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从做中学"理论视域下的历史研究法教学模式探讨——以《行
杜威做中学的特点从做中学
杜威做中学的特点[“从做中学〞]杜威认为,“从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使得学校里知识的获得与生活过程中的活动联系了起来.在进行“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的课题研究和生物教学实践中,课题小组成员尝试着把“从做中学〞作为合作学习教学方法的组成局部,通过学生的自我学习、小组讨论、班级汇总的一般步骤,使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得到增强,让学生“从做中学〞,能让教师更好地指导着学生,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小组之间的相互依存,最终获取集体学习成果,使教学效果到达最优化,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从集体智慧中擦出创新的火花.1.活泼课堂气氛,帮助学生轻松学习.在教学活动中设计并引导学生“从做中学〞,有利于学生轻松学习.如在学习“生命活动的主要承当者-蛋白质〞这一课题时,由于高一年学生没有有机化学知识作为根底,教师讲解很吃力,学生学习起来也显得很困难.因此,教师设计以下活动引导学生“从做中学〞.首先出示几种氨基酸结构式后,让学生进行思考并展开讨论:想一想怎样总结氨基酸的通式,如何巧记和方便理解氨基第1页共6页酸的学习?全班分几个小组积极讨论,再分小组进行汇报.本节课很欣赏以下这个案例:把C比喻成躯体,把R基比喻成头部,把氨基〔-NH2〕比喻成左手,把竣基〔-COOH比喻成右手,把H比喻成下肢.既形象又好记,并且容易理解R基不同,氨基酸种类不同,由于人与人的不同,主要是头的面部不同.于是顺理成章小结出:每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竣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竣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氨基酸的种类由R基〔侧链基团〕决定.其次让学生通过小组的活动来理解二肽的形成过程:两位同学手拉手,并且是一个人出左手,一个人出右手,旁边一位同学旁白:“两位同学手拉手,手心冒了汗,流出水了.〞在快乐学习中,学生很快掌握: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二肽的过程,通过氨基〔-NH2〕和竣基〔-COOH结合产生水,而-NH和-CO形成肽键〔-CO-NH-〕,由此引出了三肽、四肽、多肽的形成.当多位同学站在一起成一队列时,旁白:“看,是不是一条多肽链.〞排成两队就相当两条多肽链.在快乐学习中,学生很快掌握: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的过程,通过氨基〔-NH2〕和竣基〔-COOH 的结合产生水,-NH和-CO形成肽键〔-CO-NH-〕、一条肽链至少含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竣基〔-COOH、脱去的水分子数=形成肽键数=氨基酸数目-肽链.2.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第2页共6页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比拟抽象,难以理解,学习兴趣不浓.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先利用多媒体展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的特点,然后布置学生按小组分开讨论,如何应用触手可得的材料制作模型,并且方便操作其过程.学生们开动脑筋,讨论热烈,想出很多的方案,其中比拟方便每一位同学动手操作的有如下制作方法:应用纸板和毛线来制作,不同颜色的毛线代表不同对同源染色体,短毛线〔表示染色体〕用长毛线〔表示纺锤体〕从中间,或偏于一侧绑住,绑住的地方打一个节表示着丝点.纸板两端各穿一个孔,长毛线从孔穿过,在后面打结,相同长短表示染色体的短毛线一边一个.用手从后面拉表示纺锤体长毛线:当两条短毛线并在一起,有四个臂,代表有染色单体的染色体.通过长毛线的牵引,可分别表示前期、中期染色体的行为特点,特别是当两条短毛线被牵引分开,表示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各自形成一条染色体,分别向细胞两极的后期染色体的行为特点.这样由学生亲手制作和演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主动参与意识,大大提升课堂学习效率.3.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在学习高中生物“DNA分子的结构〞的内容时,特别是学到DNAZ 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成的科学史,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和认知的冲动性以及思维的活泼性,也想亲手制作第3页共6页DN附子的结构的模型.但是,根据什么原理、采用什么材料等等的问题摆在学生面前.这时教师要巧妙引导.第一让学生理解DN粉子的结构.让学生通过学习小组活动的形式来积极思考以下问题:DNA^由几条链构成的?它具有怎样的立体结构?DNA勺根本骨架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它们分别位于DNA勺什么部位呢?DNA中的碱基是如何配对的?它们位于DNA勺什么部位?小组成员积极讨论,总结DN粉子的结构特点如下:(1)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熟悉到:组成DN6子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甘酸.(2)DNA^由许多个脱氧核甘酸连接而成的长链.(注意结合位点)(3)奥地利著名生物化学家查哥夫研究得出:腺喋吟(A)的量总是等于胸腺嚅咤(T)的量(A=D,鸟喋吟(G)的量总是等于胞嚅咤(C)的量(G=..(找到了正确的碱基配对的方式,这种配对方式使得DNA勺两条根本骨架的距离保持恒定,DN份子具有稳定的直径.)(4)1951年,英国科学家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提供了DNA的X射线衍射图谱.(模型与衍射照片比照,完全符合,确立DNA^J双螺旋结构.)第二让学生动手制作模型.学生在讨论中,领悟了DNA^第4页共6页子的结构特点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用什么比拟环保的材料来制作模型呢?下面介绍学生制作比拟成功的模型:把家里包装用过的纸板剪出圆形表示磷酸、五边形表示脱氧核糖、根据课本图3-11DNA分子的结构模式图的提示剪出表示组成DNA勺碱基A、T、GC四种图形,在用订书钉装订时,不同的小组还用不一样长的订书钉来表示磷酸二酯键、氢键.并且能表示出每个DN附子由2条脱氧核甘酸长链反向平行盘旋成双螺旋结构,外侧是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链接,碱基对排在内侧.第三让学生展示成果.让每一小组推荐一位主讲代表进行介绍模型制作过程,让不同的同学分享制作时的经验和体会,当发言的同学分析不到位,或有需要补充的内容时,其他成员进行补充,让学生自己来讲,更容易引起共鸣.