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教学单位:植物科学学院
课程名称:细胞生物学
英文名称:Cell Biology
课程代码:08282115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程
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时数:课程38学时,实验12学时
课程学分:3.0学分
面向专业:生物技术专业(植物方向)
一、实验教学目的与任务
《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是生物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课,课程主要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讲授和操作,理解细胞生物学研究的一些基本方法的原理,掌握细胞生物学基本方法和实验操作技能,为开展生命科学相关研究打下基础。
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具体实验使学生掌握细胞生物学基本方法和实验操作技能,如:细胞的形态学观察、细胞器的提取和分离、信号分子如ABA等引起的细胞信号转导过程、细胞的原代培养、基因转化技术,细胞融合技术等,有效地提高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并培养学生树立独立设计实验的思考观念和独立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教学基本要求
1、进入无菌室应该换无菌室内专用的实验服和拖鞋后方可进入。
2、实验前,无菌室及无菌操作台用紫外灯照射30-60分钟灭菌,用70%精擦拭无菌操作台面,并开启无菌操作台风机运转10分钟后,才可开始实验操作。
3、实验用品要用70%酒精擦拭后才能带入无菌操作台内。
4、实验结束后,将所有实验物品带出生物安全柜。
如需要继续进行下一个实验,则用70%酒精擦拭无菌操作台面,再让无菌操作台风机运转10分钟后,才可进行下一个实验操作。
5、实验操作时应注意自身的安全,必须穿戴实验服与手套后才进行实验
6、要独立完成符合规范要求的实验报告,做好实验记录并及时总结实验结果
三、学生应掌握的实验技术及基本技能
1.掌握细胞培养物品及试剂的灭菌方法。
2.掌握细胞培养所需无菌技术的操作要领,注意事项和基本要求,培养和提高独立实验的能力。
3.掌握细胞的形态观察、细胞计数技术、细胞的原代培养技术、传代培养技术、细胞器分离技术,细胞融合技术技术等内容。
4. 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使学生较为系统全面地掌握运用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技术和方法。
四、实验项目内容、学时分配和每组人数
五、实验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实验教材:《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导》(自编),石武良, 苏尚忠, 原亚萍主编
实验参考书:
[1] 刘鼎新. 1997. 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与技术(第二版). 北京: 北医/协和医大联合出版社.
[2] 杨汉民. 1997. 细胞生物学实验(第二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六、考核要求、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标准
以实验报告、出勤、课堂表现综合考核给出实验成绩。
本课程考核办法一般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布置不同的课堂作业,根据不同的内容制定不同的评分标准,采用现场打分并公示,平时实验成绩占40%,综合实验成绩占60%。
对于基础必修实验的考核以学生现场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根据不同的内容制定不同的评分标准。
实验课出勤率及课内表现占30%,实验报告(书面)(包括书写规范性、完整性及实验数据的正确性)占70%。
制定人:石武良
审核人:原亚萍
日期:2011 年 06 月16日
学院审定记录:
实验一线粒体和液泡系的超活染色及观察
实验目的:
一、观察植物细胞内线粒体、液泡体的形态、数量与分布。
