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建筑案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保建筑案例
篇一:零碳节能环保建筑案例
节能环保建筑案例
—全球六大零碳节能环保建筑
假设,有一天我们来到没有人烟、当然更没有水、电、煤气等设施的地方居住,我们是否可以搭建这样一间小屋,在这个屋子里无需向大自然索取不可再生的资源,也不排放污染物,同时却照样享受当下最现代的生活?
未来建筑节能零碳排放成为大势所趋。
零碳建筑,就是建筑在不消耗煤炭、石油、电力等能源的情况下,全年的能耗全部由场地产生的可再生能源提供。
今天WTT便为大家收集了全球最有名的几个零碳建筑,保证让大家大饱眼福!
美国加州零碳建筑——阴阳住宅
这是由Brooks+Scarpa Architects建筑事务所设计的阴阳住宅,它是一个位于美国加州社区的零碳建筑,设计的目的是为一个大家庭创造居住空间。
住宅围绕一系列的院落和室外的空间展开,从而形成室内与室外空间的相互交流。
朝着街道一侧的空间很是坚固,但是在钢铁入口后面则是室内室外的过渡空间,即院落空间。
这种坚固的感觉还被一个钢铁线条柔化,这个线条此起彼伏,
拉近
了建筑与室外的互动。
天津零碳建筑——中新天津生态城公屋展示中心
中新天津生态城公屋展示中心集众多先进环保技术于一身,如屋顶太阳能光伏板提供足够使用的电能、基于烟囱效应的通风系统实现室内外空气循环、利用导光筒折射和反射太阳光为室内照明、地源热泵为建筑内供热制冷等等。
整栋建筑的面积为3467m2,通过应用先进建筑技术、多种可再生能源实现零碳排放,成为天津首座零碳建筑。
菱形建筑结构充分吸收太阳光
整个公屋展示中心是个超大菱形结构的二层建筑,不是传统的坐北朝南,而是南偏东15°的方向。
“角度的选择根据天津本地日照时间和强度,更加充分地
考虑了光伏板吸收太阳光照的时间问题。
”公屋署署长胡宇丹介绍。
原来,公屋展示中心的屋顶大面积铺设了太阳能光伏板,即便是建筑正中向前突出的外檐建筑都成为光伏板的“基座”。
据了解,整栋建筑太阳能光伏板面积达2600m2,每年可发电240000kWh,而公屋展示中心一年用电量约210000kWh。
一天里太阳光照强度不同,为此地下还有大量电池,光伏板产生的电能有余量时储备电能,电能不足时发电。
地热能与通风保证体感舒适
公屋展示中心的中央大厅直通建筑顶板,在高出两侧二层建筑的立面上不是钢筋、混凝土墙面,而是玻璃窗。
“这个是高侧窗,一方面保证大厅的自然采光,另一方面也是建筑通风系统的一部分。
”胡宇丹介绍。
在公屋展示中心内,有一套基于烟囱效应的通风系统。
通过地下管网,展示中心与室外的一个采风井连通。
新鲜空气由室外采风井、管网进入展示中心内,然后再通过侧高窗、办公
室的室内窗户,实现建筑内空气流动。
在室外温度适宜的情况下可以减少空调开启,节约电能。
窗户本身是Low-E(低辐射)玻璃,在玻璃的基础上又增加一层膜,保证透光性的同时,可更好地隔热。
倾斜的设计使得太阳光直接照射在窗台上,而上面一层的窗台采用光面材质,将太阳光折射,但是仅反光却不反热,最大限度控制室内温度散失。
这样,夏天开空调时,不吸入更多的热量,冬季供暖时,不散发热量,从而节约能源消耗。
进入冬季,为保证室内温度需要大量能源消耗,但在公屋展示中心内,设计了地源热泵采暖与制冷系统,利用地热能为建筑供暖。
