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三个环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握“三个环节”
摘要: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注重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抓好阅读教学的“三个
关键环节”,即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精心巧妙地设计教案、灵活机动地实施教学,积极探索阅读教学优质高效的教学策略,实现学科知识到学科素养的蜕变,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
素养。
关键词:三个环节解读文本设计教案实施教学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大多数时间用于阅读教学,但是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是不尽人意。
究其原因,还是当前的阅读教学大部分都是在分析课文内容。
叶圣陶先生说过我们的课文只
是教语文的“载体”,是个“例子”,语文课就是用课文这一“载体”来教学生学习语文。
作为小
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抓好阅读教学的“三个关键环节”,积极探索阅读教学优质高效的教学
策略,实现学科知识到学科素养的蜕变,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那么阅读教学的“三个关键环节”是什么呢?具体来说,一是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二是精心
巧妙地设计教案,三是灵活机动地实施教学。
下面结合小学语文高段的教学案例,谈谈对这“三个关键环节”的理解与实践。
审问: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
解读文本是构建学生、教师、文本三者有效对话的重要前提,只有通过反复地阅读教材、查
阅资料,才能准确、正确地把握和理解教材,最终才能让学生在对文本的真正参与的基础上,完成对文本阅读的再创造。
小学的语文教学毕竟不是故事课或者品德课,准确深入地解读教材,从专业性的角度确定教
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和策略,是实施课堂有效教学的最关键的环节。
于永正老师
对解读文本有过精辟见解,他认为:要想真正的上好语文课,必须要学会解读文本,走进文本,要深入挖掘教材,不能片面地停留在文本的表面,要挖出文字背后蕴藏的东西,只有钻
研出语文的味道来,才能上出带有语文味道的课来。
《黄鹤楼送别》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情画意,以“文包诗”的形式再现了《黄鹤楼送孟浩然
之广陵》这首古诗的创作情境。
在解读这篇课文时,我发现课文中的故事是诗歌的扩展和阐释,而诗歌则是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话互照,情景同现。
“文包诗”课文的教学,不同于一
般课文的教学,它需要借助课文研读古诗,领悟诗的丰富内涵,接受美的熏陶;同时还需要“诗”“文”互照,寻找诗与文的内在联系,了解古诗的来龙去脉。
所以我结合“文包诗”课文的
特质,引导学生找到“诗”“文”内容意境上的联系和语言表述上的差异,学生通过诗文对照,
理解诗意,含英咀华,品味诗情,感悟古诗的丰富内涵,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从而感受祖
国语言文字之美。
慎思:精心巧妙地设计教案
教学设计是折射教师教学思想的一面镜子。
它不仅要依据教材,更要立足于学生,使自己的
教学设计符合并适应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从而使教学进入“常教常新的理想境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教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助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因而在设计教学预案时,要从以讲授为中心转
变为以学习为中心,要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
审美体验的能力,提高学生感受、理解、欣赏的能力,丰富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使学生具
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在《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中,我关注语言文字运用的多方面性,还以多种形式让学生进行
语言文字的运用。
如课文第三自然段描写了李白和孟浩然把酒送别的动人场景,李、孟二人
的对白堪为“言为心声”的极佳表现。
教学设计中,我紧紧抓住两位诗人的对话,引导学生反
复朗读,在入情入境的朗读中,引导学生感受“李白终于举起了酒杯”中“终于”一词的分量,
李白连用五个“您”字的情谊及孟浩然引用王勃诗句的内涵。
这样,学生凭借文本具体的语言
文字进入人物情感的深处,真正领会文本独特的“语用”。
再如在学完课文和诗歌后,向学生
推荐了另外一首送别诗《赠汪伦》,让学生借助老师提供的诗歌大意和写作背景,根据刚刚
掌握的“文包诗”课文的特点,进行了大胆创编。
实践证明,采取各种切实有效的方法,精心
设计课堂教学,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从课堂
教学效果来看,同学们编的故事都有一定的情节,还有人物的对话,在汪伦为李白送别之际,李白情到深处,情不自禁地吟诵出《赠汪伦》的千古绝句。
笃行:灵活机动地实施教学
课堂教学设计只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在实际教学中灵活机动地实施更为重要。
苏纳波林
说:“教师缺少了所谓的教育机智,无论他怎样研究教育理论,永远也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实践
的教师。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最活跃的因素,不管教师课前如何设计教学流程,如何对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进行预测,但教学过程永远是一个谜,这就要求老师具备丰富的教育
智慧,创造出语文课堂中师生和谐交流的场面。
著名儿童作家曹文轩说:“讲语文,不能不讲文章之道,不能不讲文章之法。
”语文不能光是
课文内容的读懂,不能光是思想感情的灌输,更多的要回到文本的形式上,回到文字的写作上。
因而,在教学《少年王冕》时,我特别注重营造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与表达。
学完
了描写景物的方法,是不是该营造情境当堂进行练习呢?最初我安排学生运用第五自然段景
物描写的方法,展开想象写一写春天七泖湖景色,也可以写其他熟悉的景物。
这样的设计可
谓一课一得。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这样设计不符合文体特征,即写人的作品更应关注人
物的精神品质。
于是,我又再次研读教材,发现第六自然段讲了王冕用三个月时间学画荷花,但没有具体描写王冕是怎样学画的,这对于理解王冕勤奋好学的品质显得抽象而又空洞。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最佳途径有待于广
大语文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唯有不断去探索,才能使语文课堂教学走出困境,步入教师
乐教、学生乐学的境界。
我想在课程改革春风的吹拂下,每一位语文老师都会把握这三个环节,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精心巧妙地设计教案,灵活机动地实施教学,从而切实提高阅读
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著作类
[1] 《于永正文集》于永正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4年7月
[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版
网络文章类
[1]《语文教学二十韵》
/c/2013-11-25/06102880049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