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人工幼林的林木抚育管理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人工幼林的林木抚育管理技术
摘要:造林过程中,林木生长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因此在人工幼林的环节,需使用合理措施完善人工幼林抚育管理工作,以此促使林木生长环境更加优良,令其得以健康成长下去。

人工幼林的林木抚育管理技术涉及到了诸多方面,
不但需将幼林保护好,还需做好土壤施肥、松土除草及病虫害防治等各种措施。

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了人工幼林的林木抚育管理技术。

关键词:人工幽林;林木抚育管理;技术
引言
林木生长的好坏与成活率的提升,很大程度上会受到人工幼林的抚育管理工
作的影响。

幼林抚育一般情况下指的是郁闭前的一段时间内所进行的抚育管理技
术的总称。

造林最开始的阶段中,苗木的个体相对有限,并且根系扎根的分布也
相对较浅,其抵抗能力非常差,因此在此过程中极易受到杂草、冻害与病虫害等
诸多因素的影响。

因此,进行人工幼林的抚育管理工作意义重大。

一、人工幼林抚育的必要性
为促使幼林的存活率得以提升,需制定系统全面的幼龄林的合理规划管理计划,利用此方式有效增强对幼林的抚育与管理,继而依照目标制定系统完善的幼
龄林育种的相关对策,将幼龄林的培养与保护等工作充分重视起来。

一般状况下,幼龄林可实际分为商品林、生态林等,进行商品林进行种植,主要目的是发展经济,对幼龄林层面来说,使用合理的措施推动林木迅速生长,推动经济效益水平
是非常有效的。

种植生态林这种主要是为保护环境,对当地的自然环境进行积极
改善,令本地的水质及土质得到有效平衡。

因此,创建生态林的目的是促进树木
的健康生长,为树木提供能量,然后在维持生态平衡中发挥作用。

在生态森林经
营中,需要采取科学的养护方法,注意树木的健康生长,促进树木根系的发育,
使树木生长更加牢固。

为了在生态林中培育幼龄林,员工需要高水平的专业技能
和丰富的照护幼龄林经验,以提高幼龄林的种植质量并促进幼龄林的健康生长。

二、林业幼龄林抚育现状与抚育管理
(一)透光抚育
通常在幼龄林中进行,根据规定的保留株数,间密留疏,优胜劣汰,对林分
结构进行科学有效的调整。

根据林分特征与当地实际情况,可采用全面抚育、带
状抚育、团状抚育等方式,在幼林郁闭后,树种受到灌木、杂草压制时进行透光
抚育,通常首次抚育的树龄在5~6年之间。

对于天然林来说,抚育采伐后每公
顷应保留2400~3600株幼苗幼树,郁闭度不低于0.6;对于风雪危害严重的地段,首次透光赋予郁闭度不得低于0.2;对于人工林来说,伐除总株数的15%~50%后,保留0.6~0.7郁闭度;对于杨树林来说,应根据培育的材种进行确定,在抚育
采伐之后,树冠之间禁止相互接触。

根据次要树种萌芽情况确定透光抚育时期,
通常以3~5年为宜。

(二)生长抚育
当幼林经过透光抚育,进入到状龄林阶段后,为了缓解树种个体之间的矛盾,对林分密度进行灵活的调整,为林木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使木材质量得以提升,缩短成材期限,实现增产、优质的目标。

根据林分结构与实际情况,采用综合疏伐、机械疏伐等方式,将低价值、低质量的树种去除;起始期通常在进入中龄林
之后第2~3年;对于湿地松、马尾松等,以7~8年为宜;对于杨树等速成树木,以5~6年为宜。

(三)割灌与人工修枝
劈除培育的主要目标在于排除杂草灌木对水、肥、光、热的竞争,使林木的
生长条件得到良好的改善,加速林木的健康生长。

割灌通常在林分基本郁闭、不
宜松土除草的幼林中开展。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尽量利用割灌机代替
化学除草剂。

为了减少活节、消灭死节,提高树干饱满度与木材质量,使林木通风、光照
条件质量提升,减少病虫害的蔓延,对幼林进行人工修枝显得十分必要。

采取的
具体措施为:只修剪掉下部枯枝,即“干修”,修掉部分活枝称为“绿修”。


对选定培育木进行适度修剪,对树木下方已经枯死或者即将枯死的枝条进行修剪。

在修枝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时期与方法,有助于伤口愈合,且不会造成树皮撕裂。

整枝强度与保持冠高比为1:2,禁止过度整枝使幼林面积锐减,影响林木的
健康生长。

三、管理措施
(一)疏松土壤,清除杂草
杂草不仅消耗土壤中的养分和水,还会引起病虫害,直接影响幼龄林的生存
和生长。

土壤是幼苗的主要养分来源,具有良好的土壤渗透性,并显著影响幼苗
的生长。

如果土壤通风不畅,极大地削弱了幼苗根部的呼吸,影响了根部吸收水
分和养分并抑制了幼苗的生长。

因此,杂草对于确保幼苗的存活和牢固生长非常
重要。

清除杂草时,必须保持某些杂草的根部,这不仅起到了遮荫作用,而且还
有助于保持土壤和水分,避免损坏幼苗的根部。

另外,清洁过的杂草可以在不同
条件下埋入土壤中,并且可以在杂草分解后提高土壤肥力。

土壤松动应尽可能避
免阴雨天气,并有助于减少土壤侵蚀。

同时,要适度疏松土壤,不伤幼苗根部。

根据具体情况科学合理地设置除草时间。

由于在播种后的前两年中幼苗很小且根
系不发达,杂草无法充分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因此杂草生长较快,因此一
年除草和除草应保持约3次。

随着树木的不断生长,可以适当减少次数,在幼林
郁闭时不再进行除草。

(二)补植造林,间株定株
造林完成后,必须根据造林设计的内容验证和接受造林土地。

及时种植具有
合格生存率的地块是保证造林成活率重要手段之一。

注意选择用于种植和重新造
林的同龄强壮苗木,选择适当的时间,并且一般来说,可以在早春的树液流过之
前成功地种植它们。

固定植物是密度过高的幼林地的一种趋势措施,可确保为随
后的林木生长提供最大的空间。

最后,要注意从林地中移走所有清除后植物,以
减少虫害和森林火灾的风险。

(三)加强施肥和灌溉管理
幼树的根部发育相对还不成熟,故养分吸收受到限制。

但是,为了确保幼树正常生长所需的养分和水,应加强幼龄林的施肥和灌溉管理。

春季播种后,应及时供水,并根据土壤条件,合理规划未来的浇水时间和频率。

确保根部吸收水分和养分可以结合使用施肥和灌溉。

灌溉前丢弃幼苗,在沟渠之间均匀分配肥料,然后进行分流灌溉,使幼林吸收更多的养分并提高肥料利用率。

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背景下,林业抚育工作关系到我国环境改善的千秋大业,相关人员应做好幼林抚育工作,科学掌握除草松土、肥水管理、修枝、补植等技术要点,在多方努力之下,使林业种植工作高效开展,我国的环境质量得到显著的改善和提升。

参考文献:
[1]田小平.人工幼林的林木抚育管理技术[J].花卉,2020(06):253-254.
[2]陈锦泉.林业造林技术及林木抚育管理措施分析[J].南方农
业,2020,14(06):64-65.DOI:10.19415/ki.1673-890x.2020.06.032.
[3]张立志.浅析人工幼林的林木抚育管理技术[J].农家参谋,2018(17):9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