同时让学生比较不同组的DNAB型有什么不同.通过设计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熟悉到课堂不再是唯一的交流平台,作为自然学科的生物学教育,我们希望尽可能的利用课内、课外活动的实践与探索,引领学生去质疑,去观察,去探究,去思考•…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更能丰富学生的学科知识与情感体验.为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打下根底.让学生在“从做中学〞,能让教师很好的指导着学生,在多元的互动中,学生的见解,教师的知识阅历,学生的生活经第5页共6页验,个体的独特感受,小组合作学习交织在一起,就能使教学效果到达最优化,从而达成课堂的教学目标.也有助于因材施教,可弥补一个教师难于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缺乏,从而真正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开展的目标.又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高密度的交互作用和积极的自我概念,使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和审美的过程,并且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不断高涨,自主创新水平也在不断提升.第6页共6页。
杜威经验主义课程理论指导下的探究性学习——以《背影》教学实践为例
反省思维 . 还 需 要 老 师 的引 导 , 以及学校教育 、 课 堂 教 学 创 设
相关的“ 经 验情 境 ” . 使 学 生 在 了解 了反 省 思 维 之后 . 得 到 锻 炼
机会 : 再 进 一 步 使学 生 将 反 省 思 维 运 用 到 实 际 生 活 中 ; 成 为 学 生 进 行 探究 性 学 习 的一 种 思 维 经验 教 学 起 初 为 学 生 创 设 情 境. 或 者 将 教 学 内 容 与实 际生 活 情 境 相 联 系 , 帮 助 学 生 的经 验
困 惑成 为 有 待 解 决 的难 题 :第 三 .模 拟 解 决 问题— — 运 用 知
识 . 加 以 必要 的观 察 , 来模拟解决问题 ; 第 四, 选 择解 决 问题 的 办 法— — 通 过 理 性 思 考 , 来选择 一种解决方法 : 第五 , 通 过 实 践 来检 验方 法— — 通 过 行 动 来 检 验 选 择 的 办 法 训 练 学 生 的
用 实 际 行 动 表 达 出 来 — — 大 声 的 对 父 母 亲 人 说 出 . 我 爱 你
有 某 种思 维 的 因 素便 不 可 能产 生 有 意义 的 经 验 ” 探 究性 学 习
重 视 学 生 的 自我 发 展 .而 自我发 展 的一 个 重 要 条 件 就 是 思 维
的“ 开发” . 培养 学 生 形成 主 动 的思 维 惯性 。 破 除原 有 的 “ 非 此 即
进 文 章 里 面 。课 堂 上 学 生 们 都 开 始 写作 。 不像平时苦思冥想 .
久 久 不 能 下 笔 。这 次 写 作 有 好 几 篇 佳 作 . 许 多 学 生 都 反 映 这 次 写作 “ 有话可说” 。这 是 一 篇 学 生 作 文 的 片段 : “ 我 望 着 父 亲
教育学二次作业答案
名词解释答:1、《大教学论》:1632年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写出了《大教学论》,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在这本著作中,他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主张建立适应学生年龄特征的学校教育制度,论证了班级授课制度,规定了广泛的教学内容,提出了教学的便利性、彻底性、简明性与迅捷性的原则,高度地评价了教师的专业,强调了教师的作用。
这些主张,在反对封建教育,建立新的教育科学方面,都起了积极作用。
2、课堂管理:指为了有效实现教育目标,师生通过互动协调课堂中的人与事、时间、空间等各种因素以确保课堂活动顺利开展的过程。
3、活动课程论指以经验为中心的课程理论。
奠定活动课程论理论基础的是19世纪至20世纪初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
他认为“学校科目相互关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
”主张编制课程应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发展顺序相一致,使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
提倡学生“在做中学”。
他认为传统的学科课程论不能照顾学生的需要、兴趣和个性,提出在活动中学习,通过活动获得经验,培养兴趣,解决问题,培养科学的思想、态度和思维方法。
4、教育的质的规定性⑴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在动物界不存在人类的这种活动。
⑵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这要比动物通过遗传方式传递信息具有极大的优越性。
⑶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是教育与其他社会活动的基础。
5、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有机构成的总体及其正常运行所需的种种规范、规则或规定的总和。
它包含有学前教育机构、学校教育机构、业余教育机构、社会教育机构等,还包括各机构间的组织关系、各机构的任务、组织管理等,它的设立主体是国家,是国家教育方针制度化的体现6、个体的社会化个体的社会化是指在社会的教育和熏陶下,个体从自然人发展成社会人的过程,社会化过程贯穿于个人的一生。
根据年龄分期,社会化分为童年社会化、青少年社会化和成人社会化。
杜威眼中的教学实践问题(3篇)
第1篇一、引言杜威,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被誉为现代教育之父。
他提出的教育理念以“儿童为中心”,强调教育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倡导以实践为基础的教学方法。
在我国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杜威的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杜威的教育思想出发,探讨杜威眼中的教学实践问题。
二、杜威教育思想概述1. 教育即生长杜威认为,教育是一种生命现象,教育过程就是儿童生长的过程。
教育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使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实现自我成长。
2. 教学以儿童为中心杜威强调教学应以儿童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兴趣、需要和经验。
