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文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就得优先发展教育.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系统地传授知识和技术规范等的社会活动。

教育的根本价值,就是给国家提供具有崇高信仰、道德高尚、诚实守法、技艺精湛、博学多才、多专多能的人才,培养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劳动力,培养合格公民,为国、为家、为社会创造科学知识和物质财富,推动经济增长,推动民族兴旺,促进人的发展,推动世界和平和人类发展。

教育在社会中起着相当重要作用,而教育又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等,这些教育加在一起对孩子的引导作用相当重要。

纵观历史,我国教育事业曲折发展。

尤其在文革中,教育更是备受摧残。

1977年,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年份。

这年秋天,因“文化大革命”一度中止了的全国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制度终于恢复,中国教育重新迎来了阳光明媚的春天。

自此,我国教育事业开始复苏。

1977年,在人们的思想还没有从“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的情况下,邓小平首先以遭受严重破坏的教育战线作为突破口,开启了中国社会的拨乱反正和解放思想的伟大航程。

与此同时,教育部于1978年颁发了《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规定小学为5年,中学为初中3年、高中2年。

计划规定在中学开设政治、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等14门课程。

这个课程计划的缺点是:学制过短,各个学科课时比例不合理,外语比重过大,生物比重过大;只设农业基础课,没有工业基础知识课等。

根据计划,教育部组织编
写了新中国第五套全国通用教材,这套教材着重解决思想政治和科学文化知识、理论与实践、传统与现代等一些重要问题。

这个计划和教材对于扭转“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起到了重要作用。

当时,在中国的大部分地区,中国的小学被分为六年,但是在一些省份,小学为五年制。

通常认为一年级至三年级为“低年级”即小学基础阶段,而四年级至六年级为“高年级”即小学拓展阶段。

在这六年年中,学生通常要学习的课程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英语、体育与健康、科学、音乐、美术、信息技术。

但实际上,由于小学毕业时没有统一考试,除了语文、数学、英语以外的其他课程的质量很难保证。

广大的农村地区的小学一般仅设立语文、数学和体育。

在20世纪90年代,城市地区逐步取消了“小升初”考试。

而农村地区则仍然采用这种方式。

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少部分农村学生在小学毕业之后被迫停止教育而务农或等到年龄稍大一些后进城务工。

从法律上讲,这些都是违法的,但实际上由于地区政府由于缺乏税收支持且上级财政未足够拨入导致无力支持庞大的教育费用而不了了之。

在初中的最后一年,尽管相关教育主管单位明令禁止,但基本上各个初中学校都会提前结束课程,并利用节假日(甚至周末)设补习以保证该校较高的升学比例。

1980年代,中学的毕业考试和中考合一,如果中考分数不及格,那就将面临无法毕业的结果,即使有高中录取也将被以“初中肄业”为由而无法进入高中。

直到1990年代初叶才开始将毕业和升学考试分开。

然而,由于城乡的差距,人们对于教育的认识有很大的反差。

在农村,大部分贫困家庭会选择让孩子上职业学校,从而可以提早结束学业,即刻投入工作,有独立的经济能力。

在城市地区,高级中学比较受欢迎,这是由于大多数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进入大学进行高等教育所致。

那时,政府通常不允许学校以“重点中学”等比较强的等级字眼用于
学校宣传,但教育部门通过督导评估而命名的“重点中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学校为了通过硬件的考察,会搞面子工程,例如修建游泳池,但很多学校在考察通过后却不再使用;甚至有学校为了通过督导评估弄虚作假,规定学校在回答有关询问时说谎,例如被问及该校有否违规在周末及节假日补习时,即使该校有此情况,但学生仍必被逼统一口径否认。

那个年代,高中主要分三个阶段,高一为基础阶段,高二为过渡阶段,高三为备考阶段。

学生需要学习的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部分地区学习俄语或日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思想政治、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部分地区加设通用技术和研究性学习)。

高一将会学习部分的课程,在高一期末考试之后,学生进行文理分科,这决定了学生在高考所使用试卷类型。

通常学生在高一需要通过信息技术、地理和历史的毕业考试。

到了高二之后,如果选择理科将会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和体育。

而文科则要学习包括生物在内的所有科目。

高二需要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的毕业考试,这三科的文科试卷较理科试卷容易。

但部分地区此毕业考试有作弊行为。

分科之后学生将会主修语文、数学、英语,理科则还有物理、化学、生物,对应高考中的理科综合试卷;文科则为思想政治、历史、地理,对应高考中的文科综合试卷。

进入20世纪80年代,在邓小平“三个面向”思想的指导下,高中课程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革。

1981年4月,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和《全日制五年制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的修订意见》。

新的教学计划重视科学文化知识的教学,加强美育,在高中开设选修课,开设劳动技术课。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初中作为义务教育的组成部分从中学中分离。

1990年3月,国家教委颁布《现行普通高中教学计划的调整意见》,其基本的目的在于解决高中存在的文理偏科、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增强他们的社会生活能力。

文革后不久,邓小平亲自领导教育战线率先进行拨乱反正,推倒“两个估计”,恢复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的改革开放提出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措施,不仅大大推进了中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开放,而且对全国各条战线的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邓小平在教育工作方面的理论与实践,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在中等教育方面,恢复和发展了中等职业教育,改变了中等教育单一化的状况。

1979年教育部和国家劳动总局经过调查研究,提出了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方案,经过试点后,1980年9月草拟了《关于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报告》,同年10月,国务院批准了这个报告。

到1981年底,全国普通高中的校数和学生数大大减少,职业学校迅速发展。

1982年和1983年,教育部进一步作了调整:主要是又发展了一批中等职业学校,增加了高等学校文科的比重,新建了一些职业大学,并且加强了教育事业中的薄弱环节--加强幼儿教育;重申普及小学;加强成人教育;加强少数民族教育;加强留学生的工作;加强研究生的培养工作等等。

随后,伴随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方针的提出,我国教育事业取得飞速发展,教育制度也得到恢复。

自此,我国的教育事业开始步入正轨……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电气信息类1107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