句、对母或对尾;一、对联的特点:对联具备四个特点,即:字数相等、平仄相合、词性相对、内容相关;1、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2、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3、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4、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二、对联的分类:从内容广泛来分类1、写景状物类:描写壮丽风景或雅兴志趣之事;例: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2、叙事咏物类:记叙咏怀、评述古人、体察社会、启迪后人;例:义存扶汉三分鼎===志在平金一片心3、抒情言志类:抒发思想感情,志趣理想;例:西塞论心亲旧雨===东山转眼起新云4、格言哲理类:用满含哲理,意味深长的格言勉励治学立业,修身处世;例: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非难5、讽刺讨檄类:主要出自尖税矛盾得不别解决时,辄以对联形式讽刺檄讨;例:刑户吏礼工兵,大堂六部===马牛羊鸡犬豕,小畜一家三、对联的形式:1、正对例:龙藏巨海秋云淡===鸟宿荒冈夜月寒2、反对例:旧社会天灾人祸===新时代国泰民安3、串对流水对例:三杯竹叶穿心过===两朵桃花上脸来4、工对又叫严式例: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5、宽对是和工对相对而言的例:咬定几句有用书,可充饮食===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6、回文对回文又称回环它有三种不同的写法:①上联倒转作下联法:“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②上下联顺逆同一法:“北陵奇景奇陵北;南塔新奇新塔南;”③上下联颠倒互换法:“禽鸣听耳悦;鲤跃视神怡;”可读为“怡神视跃鲤;悦耳听鸣禽;”四、对联的写作技巧一、遣词技巧1、比喻法例:勤是摇钱树===俭为聚宝盆2、夸张法例:一粒米中藏世界===半边锅里煮乾坤3、衬托法例: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春色半城湖4、对比法例:心清水浊===山矮人高;5、反对法例:藕入池中,玉管通地理===荷出水面,朱笔点天文6、自对法例:闲云野鹤翩翩去===万水千山得得来其中,“闲云”与“野鹤”“万水”与“千山”,自对颇工7、借对法例:红白相兼,醉后怎分南北===青黄不接,贫来尽卖东西8、借代法例:藏古今学术===聚天地精华9、双关法例:因荷而得藕===有杏不须梅;“荷”、“藕”、“杏”、“梅”另有谐音,第二层意思是:因何而得偶;有幸不须媒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第二层意思是:怜子心中苦;离儿腹内酸;10、用数法例:万树梅花一潭水===四时烟雨半山云孤庙独宿一将军,单枪匹马===对河两岸二渔翁,并钓双沟二、用字技巧1、拆字法例:鸿是江边鸟===蚕为天下虫2、合字法例:八刀分米粉===千里重金钟3、复字法例:佳水佳山佳风佳月,千秋佳地===痴声痴色痴梦痴情,几辈痴人;4、叠字法例: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年年暮暮朝朝;5、同字异音法例: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6、同音字法例:闲人免进贤人进===盗者休来道者来;7、谐音法例: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丫头啃鸭头,鸭头咸,丫头嫌;8、漏字法例: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横批:南北上联表示缺衣一,下联表示少食十,横批表示无东西;此外还有同傍法、拟声法、析数法、应首法、数字领法、交叉法、复韵法、虚字法、玻璃字对三、组句技巧1、回文法例: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1倒句回文例:结同心果===开并蒂花倒读即为:2倒章回文例: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海日晴倒读即为:晴日海霞红霭霭===晓天江树绿迢迢2、排比法这种方法多用于长联例:鹄比翼,花颦眉,柳拂裙,画意更兼诗意==林蕴幽,水凝碧,山环翠,东湖不让西湖3、顶针法例: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4、反复法例:佛言不可说,不可说===子曰如之何,如之何;5、嵌字法:分嵌中还可分为若干种;1整嵌:就是把名字整个嵌人联语中,并保持名字的整体性;例如: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魏无忌、长孙无忌,彼无忌,此亦无忌;2分嵌:将一个名字拆开,分别嵌入上下联的有关位置;6、反问法例:不经几番麻炼===怎成一段锋芒7、设问法例:雄关百二谁为最===要路三千此并名;8、分总法1先总后分式;例:四声平、上、去、入===八字年、月、日、时;2先分后总式;例:松、竹、梅,岁寒三友;桃、李、杏,春风一家;此外还有潜意法、歇后语法、婉曲法、层递法、无情法五、对联的禁忌1.