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 从做中学杜威提出“从做中学”的教学方法,认为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应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 教育即生活杜威认为,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还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教育应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三、杜威眼中的教学实践问题1. 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兴趣脱节杜威认为,教学内容应与学生兴趣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导致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兴趣脱节。
2. 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实践性杜威倡导“从做中学”,强调实践性教学。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仍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实践性,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3. 教师角色定位不明确杜威认为,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未能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过分强调权威,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4. 评价方式单一,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杜威认为,教育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方式应多元化。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仍采用单一的考试成绩评价学生,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杜威的“从做中学”教学理论及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
杜威的“从做中学”教学理论及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一、本文概述本文将深入探讨美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杜威的“从做中学”教学理论,并分析其对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启示。
杜威的教学理论强调实践、经验与实际操作的重要性,提倡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际操作来获取知识,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这一理论与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不谋而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文章首先将对杜威的“从做中学”理论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其背景、核心思想和实践方法。
接着,文章将分析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如过度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实践操作、学生缺乏主动性等。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探讨如何将杜威的“从做中学”理论应用于我国基础教育实践中,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文章将总结杜威的“从做中学”教学理论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包括强调实践操作的重要性、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等。
这些启示将有助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二、杜威的“从做中学”教学理论杜威,作为20世纪初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他的“从做中学”教学理论在全球教育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强调,教育不应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应是通过实践来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经验的过程。
在杜威看来,真正的教育应该发生在学生的日常活动和实践操作中,而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听讲。
“从做中学”这一理论的核心在于,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参与实践,从实际操作中学习和理解知识。
杜威认为,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他坚信,只有当学生在实践中遇到问题时,他们才会真正地思考和寻找解决方法,从而实现知识的内化和应用。
杜威进一步指出,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记忆和复述,而忽视了知识的实际应用。
他认为,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限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限制了他们的发展潜力。
因此,他提倡教育者应该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杜威的教育思想及对教育的影响
杜威的教育思想及对教育的影响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杜威的教育思想及对中国教育的影响一、引言杜威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是现代西方教育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杜威教育思想不仅在美国享有权威,而且对世界各国的教育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杜威的教育思想不是完美的,有其合理的一面和谬误的一面。
但是,世界各国都认识到,他们国家在教育思想和教育实际方面受到了杜威的影响。
二、杜威的教育思想杜威主张“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教学理论的核心思想:从做中学;以儿童为中心。
重视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强调教育的实用性、生活性,反对传统教育的形式主义、机械主义,杜威教育思想的突出特点是:以学生特别是以儿童的心理特征和本能为出发点,以使他们将来能够顺利融入社会从而成为合格公民为目的,教育不过是由此出发点而达到此目的的桥梁或渡船。
