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吴文俊说,我们是在许多老师、朋友、整个社会的肩膀上才上升了一段,我回报他们的方式就 是:让别人在我的肩膀上再上去一截。科研选题的这条捷径,就像“登天梯”一样,沿着这条捷径, 可以迅速弥补自身在知识和阅历上的不足,节省许多时间,避免许多风险,少走很多弯路。
吴孟超:我能有今天,得 益于恩师指路
1943年,吴孟超考上同济大学 医学院。1946年,同济大学聘请大批 国内外知名专家与学者,其中就包括 让吴孟超受益终身的恩师裘法祖。裘 教授被公认为是“外科专家”,但丝 毫没有架子。裘法祖的言传身教,使 吴孟超立志成为像裘法祖一样令人尊 敬的外科大夫。每次只要是裘法祖教 授的课,他都全神贯注地听讲,唯恐 有所遗漏。大学毕业后,吴孟超应聘 到华东军区人民医院外科工作。1951 年,裘法祖被聘为第二军医大学的客 座教授,每周都会到第二军医大学长 海医院给患者会诊。吴孟超再一次获 得了向裘法祖学习普通外科的机会,
1951年,在苏步青的帮助下,谷 超豪重新回到了数学研究的队伍中 来,成为浙江大学数学系的讲师。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大调整,苏步 青、陈建功等浙江大学的数学精英响 应国家号召来到复旦大学。1953年, 正在北京集中学习俄语的谷超豪闻讯 也转到了复旦大学,与导师会合,成 为复旦大学数学系的一员。在苏步青 的指引下,谷超豪很快成为数学研究 的骨干,在空间微分几何学领域取得 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
裘法祖对吴孟超的影响,不光是 在医技上面,更是深入到医德层次。 裘法祖将治病救人比喻为“背人过 河”——能否做个合格的医生,就要 看这个医生在患者需要“蹚河”时, 能否千方百计地将这个患者背过河去。
一开始,吴孟超对这句话并没 有真正领会。有一天,医院里来了一 位前线军官,他患有十二指肠漏,这 在当时是很严重的病,稍有闪失,患 者就会有生命危险。加上这位患者的 特殊身份,大家都互相推脱,不敢给 他做手术。只有裘法祖主动请缨,并 让吴孟超做他的助手。手术后,裘法 祖为了了解患者的小便流量,亲自趴 到患者床边观察。老师的这一举动, 让吴孟超大为感动。这件事使吴孟超 真正领会了“背人过河”的道理—— 不顾个人荣辱得失,尽心尽职抢救患 者。吴孟超用自己的一生来践行着这 一理念,终于成为一名医德高尚的医 生,赢得了“中国肝脏外科第一刀” 的美誉。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一个人怎样才能具有大眼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要有大眼界,必须站得高。也就是 说,要努力使自己的知识和思想水平达到前人和同辈人未有的高度。除了要“破万卷书,行万里路” 之外,有一个比较取巧的办法,那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牛顿站在伽利略、第谷、开普勒等科学家的肩膀上,看到了“万有引力”。马克思、恩格斯站在 黑格尔、费尔巴哈等哲学家的肩膀上,看到了“唯物辩证法”。谷超豪站在苏步青、s·李、E·嘉 当、J·道格拉斯、弗里德里希斯等国内外数学大家的肩膀上,看到了“数学百慕大”。吴文俊站在 陈省身、华罗庚、惠特尼、希尔伯特等中外数学大师以及刘徽、祖暅、秦九韶、朱世杰等中国古代学 者的肩膀上,看到了“数学机械化”……
学教务长,并主持中国科学院数学研 究所的筹建工作。两人工作都非常繁 忙,但谷超豪还是一有时间就跑去浙 江大学聆听苏步青讲授的《一般空间 微分几何学》课程。
从苏步青教授的讲课中,谷超 豪捕捉到一个重要的信息:数学家们 尚未建立K展空间的子空间理论。谷 超豪对此上了心,开始深入地研究这 个问题。他聚精会神,日思夜想。终 于有一天,谷超豪在睡梦中浮现出了 有关子空间理论问题的解决方法。原 来他另辟蹊径,用隐函数方程进行研 究,以新颖的形式导出了K展微分方 程的可积条件,得到了空间的射影联 络,并简洁地证明了关于平面公理的 定理。这是谷超豪在苏步青指导下完 成的最早的系统性研究。
1956年,苏步青和陈建功向复旦 大学党委建议,选派谷超豪去莫斯科 大学深造,以拓宽其研究领域和视 野。临行前,苏步青告诉谷超豪,20 世纪最伟大的几何学家E·嘉当的许 多工作都已由后人充分发展了,只是
他的无限连续变换拟群理论还很少有 人去做,但是他建议谷超豪不要将自 己的研究视野局限于微分几何学,而 是要开拓偏微分方程研究这一新的领 域。谷超豪心领神会,沿着苏先生提 示的两个方向前进,都取得了重大突 破。在留苏期间,他的博士论文《无 限连续变换拟群》被认为是继E·嘉 当之后第一个对这一领域做出重要贡 献的研究成果。回国后,他针对超音 速机翼绕流的数学问题,开创了非线 性偏微分方程研究方向,在一系列重 要领域取得了原创性突破。
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谷超豪