忌同声落脚2.忌同声收尾3.忌三平尾或三仄尾4.忌孤平或孤仄5.忌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6.忌同义相对※在对联创作中运用平仄规律,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在不因词害义的前提下,上下联的句脚最后一个字,应尽量做到上仄下平;如:天赐灵湖,幅幅美景天铸就;地书华章,张张图画地生成彭贤伦题罗甸县烈士陵园长廊联;2长联中,分句停顿的字,平仄应当交替、相对;一般情况下,1—11字为短联,12—20字为中联,20—29字为长联,30—60字为中长联,60—100以上为特长联;3上下联相对的每个音节上停顿的字,以及相对的每一个分句停顿的字,平仄应当对立;如:生似高山仰日月;逝如流水汇江湖沙先贵题罗甸烈士陵园大门联;4对联上下联的句脚,原则是以“上仄下平”为好,但,如果因内容限定,不好做到的话,也可以不拘平仄,不能因词、因声而害义;5对联中有些特殊的字词对偶,可以不拘平仄,主要是同字相对、专用名词相对、文言虚词相对,用字技巧奇险的字相对可以不拘平仄正如红楼梦里林黛玉对香菱谈诗时所讲的“如果有了奇句,平仄虚实不对立是使得的”;近日人潮沸腾;来日天翻地覆;其中“日”字相对,平仄相同,不讲究对立;※关于调平仄的三种格式①按音步调平仄:②按语意调平仄:③上联不论,下联工对:上联只管按意思说去,不拘平仄,下联要与之严格工对;六、对联的基本要素1、字数句数相等:上、下联用字数目及句子数目完全相等,是对联的首要要条件;上联如五言对五言、七言对七言等如罗方友题罗甸千岛湖联:一坝横空,天光云影平湖聚上联两句11言;万峰耸立,木色山辉深谷飘下联两句11言;桃花开喜色上联五言;柳浪荡情歌下联五言;2、词性相当:上下联句法结构的对应位置,用词的词类属性要一致;对联的对偶,对于词语的要求,是上下联相对的词或词组在词性上必须一致,这是对联的精髓词性相当指的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副词对副词等等,即同类词对同类词,所属范畴越小,对仗越算精工;如王晓毛题罗甸千岛湖:雾锁三龙湖,雾散鱼如天上客;云封千里路,云开鸟似水中仙;花外子规燕市冷↓↓↓↓↓名词方位词名词名词形容词↑↑↑↑↑柳边精卫浙江潮3、结构相应:指语法结构相称;所谓结构,即几个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叫结构;水作青罗带↓↓↓主语谓语宾语主谓动宾↑↑↑山为碧玉簪4、节律相协:对联中语句的语流节拍,上下联要一致,即单音节对单音节,双音节对双音节,多音节对多音节;构成句子的词组和节奏,在“五言”诗中,一般句式为“二二一”或“二三”;在“七言诗”中,一般为“二二二一”或“二二三”;对联,因为字数多少灵活,篇幅不拘一格,故无固定格式;但上、下联句式必须一致,否则就造成“失拍”;对语的节奏是音和义的停顿规律,分语意节奏和声律节奏两种;①语意节奏:如“党兴盛举;春润神州”为“二二节奏”;②声律节奏:一般以两个字为一节奏,又称音步,构成声律单位,以此论节奏;不雨山常润↓↓二三↑↑无云水自阴帆运浮云阔↓↓↓二二一↑↑↑江空得月多5、语意相关:上下联所表达的内容相关联,统一于主题;对联,顾名思义,不仅要对偶,而且要相联;如果内容上缺乏有机的联系,即使上下联文字对偶再工整,也只能是毫不相干的两句话,不能组成有意义的对联;一般上联写景、下联抒情;上联轻,下联重;上联虚、下联实;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下面这一副上下联无关联,就不能称作对联:门前绿水流将去;屋里青山跳出来;6、平仄相对:联文用词缀句按节奏安排平仄交替;上下联对应节奏点位置的用字平仄要相反;对于单边两句及两句以上的复句联,每句句脚平仄按音步递换,句脚拼节形成“仄顶仄,平顶平”的格局;上联收于仄声,下联收于平声;平仄,古代汉语中平、上、去、入四声的简称;平仄相对的要求,是为了使对联读起来,节奏分明,声调和谐,起伏跌宕,抑扬有致,形成一种音乐美;要使平仄运用得好,首先要了解“四声”;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对四声的划分略有不同;旧四声:平声上声、去声、入声;新四声:–′ˇ‵;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第三声、去第四声简言之,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第一、二声为平声;第三、四声为仄声新四声;判别声调平仄遵循“双轨制”,但旧四声、新四声在同一联文中不得混用;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出”为旧四声,当仄声用;平仄声律是诗词对联可知律的重要因素,可以说,没有平仄,就没有诗词对联;所以,创作时,一定要学会调平仄,这是基本功,不是可有可无的;。
