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器乐学习中的感受与认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器乐学习中的感受与认知
试论器乐学习中的感受与认知预读: 一、器乐学习中的感受与认知
(一)器乐演奏中的情感体验
器乐学习(包含舞台演绎)中,音乐表现出的喜、怒、哀、乐、爱、恶、憎七情杂陈,从而在人类所有情感的“游戏”(演奏)中进行有意味的体验,并有鉴别地加以筛选和批判地继承,有益于心理健康的培植.列宁说:“如果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其真理的追求.”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正道说:“科学和艺术是一枚硬币的反正面,而它们都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伟大艺术的鉴赏和伟大科学观念的理解都需要智慧,但是随后的感受升华的情感又是不可分的.没有情感的因素,我们的智慧能够开创新的道路吗?没有智慧,情感能够达到完美的境界吗?它们很可能是确实不可分的.”③在管弦乐《黄河协奏曲》音乐速度力度的起伏中,欣赏者的思想情感发生着变化,被屈辱的尊严在沉思中接受洗礼,压抑的怒火在聆听中被点燃:听黄河就是听民族历史的心跳,听黄河就倍感一份民族的责任;在贝多芬的《欢乐颂》中,欣赏者领略和谐,在和谐中感悟“自由、平等、博爱”;在侗族大歌里,能够认识人类原有的清纯,理解着原生态中透露出的和谐以及民族个性中内蕴的音乐世界,也感悟到了文化多元的生命力.总之,不论是聆听贝多芬的《命运》、斯美塔那的《我的祖国》还是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人们的情感都会随音乐的起伏而变化,人们的思绪跟随音乐的跌宕起伏而拓展,并从中接受那哲理性的思考.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情感就没有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
(二)器乐演奏中的理性思考
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认为,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是不可分割的.“因为科学创造(包括理论)首先是进行猜想的(形象思维),而后才是逻辑思维,艺术创造首先是对客观存在进行生活体验(逻辑思维),而后才进行艺术创造(形象思维).”④也就是说,艺术创作(包括欣赏、演奏等)过程同样需要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两种思维方式都是人类重要的思维方式,它们之间可以互相弥补、互相促进.器乐演奏技能的掌握,是一个需要千百次反复实践的艺术创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在问题中解决问题的过程.包括器乐演奏的专业、技术、艺术问题,这个过程从本实质上讲,也是对浓缩的现实人类社会的认知、理解和阐释.当然,普通高校的大学生管乐团面临诸多需要处理得当的问题:第一,要注意管乐团的非专业性特点和演出效果的专业性特质,否则其演出质量就不能感染人,也就不能有较好的影响力;第二,从艺术技能上的白丁转变为演出表演中的内行.很多学生进乐团之前不了解艺术技艺,通过一定培训,掌握一定技术手段,才能进行艺术表现;第三,兼顾管乐团的训练的同时,必须服从学校教育的整体性管理.排练实践穿插于非艺术课程学习的空隙进行;第四,管乐团管理的零散性和团队演出活动的整体性.团员来自全校各个学院不同专业,甚至多个校区,但乐团训练、演出等必须表现为整体性意志;第五,管乐团演出任务的突发性和排练的突击性.由于其艺术活动的非专业性质,演出的临时性特点较为突出,但又不能冲击其主业——专业学习的稳定性是学校教育的根本;第六,管乐团活动的时效性和专业学习的固定性等.以学为主,兼学别样(艺术)是学生乐团永远面临的现实.正是直面体验以上所谈困难的过程,才使大学生(艺术团团员)在亲身参与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得到了锻炼,提升了学生的自我、自主意识:在自理中自立,在自立中自强,在自强中成长,在成长中成才,有效地孕育其个性特质的形成.
