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语文复习(通用版)知识专题突破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2018高考语文一轮--文言文考点化复习必修2古诗文阅读附解析
2018高考语文一轮--文言文考点化复习必修2(古诗文阅读附解析)必修2——《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一、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1.岁在癸丑癸丑:古人常用“天干”(甲、乙、丙、丁等)十个字和“地支”(子、丑、寅、卯等)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
这里指永和九年。
2.暮春之初暮春:春季的末一个月。
孟、仲、季表示每季月份的顺序,孟表示每季的第一个月,仲表示第二个月,季表示最后一个月即第三个月,如孟春指春季的第一个月。
3.修禊事也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游,以祈福消灾。
禊,一种祭礼。
古时以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日;三国魏以后用三月三日,不再用“巳”日。
4.七月既望既望:过了望日(农历十五日)之后,指农历十六日。
古代对农历一个月中某些特殊的日子有特定的称谓。
如每月第一日为“朔”,十五日为“望”,十六日为“既望”,最后一天为“晦”。
5.徘徊于斗牛之间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中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空中可见的星分成二十八组,称二十八宿,其中北方七宿为斗、牛、女、虚、危、室、壁。
斗和牛都在其中。
斗宿,就是北斗七星,大熊星座的七颗最亮的星,勺子状。
牛宿,有星六颗,即摩羯座六星,因其星群组合如牛角而得名。
6.寄蜉蝣于天地蜉蝣:一种小飞虫,夏秋之交生在水边,生存期很短,古人说它朝生暮死。
这里用来比喻人生短促。
7.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浮图:梵语(古代印度语)音译,也写作“浮屠”或“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这里指和尚。
8.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阳: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我国许多地名与此有关,如“江阴”“淮阴”“汉阳”“汉阴”“华阴”“河阳”等。
《愚公移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汉阴”指汉水南面。
《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9.临川王某记某:古人作文起稿,写到自己的名字,往往只作“某”,或在“某”上冠姓,以后誊写时才把姓名写出。
根据书稿编的文集,也常保留“某”的字样。
2018年高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题】汇集附答案解析
2018年高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题】汇集附答案解析全国卷Ⅰ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鲁芝字世英,扶风郡人也。
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
父为郭汜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
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
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
举孝廉,除郎中。
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
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
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
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
迁广平太守。
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
魏明帝许焉。
曹爽辅政,引为司马。
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
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②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
武帝践祚..,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
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
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
其为人所重如是。
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
帝为举哀,赗赠有加,谥曰贞,赐茔田百亩。
(节选自《晋书·鲁芝传》)10.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B.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C.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D.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论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