二十八种对仗方法
二十八种对仗方法本讲主要讲解28种对仗方法《对仗二十八种对仗方法》对仗是中国楹联最根本的特征,何为对仗?古人谓之“实对实,虚对虚”、“有无虚与实,死活兼重轻”(《缥湘对类》)。
今人则总结为“六要素说”。
不过,这仅仅理论上的清规戒律,在实际对联创作中,其对仗却是千变万化、异彩纷呈的。
当然,万变不离其宗,“对仗”的核心原则总是贯串其中。
否则,无以名之对联。
对联有多少种对仗方式?古今有很多人从不同角度提出过种种模式,如“工对、宽对、借对、自对、蹉对”等等,大多己约定俗成。
本文试从格律、联意、内容、语体、句式等几方而概括总结一下各种主要的对仗方式。
格律论对每一种格律体文学(又谓韵文)皆有其严格格律。
对联的格律即为“对仗”,即“六相”,字数相等、词类相当、结构相对应、节奏相同、平仄相谐、意义相关。
根据对仗的宽严水准,可分为工对、宽对、失对三种。
(一)工对工对也就是严对,要求严格遵守对仗的“六相”原则,尤其是词类相当、结构相对应、节奏相同三个基木原则。
特别是词类对仗,要求所对仗的词属于同一小类。
在我国传统的诗联创作中,词可划分为28小类。
即“天文类、地理类、时令类、宫室类、器物类、衣饰类、饮食类、文具类、文学类、植物类、动物类、形体类、人事类、人伦类、代名类、方位类、数目类、颜色类、干支类、人名类、地名类、同义连用字类(如“格调”)、反义连用字类(如古今)、连绵字类、重叠字类、副词类、连介词类、助词类。
试看福建福州小西湖一联:“桑柘几家湖上社;芙蓉十里水边城。
”“桑柘”、“芙蓉”同属植物类,“几”与“十”同属数词类,“湖”与“水” 同属“地理类”,“上”与“边”同属方位类,“社”与“城”同属宫室类,诚工对也。
小类相对中,数目、体形、颜色、方位更是自成一格。
见下:数目对:“一诗二表三分鼎;万古千秋五丈原。
”(五丈原联)体形对「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岳阳楼联)颜色对:“莫到街头寻白雪;应知室内有红颜。
对联对仗的十七种方法
对联对仗的十七种方法很多人在写对联的时候不考虑对联的原有的写作规则,但从自身的意愿进行创作,最后的结果自然是不伦不类毫无新意,论及对仗之方法,不论选择何种对仗形式,皆必须注意如何构思,如何用字、措词、造句,诗意方能贯串。
其词意方面,有取其相对者,如:“悲”对“喜”、“善”对“恶”、“新”对“旧”等,有取其相似者,如“天长”对“地久”、“父慈”对“子孝”等,有取其相关者,如“江风”对“海雾”、“狂风”对“骤雨”、“珊瑚”对“玳瑁”、“青草地”对“白云天”等。
然词性方面,宜取其相同者方能成对。
我国文法上之词性,共分九种,称之为“九品词”。
其中名词、代名词为实字类,其它动词、状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叹词、助词等为虚字类。
亦有将动词与状词列入实字类者。
诗中所用以名词、代名词、动词、状词居多,副词、介词、连词较少,至如叹词与助词等则更少。
对偶即是一联两句之中,其句型与词性之排列相同也。
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状词对状词。
且其词句之组成型态,亦应相同。
如单字词与单字词相对,双字词与双字词相对,三字词与三字词相对等。
于今且将前人常用之对法,举其可为模范者,说明于下,以为初学者之参考。
一、实字对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王维: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杜甫:和贾至早朝大明宫)诗中对仗以实字居多,故称为“实字对”。
二、虚字对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聚散有期云北去,浮沉无计水东流;诗中对仗以虚字居多,故称为“虚字对”。
三、错综对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杜甫:秋兴八首之八)柳絮打残连夜雨,桃花吹散五更风;此种对法,即前章所谓之“倒装句”法。
四、连珠对树树皆秋色,山山惟落晖;(王绩:野望)江天漠漠鸟双去,风雨时时龙一吟;(杜甫:滟滪)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客子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风凄凄;(杜甫:暮归)此即“迭字”对法。
五、人物对黄公石上三芝秀,陶令门前五柳春;欲舞定随曹植马,有情应湿谢庄衣;对中以“人物”之典故为主轴。
对联之借对(微课)
——— 对联的“对法”之一
何为借对?
