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一(仁智班)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中学【最新】高一(仁智班)下学期开学
考试生物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研究发现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下列有关新型冠状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病毒仅含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
B.该病毒具有细胞核结构
C.该病毒的结构中含有5 种碱基、8 种核苷酸
D.该病毒的生命活动需要宿主细胞提供物质和能量
2.阿胶原产于山东,已有两千多年的应用历史,与人参、鹿茸一起被誉为“中药三宝”,阿胶的滋补作用主要体现为:加快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组织细胞再生和增强免疫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阿胶为人体提供的主要营养物质可能是必需氨基酸
B.驴皮细胞的脂肪含量较低,其主要储能物质是葡萄糖
C.中药三宝”具有滋补作用的原因是含有对人体有益的Zn、Fe、Ca等微量元素
D.食用驴皮熬成的阿胶能减少人体对糖类的摄入,因为阿胶中含有丰富的纤维素3.下列细胞膜有关知识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取决于其蛋白质种类和数量的多少
B.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但控制作用是相对的
C.细胞产生的激素与靶细胞膜上对应受体结合,是细胞进行交流的方式
D.细胞膜上,所有磷脂和蛋白质分子都是可以运动的,使得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4.下图是某同学总结的关于细胞结构的概念图,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中h为叶绿体,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
B.图中c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不一定需要糖蛋白
C.图中d为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的边界
D.在绿色植物的所有细胞中一定都含有g和h
5.“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古人为了吃到鲜荔枝,需要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而现在通过控制下列哪组条件便可轻松获得新鲜荔枝
A.低O2、高CO2、零上低温、湿润B.低O2、高CO2、零下低温、干燥
C.无O2、高CO2、零上低温、湿润D.低O2、低CO2、零下低温、干燥
6.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衰老的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会降低
B.细胞分裂之前必须进行一定的物质准备
C.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属于细胞凋亡
D.细胞分化会使细胞周期变长、代谢减弱
7.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关于染色体和DNA的关系,正确的是()
A.染色体和DNA都在分裂间期复制
B.染色体数目加倍时,DNA数目也加倍
C.DNA数目加倍时,染色体数目也加倍
D.每条染色体都由蛋白质和一个DNA分子组成
8.下列关于测交、自交、杂交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测交能够判断相对性状的显性、隐性
B.杂合子连续自交可提高纯合子的比例
C.不同植物的雌雄花之间的自由传粉就是自交
D.同一株玉米的雄花花粉落到雌花柱头上属于杂交
9.豌豆高茎(D)对矮茎(d)为显性,现有一批基因型为DD与Dd的高茎豌豆,两者的数量比为1:1,自然状态下,其子代中高茎与矮茎豌豆的数量比为()A.7:1 B.3:1 C.15:1 D.5:1
10.利用基因型为Dd的杂合高茎豌豆进行相关实验,下列比例最能说明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A.自交后代产生高茎与矮茎两种表现型,比例接近于3:1
B.减数分裂产生D和d两种配子,比例接近于1:1
C.自交后代有DD、Dd和dd三种基因型,比例接近于1:2:1
D.测交后代产生高茎与矮茎两种表现型,比例接近于1:1
11.如果用32P、35S、15N标记T2噬菌体后,让其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结构中()
A.可在DNA中找到32P、15N B.可在外壳中找到35S、15N
C.可在外壳中找到32P、15N D.可在DNA中找到32P、35S、15N 12.细菌在含15N的培养基中繁殖数代后,细菌DNA的含氮碱基均含有15N,然后再将其移入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提取亲代及子代的DNA并离心,如图①~⑤为可能的结果。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子一代DNA应为②
B.子二代DNA应为①
C.子三代DNA应为④
D.亲代的DNA应为⑤
13.下列关于真核生物核DNA分子结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每个碱基均连着一个磷酸和一个脱氧核糖
B.双链DNA分子的特异性表现在(A+C)/ (G+T)的比例上
C.某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上A:T=1:2,则该DNA分子中A:T=2:1
D.检测某生物样品中碱基比例,嘌呤含量不等于嘧啶含量,该生物样品不可能是噬菌体
14.图表示某哺乳动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遗传物质携带的遗传信息的表达都必须通过蛋白质才能实现