(完整word版)2018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含答案)汇总,推荐文档
2018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汇总(含参考答案)全国卷Ⅰ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鲁芝字世英,扶风郡人也。
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
父为郭汜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
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
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
举孝廉,除郎中。
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
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
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
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
迁广平太守。
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
魏明帝许焉。
曹爽辅政,引为司马。
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
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②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
武帝践祚..,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
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
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
其为人所重如是。
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
帝为举哀,赗赠有加,谥曰贞,赐茔田百亩。
(节选自《晋书·鲁芝传》)10.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B.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C.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D.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论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
2018年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ppt
解析:首先,通读文段,大致了解整个文段的内容, 文段主要讲了《孔子世家》产生的背景。其次,借助相似 结构,利用动词“追”“匡”“垂”“作”等断开一些比 较明确的地方。再次,利用词性断句,如诸侯、仲尼。
答案: 周室既衰/诸侯恣行/仲尼悼礼废乐崩/追修经术 /以达王道/匡乱世反之于正/见其文辞/为天下制仪法/垂六 艺之统纪于后世/作孔子世家第十七。
自仙人台寻中会寺,入溪,穿石,荆棘塞路,不可杖, 径仅容双趾。 以 匹 布 缚 胸 使 人 从 后 挽 之 扶 滕 侧 足 盘 跚 而 步 危 甚 刘 子 先 之 徐 子 与 余 相 去 数 步,摘山花以诗赠余,余亦倚声和之。
解析:画线语句涉及的动词、形容词有:缚、使、从、 挽、扶、盘跚、步、去等。这些词语中可能做谓语的有: 缚、使、从、挽、扶、步、去等。然后根据这些谓语往前 和往后判断语句的停顿点。 答案: 以匹布缚胸/使人从后挽之/扶滕侧足/盘跚而步 /危甚/刘子先之/徐子与余相去数步
解析:文段中表明对话、引文的“云”“曰”可以看 作断句的标志。注意要分清第二个“曰”不是对话标志, 是转述的内容,那么此处不能按对话来处理。 “则” “故” 是句首虚词。由此,可以进行断句。
答案: 冷斋夜话云/白乐天每作诗/令一老妪解之/问曰 /解否/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则又复易之/故唐末之诗/近于 鄙俚。
2.句式 (1)特殊句式。 文言文中的句式,特别是文言文的固定结构,可以 帮助我们断句。如“……者……也”这一典型的判断句 式(有些省略“者”或“也”的判断句,或表示判断关系 的词,如“为”“乃”“即”“则”等,都可以为我们 断 句 提 供 帮 助 ) ; “ 不 亦 …… 乎 ”“ 孰 与 …… 乎”“其……乎”“安……哉”“何……为”
(2)根据谓语成分(动词、形容词)断句。 承担一个句子谓语成分的是动词、形容词(或活用为 动词、形容词的其他词性的词),断句时,可以先找到语 句中的动词、形容词,确定作为谓语的动词、形容词; 然后根据谓语前的状语、主语和谓语后的宾语等来断定 语句的停顿点。
2018高考语文真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2018高考语文真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附答案(一)(2018·全国卷Ⅰ·T10~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19分)鲁芝字世英,扶风郿人也。
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
父为郭氾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
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