借对是对联对仗技巧 之一,通过借音、借义来 达到对仗工整的艺术效果。
1、借音对
借音对是借用字的同 音形成对仗。汉字中, 有的同音字多达几十个。 在对联中,用的是甲字, 实际上借用同音乙字来 对。
兰州河神庙联:
曾经沧海千层浪, 又上黄河第一桥。
山西寿阳珍珠泉联:
青山笑我头已白, 泉水映人心自清。
2、借义对
在汉语中,有的 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 意义。在对联中用其 甲义,而以其乙义去 对仗,叫借义对。
江西赣州八境台联:
云影拥苍茫,入境画图开北岭。 古今成俯仰,三年宦迹问东坡。
周瑜墓联:
青春南国乔初嫁, 赤壁东风亮功成。
总结
借音对主要的、大量的是借表颜色 的字词。 对联是倾向于工对的,因而在撰写 对联时,人们设法求得对仗精工,借对 为对联之对仗提供了一条宽工转化的途 径,特别是借义对.历来受到联家的重 视。
法制对联大全
法制对联大全上联:人心是杆秤下联:法律是准绳上联:世间有公道下联:法域无私情上联:以法治国铸伟业下联:秉德安民兴中华上联:政通人和民心暖下联:法严风清国运昌上联:绊人的桩不在高下联:违法的事不在小上联:法,立法,立公法下联:人,做人,做好人上联:宪法精神家喻户晓下联:法制观念深入人心上联:事理情理依法明理下联:慎断善断秉公决断上联:民主凸现充分尊重人权下联:法制彰显规矩成就方圆上联:法治长城始于一砖一石下联:诚信文明来自一言一行上联:民主凸现充分尊重人权下联:法制彰显规矩成就方圆上联:诚信是现代文明的晴雨表下联:法制是社会生活的红绿灯上联: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下联:法治国而安,德治国而兴上联:从政廉为本,应无半点私情下联:执法严当先,须有一身正气上联:依法不依情,必依必究悬明镜下联:正人先正己,公正公开系准绳上联:国法如绳,裁判是非当依国法下联:民心乃秤,褒贬善恶应合民心上联:殷鉴不远,何须船到江心补漏迟下联:今事可追,莫待临崖勒马收缰晚上联:肩正义,止纷争,缔盛世之太平下联:袖清风,明赏罚,浩乾坤之正气上联:遵从法制点滴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下联:顺应国律教化子孙莫因善小而不为上联:肩挑道义,头顶国徽,横扫人间邪气下联:袖卷清风,心悬明镜,扞卫法律尊严上联:改革发展稳定,政治智慧书中国特色下联:诚信民主法制,新锐网友写华夏文明上联:夫人,情人,掘墓人,水在目旁空垂泪下联:财梦,官梦,春秋梦,人陷笼中已成囚上联:宪法铸就人民代表大会制议行合一蓝图下联:执政秉承民主集中制原则主权在民理念上联:顶国徽,伸正义,赤胆忠心,扞卫法律下联:着法袍,执法槌,秉公执法,维护民权上联:法者国之大事也攸乎社稷安危不可不公下联:判者司之重责也关之民间疾苦不可不明上联:天无颇覆,地无偏载,日月未尝思曲照下联:行不亏廉,心不失衡,公务常宜禀清明上联:利为民所谋,固本清源,凝聚人心添虎翼下联:廉治国而立,求真务实,宏开局面点龙睛上联:执法必严军令如剑,街亭失守斩马谡,孔明涕下下联:违法必究法制为枪,天府作乱诛文强,市井欣然上联:石碏灭亲,引经据法,法断黑白分明,分明有报应下联:包公断案,察言观色,色分是非曲直,曲直在人心上联:科学发展,以人为本争分夺秒,喜闻苏州率先大步进小康下联:依法治市,执政为民讲诚守信,笑看南京古城旧貌换新颜上联:依法治国,时代先锋立党为公,民主决策持续加强执政能力下联:讲诚守信,华夏英才勤劳致富,叱咤风云科学描绘发展宏图。
对联的二十九种对法
对联的二十九种对法对联的格律,简称为联格或联律,是指前人在对联创作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找出的使后学者有所遵循、可以避免走弯路的格律。
对联的格律可以分为三方面来谈。
一是原来标有“诗格”的联格,它对对联的对仗、格式等有着根本性的要求,却从无联格之名。
第二个方面,也已用作联格,同样没有联格之名的种种对法要求,通常称之为“对仗”;它对对联的对仗格式也同样带有根本性的作用。
第三个方面,是有联格之名的一些格式但它仅仅是对联诸格中的一个局部,如“嵌字格”等。
根据这三个方面,现将对联格律分早期的格律、后出的联格、以及镶嵌格等三方面分别介绍。
一、早期的格律对我国早期的诗格作较全面整理的应算是日本的空海和尚的《文镜(礻必)府论》,他归纳整理了我国早期的诗格理论形成此书,其中的二十九种对,后来被兼用到对联创作之中成了最早的联格。
现将其摘录如下:(—)二十九种对(节录,有些已予简省)1、的名对(又名正对、切对)的名对者,正也。
凡用文章,正正相对。
上句安天,下句安地;上句安山,下句安谷;上句安东,下句安西;上句安南,下句安北;上句安正,下句安斜;上句安远,下句安近;上句安倾,下句安正。
如此之类,名为的名对。
初学作文章,须作此对,然后学其余也。
例句:东圃青梅发,西园绿草开;砌下花徐去,阶前絮缓来。
元兢曰:正对者,尧年、舜日:尧舜皆古之圣君,名相敌,此为正对;上用松桂,下用蓬蒿,松桂是佳木,蓬蒿是恶草,此非正对也。
2.隔句对(后人把它叫作扇格对)隔句对者,第一句与第三句对,第二句与第四句对,如此之类,名隔句对。
诗曰:昨夜越溪难,含悲赴上兰;今朝逾岭易,抱笑入长安。
