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审美教育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的批评;(3)综合. 的批评

9

三、学前儿童审美创造心理过程的描述
•审美创造:是指创造者在一定的创造欲望的 推动下,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声音等语 言,加工、创造出可感的形象,以表达其审 美感受的过程。 •三个阶段: (一)审美知觉阶段 (二)审美反思阶段 (三)审美表达阶段

.

10

(一)审美知觉阶段

作影响了几代中国人,从蔡元培到郭沫若,

从鲁迅到田汉,从王国维到朱光潜、宗白

.

24



(二)实现阶段

3.审美情感:一种是指审美对象所具有的情感 表现性;另一种是指审美主体在审美过程中 达到一种自由和谐状态时所产生的一种审美 愉悦,也即美感。

4.学前儿童的审美欣赏的实现阶段经历包括感

知、想象、理解、感情在内的过程。儿童将

获得的欣赏审美资料与个人以往经验结合通

过想象进行理解。(如:风吹落叶就是落叶
(一)艺术美:包括幼儿能理解和接受的各 种文学、音乐、美术等成人艺术作品以及儿 童艺术作品。
(二)自然美:包括幼儿身边的自然景观和 周围环境的美。
(三)社会美:包括幼儿生活中有着生动的 感性形式的社会事物与现象的美。

.

20

第三节 学期儿童审美教育的实施 一、审美感受力的培养 (一)用美包围儿童 (二)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三)帮助儿童进行审美情感的积累 (四)引导儿童利用多. 种形式感知审美对象的21
学前儿童审美教育

第一节 学前儿童的审美 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审美教育 第三节 学前儿童审美教育的实施

.

1

幼儿园工作规程
• 第三条 幼儿园的任务是:贯彻国家的教育 方针,按照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遵 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实施德、智、 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幼儿 身心和谐发展。
• 第五条 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是: (四)培养幼儿初步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
审美欣赏前提是审美态度,审美态度的具体 形式和关键环节是审美注意,而审美注意是 指审美态度碰到具体对象的时候,把注意力 集中和停留在对象的形式和结构上。

1.审美态度特点:各种心理因素倾注在、集中 在欣赏对象形式本身,从而充分感受形式。 如:线条、形状、色彩、声音、变化、平衡 等形式、结构,充分“注意”,态度到注意完 成欣赏准备阶段,进入下一个阶段实现阶段。
学前教育目标两个层次: (一)比较具体的目标,那就是审美教育必 须促进学前儿童的敏感性以及审美感受和审 美表现与创造能力的发展。 (二)是为将来学前儿童成为一个人格健全 完善的人打下良好的基础。也是学前儿童审 美教育的终极目标。

.

19

二、学前儿童审美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内容:包括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

内容:

(1)艺术知识,包括艺术理论、艺术批评和 艺术史。

(2)艺术欣赏,包括对艺术作品的感受和鉴 赏能力。

(3)艺术创作,包括创作作品的构思能力和

表达技能。

.

17

一、审美教育与艺术教育 比较审美教育与艺术教育: 1.审美教育与艺术教育相互包含 2.审美教育与艺术教育相互促进

.

18

二、学前儿童审美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 格式塔心理学把视觉所经历的事物的状态 分为物理镜和心理场两种。
• 审美反思阶段将体验过的对象作审美形式 上的分析。罗比.凯斯的“执行控制结构”理 论说明这一过程。

.

13

(三)审美表达阶段

• 审美创造的主体对外物的知觉和体验等必 须通过某种形式语言才能形成最终结果。

• 学前儿童的审美表达是他们的知觉与情感 的物化形态。

形的知觉特点。 .

11

(一)审美知觉阶段

•杜夫海纳(Mikel Dufrenne,1910-1995) 法国美学

家,现象学美学的主要代表之一。毕业于巴黎

高等师范学校,曾任普瓦提埃、巴黎等大学教

授。后为法国《美学评论》杂志社社长。他的

基本美学思想是肯定审美感知是人与大自然创

造力的独一无二的接触。在这种接触过程中大
爸爸) 幼儿在创作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将感受 4

二、学前儿童审美欣赏心理过程的描述
• 审美欣赏:指个体充分调动其感知、想象、 理解、情感等各种心理能力对审美对象的 形式及其意味进行充分体验和认识的活动。

• 学前儿童审美欣赏心理阶段: (一)准备阶段 (二)实现阶段 (三)效应阶段

.

5

(一)准备阶段

自然就像"人的母亲"那样敞开自己的胸怀。这

使得自然的物质成分丧失实用意义或认识意义。

提出审美知觉包括三个阶段:(1)呈现;(2)再现和

想象;(3)反照和情感。

.