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
举孝廉,除郎中。
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
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
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
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
迁广平太守。
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
魏明帝许焉。
曹爽辅政,引为司马。
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
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 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
武帝践阼..,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
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
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
其为人所重如是。
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
帝为举哀,谥曰贞,赐茔田百亩。
(节选自《晋书·鲁芝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B.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C.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D.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解析】选C。
2018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教案(含答案)(全国)
2018届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教案(全国)一、突破翻译重难点的前提:全面把握语境1.必须强化语境意识语境即言语环境,分为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社会背景、知识积累、情理事理等)。
文言文中所说的语境主要是内部语境,主要是文段语境和句子语境,很少涉及像现代文阅读那样的全篇语境。
文言语境在翻译中的作用,不仅仅是激活、锁定学生已有的文言文知识积累,更在于:(1)确定重要实词、虚词的含义,并借此判定特殊句式(尤其是无判断标志的判断句和意念被动句),推测疑难词语含义。
(2)结合语境推断被省略的成分和代词具体指代的对象。
(3)保证文意通顺,避免“见字生义”“刻意硬译”等常见问题。
语境对于翻译来说如此重要,可是在平时学习乃至考试中,学生的语境意识非常淡薄乃至没有。
这其中有个客观因素,就是在考试时被翻译的语句一般放在文言文阅读题的最后,与原文相对分开了,于是考生只盯着这个句子想,即使明知翻译不通也还是硬译,就是不知道把这个句子代入原文中去读、去思考。
这可能是考生普遍存在的一个坏习惯吧!因此,必须改掉这个坏习惯,真正做到让“字回到词中、词回到句中、句回到段中、段回到篇中”。
2.把握语境的要点:外看段境,内看句境(1)外看段境文言文翻译所需的语境不像现代文那么大,大多数情况下只看译句所在的段落,尤其是译句的上下文。
这时,把握译句所在的段落语境的要点在于:如是记叙性段落,重点看:①事件经过,②人物身份、性格和人物间相互关系。
如是议论性段落,先要区分观点与材料,理清段内层次关系;再要注意前后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如并列、因果、转折、总分等。
必要时要与前或后的叙事结合起来。
(2)内看句境关注句子内部语境,要充分注意其内容和形式两方面。
内容是指句子的内涵意义,要抓住句子主干成分(主谓宾)来确定;形式指句子的形式特征,如前后词语的搭配、结构是否对称等等。
另外,特别关注从人物对话中抽取出的译句的语境。
从人物对话中截取语句翻译,是命题者较通行的做法,考生对这类语句的语境关注远远不够,以致出现译不准、改变原意的情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练:第1章文言文阅读专题3考点突破2文言断句(含答案)
⾼考语⽂⼆轮复习专练:第1章⽂⾔⽂阅读专题3考点突破2⽂⾔断句(含答案)⽂⾔断句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前⼈读书都要⾃⼰断句,在⼀句话的末了⽤⼩圆圈(“。
”)断开,叫“句”;在⼀句之内语⽓停顿的地⽅⽤顿号(“、”)断开,叫“读”。
句读是⽂⾔⽂阅读的基础,不会断句,就难以理解⽂⾔⽂的意思。
⽽断句是考查⽂⾔⽂的传统⽅式,是学⽣学习⽂⾔⽂的基本功。
⾼考考查断句的省份和试题在增多,北⼤、清华、复旦等名校的⾃主招⽣考试试卷也纷纷采⽤这种题型。
⾼考考查的断句远不像古⼈断句那么难,它所选的材料篇幅不长,较浅易;考查形式只是要求⽤斜线(“/”)标出停顿的地⽅即可,不需要标上具体的标点。
但是,它需要综合运⽤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化、历史等⽅⾯的常识。
断句的基础在于对⽂意的领会,⽽真正的基础在于平时加强对⽂⾔⽂的诵读,增强语感,提⾼能⼒。
此外,须掌握⼀定的断句⽅法。
Ⅰ掌握断句的基本要求1.字句必须能讲通。
例史可法,明⾂也,其不屈正也。
(《两般秋⾬庵随笔·史阁部书》)例⼦中的“其不屈正也”令⼈费解,中间应点断,成为“其不屈,正也”。
意思是他的英勇不屈是正义的。
2.内容符合情理及作者的原意。
例太祖在江州,遣诸将陈德华、⾼费聚等分三路兵往援,皆不利。
(《明通览》) 按以上标点,“陈德华、⾼费聚”成了两个⼈,与下⽂所说“三路兵”相⽭盾,⽽查《明史》并⽆此⼆⼈,倒是有“陈德、华⾼、费聚”三⼈,他们都是作为早年从朱元璋起兵的名将,分别在卷130、131⽴有专传。
