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名校2013届高二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州名校2013届高二学业(xuéyè)水平测试模拟试题
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30 小题,每小题2 分,共60 分)
1 .以下图表、文字反映(fǎnyìng)的是西汉初年地方行政制度的若干情况,联系历史,我们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①分封(fēn fēnɡ)同姓王始于汉武帝③汉初实行(shíxíng)郡国并行制
③中央集权面临王国(wángguó)的威胁④分封制有效巩固了汉朝统治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 D.②③④
2 .中国古代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成决策核心。
另一种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以相互牵制。
下列属于前者的措施是
A.秦朝三公九卿制 B.汉武帝重用侍从秘书
C.唐朝实行三省制 D.元朝实行中书省制
3 .孟子曾恰当地打个比方:小孩在井边玩耍,不小心跌人井中、路过井边的人见此情景都会毫不犹豫地救助这个小孩。
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恻隐之心”。
这反映了孟子的
A.仁政学说 B.人性善说 C. “民贵君轻”说 D .崇礼重法说
4 .唐代诗人王绩《田家》一诗中写道:“依床看妇织,登垄课儿锄。
”对诗中反映的生产模式表述正确的是
①生产中存在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②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③生产的目的是为了生活的需要和缴纳赋税④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清政府1759 年颁布的条例规定:夷商(西洋商人)在贸易期间,必须住在商馆之内,不准携带武器,不准雇佣中国仆妇。
这可以说明清政府
A.准备断绝中西贸易往来 B.高度关注西洋商人的安全
C.对西洋商人有防范心理 D.认识到学习西方的必要性
6 .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阅读了某书后在日记中写道:“……其中所言,颇有见识……,皆是效法西人所为,其钦折外洋,贻为心悦诚服……观此书,则贼中不为无人。
”此书应是下列选项中的
A.《天朝田亩制度》 C.《海国图志》
B.《资政(zī zhènɡ)新篇》 D.《新学伪经考》
7.右图反映的是一部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tōnɡ shānɡkǒu àn)情况。
该条约是
A.《南京(nán jīnɡ)条约》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tiáoyuē)》D.《马关条约》
8.在下列(xiàliè)洋务企业中,介于官办与商办之间,“由官总其大纲病,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的企业是
A.轮船招商局B.江南制造总局
C.发昌机器厂D.安庆内军械所
9 .胡适曾提到自己名字的来历:有一天早晨,我请我二哥代我想一个表字,二哥说“就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适’字好不好?”我很高兴,就用“适之”二字。
这个情况可以反映当时
A. “进化论”的影响 B.民族主义大行其道
C.崇洋媚外之风盛行 D.社会风气趋于保守
10.《青年杂志》创刊号的一篇文章写道: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这代表了当时先进知识分子决心
A.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C.传播共产主义学说
B.改造国民的精神世界 D.发起布什维克革命
11 .宋庆龄回忆说:“孙中山与中国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
这里的“国际局势”是
指
A.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B.十月革命胜利
C.巴黎和会召开 D.旧本出兵山东
12 .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说:“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
”文中的“它”是指
A.游击战 B.抗日 C.反“围剿” D.长征
l3.某陕北民歌唱道:“骑白马,挎洋枪,三哥哥吃的是八路军的粮,有心回家看姑娘,呼呀晦哟!打xx 呀顾不上”歌词中的“xx ”应该是
A.军阀B.列强C.日本D.蒋军
14 . “决战鲁西南,直插鄂豫皖,突破包围圈,逐鹿我中原。
狭路相逢勇者胜,刘邓大军威名传!”这首歌曲歌颂的历史事件发生于
A.国民革命时期 B.红军长征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5.社会学家费孝通回忆参加北平市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时说,“踏进会场,就看见很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一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
从中可以获悉
A.费孝通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B.会议召开匆忙,代表们还来不及换上正装
C.出席会议的普通工人代表居绝大多数
D.人民代表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16.某诗人(shīrén)在1956 年写道:“请看,中国张开(zhānɡ kāi)了翅膀一银亮的翅膀!万里的远航!日子里闪射着辉煌的阳光!”该诗句(shī jù)表达了A.对解放战争胜利的美好祝愿B.三大改造完成(wán chéng)背景下的欣喜C. “大跃进”开始初期的信心D.对未来中国(zhōnɡɡuó)全面
开放的期待
17 .右图是”大跃进”时期的壁画《大豆过江》,由扛苏邳县农民