二、学习一些细胞器的超活染色技术。
实验原理:
活体染色是指对生活有机体的细胞或组织能着色,但又无毒害的一种染色方法。
它的目的是显示生活细胞内的某些结构,而不影响细胞的生命活动和产生任何物理、化学变化以致引起细胞的死亡。
活染技术可用来研究生活状态下的细胞形态结构和生理、病理状态。
根据所用染色剂的性质和染色方法的不同,通常把活体染色分为体内活染与体外活染二类。
体内活染是以胶体状的染料溶液注入动、植物体内,染料的胶体固定,堆积在细胞内的某些特殊结构里,达到易于识别的目的。
体外活染又称超活染色,它是由活的动、植物分离出部分细胞或组织小块,以染料溶液浸染,染料被选择固定在活细胞的某种结构上而显色。
活体染料之所以能固定、堆积在细胞内某些特殊部分,主要是染料的电化学特性起重要
作用。
碱性染料的胶粒表面带阳粒子,酸性染料的胶粒表面带有阴离子,而被染的部分本身剪刀也是有阴离子或阳离子,这样它们彼此之间就发生了吸引作用。
但不是任何染料皆可以作为活体染色剂使用,应选择那些对细胞无毒性或毒性较小的染料,而且总是要配成稀淡的溶液来使用。
一般是以碱性染料最为适合,可能是因为它具有溶解在类脂类(卵磷脂、胆固醇等)的特性,易于细胞吸收。
但不是任何染料都可作为活体染色剂使用,一般应选择那些或毒性小的碱性染料(易溶于类脂质)并配成较稀的溶液来使用。
詹纳斯绿B这种碱性染料是活体染色中重要的染料,对线粒体的染色有专一性,可专一性地对对线粒体进行活染,这是由于线粒体内的细胞色素氧化酶系的作用,使染料始终保持氧化状态(即有色状态),呈蓝绿色;而线粒体周围的细胞质中,这些染料被还原为无色的色基。
中性红为弱碱性染料,对液泡系(高尔基体)的染色有专一性,只将活细胞中的液泡系染
成红色,这可能是与液泡系中蛋白质有关。
实验仪器、材料和试剂
1、仪器、用具:显微镜、解剖盘、剪刀、镊子、解剖刀、吸管、载玻片、盖玻片、擦
镜纸、吸水纸。
2、材料:洋葱鳞茎
3、试剂:
1) Ringer 溶液
氯化钠0.85g
氯化钾0.25g
氯化钙0.03g
蒸馏水100ml
2)1% 和1/3000 中性红溶液:
称取0.5g 中性红溶于50ml Ringer 液,稍加热(30-40℃)溶解,用滤纸过滤,装入棕色瓶
中于暗处保存。
临用前,取1% 原液1ml 加入29 ml Ringer 溶液,即得1/3000 工作液,将其装入棕色瓶
中备用。
3)1% 和1/5000 詹纳斯绿B溶液
称取0.5g詹纳斯绿B溶于5ml Ringer 溶液中,稍加热(30-40℃)溶解,用滤纸过滤后(可
省略),即为1%原液。
取1%原液1ml 加入49 ml Ringer 溶液,即得1/5000 工作液,将其装入棕色瓶中备用.最好
现配现用,以保持充分的氧化能力。
方法与步骤
1. 植物细胞液泡的活体染色
1)撕取洋葱鳞茎内表皮,放入载玻片上1/3000 中性红染液滴中,染色5-10 分钟。
2)用吸管吸去染液,滴加Ringer 液,盖上盖玻片进行观察。
3)可见到被染成砖红色的中央大液泡。
2、植物细胞线粒体的活体染色
1)用吸管吸取1/5000 詹纳斯绿B 染液,滴在干净的载玻片上,用镊子撕取洋葱鳞茎内表皮一小块,置于染液中,染色10-15 分钟。
2)吸去染液,加一滴Ringer 液,盖上盖玻片,镜检。
在高倍镜下,可见表皮细胞中央
被一大液泡占据,细胞核被挤至旁边,线粒体染成蓝绿色,呈颗粒状或线条状。
实验结果:
描述并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二叶绿体的分离与荧光观察
叶绿体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能量转换细胞器,光合作用就是在叶绿体中进行的。
由于具有这一重要功能,所以它一直是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重要研究对象。
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较大的一种细胞器,利用低速离心即可分离集中进行各种研究。
实验目的:
一、通过植物细胞叶绿体的分离,了解细胞器分离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二、观察叶绿体的自发荧光和次生荧光,并熟悉荧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实验原理:
将组织匀浆后悬浮在等渗介质中进行差速离心,是分离细胞器的常用方法,一个颗粒在离心场中的沉降速率取决于颗粒的大小、形状和密度,也同离心力以及悬浮介质的粘度有关。
在给定的离心场中,同一时间内,密度和大小不同的颗粒其沉降速度不同。
依次增加离心力和离心时间,就能够使非均一悬浮中颗粒按其大小、密度先后分批沉降在离心管底部,分批收集即可获得各种亚细胞组分。