12

(二)审美反思阶段

• 审美反思过程:创作者通过知觉得来的原 材料还必须进入大脑进行加工、改造。加 工、改造过程就是审美反思过程。其中包 括体验和对信息的形式分析两个方面。

• 审美知觉:是指审美器官对对象的形状、色 彩、光线、空间、张力等审美属性及其所 组成的完整形象的整体性把握。审美知觉 是实际审美活动的基础,整个审美活动都 必须建立在审美知觉的基础上。

• 学前儿童对创作原材料的获取是通过他们 的感觉器官来进行的。

• 幼儿阶段的心理发展一大特点就是他的自

我中心。因此,幼儿时期具有完形与超完

的、形象生动的鱼,绘画充满活力与魅力。

.

3

一、学前儿童审美及艺术的特征
2.学前儿童的审美与艺术是其整体发展的一部 分,它侧重于情感的感受和表达。 学前儿童在 审美过程中充满情感色彩
(1)绘画:对色彩、形状等的偏爱 (2)音乐:情绪倾向(舒缓,轻快) (3)无机事物:生命化(汽车的灯是眼睛) (4)创作:借助于描述媒介表达感情(愤怒的


.

2

第一节 学前儿童的审美

一、学前儿童审美及艺术的特征

1.学前儿童审美与艺术是其内在生命力的表现, 也是他们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

人类把握世界的方式:理性、感性

幼儿的审美活动显示的是感性方式,表现为思维的

自觉性、具象符号性和情感性特点。 例子:4岁儿童画鱼,并为按照父亲的范画画,认为

父亲画的鱼是死鱼,而用小线条来绘画,表达具体

• 学前儿童表达过程,会依据自己构思与表

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地进行调整,以

至于结果与预想不一致。(如:舞台表演)

.

14

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审美教育 一、审美教育与艺术教育

审美教育:又称美育,是指通过自然美、社 会美、艺术美进行的教育活动。其目的是培 养受教育者对美的形态、结构等的感受、鉴 赏、创造能力,培养其正确的审美观点、高 尚的审美情操,使其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愉 悦,最终达到人格的完善。

• 席勒(1759—1805)《审美教育书简》德

国古典文学和古典美学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之一,与歌德并称为“德国最伟大的作

家”,死后与歌德合葬。席勒与歌德的合

作创造了德国文学史上最辉煌的十年,他

的《欢乐颂》被贝多芬谱为《第九交响曲》

四海传唱,他以美学为依托思考人性的完

善、人类的命运和社会的改良。席勒的著

.

15

一、审美教育与艺术教育
特征: (一)审美教育是一种以情感教育为主的教 育。其目的在于通过种种审美活动的熏陶和 影响提高个体的审美能力,健全其心理审美 结构,最终达到人格的完善。

(二)审美教育是个体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 少的组成部分。

.

16

一、审美教育与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是以音乐、美术、文学为手段和 内容的教育。
பைடு நூலகம்
在跳舞)

.

8

(三)效应阶段

•主体审美心理变化:

(1)直接的审美判断和审美欲望(爱好)的 产生;(2)间接的审美趣味和鉴赏能力的提 高。

1.审美判断:是指审美主体在审美感受基础上, 运用一定的审美标准,对美的事物或现象的一 种意向性的认识、评价与判断。

2.丰子恺先生认为,审美判断外化后即为美的

批评。它有三种形式:(1)印象的批评;(2)

第三节 学期儿童审美教育的实施
二、审美表现与艺术创作力的培养

(一)丰富儿童的内在图式

(二)激发儿童审美表现与艺术创造的动机

(三)启发儿童的审美思维

(四)交给儿童表现的. 技能

22

相关著作
• 常俊玲 南京师范大学《原生态艺术传承与 儿童审美教育》2007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 版
• 内容:深入考察了具有代表性的原生态艺 术传承的典型形态,并挖掘出这一过程中 所体现出的鲜明特点。通过对原生态艺术 传承的研究,最终的目的是借鉴原生态艺 术及其传承的形式和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精 神,使儿童的艺术教育更尊重儿童天性的 整体性,并以符合生.态的方式予以实施, 23

.

6

(二)实现阶段
•审美欣赏过程的实现阶段就是审美感受阶段。 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活动过程,其中感知、想象、 理解、情感多种因素相互融合。
1.审美感知:揭示事物表现性(或审美属性) 的特殊感知,是审美主体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心 理活动。
2.审美想象,帮助欣赏主体实现审美理解,使 感知的形象内容更加丰. 富深刻,感受到感性形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