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轮传动和带传动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缺点:
通常用于:v 5 ~ 25m / s,i ( 7 10), 0.94 ~ 0.97
二、带传动的几何关系
1.小轮包角
d 2 d1 1 (rad ) a
d 2 d1 sin 2a
1 180
d 2 d1 a
57.3
v1 v2 v1
滑动率:
= 0.010.02
§5
普通V带传动的设计与计算
一、V带结构 1.V带的结构组成:
强力层1(帘布、线绳) 填充物2(橡胶、帆布) 外包层3 帘布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线绳芯
2.V带型号:
(1) 型号 普通V带:Y、Z、A、B、C、D、E 窄V带 : SPZ、SPA、SPB、SPC
2.V带轮材料 灰铸铁HT150、HT200-常用 铸钢、焊接(钢板)-高速 铸铝、塑料-小功率
3.V带轮的结构: 实心式
轮辐式
腹板式
孔板式
二.张紧方法:
使a增大或使带张紧 ①定期张紧(定期调整中心距) ②自动张紧(靠自重) ③利用张紧轮使带张紧
包角摩擦力 传动能力
2.带长:
L 2a
3.中心距
2
(d 2 d 1 )
(d 2 d 1 ) 4a
2
2 L (d1 d 2) [2 L (d1 d 2) ] ( 8 d 2 d1) a 8
2 2
§2
带传动的受力分析
有效拉力(带所能传递的圆周力) F= F1- F2= Ff (10-5)
e
1 ) f
F1 ([ ] b1 c ) A
v P0 F1 (1 f v ) kw 1000 1000 e
单根普通V带所能传递的功率P0 (特定条件下所能传递的基本 额定功率)
Fv
1
vA P0 ([ ] b1 c )(1 fv ) e 1000
基本额定功率P0查表(10-3) p163
1
kw
特定条件: ①包角α 1=π (i=1); ②载荷平稳; ③特定基准长度 实际工作条件下单根带所能传递的许用功率[P0]:
[ P0 ] ( P0 P0 ) K K L
长度系数(表10-2) 包角系数(表10-5) 功率的增量(表10-4)
特点:
1.打滑可以避免,而且应当避免 2.短时打滑起到过载保护作用
3.打滑先发生在小带轮处
后果: 打滑 →带的剧烈磨损、发热 →失效 F< ∑Ffmax 2. F0↑、f↑、α ↑(紧边置下) 措施: 1. 控制
2.弹性滑动
产生的原因:
带的弹性、松边与紧边拉力差
1
2
2
1
弹性滑动的特点: 1.弹性滑动不可避免 2.F↑→ 弹性滑动 ↑ → 弹性滑动范围↑ 后果: 1.带速滞后于主动轮,超前于从动轮→ V1>V2 2.带传动传动比不稳定 措施: 选择弹性模量大的材料制作带可减小弹性滑动
四 .设计步骤
已知条件
传递的名义功率P
设计内容
V带的型号、长度和根数
主动轮转速n1
从动轮转速n2 或传动比i 传动位置要求
带轮直径和结构
传动中心距 a 验算带速 V 和包角α
工况条件、原动机类型等
计算初拉力和压轴力
§6 V带轮设计及带传动张紧装置
一.V带轮设计
1.V带轮设计要求:
(1)质量小、工艺性好、质量分布均匀、内应力小、 高速应经 动平衡 (2)工作面应精细加工
FV 1000
F0
P
(10- 6)
松边
F2 F1 F2 F1
F0
紧边
摩擦力达到最大时紧边拉力F1和松边拉力F2的关系:
欧拉公式
F1 F2 e
F1 F0 F2 F0 F 2 F 2
f v
最大有效拉力Ft
F 2 F0
e e
f α f α
1 1
最大有效圆周力F与(F0、fν、)有关。
当量摩擦系数
平带
fv
f sin
2
V带
多楔带
传动带的型式
宽V带
普通V带
窄V带
联组V带
3.带传动的优缺点:
•优点: 1.缓冲吸振, 传动平稳 2.过载具安全保护作用 3.适用于中心距较大的传动 4.结构简单, 要求精度低, 成本低 1.不能保持准确的传动比, 效率低 2.传递相同圆周力所需的轮廓尺寸和轴上压力 均比啮合传动的大 3.带的寿命短 4.需要张紧装置 5.不宜用于高温, 易燃场合
3.节线、节面、节宽、基准直径、基准长度
节线
节面
节宽 基准直径 基准长度 带轮轮槽角φ
0<40°
二. 带传动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 失效形式: 打滑、带的疲劳损坏。 设计准则: 保证不打滑的条件下,使带具有一定的疲劳强度
和寿命。
三.单根普通V带所能传递的功率P0
Ft F1 F2 F1 (1
q v2 A
为限制离心拉应力σ C→限制V
2 yE 3.弯曲应力 b d
带在变应力状态下工作,应力较大和应力变化次数 较多时,带容易产生疲劳断裂。
最大应力发生在小带轮与主动边(紧边)接触处.
max= c+ 1+ b1
§4 打滑、弹性滑动和滑动率
1.打滑
产生的原因:
F>∑Ffmax
第十章
§1
构成: 工作原理:
带传动
带传动的类型和应用
带轮1、带轮2、环形带
靠带与带轮接触弧间的摩擦力传递运动和动力
一、带传动的类型和张紧装置
1.按传动形式分: 开口传动 交叉传动 半交叉传 动 -两轴平行,同向回转 -两轴平行,反向回转 -两轴交错,不能逆转
2.按带的截面分:
平带传动:底面是工作面,可实现多种形式的 传动 V带传动:带两侧面是工作面,当量摩擦系数 大,承载力大,只用于开口传动 多楔带传动:兼有平带、V带的优点
平带 N Q , F f Nf Qf
V 带 Nv
Q sin
2
, Ff Nv f
Q sin
2
f
设: f 为当量摩擦系数 sin 2
f
§3
带传动的应力分析
紧边拉应力
1
F1 A
1.拉应力σ
松边拉应力 初应力
F2 2 A F0 0 A
σ1>σ2
2.离心应力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