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高铁KXXXX+XXX-KXXXX+XXX重点地段长期沉降监测报告(第x期20xxxxxx)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高铁KXXXX+ XXX-KXXXX+ XXX 重点地段长期沉降监测报告
(20XX年度第X期总X期)
XXXX(测量作业单位名称)
XX高铁测量作业项目部
二〇XX年XX月
XX高铁
KXXXX+ XXX—KXXXX+ XXX 重点地段长期沉降监测报告
(20XX年度第X期总X期)
报告编制:X X X
报告审核:X X X
二〇XX年XX月
目录
1 工作概述 (1)
1.1 测段概况 (1)
1.2 项目概况 (1)
2 技术依据及标准 (1)
3 基准选取及已有资料 (2)
3.1 工作基准 (2)
3.2 已有资料利用情况 (2)
4 实施组织情况 (2)
4.1 人员安排情况 (2)
4.2 仪器设备使用情况 (3)
4.3 工作流程安排 (3)
4.4 测量成果质量保证措施 (4)
5 监测实施方案 (4)
5.1 监测点点位布设 (4)
5.2 测量精度要求及技术指标 (5)
5.3 外业监测及数据处理 (6)
6 监测成果分析 (6)
6.1沉降监测数据分析 (6)
6.2结论及建议 (7)
7 问题及处理 (7)
8 附录 (7)
1 工作概述
1.1 测段概况
包括线路名称,重点沉降监测地段规划及实测里程和长度,该地段具体地理位置,线路性质(有砟或无砟),属于哪种地段(桥梁、隧道、路基)。

监测地段既有断面密度、断面监测点能否达到重点地段监测要求,是否需要重新建立重点地段测量体系以及进行断面加密布设,现场环境示意图等。

1.2 项目概况
包括观测频率、观测周期。

根据上海铁路局下发“上海铁路局高速铁路重点地段基础变形监测周期调整第XX版20XXXXXX”文件要求,截止本期,该重点地段观测频率为X次/月。

观测周期如下表(仅需列出本区段本年度的观测周期):
表1-1 20xx年度KXXX-KXXX重点地段观测周期表
本期为第X期重点地段沉降监测报告。

2 技术依据及标准
(1)《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 10601-2009);
(2)《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3)《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4)《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
(5)《运营高速铁路基础变形监测管理办法》(铁总运[2015]113号);
(6)《上海铁路局高速铁路运营期变形监测管理实施细则》(上铁工[2016]205号);
(7)《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24356-2009);
(8)《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线路维修规则(试行)》(TG/GW115-2012);
(9)《高速铁路有砟轨道线路维修规则(试行)》(TG/GW116-2013);
(10)《上海铁路局高速铁路行车设备综合天窗维修管理办法》(上铁运发[2016]508号);
(11)《上海铁路局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细则》(上铁运发[2012]586号);
(12)《上海铁路局工务安全管理办法》(上铁工[2017]382号);
(13)《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总2014版);
(14)《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50502-2009);
(15)其他国家、铁路总公司现行的规范、管理规定及质量验收标准;
(16)本项目招标文件及《运营高速铁路及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精测网与基础变形监测作业指导书(试行)》。

3 基准选取及已有资料
3.1 工作基准
(1)平面基准
(2)高程基准
(3)时间基准(起算数据版本信息)
……
3.2 已有资料利用情况
根据各单位情况详细说明
4 实施组织情况
4.1 人员安排情况
包括项目负责人、外业测量人员、数据处理人员、报告编写人员等。

表4-1 项目参与人员
4.2 仪器设备使用情况
包括仪器型号、技术指标、数量、编号、检校情况(仪器检定证书以附件形式提交)以及其他相关设备的使用情况等。

表4-2 仪器设备型号、规格、数量及检校情况
4.3 工作流程安排
每期监测任务作业流程,从任务下达到提交一系列测量成果资料的全过程安排(可使用流程图表示)。

图4-1 工作流程示意图
4.4 测量成果质量保证措施
论述测量作业项目部如何对测量成果的质量进行把控,在保证成果质量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及检查制度等。

5 监测实施方案
5.1 监测点点位布设
5.1.1 监测基准点选取及稳定性分析
基准点、备用基准点点号及里程,基准点与上期相比有无变更,如果基准点发生变化,说明变更理由。

说明基准点选取理由,选取方法以及判断基准点的稳定性等。

5.1.2监测断面设置
观测断面如何布设,特殊情况下如何布设加密断面,加密断面数量和类型(基础断面、基本断面、加密断面),断面编号规则等。

5.1.3 监测点位布设及命名
监测点设置数量和类型,断面监测点命名规则。

5.1.4 监测断面及监测点位布设示意图
5.2 测量精度要求及技术指标
(根据单位具体情况说明,满足规范要求即可)
1.沉降外业观测测站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视线高度按表5-1规定执行。

往返测高差不符值、环闭合差和检测高差之差的限差应满足表5-2的规定。

表5-1测站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及视线高度要求单位:m
表5-2 水准测量限差要求
注:K为测单水准路线长度,单位为km;L为水准路线长度,单位为km;为检测测段长度,以千米计。

2.重点地段沉降监测采用三等垂直位移变形测量精度要求实施,具体精度要求如下5-3、表5-4、表5-5所示。

表5-3 垂直位移观测点变形测量精度要求和观测方法
表5-4 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
表5-5 重点地段沉降监测技术要求
进行观测,以便于使监测点的观测精度统一,并减少线路观测误差对监测点成果的影响。

由于车站内没有布设CPⅢ点,本次测量不提供相邻CPⅢ点观测高差表。

4、变形监测的各期观测,应满足下列要求:
(1)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
(2)采用相同的图形(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
(3)使用同一仪器和设备;
(4)观测人员相对固定;
(5)记录相关的环境因素,包线路内外的施工、环境和地形地貌的变化等。

采用三等垂直位移变形测量精度要求施测
5.3 外业监测及数据处理
5.3.1 外业测量
水准路线形式(矩形环、中视法等),变形监测应满足的要求(观测时间、观测方法、观测路线、仪器设备、观测人员、外界环境、地形地貌等)。

5.3.2 数据处理
使用何种数据处理软件(经过相关部门认证),平差计算方法,统计各项高程精度指标等。

6 监测成果分析
6.1沉降监测数据分析
绘制CPⅢ点累计沉降示意图,绘制各监测点纵断面或上下行横向累计变化
量示意图。

分析路堤CPⅢ点、底座板监测点和轨道板监测点的沉降变化情况。

统计本次检测最大沉降量、最大累计沉降量、最大沉降区域、月沉降速率,本期各纵断面最大沉降量所处里程,纵断面最大累计沉降量所处里程等,分析出现相关情况的原因(温度、连续梁、附近施工等)。

6.2起算点变更情况分析
(起算点无变更,即无此项)
6.3结论及建议
通过上述监测数据的相关分析得出该重点沉降地段的变形趋势,同时与前几期数据进行比较,说明该段变形情况,对于超过预警值的情况予以预警,最后给出该重点地段下一步测量工作的建议。

7 问题及处理
测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数据处理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

8 附录
1、仪器检校记录
2、成果对比表
(仅留第一期、上期和本期成果,其他成放附件)
3、成果变化趋势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