朱会然和漫画家华君武合作完成。
画中配诗:“叶作风帆荚作船,长
江飞渡若云烟。
出身豆颊成大器,家在东吴试验田。
”类似题材的漫画在当时中国大量出现,这可以印证那时的人们普遍
A .享受着丰收的喜悦
B .陶醉于虚幻的现实
C .满足于富裕的生活
D .感受到劳动的艰辛
18 . 1972 年,周恩来在欢迎尼克松访华的宴会上说:“我们希望通过双方坦率地交换意见,弄清楚彼此之间的分歧,努力寻找共同点,使我们两国的关系能够有一个新的开始。
”对材料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A. “交换意见”的基本原则是求同存异
B. “分歧”主要指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
C. “共同点”主要指双方的共同利益
D. “新的开始”指中美两国全面合作
19.电视剧《鸽子哨》主题歌《我的一九七八》有:“我出生在那一九七八,老爸说那一年变化真大,报纸上天天讨论真理的标准,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北京城开了一周大会……”。
诗词中的“大会”是
A .中共七大
B .十一届三中全会,
C .中共九大
D .十三届二中全会
20 .仔细观察下列图片200l 年12 月11 日,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是加入
21 .梭伦说:“我赋予人民恰如其分的崇高地位……我保护他们免受一切危厄。
我坚诗立场,不偏不倚,不允许任何一方恃强凌弱。
”梭伦改革的措施中最能体现这一立场的是
A .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
B .规定按财产等级分享政治权力
C .设立陪审法庭以受理公民投诉
D .按地域重新划定十个行政选区
22 . “自14 世纪以来,在意大利生活中就占有如此强有力地位的希腊和罗马的文化,是被当作文化的源泉和基础,生存的目的和理想”。
这段话描述的是
A .文艺复兴运动
B .启蒙运动兴起
C .宗教改革运动
D .空想社会主义
23 .下面各漫画与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无关的是
A B C D
24 .国歌记录了一个国家的历史追求,以下属于德意志帝国(dìguó)国歌的应
是
A .统一、权力和自由;是我们千秋万代的誓言
B .这就是星条旗,愿它永远飘扬;在这自由国家(guójiā),勇士的家乡
C .公民们,投入(tóurù)战斗!前进,前进,万众一心,把敌人消灭掉
D .愿她保护法律,使民心齐归向,一致衷心歌唱(gēchàng),神佑女王
25 .英国(yīnɡɡuó)的“工厂最初是沿着河岸增加的,以后……在人口稠密的
城镇,工厂也增多了”。
造成这一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A .工厂制度的诞生
B .改良蒸汽机的普遍应用
C .社会立法的改进
D .君主立宪制的最终确立
26 .下表是1870 一1900 年美国钢铁业统计表
此表所反映19 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发展变化的主要特征是
A .行业竞争激烈
B .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
C .企业规模保持稳定
D .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
27 .《震撼世界的十天》里写道:“布尔什维克代表了工人、士兵和农民那种纯真而简
单的愿望,并且据此来制定他们当前的纲领。
”文中“纯真而简单的愿望”是指
A .财富和权力
B .平等与自由
C .面包与和平
D .公正与法制
28 . 1933 年,苏联杂志《为了工业化》写道:“美国的商业和科学与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相结合,在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
”其中“布尔什维克的智慧”指的是
A .新经济政策
B .计划经济体制
C .国家资本主义
D .民主集中制
29.下表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方式是
A.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B .强化私有制C .制定经济计划D .完善社会福利制度30 .世界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在未来的5 年,世界经济(jīngjì)将出现8 一6 一4 一2 的发展格局,具体而言:亚洲发展中经济体将年均增长8 % ,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将年均增长6 % ,世界经济年均增长4 % ,发达国家将年均增长2 % ,亚洲的新兴经济体有望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
由此得出结论
A .世界经济重心已转向发展中国家
B .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趋势(qūshì)加强
C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jīngjì)体系形成
D .多边贸易体制框架(kuànɡ jià)已经构建
二、判断题:判断正误。
正确(zhèngquè)的在填涂卡上涂A ,错误的在填涂卡上涂B (本大题5 小题,每小题2 分,共10 分)。
31 .右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50 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
此可见,唐代科举制兼顾多个阶层但还不够完善。
32 .改良旗袍是在吸收中外服饰优点的基础上形成的近现代民族
服饰。
33 .有学者认为:" (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
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
”这里的“转折点”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
34 . 1991 年,美国总统宣布:美国是世界上唯一能够聚集维持和平力量的国家。
导致美国总统下此断言的直接原因是美国已完全控制了联合国。