叶绿体的分离应在等渗溶液(0.35 mol/L氯化钠或0.4 mol/L蔗糖溶液)中进行,以免渗透压的改变使叶绿体受到损伤。
将匀浆液在1000 r/min的条件下离心2 min,以去除其中的组织残渣和一些未被破碎的完整细胞。
然后,在3000 r/min的条件下离心5 min,即可获得沉淀的叶绿体(可能混有部分细胞核)。
分离过程最好在0-5℃进行,如在室温,要迅速分离和观察。
荧光显微镜技术是利用荧光显微镜对可发荧光的物质进行观察的一门技术。
某些物质在一定短波长的光(如紫外光)的照射下吸收光能进入激发态,从激发态回到基态时,就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放射出比照射光波长更长的光(如可见光),这种光就称为荧光,若停止功能荧光现象立即停止。
有些生物体内的物质受激发光照射后直接发出荧光,称为自发荧光或直接荧光,如叶绿素红色荧光以及水质素的黄色荧光等。
有的生物体本身不发荧光,但它吸收荧光染料后同样也能发出荧光,这种荧光称为次生荧光或间接荧光,如叶绿体吸附吖啶橙后可发桔红色荧光。
利用荧光显微镜对可发荧光物质进行检测时,将受许多因子的影响,如温度、光、淬灭剂等。
因此在荧光观察时应抓紧时间,有必要时立即拍照。
另外,在制作荧光显微镜标本时最好使用无荧光载玻片、盖玻片和无荧光油。
实验用品:
一、器材
1.主要设备:普通离心机、组织捣碎机、天平、荧光显微镜。
2.小型器材:500 ml烧杯2个,250 ml 量筒1个,滴管10支,10 ml刻度离心管20支,纱
布若干,无荧光载片和盖玻片各4片。
二、材料:
新鲜菠菜。
三、试剂:
0.35 mol/L氯化钠,0.01%吖啶橙(acridine orange)。
实验方法:
1.选取新鲜的嫩菠菜叶,洗净擦干后去除叶梗和粗脉,称30 g于 150 ml 0.35 mol/L氯化钠溶液
中,装入组织捣碎机。
2.利用组织捣碎机低速(5000r/min)匀浆3-5 min。
3.将匀浆用6层纱布过滤于500 ml烧杯中。
4.取滤液4 ml在1000 r/min下离心2 min,弃去沉淀。
5.将上清液在3000 r/min下离心5 min,弃去上清液,沉淀即为叶绿体(混有部分细胞核)。
6.将沉淀用0.35 mol/L氯化钠溶液悬浮。
7.取叶绿体悬液一小滴于载片上,加盖片后即可在普通光学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或滴加一
滴0.01%吖啶橙荧光染料,加无荧光盖片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
实验结果:
1.普通光学显微镜下的观察结果:可看到叶绿体为绿色橄榄形,在高倍镜下可看到叶绿体内部含有
较深的绿色小颗粒,即基粒。
2.荧光显微镜下的观察结果:选用B(blue)激发滤片,B双色镜和O530(orange)阻断滤片的条件
下,叶绿体发出火红色荧光。
3.加入吖啶橙荧光染料后的观察结果:叶绿体可发出桔红色荧光,而其中混有的细胞核则发绿色荧
光。
作业:
1.在普通光镜下,测定5-10个叶绿体的长轴和短轴,统计其大小;
2.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叶绿体的自发荧光时,如果更换滤片系统,叶绿体颜色是否有变化?思考题:
1.叶绿体分离的实验原理是什么?在分离叶绿体时应注意些什么问题?
2.普通光镜和荧光显微镜有何异同点?
实验三细胞膜的渗透性
实验目的:
了解细胞膜的渗透性及各类物质进入细胞的速度。
实验原理:
将细胞放入数种等渗溶液中,由于红细胞对各种溶质的透性不同,有的溶质可以渗入,渗入的溶质能够提高红细胞的渗透压,所以促使水分进入细胞,引起溶血。
由于溶质透入速度互不相同,因此溶血时间也不相同。
实验用品:
一、器材:
50 ml小烧杯,10 ml移液管,试管(1-10 cm),试管架。
二、试剂:
0.17 mol/L 氯化钠、0.17 mol/L 氯化铵、0.17 mol/L 醋酸铵、0.17 mol/L 硝酸钠、0.12 mol/L硫酸钠、0.12 mol/L 草酸铵、0.32 mol/L 葡萄糖、0.32mol/L 甘油、0.32mol/L乙醇、0.32 mol/L丙酮。
三、材料:
羊血
实验方法:
一、羊血细胞悬液
取50 ml小烧杯一只,加1份羊血和10份0.17 mol/L氯化钠溶液,形成一种不透明的红色液体,此即稀释的羊血。
二、低渗溶液
取试管一只,加入10 ml蒸馏水,再加入1 ml稀释的羊血,注意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由不透明的红色逐渐澄清,说明红细胞发生破裂造成100%红细胞溶血,使光线容易透过溶液。
三、羊红细胞的渗透性
1. 取试管一支,加入0.17 mol/L氯化钠溶液10 ml,再加入1 ml稀释的羊血,轻轻摇动,注意颜
色有无变化?有无溶血现象?为什么?
