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科学教育中人文素养的培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科学教育中人文素养的培养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作为整个教育系统的一个有机部分,科学课程除了要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所以,科学课程又属于人文学科。

新课程改革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作为科学教师,我们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小学《科学》课程的人文素材,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以下,我将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

人文精神就是要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和幸福为本。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指导者,教师应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思维空间,不需面面俱到,包办代替学生所要做的一切。

教师应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创新和自学的乐趣。

这不仅能深化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的兴趣推向高潮;而且还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进行《蜗牛》的第二课时教学,在上一课了解了蜗牛身体和运动的基础上,研究蜗牛的食物、休眠、排泄等其他生活习性。

这部分教学任务我设计为“学生提问―对问题进行归纳小结-自主选择问题进行研究-汇报研究结果-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归纳小结。

”课堂开始学生交流自己饲养蜗牛的发现和经验,提出还想要研究的问题,并把学生的回答写在黑板上,然后对问题进行归纳整理,讨论选择问题、研究方案及所需材料,最后放手让学生以四人为一个小组的合作状态下的研究。

把学生放进教学主体中去,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整个探究过程学生都是自主研究,充满了自由、安全。

二、渗透合作意识,推动人文素养教育。

科学课程标准中对培养学生的合作重要性明确指出:“乐于合作和交流”对于学生来说很重要。

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在互动合作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学会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从而有利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今天的时代是竞争的时代,只有选择合作,才能成为最具竞争力的一族;今天的时代是全球一体化的时代,要成为国际人,更需要高超的合作能力。

合作将是一种比竞争更重要的能力,它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合作性学习是新课程十分强调的学习方式。

因此,培养学生团结、协调的团队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在当今社会,只凭一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完成某件事情的。

“神五”、“神六”的上天不知凝聚了多少人的智慧,与他人合作交流,越来越成为一种社会生存能力,
在科学教学中的探究活动通常是一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的。

在小组成员的合理分配上,教师根据学生平时探究能力的表现进行好、中、差合理搭配,使探究小组的水平趋向合理,为互帮互学,共同探究打下基础。

小组内成员各有分工,有小组长、材料员、记录员等,各司其职,又为一体,为了完成一个探究任务而努力。

学会合作使他们的活动进行得有序而且有效。

在课堂上我激励学生对探究的过程与结果要畅所欲言,合作伙伴可以予以补充和争论,学生与老师可以产生争论,这些都为学生营造了一个便于合作与交流的氛围。

在小组活动,把每个同学的思维集结在在一起,科学合理的分工,享受合作成功的快乐,都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基石。

三、感受大自然,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

生命是自然界中最可宝贵的东西,自然也是因为有了生命而精彩。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要让学生接触生动活泼的生命世界,去田野树林、山川湖泊,看花草树木、虫鱼鸟兽,感受生命的丰富多彩,引人入胜。

他们会发现每一片树叶都不同,每一朵花儿都绚丽,从而激发热爱生命的情感和探索生命世界的意趣。

” 科学教育中人与自然情感的培养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重中之重。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也是目前人文精神培养的主旋律。

而这些并不是老师直接讲出来了学生就能明白的,而是要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日积月累,去感受、去体验,进而内化。

科学课程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便于我们鼓励孩子投身自然、探索自然,引领他们去发现自然界中的变化和奥秘,从而发展爱自然、爱家乡、爱祖国、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在三年级上册《我看到了什么》中,当学生来到大树下,通过观察呈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体,它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构成一个美妙的生命世界。

他们从这课中学到的不只是观察的方法,还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从而激起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感意识。

还有在饲养蚕宝宝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了解了蚕的生长变化和生命周期,知道蚕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不同形态,领悟生命的可爱和神奇,懂得珍爱生命。

而且在饲养过程中学生为蚕宝宝精心准备食物,小心翼翼地清理粪便等,又受到了关爱生命的教育。

科学和人文是不可分割的,科学有人文精神,人文有科学的基础。

只有把科学与人文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才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科学与人文相容,才能完备知识基础;科学和人文相容,才有利于形成优秀的思想品质。

通过教学我们真正将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与科学融合,并充实于日常的课堂教学教育中,来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对自然的热爱,加强人与人的沟通与合作,将人文精神贯穿到科学教育教学的始终,使学生的人文素质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作者单位:张家港市万红小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