刚开始的时候,苏步青就给了谷 超豪一篇道格拉斯有关变分反问题的
论文。这是一篇长达100页的论文, 十分艰涩难懂,谷超豪就像读“天 书”一样,犹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 脑”。然而,在数学问题上从不肯服 输的他硬是啃完了这块“硬骨头”。 读懂这篇论文之后,谷超豪才明白了 老师的良苦用心。如果谷超豪一开始 就畏难而退,也就绝不会有后来的发 展了。
200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刘东生
的热情和黄土的思想,以及他们为第 四纪黄土研究所培养的人才,这些都
是不能忘记的。” 刘东生这么说,不是因为谦虚,
就像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并不是为了谦虚一样。他们实事求是 地道出了科学和认知发展的规律:科 学文明恰如长江之水,滚滚向前,是 全人类创造性思想和劳动的结晶;每 一个人的贡献,无论有多大,都不过 是激起一朵新的浪花而已。“一浪更 比一浪高”是科学文明发展的常态, 后学晚辈理应具有超前和居上的勇 气,前提是要善于向前人学习,善于 向同辈学习,敢于“站在巨人的肩膀 上”去观察世界和思考问题,在他人 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奋勇前行。
这件事激起了吴59期 21
特稿│Scoop
于是他找到了老师,请求给予指导。 裘法祖的话坚定了吴孟超的信心: “当今世界上,肝脏外科是薄弱环 节,我们国家在这方面还是空白,偏 偏我们的国家又是肝脏疾病的高发地 区,如果你真有此心,今后可朝这个 方向发展。”
谷超豪:幸得桑梓教,终 身为动容
数学大家苏步青教授是谷超豪科 研人生中最重要的引路人。从1947年 开始,苏步青便成了谷超豪终生难忘 的师友,两人在一起工作的时间长达 55年之久。在苏步青的指引下,谷超 豪逐渐走上了数学研究的道路。
“人言数无味,我道味无穷。 良师多启发,珍本富精蕴。解题岂一 法,寻思求百通。幸得桑梓教,终身 为动容。” 谷超豪的这首诗描写了他 在苏步青的影响下迷恋上数学的心路 历程。
谷超豪曾经这样总结自己成功的 秘密:成功的秘诀除了持之以恒的努 力外,有一个好老师是至关重要的。
刘东生:先驱们的贡献, 是不能忘记的
刘东生被学界誉为“中国黄土之 父”,但他从来不曾忘记自己是站在 巨人肩膀上的攀登者。他获得2003年 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时对记者说, 叶良辅、李庆远、李四光、竺可桢、 侯德封、杨钟健、张伯声、王永炎、 朱显漠、张宗祜等的工作对黄土的研 究是有划时代意义的,他们是我国黄 土研究的先驱和奠基人。他说:“那 些在黄土高原工作过的各种学科的工 程师和科学家们所做的贡献……他们 在黄土高原为我们留下的他们对黄土
1948年,谷超豪大学毕业,苏步 青教授十分器重他,让他留校工作。 1949年,杭州解放,作为先进党员干 部的谷超豪从浙江大学被调到中国科 协杭州分会工作,担任分会秘书和党 组书记。当时,苏步青教授任浙江大
22 中国科技奖励 CHINA AWARDS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1.01 总第259期 23
吴孟超决心专攻肝胆外科,成为 这一领域的拓荒者。他向医院党委递 交了《向肝脏外科进军》的报告。然 而,吴孟超很快发现,研究肝胆外科 并非易事。他查阅了许多资料,也只 是获得了零零星星的一些知识。
面对学生的困境,裘法祖开导 说:“肝脏外科就像是一片没有开垦 出来的沙漠,研究它的人,就像行走 在沙漠中一样。由于没有方向,没有 伴侣,行走中很有可能会迷路。但一
旦趟出路径后,由于你的认真,你的 开拓,你的持之以恒,带给你的,也 一定会是无穷的回报。”
裘法祖的一席话,激起了吴孟 超的万丈雄心。自此,他废寝忘食, 在最短的时间内,翻译了《肝脏外科 入门》教材,制作出了第一个肝腐蚀 标本。不仅如此,他还提出了“五叶 四段”的肝脏解剖理论,发明了“常 温下肝门间阻隔断法”。吴孟超说: “我能有今天,全在恩师指路,我没 齿难忘。”
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吴孟超
对于“裘氏刀法”的把握获得了从理 论上升到实践的机会。他说:“有缘
直接看裘教授做手术,聆听他的教 诲,真是我的福气。我如饥似渴地抓 住一切机会向他求教,跟他学习,看 他的手术方法,学他的手术技巧。”
吴孟超白天跟随裘法祖学习,晚 上将心得体会记录下来。有一次,裘 法祖在病房住了两个月,吴孟超也跟 着在他的病房里住了两个月。吴孟超 的勤奋好学给裘法祖留下了深刻的印 象。功夫不负有心人,吴孟超终于学 到了“裘氏刀法”的真传,逐渐在医 院占据了一席之地,但他没有停下脚 步,而是寻求更大进步。1956年,一 位日本肝脏外科专家访问上海时狂妄 断言:中国的肝脏外科要想达到日本 的水平,至少需要20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