他说:“成人社会是教育的目的,儿童是教育的起点,学校是二者之间一条过渡的桥。
教育的目的,是要儿童走过这座桥到成人社会里去做一个有用的分子。
”杜威的“从做中学”的观点,实际上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
在一定程度上,它强调了实践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知识本来源自实践,而能力的培养更离不开实践锻炼。
对于缺少对自然和社会生活的实践经验的儿童来说,纯粹的理论知识是神秘而抽象的。
如果只采取课堂灌输的教法和死记硬背的学法,很难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
有效的教学方法应是还原抽象理论知识于实践,使学生在亲身“做”的过程中具体生动地理解、掌握和创新知识。
他指出,这种教学只是从外面对儿童进行灌输,所用教材与教法与儿童本身的需要没有联系。
他批评这种教学是“三中心”教学,即仅仅以学习前人知识、课堂系统讲授和教师主导作用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而唯独不考虑真正的中心——“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
他提出:“教育最根本的基础在于儿童的活动力。
杜威教学实践(3篇)
第1篇摘要:杜威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其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教育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
本文通过对杜威教学实践的分析,探讨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实现这一理念。
一、杜威教育理念概述1. 教育即生活杜威认为,教育是一种生活过程,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
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成为有价值的人。
2. 教育即生长杜威强调教育的本质是生长,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激发学生的潜能。
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杜威认为,教育是经验的改造,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经验积累和经验反思。
教育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究和反思,不断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经验。
4.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杜威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杜威教学实践分析1. 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杜威教学实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1)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
(2)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
(4)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 体验式教学杜威教学实践倡导体验式教学,即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1)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悟。
(2)引导学生反思实践过程,总结经验教训。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项目式教学杜威教学实践提倡项目式教学,即通过完成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知识。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1)设计具有实际意义的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
杜威的教育思想
杜威的教育思想中外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是教师招聘考试必考内容之一,主要以客观题的形式来考察,考察人物地位、代表著作、人物思想的对应关系。
本文主要为大家总结国外著名教育家杜威先生的教育思想,希望对各位考生的备考有所帮助!杜威,美国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进步教育代表人物、现代教育代表人物,其代表作包括《民主主义与教育》、《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儿童与课程》等。
他认为教育即生活,主张从做中学,并且他反对传统教育以教师中心,主张教育应该以儿童为中心。
(一)教育即生活在杜威看来,传统教育过于注重让学生为未来生活做好各种准备,让儿童整天被动地接受各种知识训练,这让儿童整天处于压抑的状态,不利于他们的天性发展,学校应当把这些活动呈现给儿童,并且以各种方式把它们再现出来,使儿童逐渐了解它们的意义,并能在其中起着自己的作用。
他认为教育即生活:儿童的生长是在生活中进行的,而生活就是在不断发展和生长的。
因此他明确提出要以儿童生活为依据设置课程。
并且教育的过程就是眼前的生活,而不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因此教育要与儿童当下的生活融合,教会儿童适应眼前的环境过好当前的生活。
(二)教育即生长他极力强调教育者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引导他们积极地参与各种有意义的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与交往中学习,使他们的本能和天性得到自由的发展。
杜威提出“教育即生长”就是要求教育者要尊重儿童的个性,要使教育教学适应儿童的兴趣和需要。
但他认为这种尊重不是放纵,不是为所欲为,“如果只是放任儿童的兴趣,让他无休止地继续下去,那就没有生长’,而生长’并不是一个消极的结果。
(三)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杜威从实用主义哲学出发,高度重视经验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在杜威看经验是个体与周围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包含着个体主动地尝试的过程和被地承受结果的过程,它应该既要让学习者获得一些认识的结果,又要增强他们的经验,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杜威《经验与教育》
2. 教学论——
“从中做学”、“思维与教学”
3. 论儿童与教师
论教育本质