同时,在公屋样板间展厅内,还设计加入了毛细管网采暖,在屋顶装入超薄、荷载小的毛细管网,有效提高热传递,同时减少空间改造对建筑的影响。
灯具亮度靠室内光亮度自动调节
展示中心内设计的是智能照明系统,整个系统通过室内光亮度调节灯具亮度,办公室内是否开灯完全由自然光亮度和系统已设定室内亮度决定。
此外,照明系统中的导光筒直接利用了自然光。
屋顶散发强光的大灯不是由电发光,而是折
射、反射太阳光形成。
这样,即便在空间大、采光较差的大厅,也可以保证光亮度。
最终,还有一套控制系统对整栋建筑进行集中管理。
这套系统对建筑内部所有设备能耗进行集中监控与管理,从而进一步降低能耗、节约资源。
英国零碳建筑——贝丁顿“零碳社区”
在英国伦敦南郊的贝丁顿小镇,有一个外观独特的社区格外引人注目,这里的建筑物上竖立着一排排五颜六色的烟囱状装置,屋顶南侧铺设了大片太阳能光伏板,北侧则种植着各色植物。
这个社区全称为“贝丁顿零化石能源发展”社区,由世界著名低碳建筑设计师Bill Dunster设计,202年完工并吸引了约百户居民入住,是英国最大的低碳可持续发展社区,如今已成为世界低碳建筑领域的标杆式先驱。
“零碳社区”并不是完全没有碳排放,而是通过利用太阳能、节能建筑等手段来实现不使用煤和石油等传统化石能源。
社区所使用的能源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在建筑的楼顶和南面大面积安装的太阳能光伏板,二是社区里建有一个利用废木头等物质发电并提供热水的小型热电厂。
Dunster介绍说,社区楼顶五颜六色的烟囱状装置称作“风帽”。
它是一种自然通风装置,具有特殊的开口设计,能随风旋转,从而将室外的新鲜空气通过管道引入室内。
通常室内温度较高,为了减少换气过程中的热量流失,设计者对进气和出气管道做了特殊处理,使室外冷空气进入和室内热空气排出时在管道中发生热交换,从而节省保暖所需的能源。
社区内的小型热电厂使用的燃料是废旧木头等物质,不会造成额外的环境负担。
它在发电过程中散发出的热能也被用来制造热水,热水通过管道送入社区内的每家每户。
每户家中都装有一个1m左右高的热水筒,除了因生活需要取用热水外,热水筒还可以在室温较低时自动释放热量,辅助取暖。
采取这些措施后,只要没有特殊需求,居民家中就不必再安装暖气,整个社区也没有安装中央供暖系统,这就减少了一大块能源消耗。
香港零碳建筑——零碳天地
这片耗资2.4亿港元打造的城市绿洲,包括一栋集绿色科技于一身的两层高建筑,以及环绕其四周的全港首座原生林景区,通过绿色设计和清洁能源技术,不仅成功消灭建筑自身的碳足迹,还有多余电力回馈城市电网。
香港建造业议会“零碳天地”总监李贵义博士道出一个秘诀,就是被动式建筑设计——因地制宜,最大限度使用自然资源,力求从源头降低建筑对能源的依赖。
例如,建筑的屋顶北高南低,水平仰角21°,让屋顶的太阳能板接受最多光照,同时增加室内采光。
屋檐向低处延伸,形成深邃的遮阳棚,阻挡阳光直射,减少空调能耗。
建筑墙面也都采用大块的低辐射玻璃窗来获得自然光,不仅透光性能良好,还能有效减少热传递,比香港有关条例允许的最大总热值低80。
整座建筑大致坐北朝南,迎风而立,利用从海面吹来的自然风为室内通风。
设在室内地板上的送风口,也是整栋建筑的呼吸器官。
送风口与室外的捕风口相连。
自然风从捕风口进入,经过地底后,再进入室内时已经比原来的温度降低5℃.