B.把含14N 的DNA 放在含15N 的培养液中进行①过程,子一代含15N 的DNA 占50%
C.只要是RNA 病毒感染该生物,就会发生④过程
D.①②③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但碱基配对方式不同
二、综合题
15.下图甲表示植物叶肉细胞内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部分生理过程,图乙表示在温度为25℃(该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是25℃,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是30℃)、水分和无机盐均适宜的条件下,温室内光照强度与植物光合速率的关系。
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的②过程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①过程称为_______;③过程的正常进行,不只有多种酶参与反应,还需要的物质是________。
(2)图乙曲线中A点的含义是______;当光照强度为B时,该植物的总光合作用速率可用________(用坐标中的字母)表示;BC段,限制CO2吸收的因素是_______。
(3)攀枝花的芒果口感好,糖分含量高,主要原因是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16.下图是某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简图,据图回答
(1)以上表示的是动物细胞还是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图是细胞有丝分裂简图,其分裂顺序依次是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3)图示作为一个细胞周期还缺少处于______________期的细胞简图。
(4)图示的细胞分裂结束后,子细胞内含_________________条染色体。
(5)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 ]__________期图中。
图B表示细胞分裂__________期。
(6)A图中染色体的数目为____________,染色单体数为_______________。
17.水稻花为两性花,风媒传粉,花小,杂交育种工作量巨大。
水稻的紫叶鞘对绿叶鞘完全显性,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设为A和a)。
现有紫叶鞘(甲)和绿叶鞘(乙)两个纯系水稻品种,将甲、乙两种水稻间行种植。
(1)若要获得以甲为父本、乙为母本的杂交种子,需对母本植株进行________(操作)
并套袋隔离,待雌蕊成熟后人工授粉并进行套袋隔离。
种子成熟后收获________(填“甲”或“乙”)植株上结的种子即为杂交种子,播种这些种子所得的幼苗表现型只有1种,
若某次实验的这些幼苗出现了性状差异,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2)若间行种植后自然生长,待种子成熟后,收获乙品种植株上的种子播种,长出的
幼苗将会出现紫叶鞘和绿叶鞘两种表现型。
其中________性状幼苗是乙的自交后代,请用遗传图解解释你的判断。
_______
(3)由于甲、乙两品系各有一些不同的优良性状,研究者欲以此为基础培育优良杂种。
请你设计一个简便易行的方法实现甲、乙间的杂交,获得杂种植株。
你的方案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如图表示真核细胞内遗传信息表达的过程,根据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回答:
(1)图1中以④为模板合成⑤物质的过程称为_________,②表示的物质是_________,核糖体在信使RNA上相对运动方向是____________;若合成⑤时到图中UCU决定的氨基酸后就结束,则终止合成的密码子是_______________。
(2)图2中方框内所示结构是_______的一部分,DNA与其在空间结构上的区别是
______。
(3)若①中有一个碱基对发生了替换,导致该基因编码的肽链中氨基酸数目减少,其原因___________;若肽链未发生改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1显示的遗传信息的流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分析】
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单一核酸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详解】
A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含核糖体、细胞核结构,AB错误;
C、该病毒只有RNA一种核酸,因此含有4种碱基、4种核苷酸,C错误;
D、该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其生命活动需要宿主细胞提供物质和能量,D正确。
故选D。
2.A
【分析】
Ca不是微量元素,而是人体的大量元素;阿胶的主要成分是驴皮,驴皮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详解】
A、阿胶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所以阿胶为人体提供的主要营养物质可能是必需氨基酸,A 正确;
B、驴皮细胞的脂肪含量较低,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葡萄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B错误;
C、药物的滋补作用主要是因含有人体必需的一些化学物质,如微量元素、必需氨基酸等,但Ca 属于大量元素,C错误;
D、动物细胞中没有纤维素,阿胶不含有纤维素,纤维素在植物细胞中含有,D错误。
故选A。
3.D
【分析】