释曰:第一句昨夜与第三句今朝对,越溪与逾岭对;第二句含悲与第四句抱笑对,上兰与长安对,句为隔句对。
3.双拟对。
双拟对者,一句之中所论。
假令第一字是秋,第三字亦是秋,二秋拟第二字,下句亦然。
如此之对名双拟对。
诗曰:夏暑夏不衰,秋荫秋来归;炎至炎难却,凉消凉亦追。
按:“拟”的意思是似,比。
常见的对联(短联)句法
常见的对联(短联)句法,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一、并列关系上下联在形式上平行并列,语气一致,上下联分别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说明同一个事物,以表示同一主题的称为并列关系,这种形式的联语常在句中用“也”、“又”、“既……又”等,也可以不用关联,不用关联词,称意合法。
看游俊作成都武侯祠联: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作者抓住最能表现诸葛亮形象的两个方面,“两表”(即《前、后出师表》),“一对”(《隆中对》),对诸葛亮进行了歌颂。
表现了他超人的才智和非凡的功绩。
联语语言精炼,条理清楚,出语惊人。
此类对联,浓笔重彩.形象鲜明,但如果处理不当,会有单调和重复累赘之弊。
二、连贯关系上下联按时间顺序叙述连续的事件,或者按意义上的承接关系构成,称连贯关系,关联词多用“已……又……”、“才……又……”等。
例如:台湾省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甲午战争以后,清政府被逼将台、澎列岛割让日本,其后有些人主张办海军以图强,可慈禧却把海军的公款拿去建供她个人享乐用的颐和园,国人无不气愤,有人写出上联予以讽刺。
三、递进关系对句和出句的关系从小而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这种关系被称为递进关系。
常用的关联词有“况”、“更”、“不但……而且”等。
如一理发店联:不教白发催人老更喜春风吹面生在叙事层次上,下联比上联更深一层,下联化用白居《草》中诗歌句“春风吹又生”,寓意尤浓,此为联句的高妙之处。
有的联省去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而并不减其递进的意思。
如一旅社联:进门都是客到此即为家联话末用关联词,但仍是表示一种递进关系,放入此类。
四、假设关系出句提出假设,对句作出结论,这种句法关系称假设关系,常用的关联词有“若”、“如”、“便”、“如果……就”、“要是……就”等等。
如启功所撰一联:若能杯水如名淡应信村茶比酒香上联出句提出假设,对句推出结果,意思是说如果能将名利视为杯水一样清淡,你会觉得农家的清茶胜过酒的香醇。
五、条件关系即出句提出条件,对句得出结果,这种句法关系就是条件关系。
对联的十二种写作技巧、基础知识及其补充
对联的十二种写作技巧、基础知识及其补充对联的十二种写作技巧、基础知识及其补充一、对联的十二种写作技巧1、比喻法比喻法。
如:勤是摇钱树==俭为聚宝盆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过去曾有人写了一联讽刺大堂六部:刑户吏礼工兵,大堂六部;马牛羊鸡犬豕,小畜一家。
2、、夸张法通过事物进行扩大或缩小形象的描述,借以突出描写对象的主要方面和本质特点。
如:声驱千骑疾==气卷万山来铁汉三杯软脚===金刚一盏摇头3、衬托法衬托法,就是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
如: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春色半城湖。
(济南大明湖联)今尚祀虞,东汉已无高后庙=斯真霸越,西施羞上范家船4、、对比法心清水浊==山矮人高。
野心家祸国殃民,生不如死===革命者忠心亦胆,死而犹生。
5、反对法反对,是上下两联,一正一反,意思互相映衬。
愿闻老子再骑牛6、正对法正对的上下两联,角度不同,意思是互相补充的。
例如:山势巍峨,翮鸟不能越过;崖壁峻峭,飞猿亦苦攀登。
上下两联都是讲摩天岭的高峻。
上联极言其高,下联极言其峻。
两联的意思是互为补充的。
7、自对法自对,又称“句中自对”或“当句对”,指对联中的字词句,不仅上下联相对仗,而且上联自身之中和下联自身之中(即所谓句中)也存在对仗。
这就使对联更加工稳,更增添了对衬美。
当然,有句中自对,则上下联之间的对仗,一般就要求得宽松些。
如:闲云野鹤翩翩去万水千山得得来其中,“闲云”与“野鹤”“万水”与“千山”,自对颇工,但上下联之间,对仗就宽些。
8、、串对法串对又叫流水对,意思是顺连,分别独立出来都没有意义。
如长沙岳麓山联:直登云麓三千丈==来看长沙百万家。
“登”是为了“看”,“看”是“登”的目的。
这副对联不过是一句话分成两句说,还有四川白马关庞靖侯祠联:明知落凤存先帝===甘让卧龙作老臣。
这副对联上联写庞统的牺牲精神,下联交代牺牲的动机。
也是一副很好的串对。
对联知识(10)
对联知识(10)转自:舞文弄墨1.倒顺法将联语中的某些字来回反复使用,使楹联产生一种特殊的意趣,这种制联方法称作倒顺法。
