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得有人做一些没有用的事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在边塞城市满洲里的作家吕阳明先生,作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呼伦贝尔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满洲里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海关文体协会理事,文学创作二十余年,仍是一位勤奋的多产作家。

多年来,他虽然从事的是海关财会工作,业余时间却投入大量精力搞文学创作,作品常见于各大文学期刊,尤其是2020年以来,散发变成了连发,甚至还把作品发到了海外。

疫情把很多人都“圈养”了起来,而他却把这当成了专心创作的绝佳机遇。

品读鉴赏他的作品,字里行间,那些浓郁的边塞乡土特色,悲悯的人文情怀,总能让读者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吕阳明有丰富的草原边塞生活经历,较强的提炼生活能力和文字表达功力,在他的笔下,平凡生活中的烟火气皆可成为作品中的画面场景,平常琐事都可以成为饶有兴趣的故事。

边疆小城、苏木嘎查、林区小镇、铁路、牧场、农场、渔场等底层百姓生活的场域,都是吕阳明取材和提炼生活的地方,都可以成为他文学创作的源泉。

他以普通民众日常生活为基础,从平民行为和思维方式入手,精心提炼,组合编排加工,撰写成了有趣的故事。

吕阳明小说最大的特色,就是故事来源于生活,生活就是故事,非常接地气。

中篇小说《百斯笃》生动描写了百年前边塞之城满洲里爆发鼠疫时的生活场景,描述了各个层面的人们面对突发灾难的生活状态,尤其是人们面对死亡时的思维和心态,让读者仿佛穿越到另一场世纪疫情灾难当中。

小说原本就是讲故事,作者善于描写生活中的细节,通过细节还原人性本原,揭示人物的心路历程以及性格特征。

如短篇小说《绝户线》讲述了发生在铁路蒸汽机时代,机车头在大兴安岭线路上制动失灵为主线的情感故事,故事主人公“蒋奔楼”人物个性塑造十分突出,情感细节刻画得十分贴切到位。

还有短篇小说《猴王》《鱼王》《业余倒爷》《生灵界》等等,读来大都是平民生活气息浓郁的画面场景,很有平凡世间的烟火味道。

总得有人做一些没有用的事情——谈吕阳明系列中短篇小说的艺术特征
■李喜恩
即便是站在动物的角度观察思考,如小说《一天到晚游泳的鱼》这一将人间烟火引入了鱼类的散文体短篇小说,也是站在普通小草鱼的角度来审视人类的。

可以说,扎实的生活底蕴和良好的文字表达功力,以及对自然的细微观察,对人性的理性思考,成就了作家的作品。


吕阳明的小说往往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情感真实,代入感较强,生活气息浓郁,读来质朴亲切。

他的作品大都有现实考察与个体经验表达相结合的特征,它提供了关于人间烟火的理性考察,对于社会人生经验的个体探索,在自我内部、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自我与自然达成和谐的过程中,使得每个人与客观世界成为共生的命运共同体,或多或少具有哲学含义。

短篇小说《琥珀》以第一人称叙写,如亲眼所见所闻,故事情节紧凑,人物自然鲜活,生活气息浓郁。

小说中小人物“我”与三姨、三姨父等人物特质突出,即便是面对三姨父的意外亡故,“三姨抹着眼泪说,你苦了一辈子,总算是甜死了,理论上说,值了,好好享福吧”。

最后在墓地上,“没有风,火苗子烤得人暖烘烘的。

不知怎的,我总觉得墓地上有一股甜滋滋的味道”。

生也自然,死也必然,芸芸众生,命如草芥的小人物,竟然会把生死如此看开。

中篇小说《骆驼旅馆》讲述的是改革开放初期,下岗工人“我”去满洲里和俄罗斯经商创业的坎坷经历和情感故事。

“帮帮干”(俗称“拼缝”,中间人提成)是发生在改革开放初期的真实社会镜像,下岗工人的艰辛与不易跃然纸上。

尽管如此,主人公
均能顺应命运的安排,却不迷失对生活的乐趣。

作者往往通过故事的细节体现出生活本质和哲理。

短篇小说《那时花开》讲述了“我妈”在生活中的隐忍,以及“我”的内心挣扎,“我不哭了,坐在花坛上发了一会儿呆,叹了一口气,这是这株龙血树的命吧,没有什么东西能永远陪伴我们的”。

关于龙血树的寿命,“我妈说,理论上说人平均寿命150岁呢,你看哪有人活得到啊”。

人如树,树即人生。

尽管生活不易,但普通人大都活得简单直接,更能明白事理,凡事能够看开,能够与自己达成和解,从而在矛盾纠结和困苦磨难中挣扎解脱,最终得到内心的平和与安稳。


吕阳明的小说语言十分鲜活生动,风格简洁明快、诙谐含蓄。

小说通过人物的对话来显露其身份、地位、经历以及所处地域和民族特点,无数细碎星散的语言息息关联着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其中方言、歇后语、谚语等比比皆是,运用自如。

如小说《百斯笃》这样形容爱情:“俄罗斯不是有句谚语吗?爱情和打喷嚏一样是控制不住的,爱一个人就会禁不住打听关于他的一切。

”小说《奥莉佳》:“我也愣了一下,没想到几年不见,这个俄罗斯老头儿明显见老,脸上的皱纹像乌拉尔山脉一般纵横交错,下巴上的肉松弛着耷拉下来,先前那一双蓝色的眼睛也浑浊了,像被搅动了淤泥的湖水,他的腰明显直不起来了,却还是倔强地挺拔着,破旧的洗得发白的旧军装上赫然挂着几枚苏联时代的勋章。