• 1、"教育即生活" • 杜威认为,教育就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而 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他说:"生活就是发展, 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因此, 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 习"。"在他看来,教育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 儿童去吸收,而是要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 以生长。由此,杜威认为,教育过程在它的自 身以外无目的,教育的目的就在教育的过程之 中。其实,他反对的是把从外面强加的目的作 为儿童生长的证式目标。
《经验与教育》
——杜威
教育学院2014级Neil
• 1.简介
• 2.作者简介 • 3.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主要教育思想
简介
• 《经验与教育》是杜威后期的一部 重要的代表作。它围绕学校与社会、 教育与生活、教育与经验的关系问 题展开论述,深刻反映了杜威的实 用主义教育思想,对于了解和研究 杜威的教育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
• 美国教育家杜威(1859-1952)是实用主义教 育思想的代表人物。
• 杜威建造了实用主义的理论大厦。他的著 作很多,涉及科学、艺术、宗教伦理、政 治、教育、社会学、历史学和经济学诸方 面,使实用主义成为美国特有的文化现象。
主要教育思想
1. 论教育本质——
“教育即生活”、“学习即社会”
教学论
• 1、"从做中学" • 在批判传统学校教育的基础上,杜威提出了"从做中 学" 这个基本原则。由于人们最初的知识和最牢固 地保持的知识,是关于怎样做 (how to do)的知识。 因此,教学过程应该就是"做"的过程。在他看来, 如果儿童没有"做"的机会,那必然会阻碍儿童的自 然发展。儿童生来就有一种要做事和要工作的愿望, 对活动具有强烈的兴趣,对此要给予特别的重视。 • 杜威认为,"从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 验中学入它使得学校里知识的获得与生活过程中的 活动联系了起来。
杜威对教学实践进行改革(3篇)
第1篇一、引言约翰·杜威(John Dewey)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和心理学家,被誉为“现代教育之父”。
他提出的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对后世的教育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杜威的教育思想出发,探讨他对教学实践进行改革的理念和方法。
二、杜威的教育思想1. 教育即生活杜威认为,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生活的过程。
教育应该关注儿童的生活,将教育与儿童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使儿童在生活的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2. 教育即生长杜威强调,教育是儿童自身发展的过程。
教育应该尊重儿童的个性,关注儿童的兴趣和需求,让儿童在自主、自由的环境中成长。
3. 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杜威认为,教育是儿童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知识建构的过程。
教育应该通过实验、探究和实践活动,帮助儿童将经验转化为知识,从而实现经验的改造。
4. 以儿童为中心杜威主张,教育应以儿童为中心,关注儿童的需求、兴趣和潜能。
教师应成为儿童的引导者和协助者,而不是权威的灌输者。
三、杜威对教学实践进行改革的理念1. 破除传统的教学观念杜威认为,传统的教学观念忽视了儿童的需求和潜能,将儿童视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
因此,他主张破除传统的教学观念,将儿童置于教育的中心。
2. 强调实践性教学杜威强调,教育应该关注儿童在实践活动中的体验和感悟。
实践性教学能够帮助儿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注重师生互动杜威认为,师生之间的互动是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教师应鼓励儿童积极参与讨论、交流和合作,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
4. 重视个性化教学杜威主张,教育应该尊重儿童的个性差异,关注每个儿童的需求和潜能。
个性化教学能够满足儿童的个性化发展,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四、杜威对教学实践进行改革的方法1. 设计活动课程杜威提倡设计活动课程,让儿童在活动中学习和成长。
活动课程应注重儿童的生活经验,关注儿童的兴趣和需求,以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杜威的“从做中学”教学理论及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
杜威的“从做中学”教学理论及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摘要:杜威的“从做中学”教学理论的提出有其时代背景和现实依据;杜威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做的过程”,主张学校里知识的获得与生活过程中的活动相联系,在很大程度上符合当时社会对教育的需求;杜威的理论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用杜威的“从做中学”教学理论审视我国的基础教育,它将对我国基础教育中的教育管理理念、师生关系、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从做中学”;基础教育;启示一、杜威“从做中学”教学理论的提出(一)提出的时代背景杜威“从做中学”理论的提出,有它深刻的社会背景和教育发展状况的诸多因素。
盖棺定论地说,美国传统的教育一方面是脱离社会,一方面是脱离儿童。
杜威的理论正好环绕着这两大课题:一是使美国学校和美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合拍,一是使美国学校和儿童以及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合拍。
当时正值美国工人运动迅猛发展要求普及教育,而资产阶级也需要能为他们创造剩余价值而又不惊扰他们安宁的顺服而文化高的工人。
杜威的理论正是适应了这种社会需要,特别是他的“从做中学”教学理论对于培养文化水平不高、技术水平要求不高的产业工人是很适用的。
(二)提出的现实依据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提倡学校采用被动的“静坐”“静听”的方式,而杜威根据自己的教育理论与实践,明确提出“从做中学”的方式。
在杜威看来,“从做中学”的提出有三个方面的依据。
1.“从做中学”是自然的发展进程的开始在《民主主义与教育》这本书中,杜威把儿童和青少年的学习分成三个阶段,并指出在第一阶段,学生的知识表现为聪明、才力,就是做事的能力。
人们最初的知识和最牢固地保持的知识,是关于怎么做的知识,例如怎样走路、怎样谈话、怎样读书、怎样写字、怎样售货、怎样待人接物等。
应该认识到,自然的发展进程总是从包含着从做中学的那些情景开始。