生物膜的功能与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膜的功能越复杂;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但是是相对的;细胞膜能够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该过程可以通过膜上的受体或者通道来完成;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就是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具有流动性。
【详解】
A、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取决于其蛋白质种类和数量的多少,A正确;
B、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但控制作用是相对的,B正确;
C、细胞产生的激素与靶细胞膜上对应受体结合,是细胞进行交流的方式,C正确;
D、细胞膜上的所有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D错误。
故选:D。
【点睛】
1、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和脂质,其次还有少量糖类,脂质中主要是磷脂,动物细胞膜中的脂质还有胆固醇;细胞膜的功能复杂程度与细胞膜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功能越复杂,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2、细胞膜的功能:作为细胞边界,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保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控制物质进出;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4.B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细胞结构的概念图,其中a为细胞质,包括e细胞质溶胶(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b为细胞核;c为细胞膜;d为细胞壁;e为细胞质溶胶(细胞质基质);f为细胞器;g为叶绿体;h为线粒体。
【详解】
A、图中h为线粒体,是植物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A错误;
B、图中c是细胞膜,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不一定需要糖蛋白的参与,如高等植物可通过胞间连丝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B正确;
C、图中d为细胞壁,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具有全透性,不是细胞的边界,C错误;
D、g是叶绿体,h是线粒体,并不是绿色植物的所有细胞中都含有叶绿体,如根部细胞不
含叶绿体,D错误。
故选B。
5.A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
减少水果细胞水分的散失和在呼吸作用中有机物的消耗,可以延长水果的保鲜时间。
低O2,细胞的有氧呼吸弱,而无氧呼吸受抑制,可使有效降低细胞呼吸强度,减少有机物的消耗;无O2,细胞的无氧呼吸旺盛,有机物的消耗增多。
CO2是呼吸作用的产物,高CO2可以抑制细胞的呼吸作用,低CO2则不能有效地抑制细胞呼吸。
温度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呼吸作用的强弱;零上低温,可以降低酶的活性,进而降低呼吸作用,但若零下低温,则会冻伤水果。
湿润,可减少水果中水分的丢失,有利于保鲜,而干燥则会加快水果中水分的丢失,不利于保鲜。
综上所述,A正确,B、C、D均错误。
6.D
【分析】
1、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
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
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2、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详解】
A、衰老的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会降低,A正确;
B、细胞分裂之前必须进行一定的物质准备,B正确;
C、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属于细胞凋亡,C正确;
D、只有连续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因此分化后的细胞不一定具有细胞周期,且细胞分化也不一定会使代谢减弱,D错误。
故选D。
7.A
【分析】
一条染色体含有1个或2个DNA分子。
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着丝点分裂时,此时DNA
分子数目不变;DNA数目加倍发生在分裂间期,此时染色体数目不变。
【详解】
A、染色体和DNA都在分裂间期复制,A正确;
B、染色体数目在有丝分裂后期加倍,此时DNA数目不变,B错误;
C、DNA数量在分裂间期加倍,此时染色体数目不变,C错误;
D、每条染色体含有1个或2个DNA分子,D错误。
故选A。
8.B
【分析】
1、测交是指杂种子一代个体与隐性类型之间的交配,主要用于测定F1的基因型,也可以用来判断另一个个体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
2、自交是指植物中自花受粉和同株异花受粉,可以是纯合子(显性纯合子或隐性纯合子)自交、杂合子自交。
3、杂交是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详解】
A、测交可以用来判断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如果测交后代中既有显性性状又有隐性性状出现,说明该个体为杂合子,但不能判断显隐性,A错误;
B、杂合子连续自交,后代中纯合子的概率为1-(1/2)n,所以可提高纯合子的比例,B正确;
C、同一植物的雌雄花之间的自由传粉称为自交,C错误;