”短短几句,一位俄罗斯老头儿的形象便跃然纸上。

又如《骆驼旅馆》:“峰哥喝得满嘴都是
舌头,说三十块钱时,对我举起的是四根手指头,但这没关系,一点也不妨碍我站在满洲里的街上热血沸腾,就好像自己明天就能发财,金钱美女唾手可得一般。

奶奶地,咱也是一腔热血的男儿,怎就不能混出个人模狗样的,让那个跟了别人跑了的娘们儿后悔去吧。

”小说《业余倒爷》:“文志冲酒店老板喊,再上一箱啤酒。

我们碰杯,我说,抓紧把电视买了,可别再去搓麻将啊。

文志说,行。

我把酒杯倒满,说,能回来,毬毛没少一根,知足了,走一个。

文志瞅了瞅我,哈哈大笑起来。

我愣了一下,也哈哈笑了起来。

我俩笑得控制不住,笑得捶胸顿足的,笑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作者讲述的故事都具有生活的真实性,是在我们的现实社会中完完全全可能发生的事情,因而亲切自然。

尽管文学作品不可避免都有杜撰虚构的成分,但小说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没有雕琢的痕迹,这就是所谓的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


吕阳明的小说大都讲述的是大历史环境中小人物的命运,表现了历史洪流中个体命运的偶然性和无助感。

职业的敏感性和文学爱好的驱使,使作家体悟道:“我惊喜地发现那些湮没在历史深处的故事是很好的小说素材。

”短篇小说《百斯笃》讲述的是发生在百年前民国、沙俄、日本各方势力交错的中国边陲满洲里的疫情防控故事。

在鼠疫灾害面前,在生死存亡面前,人类伟大又渺小,人性的真善美与假丑恶均得以显现。

短篇小说《奥莉佳》是发生在苏联解体后,中俄边境地区贸易摩擦的小故事,反映了那一时期中俄民间贸易的实情。

小说《鱼王》则让我想起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故事简洁明快,却再现了底层人困苦挣扎的生活场景。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人与自然不可分割,鱼王铁柱在与社会、与大自然的抗争中,最后融入自然而终。

故事的背后,到底谁是鱼王?是水中鱼王大鲶鱼,还是岸上鱼王铁柱,其实,顺应自然才是王道。

《干枝花》的故事有些凄惨,有些温暖,更是人性的回归,这是逃荒年代流离失所百姓的无语抗争,揭示了底层人的勤苦与善良。


吕阳明的小说往往蕴含着朴素的伦理道德和艺术哲思,不乏生活中的风趣幽默。

短篇小说《那时花开》描写人物吝啬时写道:“我上高二那年,张喜山把腿摔折了,从小卖部买了两瓶散白酒,拎着往家走,地上有冰,刚下了一层小清雪,滑倒了,就这么着,酒瓶子没舍得扔,完好无损地护住了,腿摔折了,胳膊肘子上的鹰嘴骨也摔裂了。

”小说《沙里博克》:“二姨闭了嘴,讪讪地笑了笑,嘴角上那颗大米饭粒掉到瓷砖地上去了,她赶紧挪了凳子,伸手捡起来往嘴里送。

我妈喊,唉唉,二姐你干嘛?至于吗,多不卫生。

她把米粒郑重地塞进嘴里去了,瞅着我妈说,大师说了,一粒米就是一座须弥山,你敢浪费?”短短几句,人物性格特征就跃然纸上。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其实,生死只是一瞬间的事。

小说《琥珀》的结尾,作者故意将死亡轻描淡写,给读者留下有关生命的思考:“我一边陪着小涛烧纸,一边想,一万年以后,人们在这里挖出一块巨大的琥珀,他们会把它送到博物馆去展览吧。

”“没有风,火苗子烤得人暖烘烘的。

不知怎的,我总觉得墓地上有一股甜滋滋的味道。

”这
“甜滋滋的味道”里还有许多说不清楚的味道,让人咀嚼回味。


故事中的人物完全听从作家安排在他们身上的场景和情节,那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快乐。

吕阳明曾深有感触地说道:“在搜集素材的过程中,我为自己在幽暗的历史深处挖掘出那些湮灭在多数人记忆中的往事感到新奇和振奋,在写作的过程中我被自己创造出的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而感动,那些日子注定是我一生中难忘的岁月,我和小说中的人物一起跨越广袤的时空,与他们一起经历着商路上的爱恨情仇、喜怒哀乐,体会着历史的风云变幻、沧海桑田。

随着情节的展开深入,小说中的人和事,渐渐从历史深处凸显出来,并越来越清晰动人。

夜深人静,当我打开电脑,他们便会争先恐后地聚拢过来,听从我安排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


短篇小说《辉腾高勒》里有这么一段
话,我问老师:“文学有什么用呢?霍老师说,什么用也没有,百无一用。

这个回答让我吃了一惊。

我说,那,我们学它干嘛呀?霍老师说,总得有人做一些没有用的事情。

”我想这话,也许就是作家吕阳明通过文学的形式表达出来的心里话,正是这无用之用,才堪称大用,让他做得还很来劲。

好的文学作品,一定会审视生命和未来,写透人生和命运。

文学是人学,文学关心人,关怀人的命运和处境,从根本上说,就是关怀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命运。

从这一点来说,作家较为关注普通人的命运,并为此进行了有效的探索。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来观照文学创作,可以让作品具有更饱满的人性价值和更深邃的思想价值。

文学的某种意义,将现实中纷繁浮躁的生活,演绎成幽默有趣的故事篇章,丰富滋润我们的灵魂世界,让人们多些感恩、善念、包容和悲悯,多些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生发增添些灼灼生气和人生意义。

为了这无用之用,作家乐此不疲,一直在努力进取。

责任编辑
丽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