35 .下图是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油画),它是印象主义绘画的代表作。
三、材料解析题: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本大题2 小题,每小题10 分,共20 分)3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樊迟问仁,子日:“爱人”。
―《论语·颜渊》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日:“其怒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论语·卫灵公》
【材料二】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
有许多东西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普罗塔戈拉
请回答:
( l )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1 分)这一思想对当今社会仍有着怎样的积极意义。
(2 分)
( 2 )据材料二,普罗塔戈拉对神灵持何态度?( 1 分)分析其产生的社会根源。
(4 分)( 3 )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孔子与古希腊智者学派的观点有何相似之处。
(2 分)
37 .阅读下列(xiàliè)材料:
如果可以把1492 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萄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fǎɡuó)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这一阶段大致是以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第三阶段是美国和前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全面崛起,取代英国成为主导全球化大趋势的两大核心。
―—摘编自白海军《大预言(yùyán):2049 年的世界》
请回答(huídá):
(l)葡萄牙和西班牙人(xī bān yá rén)开创“全球化”的决出标志性事件是什么?(l 分)对世界市场的形成有何意义?(l 分)
(2)英国取代西班牙和葡萄牙“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的动力是什么?( 2 分)
(3)在第三阶段,美国和苏联为主导全球化,在冷战初期在欧洲展开了怎样的争夺?( 4 分)(4)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 2 分)
三、问答题:根据设问,回答问题(本题10 分)。
3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请回答:
(l)中国共产党在哪一次会议上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2 分)
(2)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实行以什么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2 分)
(3)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2 分)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思想界形成了哪些伟大的理论成果?( 4 分)
徐州名校2013届高二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
参考答案
B、B、B、A、
C、B、A、A、A、B
B、D、
C、
D、D、B、B、D、B、D
C、A、A、A、B、B、C、B、A、B
A、A、
B、B、B
36.参考答案:
(1)仁。
(1分)有助于社会和谐稳定,有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等。
(2分)(2)怀疑神灵。
(1分)古希腊奴隶制工商业繁荣。
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4分)
(3)关注人、重视人的作用。
(2分)
37.参考答案:
(1)新航路开辟。
(1分)加强了世界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1分)
(2)寻找更广阔(guǎngkuò)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2分)
(3)经济上:美国(měi ɡuó)推行“马歇尔计划(jìhuà)”,援助西欧(Xīōu);苏联向东欧国家提供经济援助。
(2分)军事上:美国主导下成立(chénglì)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
(2分)
(4)全球化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增长;欧美国家主导了全球化的进程,从中获得了巨大利益;欧美国家对亚、非、拉地区的殖民造成了这些国家的贫困,但客观上也带来了先进的工业文明成果。
(言之成理即可。
每点1分,任意答出两点即给2分)
38.参考答案: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分)
(2)家庭承包经营(或家庭联产承包,或包产到户,或包产到组)。
(2分)(3)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分)
(4)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分,答出科学发展观也可记2分,但总分不超过4分)
内容总结
(1)”这首歌曲歌颂的历史事件发生于
A.国民革命时期 B.红军长征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5.社会学家费孝通回忆参加北平市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时说,“踏进会场,就看见很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一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