所以此句应标点为:……陈德、华⾼、费聚等分三路兵往援,皆不利。
3.顾及古代汉语的词汇、语法、⾳韵、修辞以及古代⽂化知识。
例(1)夫唯禽兽⽆礼。
……是故圣⼈作为礼以教⼈。
使⼈有礼,⾃知别于禽兽。
(《礼记》)“是故圣⼈作为礼以教⼈”令⼈费解,这是把两个相邻的意义不同的单⾳词当作双⾳词或词组,致使该断的地⽅没有断开。
本应断为“是故圣⼈作,为礼以教⼈”。
“作”在这⾥是“兴起、出现”的意思。
2018年高考全国卷2文言文《后汉书·王涣传》注释试题答案解析译文
2018年高考全国卷2文言文《后汉书·王涣传》注释试题答案解析译文【教师讲评、学生自学版】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王涣字稚子,广汉(广汉郡,在今四川成都境内)郪(qī,汉代县名,在今四川省三台县郪口)人也。
父顺,安定太守。
涣少好侠,尚(推崇,崇尚。
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明朝宣德年间,皇室里推崇斗蟋蟀的游戏,每年都要向民间征收)气力(指武力),数(shu ò,屡次)通(往来交接)剽轻(piāo qīnɡ,强悍轻捷)少年。
晚(后来,在一定时间以后)而改节,敦(推崇,崇尚)儒学,习《尚书》,读律令(法令),略(大致,大略)举(列举,这里指“把握”)大义(主要意思)。
为太守陈宠功曹(官名,亦称功曹史,为郡守、县令的主要佐吏。
主管考察记录业绩),当职(担任职务)割断(决断),不避豪右(封建社会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
汉以右为上,故称豪右)。
宠风声(政治名声)大行(广泛流传),入(指由地方到朝廷)为大司农,和帝问曰:“在郡何以为理(治理)?”宠顿首(磕头。
旧时礼节之一。
以头叩地即起而不停留)谢(辞让)曰:“臣任功曹王涣以简贤选能(选拔有才能的人。
“简”“选”都是选拔的意思,“贤”“能”都指有才能的人),主薄镡显拾遗补阙(纠正过失补充遗漏),臣奉宣(捧读。
奉:恭敬地用手捧着。
宣:皇帝命令或传达皇帝的命令。
)诏书而已。
”帝大悦,涣由此显名。
州举茂才(东汉时为了避讳光武帝刘秀的名字,将秀才改为茂才,后来有时也称秀才为茂才),除(授予官职)温令。
县多奸猾,积为人患。
涣以方略(方法与谋略)讨击,悉(都)诛(杀)之。
境内清夷(清平,太平),商人露宿(在室外或郊野住宿)于道。
其有放牛者,辄云(说)以属(zhǔ,同“嘱”,嘱托,托付。
范仲淹《岳阳楼记》:“属予作文以记之。
”——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稚子,终无侵犯。
2010-2018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I专题二 古诗文阅读 第9讲 文言文段阅读(其他文体)(带答案)
专题二古诗文阅读第9讲文言文阅读(其他文体)一、(2018年北京卷)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1—6题。
(1)积微,月不胜【1】日,时.不胜月,岁不胜时。
凡人好傲慢小事,大事至然后兴之务之,如是则常不胜夫敦比【2】于小事者矣。
是何也?则小事之至也数,其悬【3】日也博,其为积也大;大事之至也稀,其悬日也浅,其为积也小。
故善日.者王,善时者霸,补漏者危,大荒者亡。
故王者敬日,霸者敬时,仅存之国危而后戚.之,亡国至亡而后知亡,至死而后知死,亡国之祸败不可胜.悔也。
霸者之善著焉,可以时记也,王者之功名,不可胜.日志也。
财物资宝以大为重,政教功名反是,能积微者速成。
《诗》曰:“德輶【4】如毛,民鲜克举之。
”此之.谓也。
(取材于《荀子》)注释:【1】胜,超过。
本句意思是,月不如日重要。
【2】敦比:注重从事。
本句意思是,像这样,那么只顾处理大事的就不如注重从事小事的。
【3】悬:悬挂,此处意思是存在。
【4】輶:分量轻。
(2)使治乱存亡若高山之与深谿,若白垩之.与黑漆,则无所用智,虽愚犹可矣。
且【1】治乱存亡则不然,如可知,如可不知;如可见、如可不见。
故智士贤者相与..积心愁虑以求之,犹尚有管叔、蔡叔之事【2】与东夷八国不听之谋。
故治乱存亡,其始若秋毫。
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
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
孔子曰:“赐失之矣。
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
”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
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
”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
(取材于《吕氏春秋》)注释:【1】且:连词,表示转折。
【2】管叔、蔡叔之事:指叛逆之事。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时.不胜月时:季节B.仅存之国危而后戚.之戚:为……悲伤C.智士贤者相与..积心愁虑以求之相与:一同、都D.取其金,则无损于行.行:行为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A.⎧⎪⎨⎪⎩故善日者王王者敬日B.⎧⎪⎨⎪⎩亡国之祸败不可胜悔也不可胜日志也C.⎧⎪⎨⎪⎩此之谓也若白垩之与黑漆D.⎧⎪⎨⎪⎩察其秋毫其人拜之以牛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事之至也数小事出现得很频繁B.大荒者亡政事很荒疏的国家就会灭亡C.霸者之善著焉霸主的功业很显赫D.赐失之矣赐,你丢失了机会啊4.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江苏版2018版高考语文二轮训练试卷:文言文阅读专题卷2 (含解析)
文言文阅读专题卷(二)(对应学生用书第108页)(建议用时:40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8分)戚元鲁墓志铭曾巩戚氏宋人,为宋之世家。