“从做中学”,儿童能在自身的活动中进行学习,因而开始他的自然的发展进程。
杜威认为,美国许多进步学校的实验表明,正是通过“从做中学”,儿童得到了进一步的生长和发展,获得了关于怎样做的知识。
杜威的“从做中学”对中学历史教学的启示
杜威的“从做中学”对中学历史教学的启示作者:蹇良凤来源:《智富时代》2017年第08期【摘要】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充分强调发挥学生主体性背景下,传统死记硬背的中学历史教学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因此,改变传统的历史教学,为历史注入新鲜血液势在必行。
杜威“从做中学”强调教学从生活出发,注重在活动中培养儿童兴趣,主张儿童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于新形势下历史教学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笔者试从杜威“从做中学”的教学原则中探讨对中学历史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从做中学;历史教学;兴趣;合作探究;环境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杜威在其《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提出了与传统不同的教育概念。
在杜威看来,人类是社会性动物,与一般动物不同。
而社会性在于人类具有彼此互通的信仰、目的、意识和感情等心理因素,如何养成共同的心理因素呢?杜威认为有赖于人们之间彼此进行联系和沟通,而联系和交通最有效的渠道便是教育,“教育问题本质上是一个使个人的特性与社会目的和价值协调起来的问题”i。
因此杜威批判把学生束缚在书本上的传统教育,认为“正规教学的材料仅仅是学校中的教材,和生活经验的教材脱节”。
ii他以“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为核心命题,提出了“从做中学”的原则,并将这一原则贯穿在教学领域的各个环节中,将理论与实际贯穿起来。
一、杜威“从做中学”的内涵杜威以“从经验中学习”的原则为基础,提出了“从做事里面求学问”的方法,即“从做中学”。
他认为,传统的“从听中学”的学习方式使儿童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对于老师所灌输的知识也只是消极的接受,而并没有将知识内化成知识结构的一部分,更谈不上爱好、兴趣的养成。
“儿童是喜欢变换,喜欢自由的,因此他们就喜欢游戏。
”因此,他主张“从做中学”,要求学生运用眼耳口手等感觉器官,在个人参与的具体活动中,去获取直接经验,亲自解决问题,注重学的活动和技能训练,做到学以致用。
在杜威看来,更好的做到“从做中学”,首先学校应成为雏形社会,设立各种工厂、农场等,创设接近生活的环境。
杜威的“从做中学”教学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杜威的“从做中学”教学理论及其现实意义杜威(1859-1952),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家,提倡实用主义。
他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不仅影响着当时的国际社会,并对当今教育界仍然有着广泛而深远的意义。
通过文献研究法试图解读“从做中学”教学理论的内涵,发现“从做中学”理论可以借鉴的地方,并结合当今的教学现状,提出了其在实际教学中的意义: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加强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引导儿童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改变家庭作业的单一形式、运用符合儿童认知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
标签:从做中学;儿童;教学引言:杜威的“从做中学”理论的出现和形成,有着深厚的社会背景和理论渊源。
杜威的“从做中学”理论充分吸收和借鉴了在他之前的优秀文化,他的教育理论具有丰富且深厚的社会学、心理学和哲学功底。
“从做中学”理论一经提出,便引起了社会范围内的广泛讨论及对当时教育的审视;影响如此之大以至于在几十年后的今天,他的教育理论被视作教育界的经典,且教育学专业的学生在进行专业课的学习时,必先学习杜威的教育理论和思想,作为学生自己的理论基础。
一、杜威“从做中学”教学理论的涵义与不足杜威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是在对适应环境中生长的,个人也是在参加社会活动中而得到身心素质的发展的。
同样,个人的身体和心理以及理论和实践也不是敌对的,而是相辅相成的〔1〕。
杜威的“从做中学”理论主要是批判传统课堂中学生静坐、依托教科书的教师讲授的教学方式。
杜威认为人们思维来源是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
也就是说,在生活中遇到难题了,人们才会思索解决疑难问题的方法,并在实践中去检验方法的正误,思维就是这样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并得到发展的。
实用主义的思想在教育中的表现,便是“教育即生活、即生长、即经验改造”〔2〕;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便是“做中学”。
从做中学,以儿童为中心。
重视儿童的需要、兴趣、身心发展特征,以儿童的感受和需要为出发点,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时,将儿童的本能和兴趣置于思考的首位,考虑教学活动是否有足够的趣味性吸引儿童学习。
从杜威的教育思想中寻求研究性学习的理论支撑
从杜威的教育思想中寻求研究性学习的理论支撑摘要文章从杜威以儿童为中心的课程设计理念、思维训练说、实践活动为中心的教学论等三方面探讨,以期为研究性学习实践提供相关的理论基础,以促进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杜威理论支撑研究性学习是《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2000年)以及《普通高中课程实验方案》(2003年)中新设置的一门独立的课程,是综合实践活动领域的一个重要部分。
作为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新的生长点,研究性学习吸引了研究者很多的目光,学者们纷纷从不同的角度对研究性学习展开讨论,其有效实施有待于实践的深入探索及相关理论的深化与完善。
本文试从杜威的教育思想中寻求研究性学习的理论支撑。
一、杜威的教育思想中蕴涵着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20世纪最伟大的教育哲学家。
他的教育思想是建立在实用主义或自然经验主义哲学的基础之上的。
在杜威的教学理论中,“从做中学”是他全部教育理论的基本原则,从这一观点出发,杜威提出了以经验为基础的课程理念;以儿童为中心的课程设计;以实践活动为中心的教学论,建立了系统、完整、有独创性的教学理论。
这一理论针对传统学校中的传统教学的种种弊端,提出了很多合理的见解。
1以儿童为中心的课程设计理念是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杜威在《儿童与课程》一书中说:“现在课程最大的弊端是与儿童的生活不相沟通。