“零碳天地”强调顺应自然的建筑设计,而在被动建筑设计无法满足日常需求的时候,就需要主动技术干预辅助、调节室内环境。
“零碳天地”拥有一套智能建筑管理设备。
这个“管家”依靠分布在主建筑内外的2800个探测器,掌握室内外的温度、湿度、光照及二氧化碳情况。
当室内温度超过28℃,智能管理系统就会命令地板上的送风口输出冷气。
李贵义介绍,将送风口安装在地板上,冷气可以直接吹向参观者,而不用将整个空间吹冷,因
篇二:建筑节能环保设计案例分析
建筑节能环保设计案例分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新疆的经济随之得到了快速发展,也促使各项建筑大量涌现,这些建筑拔地而起的同时,给新疆带来了资源与环境巨大的压力,因此,如何进行节能环保设计来解决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是摆在建筑设计者面前的一大难题。
本文以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城县境内某一广场这个项目为例,分析了该项目现有资源以及使用要求,结合相关规范,从建筑节能设计、设备节能设计、电气节能设计三个方面,提出适合本项目的节能环保设计。
关键字:建筑节能设计;设备节能设计;电气节能设计;分析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economy of injiang has been rapid development and prompted the building in large numbers.With these buildings being gone up at the same time, injiang has brought great pressure 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therefore, architectural designers have to face the great diffult problemhow to carry out energy-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esigns to solve the contradtion between econom development and resources, environment.This paper takes injiang Yili Kazak Autonomous Prefecture Huocheng county a square this project as an ele, analyses the project of eisting resources and using requirements, according to the relevant standards,and proposes three designs,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electral energy-saving design, energy-saving design,whh arethe purpose of energy 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esign.
Keywords: architectural design; energy-saving design; electral energy saving design; analysis
一、前言
随着新疆经济的快速发展,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新疆面临巨大的资源和环境被破坏的压力,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被破坏的不平衡表现得越来越明显,新疆人民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珍惜自然能源的呼声越来越高,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也成为当地人民的共识。
因此,从建筑物的设计出发,建筑者设计出环保节能的建筑以满足人们对建筑物的功能需求。
二、项目介绍
篇三:世界经典低碳建筑案例
世界经典低碳建筑案例逐一分析
提要:目前世界各国的节能住宅虽然各有特色,但这些房子里面都装置了各种各样的节能设备和节能系统。