当五代之际,有抗志不仕、以德行化.其乡里、远近学者皆归之者,曰同文,号正素先生,赠尚书兵部侍郎。
有子当太宗、真宗时为名臣,以论事激切至今传之者,曰纶,为枢密直学士,赠太尉。
有子恭谨恂恂、不妄言动、能守其家法、葬宋之北原、余为之志其墓者,曰舜臣,为尚书虞部郎中。
元鲁其子也,名师道,字元鲁。
为人孝友忠信,质厚而气和,好学不倦,能.似其先人者也。
盖自五代至今百有六十余年矣,戚氏传绪浸远,虽其位不大,而行应礼义,世世不绝如此,故余以谓宋之世家也。
元鲁自少有大志,聪明敏达,好论当世事,能通其得失。
其好恶有异于流俗,故一时与之游者,多天下闻人。
皆以谓元鲁之于学行,进而未止,意其且寿,必能成其材,不有见于当世,必有见于后。
孰谓不幸而今死矣!故其死也,无远近亲疏,凡知其为人者,皆为之悲,而至今言者尚为之慨然也。
元鲁初以父任为建州崇安县尉,不至。
以进士中.其科,为亳州永城县主簿,又为楚州山阳县主簿。
嘉祐六年三月二十九日,以疾卒于官,年三十有五。
娶陈氏,内殿承制习之女;再娶王氏,参知政事文宪公尧臣之女;有子一人;皆先元鲁死,而元鲁盖无兄弟。
呜呼!天之报施于斯人如此,何也?元鲁且死时,属其僚赵师陟乞铭于余,师陟以书来告。
余悲元鲁不得就其志,而欲因余文以见于后,故不得辞也。
以熙宁元年某月某甲子,葬元鲁于其父之墓侧,以其配陈氏、王氏。
将葬,其从兄遵道以状来速.铭,铭曰:行足以象其先人,材足以施于世用,而于元鲁未见所止也。
生既不得就其志,死又无以传其绪,曷以告哀?纳铭于墓。
(选自《曾巩集》卷四十二)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德行化.其乡里化:教化B.能.似其先人者也能:才干C.以进士中.其科中:考取D.其从兄遵道以状来速.铭速:催促D[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2018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及答案
2018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及答案文言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段颎字纪明,武威姑臧人也。
颎少便习弓马,尚游侠,轻财贿,长乃折节好古学。
初举孝廉,为宪陵园丞、阳陵令,所在有能政。
迁辽东属国都尉。
时鲜卑犯塞,颎即率所领驰赴之。
既而恐贼惊去,乃使驿骑诈赍玺书诏颎,颎于道伪退,潜于还路设伏。
虏以为信然,乃入追颎。
颎因大纵兵,悉斩获之。
坐诈玺书伏重刑,以有功论司寇。
刑竟,征拜议郎。
羌与烧何大帅寇张掖,攻没钜鹿坞,杀属国吏民,又招同种千余落,并兵晨奔颊军。
颎下马大战,至日中,刀折矢尽,虏亦引退。
颎追之,且斗且行,昼夜相攻,割肉食雪,四十余日,遂至河首积石山,出塞二千余里,斩烧何大帅,首虏五千余人。
颊将兵万余人,赍十五日粮,从彭阳直指高平,与先零诸种战于逢义山。
虏兵盛,颎众恐。
颎乃令军中张镞利刃,长矛三重,挟以强弩,列轻骑为左右翼。
激怒兵将日:“今去家数千里,进则事成,走必尽死,努力共功名!”因大呼,众皆应声腾赴,颊驰骑于傍,突而击之,虏众大溃。
时,窦太后临朝,下诏日:“先零东羌历载为患颎前陈状欲必扫灭涉履霜雪兼行晨夜身当矢石感厉吏士曾未浃日,凶丑奔破,连尸积俘,掠获无算。
洗雪百年之逋负,以慰忠将之亡魂。
功用显著,朕甚嘉之。
须东羌尽定,当并录功勤。
今且赐颎钱二十万,以家一人为郎中。
”敕中藏府调金钱彩物,增助军费。
颎行军仁爱,士卒疾病者,亲自瞻省,手为裹创。
在边十余年,未尝一日蓐寝。
与将士同苦,故皆乐为死战。
党中常侍王甫。
时司隶校尉阳球奏诛王甫,并及颊,就狱中诘责之,遂饮鸩死。
(摘自《后汉书》)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先零东羌历载为患/颎前陈状/欲必扫灭/涉履霜雪兼行/晨夜身当矢石/感厉吏士/B.先零东羌历载/为患颎前/陈状欲必扫灭/涉履霜雪/兼行晨夜/身当矢石/感厉吏士/C.先零东羌历载为患/颎前陈状/欲必扫灭/涉履霜雪/兼行晨夜/身当矢石/感厉吏士/D.先零东羌历载/为患颎前陈状/欲必扫灭/涉履霜雪兼行/晨夜身当矢石/感厉吏士/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
2018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含答案)汇总(2)
2018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含答案)汇总(2)(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含答案)汇总(2)(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含答案)汇总(2)(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2018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汇总(含参考答案)全国卷Ⅰ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鲁芝字世英,扶风郡人也.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
父为郭汜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
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
举孝廉,除郎中.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
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
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
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迁广平太守。
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魏明帝许焉。
曹爽辅政,引为司马。
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