如: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此联以“水、车、风、扇”前后倒顺回读成联,并利用词性的活用变化,产生了回环往复之趣,形象地描绘以“水车车水”和“风扇扇风”的形态,富于哲理和生活情趣。
喜爱对联的朋友都知道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秀才进京应试,路遇一富家小姐对联招亲,其上联是:走马灯,灯走马,灯息马停步;联语以“走马灯”倒顺回读成联,巧妙而又工整,秀才对此印象很深。
应试时发现有一题正是要求对联,其联是: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
联中以“飞虎旗”倒顺回读成联,形象逼真地描绘了“飞虎旗”的静态和动态。
秀才以“走马灯”对之,考取了功名,回程途中又以“飞虎旗”对招亲联,娶得了佳人。
一联成就其功名姻缘,岂不妙哉?2.制谜法为了使创作的楹联能表达某种特定的创作意图,有时在楹联中不直说,而是隐寓于上联语之中,要“捕捉”其联意,和猜谜语一样,一要费一番思索的,用这种方法制作楹联叫制谜法。
用制谜法所创作的楹联实际上就是谜目的谜语楹联。
这种楹联往往具有双重的含义:一重是楹联本身的宣示之意,是比较明确的含义;一重是其深层之义,是在联语背后所隐寓的含义。
这样的楹联,趣味性、娱乐性、知识性、宣传性等多种效果兼备,在民间更为多见。
常见的制谜语的楹联,主要有如下几种形式:(1)联中隐字东生木,西生木,掰开枝丫用手摸,中间安个鹊窝窝;左绕丝,右绕丝,爬到树尖抬头看,上面躲着白哥哥。
这副楹联所表现的似是讲农家小孩爬树取鸟蛋,描绘相当形象生动,凡农家孩子多有体会。
其实这是一副谜语联,上联隐一“攀”字,利用隐示法,先隐示“木木”,利用象形法,隐示“大”和“爻”,再加一“手”字,则组成“攀”字;下联用同样的方法,将“幺幺、木、白”隐示出来,可组合成“乐(繁体)”字,颇富巧思。
(2)联中隐事雄鸡鲤鱼猪婆肉;香菇木耳曲子耙。
对联上下联怎么分左右_对联左右联区分方法
对联,只有在中国才有,是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今天整理了对联上下联怎么分左右_对联左右联区分方法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对联上下联怎么分左右这里按脸背对着大门时的时候来说左右。
上下联之分:最后一个字是仄声的为上联,仄声一般指三四声,比如“新年纳余庆”;最后一个字为平声的是下联,一般为一二声,,比如“佳节号长春”。
对联贴法:这要从古时候崇尚的方位说起。
我们中国古代多以“左”为大位。
所以对联的上联应当在“左”边。
这里指的左边,是指背对门脸的时候,以对联自己的位置为标准。
如果以看对联人的位置为标准,即面对门脸的时候,就是右边。
这里以对联为方向暂称。
你看。
明清时期建成的北京故宫、颐和园的所有对联(门联、柱联、窗联)都是上联贴左侧,下联贴右侧。
全国许多名山大寺、名胜古迹、庵庙道观等处的对联也是如此。
以“左”为大位的传统一直沿用至今。
就是现在各级重大会议上领导者的座次安排也是以从左至右为序的(报纸上所标方位的“左”“右”是以读者为观点的)。
我们现在贴对联也应该遵循这个顺序:上联贴左侧,下联贴右侧。
这里所说的上联联语中的最后一个字为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是平声。
比如“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中的“新年纳余庆”是上联,“佳节号长春”是下联。
有个别用从诗词、文章中摘出来的对偶句子作对联的,平仄也有例外。
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上下联的位置就不同:最后一个字为平声的“落霞与孤鹜齐飞”是上联,而最后一个字为仄声的“秋水共长天一色”却作下联。
这副联句是唐代王勃的名篇《滕王阁序》中的一副对偶句。
同样在滕王阁,还有其他所有对联都是以古时的“左”为大位的。
其实,过去人写东西,先右后左,也是这个意思。
从书自己的方向来看,是从左到右的。
反映了古代人的哲学和道德观念。
所以按面对大门方向来看,上联要在右边。
看横批:现在许多人已经不遵造过去的书写方式了,也有从左向右书写的。
对联知识大全
对联知识大全一、什么叫对联:对联又名对子,是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上、木头上、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辞典》释),来源于律诗的四联八句。
二、对联的形式对联有联语和对句之分。
○对句没有特别的形式要求,主要是口头进行,诉之于听觉,倘记录于书面,则按联语形式但决不带横额。
○联语必须写出来张贴或悬挂;有些还必须配上横额。
联语可以用任何书体来书写。
上联:第一句,叫出句,也叫出联,如门第春常在下联:第二句,叫对(应)句或应联,如人家庆有余横额:也叫横批或横披。
如福星高照其贴法有三:甲式(传统式):上联在右下联在左,横额文字顺序为从右至左。
乙式(常用):上联在基下联在右,横额顺序也是从左至右。