2. 取试管一支,加入0.17 mol/L 氯化铵溶液10 ml,再加入1 ml稀释的羊血,轻轻摇动,注意颜色有无变化,有无溶血现象?若发生溶血,记下时间(自加入稀释羊血到溶液变成红色透明澄清所需时间)。
3. 分别在另外8种等渗溶液中进行同样实验(步骤同上)。
实验结果:
将观察到现象列入下表,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
不同低渗溶液下的溶血现象
实验四ABA对拟南芥和蚕豆气孔运动的影响
植物叶片表面密布的气孔是植物和环境进行气体和水分交换的门户,气孔孔径的大小调节着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等重要生理过程,一些内外因子可调节气孔运动。
本实验用蚕豆和拟南芥叶片下表皮为材料,观察光、K+、Ca2+、植物激素ABA对气孔运动的调节以及钙离子在ABA诱导气孔关闭信号途径中的作用,认识植物和环境、植物细胞内部信号转导途径的密切关系。
(一)原理
气孔复合体由一对保卫细胞(有的有副卫细胞)组成,组成气孔的保卫细胞对光、温度、湿度、CO2等环境因子以及一些植物激素非常敏感。
保卫细胞接收信号后,经过胞内信号转导,保卫细胞渗透势变化引起保卫细胞吸水或失水,使气孔开放或关闭,而K+是调节保卫细胞渗透势的重要物质,因此气孔的运动伴随着K+的迁移,如在光下,K+大量进入保卫细胞,渗透势下降,细胞吸水,气孔张开,反之,气孔关闭。
(二)材料、仪器与试剂
1. 植物材料:3-4周令的蚕豆幼苗或拟南芥幼苗。
2. 仪器设备:显微镜、显微测微尺、日光灯、剪刀、镊子、单面刀片、培养皿、烧杯、移液管、
滴管、载玻片、盖玻片、毛笔、吸水纸。
3. 试剂:100 mM KCl溶液、100 mM CaCl2溶液、1M NaOH溶液、10 mM Tris-HCl 缓冲液(pH
6.1)、1mM ABA等激素母液。
(三)实验步骤与结果
1. 将实验材料分别置光照和黑暗条件下。
从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的植株上取完全展开的叶片,
撕取下表皮,用毛笔沾水轻轻地刷去表皮条上的叶肉细胞,切成5mm2的小块,进行不同的处理和观察。
2. 光、暗对气孔孔径的影响:分别取光下和暗中的叶片下表皮,在显微镜下观察气孔,用显微
测微尺测定气孔孔径,随机取2个视野,每个视野测量10个气孔,计算孔径平均值和标准差。
3. K+和Ca2+对气孔开闭的调节:一定浓度的K+促进气孔开放,Ca2+却促进气孔关闭。
用pH6.1
的10 mM Tris缓冲液配制不同浓度的K+(1, 10, 100 mM)和Ca2+ (0.1, 1, 10 mM)溶液,放入表皮条,放在室温、散射光下2小时,测量各处理和对照的气孔孔径,作出浓度和孔径的关系图。
7. 气孔运动的激素调节: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浓度的ABA诱导气孔关闭和抑制气孔张开。
用pH6.1
的10 mM Tris缓冲液配制不同浓度的ABA溶液(10-4、10-5和10-6 M),放入开放的气孔的表皮条,在室温、散射光下2小时,测量各处理和对照的气孔孔径,作出ABA浓度和孔径的关系图。
8. 将上述各处理的测定孔径结果求出平均值和标准差,全班汇总进行统计;列表比较光暗、K+和
Ca2+对气孔孔径的影响;作图表明不同浓度ABA对气孔运动的调节。
(四)思考与讨论
1.实验中为什么用缓冲液配制各种处理溶液?