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②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
武帝践祚,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2018最新试题资料-2018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理解训练题(含答案)
2018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理解训练题(含答案)5 c 言阅读理解(练一练)一、阅读下面的言,完成4~7题。
岳正,字季方,漷县人。
正统十三年会试第一,赐进士及第,授编修,进左赞善。
天顺初,改修撰,教小内侍书。
阁臣徐有贞、李贤下狱,帝既用吕原预政,顷之,薛瑄又致仕,帝谋代者。
王翱以正荐,遂召见华殿。
正长身美须髯,帝遥见,色喜。
既登陛,连称善。
问年几何,家安在,何年进士,正具以对。
复大喜曰“尔年正强仕,吾北人,又吾所取士,今用尔内阁,其尽力辅朕。
”正顿首受命。
趋出,石亨、张軏遇之左顺门,愕然曰“何自至此?”比入,帝曰“朕今日自择一阁臣。
”问为谁,帝曰“岳正。
”两人阳贺。
帝曰“但官小耳,当与吏部左侍郎兼学士。
”两人曰“陛下既得人,俟称职,加秩未晚。
”帝默然,遂命以原官入阁。
时亨、吉祥恣甚,帝颇厌之。
正从容言“二人权太重,臣请以计间之。
”帝许焉。
正出见吉祥曰“忠国常令杜清此何为者?”吉祥曰“辱石爱,致诚款耳。
”正曰“不然,彼使伺所为耳。
”因劝吉祥辞兵柄。
复诣亨,谕令自戢。
亨、吉祥揣知正意,怒。
吉祥见帝,免冠,泣请死。
帝内愧,慰谕之,召正责漏言。
亨、吉祥构蜚语,谓正卖直谤讪。
帝怒,谪钦州同知。
道漷,以母老留旬日。
陈汝言令巡校言状,且言正尝夺主田。
遂逮系诏狱,杖百,戍肃州。
亨、吉祥既诛,帝谓李贤曰“岳正固尝言之。
”贤曰“正有老母,得放归田里,幸甚。
”乃释为民。
宪宗立,御史吕洪等请复正与杨瑄官,诏正以原官直经筵,纂修《英宗实录》。
初,正得罪,都督佥事季铎乞得其宅,至是敕还正。
正还朝,自谓当大用,而贤欲用为南京祭酒,正不悦。
忌者伪为正劾贤疏草,贤嗛之。
2018年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ppt (2)
一、研透高考真题,知道文化知识考哪些 古文化知识题是 2014 年大纲卷新出现的题型,2015 年全国卷开始采用,并沿用至今。随着 2017 年《考试大 纲》 明确规定“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古 文化的传承将会越来越受重视,考查学生阅读涉猎面和 综合素养的题型将会越来越受到推崇。
二、依托教材广泛积累文化知识 对文化知识的考查,大多停留在识记层面上。因此, 掌握一些识记技巧对应考是十分必要的。常用的方法有 以下两种:
[示例] 串记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1)察举制、征辟制。汉代,选官制度实行察举制和 征辟制。所谓察举,就是由地方长官(多为郡守)在他们各 自管辖的地区内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朝廷。征辟, 主要包括皇帝征聘与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征辟一 般对被辟除者的资历不限制,只看才学,是当时一种比 较自由的仕宦途径。
(2)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朝廷选择贤能、 有见识的官员任命为所在州郡的“中正”官。州设大中 正,郡设小中正。中正官负责品评和他同籍的士人。 “品”就是等第,分为九等,主要依据士人的家世资历 和德才来评定。 (3)科举制。以明清为例,当时的考试分为四级:童 生试—乡试—会试—殿试。
童生试,又叫小考,考中者俗称秀才,通称生员。 童生试包括三个阶段:县试、府试、院试。院试合格者 算是通过了童生考试,可以进入府、州、县学去学习, 才有资格参加之后的科举考试。
专题一文言文阅读
学案 2 文化知识
从 2015 年开始,全国卷对文言文阅读的考查出现了 新的变化,即由对文言实词的专门考查,转为对古代文化 知识的考查,这就为学生指出了备考方向。古代文化知识 主要涉及到称谓官职、天文历法、风俗礼仪等方面,这就 需要在平时的复习中分门别类地积累记忆。
在本节中“导学”部分专门提供了七类文化知识, 理 解熟记这部分内容,必定有所突破。
2018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附含答案解析)汇总
2018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汇总(含参考答案)全国卷Ⅰ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鲁芝字世英,扶风郡人也。
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
父为郭汜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
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
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
举孝廉,除郎中。
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
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
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
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
迁广平太守。
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
魏明帝许焉。
曹爽辅政,引为司马。
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
