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切开护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管切开护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定时更换无菌内套管,以预防呼吸道感染。
目的:防止呼吸道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呼吸困难和缺氧。
备注:定时更换无菌内套管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措施之一。
评估要点:
1.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了解病情(生命体征及用氧情况)。
2.向患者、家属解释操作的目的,取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和配合。
3.评估患者颈部的皮肤,有无潮湿、湿疹、破溃;气管切口处敷料有无渗血,渗液,切口有无红肿及异常分泌物。
4.评估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情况,使用套管的型号,系带的清洁度及松紧度,供氧面罩是否清洁,一次性套管应评估气囊压力。
目的:全面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为后续操作提供基础信息。
护士准备:
1.着装整洁规范、仪表端庄大方。
2.操作盘:治疗碗1(1%活力碘棉球14个以上);治疗碗2:无菌生理盐水棉球4个以上);治疗碗3(蝶形纱布1块,无菌镊4把,无菌内套管1副)、治疗巾,清洁手套,弯盘,必要时备供氧面罩或人工鼻、系带。
注:使用一次性气管套管时需另备一治疗碗内盛生理盐水,无菌棉签。
目的:准备好必要的操作用具,保证操作的顺利进行。
操作:
1.二人依据电脑核对医嘱。
(核对床号,姓名,住院号,诊断,少核对一项扣1分)。
2.核对床号,姓名,住院号,诊断,手腕带,评估病人情况及病房环境,酌情吸痰,并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少核对一项扣1分,手腕带未核对扣3分)。
3.洗手、戴口罩。
(未洗手或洗手不规范扣2分,未戴口罩扣2分)。
4.携用物至床旁,再次核对病人床号、姓名、年龄、住院号、手腕带,向病人解释,取得病人的合作。
(解释沟通不到位扣2分,未核对床号、手腕带各扣1分)。
5.根据患者病情,协助患者取去枕平卧位,充分暴露气管切开处皮肤。
目的:操作前的准备和核对可以避免操作中的错误,正确的体位可以使操作更加顺利。
备注:文章中存在一些格式错误,需要进行修改和调整。
同时,删除了明显有问题的段落,并进行了小幅度的改写,以使文章更加准确和清晰。
6.在需要更换敷料的部位,先铺好治疗巾,并按照无菌原则打开换药碗,合理放置其中的工具和材料。
如果未放置治疗巾或违反无菌原则,将扣除相应分数。
例如,可以对患者说:“阿姨,我现在帮您铺一张治疗巾,以免把您的衣服弄脏了。
”
7.在停止氧气供应并戴好手套后,使用无菌镊取出内套管和蝶形纱布,并将它们一起放入弯盘中。
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提醒患者保持平稳呼吸,避免紧张和不适。
如果操作不规范,将扣除相应分数。
8.更换无菌镊后,使用1%活力碘棉球进行适当消毒,包
括气管切口处、套管底座及其周围皮肤。
消毒的顺序应按照气管切口→套管底座→气管切口周围皮肤→气管切口的顺序进行,并且需要以清洁为原则。
同时,还需要使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洁套管底座。
如果消毒顺序错误、范围不够或污染了无菌物品,将扣除相应分数。
9.更换无菌镊后,一手持镊夹住内套管管颈,另一手持镊
扶住底座,缓慢将内套管放入。
然后,使用无菌镊轻轻提起系带,用另一镊夹起蝶形纱布,并按照先对侧后近侧的顺序进行放置。
如果放置不规范或动作不轻柔,将扣除相应分数。
10.调节好氧气流量后,需要固定好供氧装置。
如果未调
节氧流量或操作不规范,将扣除相应分数。
11.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
特别是血氧饱和度。
如果未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将扣除相应分数。
12.在完成操作后,需要撤去用物、治疗巾和手套,并使
用手消毒液消毒双手。
13.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并整理好床单位。
14.再次核对医嘱执行单,签名确认后,根据患者的病情
进行相关健康教育。
15.处理用物,洗手并取下口罩,同时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
如果未洗手、未取下口罩或未记录,将扣除相应分数。
最后,操作速度需要在20分钟以内完成。
在操作过程中,需要向患者解释操作的目的,消除紧张的情绪,并根据患者气管切开伤口情况选择敷料,遵守无菌技术原则。
每天至少更换一次敷料,保持伤口及固定带的清洁、干燥。
系带应妥善固定,松紧适宜,系带与皮肤之间恰伸进一指为宜。
同时,需要经常翻身、叩背、促进排痰,防止气管套管脱出。
在操作时,需要尽量轻柔,避免牵拉,减少对病人的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