丙式(不常见式):上联在右下联在左,横额顺序却是从左至右。
对联的形式,按时间和场合分:1.春联:春节时张贴在门上的对联;2.楹联:用于堂屋、大厅前部柱子上的对联,多缕刻于木版悬挂在柱上,具有永久性;如:一九七九年,杭州“岳庙”修复一新,当代著名词人兼书法家赵扑初,化用岳飞《满江红》词意,为重新塑好的岳飞巨像两边的大柱上,精心撰写了一幅古为今用、气魄宏伟大新楹联:观瞻气象耀民魂,喜今朝祠宇,重开老柏,千寻抬头望//收拾山河酬状志,看此日神州,奋起新程,万里驾长车。
3.装饰联:多悬挂在堂屋墙上中堂画两侧、书房墙壁上或悬挂在名胜古迹的壁柱上;4.喜联:用于祝贺婚娶、建新屋、迁居;如婚联:巧借花容添月色欣逢秋夜作春宵5.寿联:他人过生日,送对联祝寿;如:福如东海阔寿比南山高6.挽联:哀悼死者的对联。
如:悼念敬爱的周总理的一幅挽联:心血劳干革命事业似巍巍泰山震环宇骨灰撒遍总理恩情如滴滴雨露润人心。
三、对联的对法:从上下联所表达的内容关系看,可分正对、反对串对三种。
1.正对:上下两联所表达的内容相似或相关。
例:福如东海浮舟沧海两个黄鹂鸣翠柳春蚕到死丝方尽寿比南山立马昆仑一行白鹭上青天蜡炬成灰泪始干2.反对:顾名思义,反对即上下两联意思相反。
什么叫对联
•对联知识讲座一、什么叫对联对联又名对子,是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上、木头上、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辞典》释),来源于律诗的四联八句。
二、对联的形式:按时间和场合分1.春联:春节时张贴在门上的对联;2.楹联:用于堂屋、大厅前部柱子上的对联,多缕刻于木版悬挂在柱上,具有永久性;3.装饰联:多悬挂在堂屋墙上中堂画两侧、书房墙壁上或悬挂在名胜古迹的壁柱上;4.喜联:用于祝贺婚娶、建新屋、迁居;5.寿联:他人过生日,送对联祝寿;6.挽联:哀悼死者的对联。
三、对联的对法从上下联所表达的内容关系看,可分正对、反对、串对三种。
1、正对:上下两联所表达的内容相似或相关例:(1)、福如东海寿比南山(2)、浮舟沧海立马昆仑(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2.反对:顾名思义,反对即上下两联意思相反。
例:红军中,官兵夫,衣着薪饷一样白军中,将校尉,饮食起居不同3、串对:又名流水对,单看上或下联,意思不全,上下联连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思想意境。
例: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四、对联的特点• 1.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平仄要和谐、相对,尤其是上下联的尾字,平仄要交错,一般上联要用仄声字,下联尾用平声字。
否则拗口。
• 2.上下联某位置上的词性必须相同。
下联词性与上联同位词相同。
(闭门推出窗前月投石冲开水底天)•3、断句一致•3答案为D 4上联:项羽下联:勾践5、答案是:盘中餐粒粒皆辛苦•6、答案是:马到成功水到渠成•7答案: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
赴汤蹈火悟空勇除妖。
•无畏无惧武松猛打虎。
多愁善感黛玉悲葬花•8、答案是:B对联练习题1.指出下列对联所指行业:虽然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男添庄重女添俏夏透风凉冬御寒()2给下列对联断句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今夕年尾明朝年头年年年尾对年头看我似我我非我我也非我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象谁弓长张张弓张弓手张弓射箭箭箭皆中木子李李木李木匠李木雕弓弓弓难开3《水浒》第十二回标题为一副对联,上联是“梁山泊林冲落草”,下联为()A.青面兽北京斗武B.景阳岗武松打虎C.急先锋东郭争功D汴京城杨志卖刀4下面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为自己撰写的座右铭: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对仗妙用26法(下)
14.行云流水即用流水对。
同一联中的两句话,从形式看是两句话,但意思并不互相对立,实际上是一整句话分开成两句来说。
也就是这两句话在理解时应该是如同流水般一气贯穿下来。
它的前后两个句子在意义上有连贯、因果、条件、转折等关系。
如:却叹凡间子,难持自在身。
敢迈巴人拙步履,强登白雪雅厅堂。
舍却一身悲与壮,赢得百姓喜和怜。
尽赏飞鸿一字趣,尤羞瘦骨百春哀。
流水对使句子形式活泼、节奏流畅,减少了律诗的呆板。
15.扇面展开即隔句相对。
一联中的出句和对句不构成对仗,而是前联与后联形成对仗,即两联之间相对。
如:千丝如意锦,遍缀水云衫。
一曲清心乐,漫拨天地弦。
曦出觑粉靥,上下两相倾。
涟动摇清梦,虚实一并生。