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②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 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
武帝践祚..,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
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
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
其为人所重如是。
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
帝为举哀,赗赠有加,谥曰贞,赐茔田百亩。
(节选自《晋书·鲁芝传》)10.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B.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C.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D.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论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
2018届高考语文复习知识专题突破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含解析
专题二文言文阅读绝招三理解大意抓标志——断句选择题全国新课标卷对断句的考查始自2014年,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
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对此又做了微调,把断句题放在了文言文阅读题的第一小题的位臵,顺序的调整是一种新的导向。
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对此未做变动,足见命题人对文言文断句题的青睐。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断句题是一个送分题,因此,文言文阅读类题目要想取得高分,断句题不容有失。
[增分妙招]断句选择题3步走第一步:理解大意初判断断句的前提是对文章或语段意思的准确理解。
考生拿到一个文言文片段,先不要急着断句,而应该先通读这个片段,大体了解这个文言文片段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些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
在通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
如果是史传类文本,那么考生要明确“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开端、发展、结局);如果是议论性散文,那么考生要明确论点、论据等内容。
第二步:先易后难抓关键通过第一步,将能断的先断开,化大为小,缩小思考范围,再集中精力通过抓标志分析难断的句子。
具体来说,标志主要有以下两类:一是词语,二是句式。
1.根据标志词断句文言文中的句式,特别是文言文的固定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断句。
如“……者……也”这一典型的判断句式(有些省略“者”或“也”的判断句,或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乃”“即”“则”等,都可以为我们断句提供帮助);“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典型的反问句式;“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句式;还有“如……何”“况……乎”“何(以)……为”等固定句式。
这些都是断句时很好的帮手。
第三步:断后通读查连贯断完句后,考生应通读一遍全段文字,检查句意是否完整,语意是否连贯,句间衔接是否自然圆合,并注意是否与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相符。
[典例剖析](2016·全国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2018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分类汇编含答案
2018年高考全国百强校分类汇编一、【2018届山西太原市高三模拟试题(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宇文贵字永贵,其先昌黎大棘人也。
贵少从师受学,尝辍书叹曰:“男儿当提剑汗马以取公侯,何能如先生为博士..也!”正光末,贼兵围夏州,刺史源子雍婴城固守,以贵为统军,前后数十战,军中咸服其勇。
后送子雍还,贼兵又处处屯聚,出兵邀击,贵每奋击,辄破之。
又从子雍讨葛荣,军败奔邺,为荣所围。
贼屡来攻,贵每缒而出战,贼莫敢当其锋。
然凶徒实繁,围久不解。
贵乃于地道潜出,北见尔朱荣,陈贼兵势,荣深纳之。
因从荣擒葛荣于滏口。
大统初,与独孤信入洛阳。
东魏颍州刺史..贺若统据颍川来降,东魏遣其将尧雄、赵育率众二万攻颍。
贵自洛阳率步骑二千救之,军次阳翟。
诸将咸以彼众我寡,不可争锋。
贵曰:“兵机倚伏,固不可以常理论。
尧雄等必以为颍川孤危,势非其敌,又谓吾寡弱独进,若悉力以攻颍,必指掌可破。
若颍川一陷吾辈坐此何为进据颍川有城可守雄见吾入城出其不意进则狐疑退则不可然后与诸军尽力击之何往不克愿勿疑也。
”遂入颍川。
雄等稍前,贵率千人背城为陈,与雄合战,贵马中流矢,乃短兵步斗。
士众用命,雄大败轻走,赵育于是降。
魏废帝三年.....,诏贵代尉迟迥镇蜀。
时隆州人李光赐反于盐亭,与其党攻围隆州。
州人李柘亦聚众反,张遁举兵应之。
贵乃命叱奴兴救隆州,又令成亚击柘及遁。
势蹙遂降,执送京师。
除益州刺史,就加小司徒。
先是蜀人多劫盗,贵乃召任侠杰健者,令其督捕,由是颇息。