分离的主要原因是我们按照成人的目的设计课程,与儿童生活的目的不相同;根据科学发展的逻辑设置各门学科和各类知识,但儿童的生活连贯而一致,这不符合儿童的经验;课程所展示的知识世界是抽象的、逻辑的、符号式的,儿童的生活则是具体的、丰富的、多样的。
”因此,杜威主张改造课程,使其真正适应于儿童的生活。
1896年杜威创办的芝加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具体实践了他的以儿童的社会实践为中心的课程编制论。
作为社会理论的“做中学”——深化杜威研究的一个新尝试
作为社会理论的“做中学”——深化杜威研究的一个新尝试杜威是20世纪最重要的教育家之一,他提出的“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理念对于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对杜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育领域,对于他在社会理论方面的贡献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本文将探讨杜威的社会理论,尝试将“做中学”理念拓展到社会领域,并探讨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应用。
杜威的“做中学”理念是通过实践和行动来实现学习的一种方法。
他认为,教育不应仅仅局限于传授知识,而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际经验和行动中,通过实践来构建自己的知识和理解。
这种实践导向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科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社会参与意识。
然而,我们可以把“做中学”理念延伸到社会领域吗?杜威认为,学习不仅发生在课堂内,也发生在社交互动和参与社会实践中。
社会交往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机会,它能激发个体思维和行动的发展。
在社会交往中,个体将面对各种情境,需要理解和应对复杂的人际关系、价值观冲突等问题。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个体可以通过具体情境的经验来构建对社会的理解和认知。
在现代社会中,社会问题和挑战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多样化。
面对这些问题,传统的理论和知识往往无法完全解决。
而通过“做中学”的方式,我们可以鼓励个体积极参与社会实践,通过实践来发展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社会挑战。
此外,社会的发展需要积极的社会参与和公民意识的培养。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个体能够了解社会机制、认识社会问题,培养公民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杜威强调的实践导向的学习方式,可以培养个体自主思考和主动行动的能力,使其成为有意义的社会参与者。
在当代,社会问题的复杂性要求我们更加注重实践导向的学习方式。
如果我们将“做中学”的理念应用于社会领域,可以推动社会学、心理学等社会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同时,可以提供有关社会问题解决的实践案例和方法,为社会实践者提供更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杜威和陶行知行动研究思想及实践的浅析
杜威和陶行知行动研究思想及实践的浅析.txt偶尔要回头看看,否则永远都在追寻,而不知道自己失去了什么。
男人掏钱是恋人关系,女人掏钱是夫妻关系,男女抢着掏钱是朋友关系。
男人爱用眼睛看女人,最易受美貌迷惑;女人爱用心看男人,最易受伤心折磨。
杜威和陶行知行动研究思想及实践的浅析 - 倚窗观海的日志 - 网易博客网易新闻微博邮箱闪电邮相册有道手机邮印像派梦幻人生更多博客博客首页博客话题热点专题博客油菜地找朋友博客圈子博客风格手机博客短信写博邮件写博博客复制摄影摄影展区每日专题摄影人物志摄影师专访搜博文搜博客随便看看关注此博客选风格不再艰难搬家送Lomo卡片注册登录显示下一条 | 关闭倚窗观海的博客来吧朋友。
听清新音乐,交知心朋友,看辽阔大海,绘潇洒人生!导航首页日志相册音乐收藏博友关于我日志倚窗观海心地善良。
有宗教信仰。
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友!加博友关注他最新日志百病秘方引用上海世博的人间仙境中国将掉进中等收入陷阱分引用锻炼后吃这些有营养又引用在线看电视直播一点引用觉得做人累了就看看这博主推荐相关日志随机阅读独家:女明星亲身试穿:贝嫂家的紧身裙到底能瘦多少?“公审”城隍爷从台湾居民赴欧免签想起了“夺印”我爸是李刚药家更嚣张“80后”美丽入殓师,她们的美丽谁人懂?采芹人首页推荐王贝之死获赔600万?日本艺伎与游女的起源北京打掉跨国卖淫集团土耳其麻将很给力靠怀孕赚钱不道德同命同价公平吗?更多>>圆明园踏秋(转)引用上万人看了都哭了,为了自己和孩子看完它!(视频)杜威和陶行知行动研究思想及实践的浅析学术研究 2009-11-03 14:54:17 阅读88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是教育科研的一种操作范式,起源二次战后的美国,它最早由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KureLewin)于1946年正式提出。
杜威和陶行知虽然没有直接提出行动研究的概念,但是在他们的许多论述中蕴含着丰富的行动研究的思想,并付之于教育改革实践。
试评杜威的“从做中学”
试评杜威的“从做中学”杜威是美国唯心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是现代西方教育史上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
他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对世界各国的教育理论和实践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我国也不例外。
解放初期曾对杜威的教育思想进行了批判。
那时的批判多偏重于政治方面和哲学思想方面,这当是对的,但是对他的教育思想的分析评论却嫌不足,特别是具体地分析研究他的教学思想更少。
“从做中学”是杜威教学论的中心思想,现在我想就这个问题谈点个人意见。
一、“从做中学”与“知行合一”杜威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做”的过程,也是“经验”的过程。
即所谓“从做中学”和“一切学习都来自经验”。
这就是说,只有通过“做”才能获得经验,有了经验,也就有了知识,学到了东西,比如,小孩玩火,结果烫了手,这个过程是做的过程,是取得经验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他又说仅有活动,不能构成经验,如果不把活动与因此承受的结果彼此有意识地联系起来,由动作而生的变化便没有意义。
假如把二者有意识地联系起来,那么由动作而生的变化就有了意义。
因此,也就有所学习。
杜威把行知统一起来。
他又说:“盲”目的任性的行动……毫不用心,由一事赶到别一事,有了这种情况,所做的事都是白做,不能因此获得什么经验。
这种行为不能逐渐构成有真意义的经验。
”因此,也就无所学,在此杜威又把目的与方法联系起来,理论(思维)与实际联系起来了。
他这个主张,开始是针对传统的教学而言的。