D、同一株玉米的雄花花粉落到雌花柱头上属于自交,D错误。
故选B。
9.A
【分析】
豌豆有高茎和矮茎之分,受D和d基因控制,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又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而且是闭花受粉,所以DD的个体后代都是DD,Dd的个体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
【详解】
基因型为DD与Dd的高茎豌豆,两者的数量比为1:1,自然状态下,豌豆是自花授粉,只有Dd的后代出现dd。
因为Dd×Dd→1/4DD:1/2Dd:1/4dd,所以后代矮茎豌豆dd的概率=1/2×1/4=1/8;则后代高茎豌豆所占的概率为1-1/8=7/8。
自然状态下,其子代中高茎与矮茎豌豆的数量比为7:1,A正确。
故选A。
【分析】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
A、F2的性状分离比为3:1,属于表现型的比例,不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A错误;
B、减数分裂产生D和d两种配子,比例为1:1,说明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产了生不同配子的比例为1:1,因而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B正确;
C、自交后代有D
D、Dd和dd三种基因型,比例为1:2:1只能体现子二代的基因型种类及比例,不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C错误;
D、测交后代表现型的比例为1:1是性状分离比,间接说明F1产生配子的比例为1:1,D 错误。
故选B。
11.A
【分析】
1、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因此15N 同时标记了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因此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中可检测到32P,而外壳中检测不到放射性。
【详解】
A、据上分析可知,15N和32P可以标记亲代噬菌体DNA,其进入细菌,以自身DNA为模板,利用细菌提供原料,故可在子代噬菌体的DNA中找到15N和32P,A正确;
BC、由于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且利用细菌的原料合成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所以不能在子代噬菌体外壳中找到32P、35S、15N,BC错误;
D、35S只存在亲代噬菌体蛋白质,噬菌体侵染细菌,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且DNA中没有S元素,故在子代噬菌体的DNA中不能找到35S,D错误。
故选A。
【分析】
该题主要考察了DNA分子复制的实验验证过程,在实验中采用了密度梯度离心法使得不同放射性标记的DNA产生了分层,15N/15N的DNA分子会位于离心的最底层,为重带,而14N/15N的DNA分子会位于离心的中间层,为中带,14N/14N的DNA分子会位于离心的最上层,为轻带。
【详解】
A、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亲代DNA为15N/15N,在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子一代的DNA应全为14N/15N,即如图中②,A正确;
B、子二代DNA中1/2为14N/15N、1/2为14N/14N,即如图中①,B正确;
C、子三代DNA中1/4为14N/15N、3/4为14N/14N,即如图中③,C错误;
D、亲代的DNA应为15N/15N,即如图中⑤,D正确;
故选C。
【点睛】
该题主要考察了DNA复制的实验验证原理,现总结如下:
13.D
【分析】
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双链DNA中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DNA的基本骨架;碱基对排列在内侧。
两条链反向平行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两条链之间的碱基遵循碱基的互补配对原则(A-T、C-G)。
A、碱基与脱氧核糖相连,没有连接磷酸,A错误;
B、不同双链DNA分子(A+C)/(G+T)均为1,不能体现其特异性,B错误;
C、某双链DNA分子中A、T配对,故该DNA分子中A:T=1:1,C错误;
D、检测某生物样品中碱基比例,嘌呤含量不等于嘧啶含量,该生物样品不可能只含有双链DNA,噬菌体只含有双链DNA,不含有RNA,D正确。
故选D。
14.D
【分析】
根据模板与生成物可以判断,图中①~⑥分别为DNA复制、转录、翻译、逆转录、RNA复制、翻译过程。
【详解】
A. 遗传物质携带的遗传信息可能通过tRNA或rRNA等表达,不一定通过蛋白质才能实现,A错误;
B. 把含14N 的DNA 放在含15N 的培养液中进行DNA复制,DNA复制所用原料均含有15N,子一代含15N 的DNA 占100%,B错误;
C. 逆转录是逆转录病毒才会发生的过程,C错误;
D. ①②③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但碱基配对方式不同,D正确。
故选D。
【点睛】
复制、转录和翻译的比较
15.线粒体内膜光反应A TP 和C3、[H] 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的强度相等a+b CO2浓度光照时间长,光照强度大,昼夜温差大
【分析】
析图甲可知,图中①过程表示水的光解,发生在光合作用光反应过程中;②过程表示[H]和氧气结合生成水,发生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③表示三碳化合物的还原;④过程表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
分析图乙可知,a点表示呼吸作用强度,b点表示光饱和点时的净光合作用强度;A点表示光补偿点,此时光合作用强度有呼吸作用强度相等;B点表示光饱和点,此时光合作用强度达到最大值。
【详解】