武成初,与贺兰祥讨土谷浑。
军还,进爵,邑万户。
贵好音乐,耽弈棋,留连不倦,然好施爱士,时人颇以此称之。
天和二年薨,赠太傅,谥.曰穆。
(节选自《周书·列传第十一》)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若颍川一陷/吾辈坐此何为进/据颍川有城可守/雄见吾人城/出其不意/进则狐疑/退则不可/然后与诸军尽力/击之何往不克/B.若颍川一陷/吾辈坐此何为/进据颍川/有城可守/雄见吾入城/出其不意/进则狐疑/退则不可/然后与诸军尽力击之/何往不克/C.若颍川一陷/吾辈坐此何为进/据颍川有城可守/雄见吾人城/出其不意/进则狐疑/退则不可然/后与诸军尽力击之/何往不克/D.若颍川一陷/吾辈坐此何为/进据颍川/有城可守/雄见吾入城/出其不意进/则狐疑退/则不可/然后与诸军尽力/击之何往不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博士,古代学官名称,这里相对于“提剑汗马”的武士行为,指博学的文人。
专题08 文言文阅读二-2018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之五年高考真题全解二年模拟 含解析 精品
【解题方法】高考文言文阅读的文章大都选自课外,考生未曾相识,全是陌生的文字,历年都是这样,这应该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即使有的考生碰巧读过所选的文章,也不会知道试题的,那可是国家机密。
这时,考生应当淡定,不要惊慌。
首先,要快速把几道试题阅读一篇,有个初步印象,然后带着试题阅读原文,再下来就是答题。
这样收效会好一些。
我们不提倡先读文本,再读试题,接下来答题。
这样,目标不能早明确,显得有些茫然,会造成思维反复运用,导致重复劳动,效果会差一些。
当然,这里还要考虑到每个考生不同的答题习惯。
总而言之,考生按照平时的答题习惯来运作就好,不必非要怎么着不可。
这里主要讲一下答题方法:一、文言实词高考一直都在考文言实词,只是近两年未考,是不是从此退出了?不会。
它仍然是高考大纲规定的主要考点之一,即使不直接考查,也会在文言文翻译题中得到体现。
今后可能用一种新题型来考查文言实词。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学好课文是基础,举一反三是关键。
你熟练掌握了120个文言实词,甚至熟练掌握了360个文言实词,如果不会举一反三,也不能在考试中正确答题。
高考文言文考查的实词,很少与120个文言实词或是360个文言实词完全相同的,再说,不同的实词在不同的语境里,含义也不尽相同。
高考是用课外的例子考查课内的知识点,“举一反三”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文言实词的多义性,我们在理解文言实词的时候,应本着“词不离句”的原则。
高考对文言实词的考查,考题形式有三种:①提供解释,辨别正误。
这是绝大部分高考试卷的题型。
在设题时,大部分试卷只考单音词,少数试卷考两个单音词连用,也有的考双音词,还有的将单音词和双音词放在一起考查。
全国新课标卷一直考单音词。
到目前为止,试题大都要求从四个选项中选出错误的一项,也有选出释义正确的一项,比如2015年北京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二文言文阅读
绝招三理解大意抓标志——断句选择题
全国新课标卷对断句的考查始自2014年,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
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对此又做了微调,把断句题放在了文言文阅读题的第一小题的位臵,顺序的调整是一种新的导向。
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对此未做变动,足见命题人对文言文断句题的青睐。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断句题是一个送分题,因此,文言文阅读类题目要想取得高分,断句题不容有失。
[增分妙招]
断句选择题3步走
第一步:理解大意初判断
断句的前提是对文章或语段意思的准确理解。
考生拿到一个文言文片段,先不要急着断句,而应该先通读这个片段,大体了解这个文言文片段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些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
在通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
如果是史传类文本,那么考生要明确“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开端、发展、结局);如果是议论性散文,那么考生要明确论点、论据等内容。
第二步:先易后难抓关键
通过第一步,将能断的先断开,化大为小,缩小思考范围,再集中精力通过抓标志分析难断的句子。
具体来说,标志主要有以下两类:一是词语,二是句式。
1.根据标志词断句
文言文中的句式,特别是文言文的固定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断句。
如“……者……也”这一典型的判断句式(有些省略“者”或“也”的判断句,或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乃”“即”“则”等,都可以为我们断句提供帮助);“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典型的反问句式;“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句式;还有“如……何”“况……乎”“何(以)……为”等固定句式。
这些都是断句时很好的帮手。
第三步:断后通读查连贯
断完句后,考生应通读一遍全段文字,检查句意是否完整,语意是否连贯,句间衔接是否自然圆合,并注意是否与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相符。
[典例剖析]
(2016·全国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