2.设计实验进一步证明Ca2+ 在调节气孔运动中的作用。
1.根据所得实验结果,对你所作的设计和实验操作进行评价分析。
实验五电导仪法测定植物细胞质膜透性
原生质膜的透性对逆境的反应非常敏感,逆境胁迫下,如干旱、冰冻、低温、高温、盐渍、大气污染(SO2等)及病害时,质膜的结构或功能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引起质膜透性增大,细胞内各种水溶性物质包括电解质将有不同程度的外渗。
因此,质膜透性是植物抗逆研究中的常用生理指标。
(一)原理
测定质膜透性变化最常用的方法是测定组织外渗液的电导率变化。
将植物组织浸入去离子水中,水的电导将因电解质的外渗而增大,逆境伤害愈严重,电解质的外渗量愈多,电导率的增加就越大。
因此,用电导仪测定外液的电导率变化,可反映植物受伤害的程度。
(二)材料、仪器与试剂
1. 植物材料:不同处理的植株叶片。
2. 仪器用具:电导仪、真空泵、真空干燥器、恒温水浴、温箱、冰箱、电子天平、20ml具塞刻
度试管、10ml移液管、不锈钢剪刀、试管架、镊子、搪瓷盘、记号笔、滤纸、纱布。
3. 试剂:去离子水。
(三)实验步骤与结果
1.容器的洗涤
电导法对水和容器的洁净度要求严格,所用容器必须彻底清洗,再用去离子水(或重蒸水、超纯水)冲洗数次,倒置于洗净且垫有洁净滤纸的搪瓷盘中,上用纱布覆盖。
2.试验材料的选取与处理
分别在正常生长和逆境胁迫的植株上取同一叶位的功能叶若干片。
若没有逆境胁迫的植株,可选取生长环境和生长势一致的植物材料,剪下后,先用自来水冲洗,再用去离子水冲洗2~3次,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分。
小麦等狭长的叶片可用剪刀剪成1cm长的段,烟草等宽大的叶片应避开大叶脉,用打孔器打取圆片。
定量称取植物材料3份,每份各1g(或叶圆片每份10片),分别装入3支洁净的刻度试管中,进行以下处理:一份放在-20℃左右的冰箱中冷冻;一份放置于45℃左右的恒温箱中高温处理;另一份裹入潮湿的纱布中放置在室温下作对照。
分别处理0.5~1h。
3.测定
(1)在装有叶片的各试管中加入10ml去离子水,然后将试管放入真空干燥器中用真空泵抽气10min,排除细胞间隙的空气,使组织内的电解质易于渗出。
然后缓缓放入空气,水即渗入
细胞间隙,叶片变成透明状,沉入水下。
(2)将各试管于室温下保持1h,其间多次振摇试管,或将试管放在摇床上振摇1h。
(3)1h后将各试管充分摇匀,用电导仪测其初电导值(S1)。
(4)测毕,各试管盖塞,置于沸水浴中10~20min(或放入高压灭菌锅1.2atm, 121o C下5~10min),彻底杀死植物组织。
取出试管后用自来水冷却至室温,并在室温下平衡10min,摇
匀,测其终电导值(S2)。
应注意CO2在水中的溶解度较高,测电导时要防止口中呼出的CO2进入试管,影响测定结果,此外,温度对溶液的电导影响较大,必须在相同温度条件下测定电导率。
4.计算
按下式计算相对电导度,以相对电导度的大小表示细胞膜受伤害的程度。
相对电导度(L)= S1 / S2
在电导率测定中若去离子水或蒸馏水的电导较高,应设一空白管(以所用的去离子水或蒸馏水为空白),测定空白电导值(S 0),按下式计算相对电导度:
相对电导度(L)=(S1-S 0)/(S2-S 0)
由于室温对照也有少量电解质外渗,可按下式计算由于胁迫而产生的外渗,称为伤害度(或伤害性外渗)。
伤害度(%)=(L t-L ck)/(1-L ck) ×100
式中 L t——处理叶片的相对电导度;
L ck——对照叶片的相对电导度。
(四)思考与讨论
结合本实验,全面分析采用电导仪法测定质膜透性过程中,存在哪些影响因素?试验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实验六盐胁迫对拟南芥盐敏感突变体生长的影响拟南芥为十字花科植物,具有个体小、生长周期短、结实量大、易于栽培管理,基因组小、重复序列少、容易进行转化、易被诱变产生突变植株等生物学特性,尤其是拟南芥基因组全序列物理图谱已公布,使其成为模式植物被广泛地应用于植物生物学研究的各个领域。
采用物理、化学或遗传手段对拟南芥进行人工诱变,可获得含有大量突变体的突变体库。