(三)器乐演奏中的审美升华
思考是欣赏的提升,没有思考就没有欣赏深层次的升华.对优秀音乐作品内涵(思想、品格、意志、情操等)的发掘,更是对自我心灵的滋养.学习、掌握、表现的过程(图1),看上去好像非器乐学习本体的内容,实质不然:由力度、速度至有分寸的掌握,感悟适度为美的原则;由情感投入至高度集中,体验凝聚力到向心力的转移;由个性至共性的互换,体验服从与和谐的秩序;由感情感知到理解认知,体验哲理的辩证;由自我到超越自我,体验角色在转变中的定
格;由学习至表现,实现由外到内的质的提升;由倾听服从至分享尊重——实现包容、合作与协调.不论是演绎任何国家、任何民族以及任何时期的音乐作品,人的思绪、情感便会在音乐中得以浸染,尤其是音乐表现出来的理性、道德、情操、意志、品格等,更能引燃哲理性的思索.优秀的艺术体验便成了人生理想的教材,所以器乐演绎本身就是再现、表现、感受、感悟的过程,一次心灵洗礼的过程.如柏拉图在讲到音乐的教育作用时写道:“受过这种教育的人可以很敏捷地看出一切艺术作品和自然界事物的丑陋,很正确地加以厌恶,但是看到美好的东西,他就会赞美它,很快乐地把它加以吸收到心灵里,作为滋养,因此自己性格也变得高尚优美.”⑤所以,对优秀器乐作品的学习,本身就具有了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意义.实质上,器乐演绎过程就是对浓缩的现实人类社会的认知的理解和阐释.因此,演绎过程本身就是积极地认知现实的实践.从这个意义上讲,音乐承担着想象和理解的工具的作用,自然也充当着自由、文明的角色.
二、器乐艺术学习的再思索
今天,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器乐的认识水平也不断提升,相关的活动也日益繁多.在2008年全国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原司长杨贵仁指出:“艺术教育不应该是一种技能训练和职业操作,更不应该是应对考试的功利行为,而应该成为提高学生审美素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副秘书长谷公胜说:“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的开展,不是一个纯粹的艺术行为,更不是一个泛娱乐化的行为,而是通过这个载体,实现育人的目标,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演奏中学习自信,在自信中感受自尊,在
自尊中理解自爱,在自爱中学会包容……对于培养具有开放的头脑、宽广的视野、博大的胸襟、平衡的身心将起到独特的作用.
高校大学生管乐团建设中,尤其要把知识技能与文化责任相联系,艺术教育与人生教育融于一体,提升管乐教育中与时俱进水平.随着大学生知识、阅历等不断丰富,其精神的富足要逐步胜过对物质的追求,就会追求文化内涵的厚重.所以,器乐学习的同时,也是人生体悟的过程,其效果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这种理念下的教育,其作用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在人生的轨迹中生根发芽.这是因为,器乐艺术中不仅包含直觉综合,也包含理性概括;不仅包含意识层面,也包含无意识层面;不仅包含知觉辨别和类似性联想,也包含科学分析推理.所以,在多学科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今天,要深刻认识和理解器乐艺术,就必须加强对艺术教育更深层次的理解,科学技术艺术化,艺术技术科学化⑥的育人思想和效果必将得以体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21世纪教育研讨会对新一代人的呼唤:“21世纪最成功的劳动者,将是全面发展的人,是对新思想和新的机遇开放的人.”美国已把艺术(音乐、舞蹈、戏剧、视觉艺术——美术、电影)列入其国民教育的核心课程,足见艺术教育在培养高科技人才中的地位和作用.遥想300年前的中国,就是当今的美国,所以,我们的民族同样有理由走在世界的前列.⑦我们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观念,适时提升和加强对艺术教育的再认识.所以,大学生管乐团建设,特别是学习过程中,基于器乐知识和技能的教育而不能拘泥于器乐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应是此基础上的更多的感之、悟之.如果说学习、掌握、再现、表现是一个器乐演绎的过程,那么这个过程中,追求的效果就应是基于通识理念下的全面和谐发展,实现器乐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体验、创造、感悟和被感悟.(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