传统的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获得的知识是教条,没有通过做,也没获得结果,所以这种学是没有意义和价值的。
他认为这是“心与身”分离的二元论在教学上所产生的恶果。
杜威这个观点分析涉及两个问题:一是知识为源于行,知行不能分;二是知识与经验的获得来自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有意识的联系。
根据这样分析,我认为杜威讲的“从做中学”是符合人类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的,即知识经验是从做(实践)中获得的。
为了证实我的看法,我想就杜威自己的说话明“从做中学”所获得的经验不只是感性的,其中也包括理性的成分。
从“做中学”到建构主义——探究学习理论的轨迹与整合
在杜威“做中学”思想之中折射出了两个原型活动的影子,其一是手工艺活动, 其二是科学研究活动。这里所说的两种原型是指两类“做”的典型性活动形式,而 非仅指这两种狭义的活动。在大社会生活的各种类型的活动之中,杜威尤其青睐 于各种形式的手工艺活动,大力倡导把木工、金工、纺织、缝纫、烹调等手工艺活 动引入到课程之中,认为这些活动在课程中应居于中心的、根本的和基础的地位。 因此,手工艺活动实际上构成了杜威的“做中学”思想中的一个原型活动。按照手 工艺活动这一原型而设计的“做中学”活动一般更重视外显 的、动手的、具体的、感性的活动过程,强调生成外显的、成形的活动结果,比如 手工艺品、模型、宣传品、绘画等,在学习结果上强调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 技能,更重视面向社会生活和儿童个人生活的实际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f r 橱人 2 0பைடு நூலகம்1 4 年 7 月 ( 上 半 月 ) 第 l 3 期
1 7 5
杜威“ 从 做 中学 " 理 论 视 域 下 的 历 史 研 究 法 教 学 模 式 探 讨 以《 行 政 管 理 史 课 程 为 例
崔 高鹏 ( 首 都 经 济 贸 易 大 学城 市 经 济 与公 共 管理 学 院公 共 事 业 系 北 京 1 0 0 8 7 5 . )
摘要 : 本 文 以《 行 政 管理 史 》 为例 , 以杜 威 的“ 从 做 中 学” 理论为指导 , 重 新 建 构 历 史 研 究 法 的教 学模 式 。这 种 教 学模 式 的 实施 分 为
五个阶段 : 即培 养 学 生 的 历 史 感 和 “ 历 史 的提 问 方 式 ” 、 培 养 学生 的 资 料 查 找 能 力 、 培养 学生资料 解读能 力、 培 养 学 生 逻 辑 建 构 能 力 以
历史研究法是公共 管理 研究 中 的一种重 要方 法 , 《 公 共 管 理 是 数 据 库 h t t p : / / ww w. h a t h i t r u s t . o r g / h o me , 该 数 据 库 创 始 于 学》 、 《 行政管理学 》 、 《 行政管理史 》 等 课 任 课 教 师 都 会 对 此 进 行 介 2 0 0 8年 , 是 加 州 大 学 和 产 业 合 作 委 员 会 发 起 的一 项 图 书 电 子 化 绍, 但 是 笔 者 在 指 导 行 政 管 理 和公 共 事 业 专 业 本 科 毕 业 论 文 时 却 工 程 。 发现 , 学生经常不 当、 不 规 范 和 不 正 确 运 用 此 研 究 法 。鉴 于 此 , 本 在 电子 版 期 刊 论 文 的来 源 上 , 由 于行 政 管 理 史 研 究 更 多 运 用 文以约翰 ・ 杜 威 的 从 做 中学 理 论 为 指 导 , 探 索 历 史 研 究 法 新 的 教 过 刊 论 文 。 因 此 , 笔 者 向 学 生 介 绍 了 外 文 过 刊 论 文 数 据 库 学模 式 。 h t t p : / / w ww. j s t o r . o r g和 中 国知 网 。 约翰 ・ 杜 威 的“ 从 做 中学 ” 理 论 在硕 、 博 论 文来 源 上 , 笔 者 向学 生 介 绍 了外 文 硕 、 博 论 文 数 据 约翰 ・ 杜威( J o h n D e we y , 1 8 5 9 —1 9 5 2 ) , 美 国著名 的教育家 、 库 ww w. p r o q u e s t . o r g , 以 及 中文 学 术 论 文 查 询 的 地 址 , 国 家 图 书 哲学 家、 社 会 活 动 家 。 主要 教 育作 品 有 《 我 的教 育 信 条 》 、 《 民 主 主 馆 中文 学 位 论 文 数 据 库 , h t t p : / / www . n l c . g o v . c n / d s bz y y f w/ 1 w/ 1 wz y k 。 义 与教育》 、 《 我们怎样思维 》 等。 杜威 以 其 经 验 论 哲 学 为 基 础 , “ 要求 从做 中学 、 从 经验 中学 , 此外 , 笔者还 向学生介 绍 了一些 重要 的搜 索引擎 , 如 谷 歌 网 要 求 以 活 动性 、 经 验 性 的 主动 作 业 来 取 代 传 统 书 本 式 教 材 的统 治 站 , 在资料查找 时 , 能起到导航作用 。 地 位 。这 种 活 动 性 、 经 验 性 课 程 的范 围 很 广 , 包 括 园艺 、 烹饪、 缝 2 、 学 生 亲 自动 手 查 找 资 料 — — 培 养 学 生 查 找 资 料 的 能 力 在 纫、 印刷 、 纺织 、 油漆 、 绘 画、 唱歌 、 演剧 、 讲故 事 、 阅读 、 书 写 等 形 向 学 生 介 绍 了资 料 来 源 之 后 , 笔 者 便 以某 一 行 政 学 思 想 和 行 政 制 式, , [ 。 以此 教 育 哲 学 为 指 导 , 杜 威 在 芝 加 哥 大 学 创 办 了 实 验 学 度 为 例 , 为 学 生 布 置 资 料 查 找 的作 业 。经 过 几 次 实 践 之 后 , 与 第 校 。通 过 芝 加 哥 大 学 实 验 学 校 开 设 的 课 程 可 见 , 多是关 于 “ 一套 次资料查找 的情 况相 比, 学 生 的 资 料 查 找 能 力 得 到 了一 定 的 办 事 的操 作 步 骤 ” 程 序 性 知 识 。既 然 杜 威 的 “ 从 做 中学 ” 理 论 非 常 提 升 。 适 合 于学 习程 序 性 知 识 , 那 么研 究 方 法 这 种 典 型 的程 序 性 知 识 的 ( 三) 培 养 学 生 资 料 解 读 的能 力 学 习也 可 以 以 其 理 论 为 指 导 , 从 而 建 构 学 习 研 究 方 法 的 新 的教 学 在每一次授课之 前 , 笔 者 事 先 指 定 阅读 资 料 , 要 求 学 生 事 先 模式 。 阅 读 。授课 过 程 上 , 笔者 先对 阅读 资料进行 分解 之后 , 让 学 生 对 二、 “ 从做 中学” 理 论 视 野 下 的历 史 研 究 法教 学 模 式 分 解 过 的资 料 进 行 阅 读 , 并 要 求 学 生 思 考 在该 部 分 内容 中作 者 说 ( -) 培养学生的历史感和“ 历史 的提问方式” 了些什么 , 他 的言 外 之 意 是 什 么 , 他 所 说 的 内 容 是 针 对 什 么 问 题
及 独 立 运 用 能 力 。这 种 教 学模 式 的特 点 分 别 为 : 首先 、 教 师 从 以“ 讲” 为 主 转 变为 以“ 讲” 为辅 ; 其次 、 学 生从 以 “ 被动 的听” 为 主 转 变 为 以“ 主 动 参 与” 为主 ; 最后 、 师 生 关 系从 “ 对立” 走 向“ 合作” 。 关键词 : 从做 中学 ; 历史研究法 ; 教学模式 ; 行 政管 理史 【 中 图分 类 号】 G 7 1 2 【 文 献标 识 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5 -3 5 7 3 ( 2 0 1 4 ) 0 7 —1 7 6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