比如太阳能电池板、隔热屋顶、保温外墙和低辐射玻璃等等。
当今世界,设计节能建筑和研发建筑节能技术,是最瞩目的课题之一。
据统计,人类每年所消耗的能量中建筑能耗最大。
这里所谓的建筑能耗,包括人们日常生活用能,如采暖、空调、照明、烹饪、洗衣等耗能。
建筑本身耗能,是指建筑施工、拆除以及与建筑直接有关的水泥工业、钢铁工业、交通运输等耗能在内。
其中又以日常生活用能最大,材料及设备生产用能次之,施工用能仅居第三。
节能必然成为衡量未来建筑品质的必要指标。
到2021年,英国的非住宅建筑可以达到零碳排放。
同样在美国,提供低碳生活模式的住宅很有市场,公共住宅逐渐受到欢迎便是佐证。
而我们通常说的节能建筑,是指低能耗建筑,是对建筑规划分区、群体和单体、建筑朝向、间距、太阳辐射、风向以及外部空间环境进行研究后,设计出的建筑,前提是遵循气候和节能的基本方法。
建筑层面的低碳设计主要体现在太阳能利用装置、风能利用装置、地热利用装置、能量循环利用装置等。
欧洲国家对现代建筑的基本理念是:实现“低能耗、高舒适度”的完美结合,最大限度利用自然能源,尽量减少能源与资源浪费。
新建建筑必须是节能建筑,楼顶都要装太阳能吸热板、雨水收集装置和冷热空气交换器。
这方面有很多成功的案例。
英国建成不用石油、煤炭等矿石燃料做能源的“零能耗”、“零二氧化碳排放”住宅小区。
伦敦郊区有个供82户居住的“希望屋”:电饭煲、冰箱、热水、照明等用电,全靠太阳能;墙壁保温层厚30厘米;采用先进的通风设备。
“希望屋”冬天采用生物资源锅炉。
燃料是用麦秸压成的圆柱小颗粒,二氧化碳排放量远低于麦秸生长过程从大气中吸收的二氧化碳。
“希望屋”用电量为同类建筑的30。
瑞典是世界上工业化住宅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其住宅示范区在建造过程中并不追求特别先进的技术和产品,而是把重点放在对成熟、实用的住宅技术与产品的
集成。
示范小区的1000多个住宅单元全部依靠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
恒温、恒湿、恒氧、低噪、适光,这些为大多数人耳熟能详的关键词,目前是国内科技住宅先驱的核心价值,在欧洲、北美和日本等众多发达国家和城市较早时期就已经广泛应用,并掀起一股绿色旋风,绿色科技住宅也被国际广泛认定为未来住宅发展所趋。
社区未来发展方向--英国贝丁顿
“这是一个全方位的永续发展社区,我们要创造一个全新的生活方式,设计一个高生活品质、低能耗、零碳排放、再生能源、零废弃物、生物多样性的未来。
” BedZED的
设计师登斯
特这样来形容BedZED。
在BedZED项目中,我们看到设计师将废物、阳光、空气和水充分利用,与现代人、建筑物一起进行永续的对话。
废物BedZED低能耗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其组合热力发电站发挥了巨大作用——通过燃烧木材废物发电为社区居民提供生活用电,而且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热能来生产热水。
热水罐位于每户的核心位置,在寒冷季节可起到供暖的作用。
目前CHP 的燃料主要为附近地区的树木修剪废料,往常这些废料被丢弃并填埋而成为城市的负担,对这些废料加以利用既可以产生能源,又可以解决环境污染和垃圾处理的问题。
在长期计划中,以后木屑原料的来源将主要为邻近的生态公园中的速生林。
经计算,整个社区需要一片3年生的70公顷速生林,每年砍伐其中的1/3用来提供热能,并补种上新的树苗,以此循环。
阳光BedZED的家家户户都装上了太阳能光电板,由于光电板的造价较高,因此设计者将它尽量用于多种用途,家中的热水和电车充电都来自暖暖的阳光。
这些太阳能电池板可为40辆汽车提供电力,这种用太阳能电力供应汽车的模式将太阳能光电板的投资回收周期从通常的75年缩短到BedZED中的6.5年。
虽然冬天的英国非常寒冷,但是BedZED却善用设计,没有任何的中央暖气系统。
BedZED的屋顶、墙体及地面均采用高质量的绝缘材料,保证冬天住房的舒适
温度。
其外墙是一种夹心构造,墙体的内芯内300mm厚的矿毛绝缘纤维,保证吸收的热量在5天内不会消散;外窗为木窗框,具有良好的断热构造;窗户玻璃有3层,尽可能多地吸收热量,在夏天,这些设计又能尽可能地减少室外高温的传导,避免了空调的使用。
而另一个保持室内温度的方法则是屋顶的绿化,将一种名为“景天”的半肉质植物覆盖于屋顶,大大减少了冬天室内的热量散失,夏天开花时,整个生态村又成了一个美丽的大花园。
这也是住户在采暖制冷方面比常规住宅节省90%的能源的主要原因。