(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①表示光反应阶段,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②过程表示[H]和氧气结合生成水,发生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场所是线粒体内膜上;③表示三碳化合物的还原,该过程要经过一系列化学变化,因此需要不同的酶催化,除外还需要的物质是ATP 和C3、[H]。
(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点表示光补偿点,此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呼吸作用强度为a,B点的净光合作用强度为b,则该植物的总光合作用速率=a+b;由于B点为该植物光饱和点,根据题意图乙达到了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因此BC段,限制CO2吸收的因素是除了温度以及横轴以外的其它因素,如二氧化碳的浓度。
(3)攀枝花的芒果口感好,糖分含量高,主要原因是光照时间长,光照强度大,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类等有机物的积累。
【点睛】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知识点,要求学生能够正确识图判断甲图中发生的生理过程及其场所,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以及场所,结合图中的判断进行解决问题;能够正确分析乙图的坐标曲线图中的关键点的含义和生理过程,理解光合作用的影响
因素及其应用是突破该题的关键。
16.植物细胞有细胞壁而无中心体BCAD 分裂间 4 A分裂后前
8 0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是某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简图,A细胞中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中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处于有丝分裂前期;C细胞中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D细胞中出现细胞板,处于有丝分裂末期。
【详解】
(1)该图具有细胞壁,没有中心体,是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图像。
(2)由以上分析可知,A处于后期、B处于前期、C处于中期、D处于末期,所以在一个细胞周期中,上述四图出现的先后顺序为BCAD。
(3)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所以作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上图还缺少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简图。
(4)由D图来看,图示的细胞分裂结束后,子细胞内含4条染色体。
(5)着丝点断裂,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A有丝分裂后期。
图B细胞中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处于有丝分裂前期。
(6)A图中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的数目为8,染色单体数0。
【点睛】
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及变化规律,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细胞所处的时期;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
17.未成熟去雄乙操作失误(如没有全部套袋隔离、母本去雄不彻底等)造成母本
发生了部分自交绿叶鞘将甲、
乙间行种植,令其自然传粉,收获乙植株上的种子,种植后在苗期可根据叶鞘颜色选苗,保留紫叶鞘幼苗即为杂种植株
【分析】
1、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
2、紫叶鞘(甲:AA)和绿叶鞘(乙:aa)两个纯系水稻品种,将甲、乙两种水稻间行种植,既可以发生自交,也可以发生杂交。
【详解】
(1)若要获得甲为父本,乙为母本的杂交种子,需对母本植株进行未成熟去雄并套袋隔离,待父本植株花粉成熟后人工授粉并进行套袋隔离。
甲(AA)为父本,乙(aa)为母本,因此种子成熟后收获乙植株上结的种子即为杂交种子,其基因型为Aa,播种这些种子所得的幼苗表现型为紫叶鞘,若某次实验的这些幼苗出现了性状分离,原因可能是由于操作失误(如没有全部套袋隔离、母本去雄不彻底等)造成母本发生了部分自交。
(2)水稻花为两性花,风媒传粉,若间行种植后自然生长,则可发生自交,也可发生杂交,因此待种子成熟后,收获乙品种植株上的种子播种,长出的幼苗将会出现紫叶鞘和绿叶鞘两种表现型,其中绿叶鞘性状幼苗是乙的自交后代,遗传图解如下:
(3)要实现甲、乙间的杂交,获得杂种植株,可将甲乙间行种植,令其自然传粉,收获乙植株上的种子,种植后在苗期根据叶鞘色选苗,保留紫叶鞘幼苗即为杂种植株。
【点睛】
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识记人工异花传粉的具体过程,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根据甲和乙的基因型及杂交过程推断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并能设计简单的方法获取优良的杂种植株。
18.翻译tRNA 从左到右UAA RNA DNA是双螺旋结构(或DNA双链结构)碱基对的替换导致翻译提前终止(碱基对的替换导致终止密码提前出现)密码子具有简并性DNA→RNA→蛋白质
【分析】
分析题图:图1表示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其中①是DNA;②是tRNA,能识别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