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同步练习1 苏教版 选修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梦游天姥吟留别同步练习
1.指解释下列句中古今异义词
A、烟涛微茫信难求( )
B、云霞明灭或可睹( )
C、势拔五岳掩赤城( )
2.找出句中词类活用的的词并解释其用法和意义
(1)虎鼓瑟兮鸾回车( )
(2)云青青兮欲雨( )
(3)列缺霹雳( )
(4)对此欲倒东南倾()
(5)訇然中开( )
(6)古来万事东流水( )
(7)栗森林兮惊层巅( )
3.《梦游天姥吟留别》属古代诗歌中的___________又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式特点是:多数通篇是___________句或___________;平仄___________,用韵比较自由,可___________,也可以___________。

4.表现全诗主旨和诗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天姥山高大挺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由梦境转到现实,仙境倏忽消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梦游天姥吟留别》开篇两句“海客谈瀛洲,烟波微茫信难求”,能不能删掉,改为开门见山的方式,如用“越有名山曰天姥,云霞明灭即可睹”开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6.段文字是《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的主体部分,紧扣“梦”这一脉络,作者写了四个层次。

请简要概括层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对下列诗句的内容、表现手法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脚著谢公屐……空中闻天鸡。

”这几句诗是诗人登山的开始,从飞度镜湖到登上天姥山顶,一路写来,景物一步步变幻,梦境一步步展开,幻想的色彩也一步步加浓。

B.“千岩万转路不定……水澹澹兮生烟。

”这几句诗用了夸张、对偶和比喻的修辞方式,有声有色地描绘了一个迷离恍惚、光怪陆离的梦幻世界,起到了烘托下文的作用。

C.“列缺霹雳……日月照耀金银台。

”这几句诗铿锵有力,写出了天门打开时的雄伟气势和非凡景象,为神仙的出场渲染了神奇的背景。

D.“霓为衣兮风为马……仙之人兮列如麻。

”这四句诗是梦境的高潮。

为全诗尾句表达对统治者的蔑视和反抗做了铺垫。

8.这节中哪些动词能表现诗人急于游览的愉快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诗人写“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的景象,几乎没写白天的景色,一下子就转入暮色的
“迷花倚石忽已暝”的描写,旦暮变化何其速也!这可能表现了诗人什么样情感?你还能从文中找出依据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诗人“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的原因是什么?请从两个方面简要分析。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诗歌,回答下列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 这首诗是作者天宝年间,因受排挤而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

11、哪两联对仗?请具体谈谈。

(2)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首诗借古抒情,抒写了作者什么样的情?(3)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这首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举例说明。

(3)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诗歌,回答下列问题
别储邕之剡中唐•李白
借问剡中道,东南指越乡。

舟从广陵去,水入会稽长。

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

辞君向天姥,拂石卧秋霜。

注:溪下指剡溪,镜里指镜湖。

14.这首诗写了越中哪些景物(意象)?(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哪句诗最能表现诗人的情感?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诗歌,回答下列问题
塞上听吹笛(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16、写了什么样的生活情景?请具体分析。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有人说“借问梅花何处落”写得好,请具体分析好在何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信:古义指的确、实在,副词;今义指书信,名词。

B灭:古义指暗,形容词;今义指消灭,动词。

C拔:古义指超出,动词;今义指抽出,动词。

2.名词“鼓”用作动词,弹奏;名词“雨”用作动词,下雨;名词“霹雳”作动词,意思是电闪雷鸣;方位名词“东南”用作“倾”的状语,向东南;“中”用作“开”的状语,在中间;方位名词“东”用作“流”的状语,向东;栗,使……战栗;惊,使……惊。

3.古体诗古诗古风五言七言一韵到底中途换韵。

4.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5. 答:不能。

瀛洲是传说中的海上仙岛,已暗含寻仙的意思。

诗人想寻仙,而瀛洲不可寻,这才转而寻天姥。

有此两句,下面再写梦中所见仙府图景,才不会使人感到突然。

6①入梦缘由②梦游历程③梦中仙境④梦醒时分
7B(比喻错)
8梦/飞/著/登/
9表达了诗人忧郁的情感。

“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层巅、深林也能战栗、惊动,冷色的“烟、水、青云”都满含忧郁。

10①诗人长安翰林生活如梦似水一般转瞬即逝。

②诗人感到人生的艰难、仕途的险恶。

11、颔联和颈联对仗。

吴宫-晋代,花草-衣冠,埋-成,幽径-古丘;三山-二水,半落-中分,青天外-白鹭洲。

12、描绘了山河壮丽的景色,也在吊古幽思之中,抒发了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忧郁心情,表示了对“浮云蔽日”的奸佞小人的痛恨。

13、全诗采用了虚实相结合的手法。

如,“凤凰台”是实景,而“凤凰游”则是虚景;“凤去”是虚景,而“台空江自流”是实景;“吴宫花草”是虚景,而“埋幽径”是实景;“晋代衣冠”是虚景,而“成古丘”是实景;颈联是实景,而尾联则是虚景。

14、会稽山水/剡溪的竹色绿水/镜湖的荷花/天姥的秋霜
15、拂石卧秋霜;表现了诗人放情山水愉悦阔达的心情。

16、写了戍守边关的边塞生活:胡天雪地,牧马羌笛,戍楼边关。

17、这句是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将虚景与实景和情感有机融合:“梅花”虚景,让战士想起家乡的梅花,引起思乡之情;“梅花”又是笛声,又是实景,笛声象落梅片片,四处飘荡,低沉、幽怨的思乡之情也随着笛声散满边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