水伦敦降雨丰富,BedZED通过对雨水以及生活污水的回收利用,使得水消耗量比普通住宅减少1/3。
每次降雨结束时,位于屋顶和花园的集水设施会把雨水传送到房子的下面的储水器里,经过自动净化过滤器的过滤,就可以直接清洗卫生间、灌溉树木以及用作公园水景。
空气BedZED屋顶上矗立着的一排排色彩鲜艳,外观奇特的热压“风帽”(d Cowl),源源不断地将新鲜空气送入第一个房间。
这种被动式通风装置完全由风力驱动,可随风向的改变而转动,利用风压给建筑内部提供新鲜空气,排出室内的污浊空气。
此外,其内部设有热交换器,可回收排出废气中的50%~70%的热量,从而来预热室外寒冷的新鲜空气。
引导绿色交通为了减少现代生活的方式,BedZED在保证居民出行方便的前提下,引导绿色交通,有效地降低了私家车的使用,更成为BedZED的一项特色。
公寓和办公空间的联合开发,给居民提供了在社区内甚至自己家里上班的机会;场地内自带的商店、咖啡店、带托儿功能的健身中心等设施又进一步减少了交通的需求;物业管理公司为小区内的商店组织当地货源,提供新鲜的环保蔬菜、水果和其它食品的送货上门;便利的公交系统也使人们减少对汽车依赖;便利的自行车和电动车的使用机会,为私家车主提供其它选择,BedZED有足够的自行车停车场,并有与其它区连接的自行车道路;互享车辆体系(car pool)提供了多人共享汽车的机会。
“如果这个世界的第一个人都居住在普通房屋内,过现在BedZED居民过的生活方式,那我们需要3个像地球那么大的星球,才能维持我们基本的生存需要。
但是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 BedZED的设计者登斯特这样说。
在全世界对能
源问题高度关注的今天,BedZED的建成和杰出表现让我们看到了希望,也许它就是人类未来居住模式的雏形。
世界最大的太阳能居住型社区——荷兰阿姆斯福特太阳能村
以建筑节能为中心的、装机容量名列世界前茅的太阳能发电居住区,是当今荷兰住宅建设的
示范项目。
太阳能利用是该项目的重点,辅以配套的建筑节能技术,达到节约能源和社区可持
续发展的目标。
太太阳能村共有6000幢住宅,10余万人,太阳能光伏发电能力达1.3兆瓦(MW)。
世界著名绿色建筑--德国节能住宅
现代建筑不仅仅只是应用现代建筑技术,而且还要体现生态环保,体现材料的美感、轻盈通透等方面,生态环保意味着建筑结构材料运用的越少越好,在建筑使用期间的能耗越少越好,而且所有建筑材料尽可能循环利用。
建筑的轻盈减少材料的使用,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建筑的通透增加使用者同外界的对话,同时让自然光线更好的使用成为可能。
德国索贝克公司设计的R129超级未来型节能住宅,引起了广泛关注。
建筑外皮采用人工材料,质地极轻且通透,承力结构也是由中空的碳素材料构成。
建筑外表皮镀有低辐射膜,夏天阻挡热辐射进入,冬天防止热能量流失。
一个可开启关闭的电子镀铬膜能使建筑外壳分级变暗或者完全不透光。
在建筑外皮结构的外表面上设置了超薄的光伏发电膜,它只遮挡20的光线进入,但可以提供建筑所需绝大部分能源。
轻质碳素合成材料板作为承载地板,上面设有地暖板,冬天可根据温度需求进行自动控制,中间还设有一种智能地板,提供能量存储的可能性,以及电、水、新风和电信管线接头的安装空间。
室内在各个不同的功能空间没有固定的分割。
可移动的单元核心由卫生和厨房装置构成,围绕这个核心单元可以安排不同的功能房间,如书房,卧室等。
这种核心单元是建筑外表皮包裹着的生活领域唯一封闭的空间。
欧洲未来住宅Atika——西班牙的样本
这是一座将未来的居住理念、绿色建筑设计、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等设计理论相结合,运用斜屋顶技术、低能耗策略、全方位的太阳能系统(不仅是取暖,同时包括降温)、楼宇智能化管理体系以及模数化技术而建造一座欧洲最新的节能型住宅试点项目。
第一个Atika住宅的样本是在西班牙的毕尔巴鄂市(Bilbao)组装成型,并计划在未来通过汽车运输到不同的国家组装。
由于西班牙位于欧洲南部,属于地中海气候,该气候的特点是冬天温暖,夏天炎热,通风和空调设备是主要的能源消耗点。
建筑师早已通过简单而有效的建筑手法对能源进行合理地利用:通过外墙的厚度与密度来形成保温与隔热;白色的石灰板作为对日照最好的反射材料;利用上部的悬挑的建筑构建或者窗上的百叶来形成阴影;狭窄的街道和阳台来确保阴影面和空气的流通;以及利用流动的水来达到降温的效果。
Atika住宅正是在这种简单而高效的能源处理方法的基础上,加入了最新的技术与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