根据不同的筛选条件和筛选指标对突变体库进行筛选,获得所需的突变体, 并对其进行深入的生理、生化分析及基因克隆,是研究基因功能的关键。
目前已从拟南芥中筛选出了各种各样的突变体,并克隆了一些相应的基因,对这些基因的研究,为我们从分子生物学水平上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及调控机理以及植物适应外界环境条件的能力,提供了大量的信息。
其中,调控拟南芥抗盐基因的克隆与研究,正是这些研究成果的一部分。
本实验选用sos1、 sos2、 sos3三个对盐敏感的拟南芥突变体,以根的向地性弯曲生长为指标,观察它们在含不同浓度NaCl的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并与野生型比较,学习拟南芥盐敏感突变体的筛选及鉴定方法,理解这些基因对植物抗盐的重要性。
通过本实验,要求掌握无菌条件下培养拟南芥幼苗的方法。
在含盐培养基上,观察不同浓度的盐胁迫对拟南芥盐敏感突变体生长的影响。
了解以根的向地性弯曲生长为指标,筛选、鉴定拟南芥盐敏感突变体的方法。
(一)原理
氯化钠可抑制植物的生长,植物生长受抑制的程度取决于NaCl的浓度。
以拟南芥为例,较低浓度的氯化钠(如50mM NaCl)对野生型拟南芥的生长有轻微的抑制作用,但当氯化钠的浓度超过180mM 时,可几乎完全抑制野生型拟南芥的生长。
拟南芥的某些基因对其抗盐性具有重要作用,如果这些基因发生突变而使其功能丧失,就会使拟南芥的抗盐性降低,即使较低浓度的氯化钠,也会严重地影响这些突变体的生长,而在正常情况,这些突变体的生长状况与野生型相比没有太大的差异。
将在MS固体培养基上直立生长4天的sos1、 sos2、sos3突变体及野生型拟南芥幼苗,转移到含有不同浓度NaCl(50、100、150mM NaCl)的固体培养基上,以不加盐的培养基为对照,将培养皿直立放置,使植物的根尖朝上,由于植物的根具有向地性生长的特性,幼苗根的伸长部分将弯曲并沿着培养基的表面向下生长。
与野生型相比,在含有一定浓度氯化钠的培养基上,盐敏感突变体幼苗的生长抑制现象将更为显著。
(二)材料、仪器与试剂
1. 植物材料:拟南芥盐敏感突变体sos1、 sos2、 sos3及其相应的野生型(Arabidopsis thaliana
ecotype Columbia,简称C型)种子。
2. 仪器用具:高压灭菌锅,超净工作台,光照培养箱,恒温干燥箱,pH计,4o C冰箱,电子天
平,磁力搅拌器,磁力搅拌子,放置培养皿的铁丝架,1000µl微量可调移液器,1000µl吸头及盒,1.5ml离心管及离心管架,烧杯(1000ml, 500ml),量筒(1000ml, 500ml,100ml), 容量瓶,试剂瓶,三角瓶(1000ml, 500ml, 150ml),移液管(5ml,10ml), 培养皿(直径9cm),小镊子,小喷雾器,酒精灯,火柴,吸耳球,记号笔,封口膜,铝箔,报纸,橡皮筋,吸水纸,废液杯。
3. 试剂:
1M HCl,1M KOH,氯化钠,蔗糖,琼脂,灭菌蒸馏水,75%酒精,工业酒精,次氯酸钠(NaClO)溶液,Triton X-100,MS培养基中的各种无机盐。
(1) 0.5% NaClO消毒液的配制用蒸馏水配制NaClO含量为0.5%的消毒液,并加入Triton X-
100,使其含量为0.01%。
(2) MS培养基中母液的配制
10倍大量元素母液
NH4NO3 16.5g MgSO4·7H2O 3.7g
KNO3 19.0g KH2PO4 1.7g
CaCl2·2H2O 4.4g
先将CaCl2·2H2O用蒸馏水溶解,稀释后再与其他大量元素溶液混合,用蒸馏水定容至1000ml。
100倍微量元素母液
KI 0.083g Na2MoO4·2H2O 0.025g
H3BO3 0.62g CuSO4·5H2O 0.0025g
MnSO4·4H2O 2.23g CoCl2·6H2O 0.0025g
ZnSO4·7H2O 0.86g`
可用少量1M HCl将MnSO4·4H2O溶解后,再与其他微量元素的水溶液混合,定容至1000ml。
100倍铁盐母液
Na2EDTA 3.73g FeSO4·7H2O 2.78g
用蒸馏水溶解,溶解时可加热,蒸馏水定容至1000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