花腮长泪起,怯怯抖流风。
叶面愁情郁,凄凄伴落蜓。
醒梦春情早,桌盈水饺香。
团花秋意暖,酱蘸火锅光。
这些皆是两联之间的对仗,使对仗形式变得新颖别致。
16.虚字入对这里所谓的虚字,古代叫语助,准确地说叫助字,因为古代还有其他虚字的说法。
现代叫做文言虚词,我们借以说成虚字对。
因为虚字没有实义,所以一副对联不可能全是虚字,主要是说用虚字入对联,上下联虚字对得巧妙,就叫虚字联。
如:醉矣湖中景,悠哉画里人。
烟尘起待仆来也,虾蟹熟防狗叫哉。
逢时你享学之乐,得势谁怜教者悲?官者惊之多噩梦,民夫叹矣尽欢情。
君曾至也情知否,我欲别之兴未足。
联里的虚词上下对仗,妙趣横生。
17.数字对联即指将数字嵌入对联。
数字对属于镶嵌类对联。
如:五柳堪知己,诸峰尽作陪。
冲破三重险,留全廿载身。
一半清明一半醉,几分妩媚几分庄。
几许文章一场梦,三千学子半生缘。
七八走狗一桌挤,五六流莺半侧陪。
数字镶对能使对仗显得分外工整,还能增加变化。
诸、众、独等字均可作为数字对仗用字。
18.添颜加色颜色对即以颜色词入对。
既领黄童嬉紫苑,何将白发怨青闱?心知黑幕难揭晓,情耐白衣怎诉屈。
叶翠翻波出韵语,花红留梦入娇颜。
一张白纸遮天日,万两黄金筑土丘。
颜色词对仗使诗句优美有加,尤其在写景诗中几乎必不可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联的对法
以言蔽之地说,所谓对联的对法就是对仗。
对仗是对联最本质的形式要求。
我们在第一节中概括了对联的六大基本特征,其中有四点都是有关对仗的。
对联的对仗在原则上与律诗的对仗完全一致,但在操作要求上可以较律诗为宽。
下面从三个方面概要他说明对仗的具体内容。
一、词性方面的对仗。
本书开头已说过,词性的对仗就是使性质相同或相近的词处于相对应的位置上。
结合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法上的习惯以及对联的实际创作经验,我们将对联中的词对分为以下12种基本类型予以介绍:(1)一般名词对。
一般名词指表示普通事物名称的词,如日、月、山、川、江、树、花、草、鸟、兽、虫、鱼、笔、墨、纸、砚、天空、土地、房屋、街道、宾客、亲朋、渔樵、农桑、灾荒、战争……联例:蟹入鱼罾,恰似蜘蛛结网鼠偷蚕茧,浑如狮子抛球(动物趣联)居江畔有酒待宾朋且抚我棋琴书画看云帆无意辨荣辱休管他春夏秋冬(商芝自题厅堂联)在诗、词和对联中,名词的数量往往是各类词中最多的,因此旧时文人对名词的对仗格外讲求精细化。
他们把名词二度划分为15门,即天文、地理、时令、宫室、器物、饮食、服饰、文具、文学、草木花果、鸟兽虫鱼、形体、人事、人伦、干支,要求相对仗的名词尽可能出自同一门中(所谓工对主要是指做到了这一点)。
这个要求在今天似乎已没有过多强调的必要了。
(2)专有名词对。
专有名词指词素搭配固定、用于专指的称谓词,主要指人名、地名、朝代名、器具名、建筑名、作品名等。
如:唐尧、虞舜、周公、孔明、鲁迅、高尔基、昆仑、黄河、泰山、西湖、铜雀台、长生殿、《春秋》、《论语》、《诫子书》……联例:海内共知徐孺子前身应是九方皋(章士钊题赠徐悲鸿)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谐趣联)正因为专有名词的词素是固定搭配起来的,故对仗时且不可再将其拆成几个词对待。
如上例中的徐孺子与九方皋皆为人名,不能因为单看徐与九词性不同便认为此联对仗不工。
再如叶挺贺郭沫若寿辰联:寿比萧伯纳,功追高尔基。
萧伯纳与高尔基的词素并不同性,但词是同性的。
当然,如果能做到层层对仗,当是更上乘的作品。
如下例:两头是路穿心店三面临江吊脚楼(题建筑联)穿心店和吊脚楼都是专有名词(建筑名称),无论整体看(词)还是拆开看(词素),都对得天衣无缝,显示了作者的匠心独运。
(3)颜色词对。
颜色词指描述事物视觉印象的词,例如赤、朱、红、黑、玄、苍、青、绿、碧、翠、篮、紫、白、灰、黄……颜色词具有兼类性,有时作名词用,有时作形容词用。
联例:鹤唳九霄来紫气松遮半榻展黄庭(厅堂用联)春风送来千层绿平畴飞起万点红(春游即景联)(4)方位词对。
方位词指表示方向或位置的词,如上、下、前、后、左、右、东、西、南、北、中、外、内、间、旁……联例:东流不尽秦时水西望长陪太守祠(四川李冰庙联)岭峦掩映春云外台榭参差晚翠中(厅堂用联)眼前看他人子女背后想自己儿孙(黄道让题育婴堂联)(5)代词对。
代词包括人称代词(如吾、余、我、子、尔、他、君、伊等)、疑问代词(如何、安、谁、怎么、几何等)和指示代词(如此、斯、彼、这、些、那儿等)。
对联中用得最多的是人称代词。
联例:江户矢丹忱,感君首赞同盟会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孙中山挽秋瑾联)乐山有佛,你拜了,他拜苦海无边,我不渡,谁渡(贾平凹游乐山题联)咦!哪里放炮噢!他们过年(旧时穷人自题春联)此室三面有字画斯人一生诵诗书(阳坡子题友人书房联)(6)数量词对。
对联中的数量词对不仅包括一般的数目对,还包括序数对、分数
对、倍数对和概数对。
在律诗和对联创作中,数词对一向为人们所重视,巧对的例子很多。
如李山甫《寒食》诗句: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