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 16 课《三国鼎峙》
教课方案
课程内容
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峙场面的形成。
教课目的
认识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峙场面形成的基本史
实,提高复述重要历史事件的能力;剖析曹操赤壁之战失败
的原由,提高阅读史料、剖析史料的能力。
阅读经典文学著作、历史人物作品、威望史册文籍、历
史教课读本等资料,学习获得有效历史信息的方法。
认识文学作品和真切历史之间的差别。
认识到三国鼎峙
场面的形成,结束了东汉末年的分裂盘据,实现了局部一致,创建了相对稳固的环境,切合人民盼望平定的要求,也为将来全
国一致确立了基础。
教材剖析
本课主要介绍了东汉末年到三国时代的历史,主要环绕
以下三块内容睁开,即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峙。
三
块内容之间因果相联。
官渡之战确立了曹操一致北方的基
础。
赤壁之战为三国鼎峙场面的形成确立了基础。
而三国鼎
峙场面的形成是东汉末年军阀盘据混战的必定结果,它的形
成,实现了局部一致,为以后西晋的一致确立了基础。
学情剖析
本课的讲课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的抽象思想能力较弱,对历史人物的认识体现出单调和片面的特色。
因为三国
故事人人皆知,有关三国的网络游戏也很流行,所以学生学
习起来兴趣浓重。
本课教课比较简单创建历史情境、问题情
境和轻松活跃的讲堂气氛。
重难点
要点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峙的形成。
难点
赤壁之战的影响和三国鼎峙场面形成的历史作用。
教课资源
教育部组织编写: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人民教育第一版社XX年 6 月版
人民教育第一版社、中国地图第一版社:《中国历史地图册七年级上册》中国地图第一版社XX年 6 月版
[ 晋] 陈寿撰、 [ 南朝·宋 ] 裴松之注:《三国志》岳麓书
社XX年2月第 2版
[ 明] 罗贯中著、 [ 清 ] 毛宗岗责备:《三国演义》岳麓书社XX年6月第 1版
沈伯俊:《沈伯俊说三国》中华书局XX年 3 月版
黎东方:《细说三国》上海人民第一版社XX
1 月版
年
贺准城:《解读三国话诸葛》苏州大学第一版社XX 年2月第 1版
教课过程
教课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组织活动,
导入新课
组织讲堂活动:阅读《三国演义》目录,补全缺失期息。
提出问题:文学作品中描述的故事都是真切的吗?历史
上三国鼎峙的场面又终究是如何形成的呢?由此导入新课。
阅读《三国演义》目录,找寻到缺失期息进行抢答。
从阅读中提取有效信息。
学生在阅读演义目录的过程中能够提取到“桃园三结
义”“煮酒论英豪”等熟习的故事,这些故事激发了学生学
习的兴趣和热忱。
第 16 课三国鼎峙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七十七页曹操所作的诗句《蒿里
行》。
提出问题:诗中描述的是如何的情景?身处那个动乱时
代的曹操,凡是想到这样的情景心情如何?
指引学生经过齐声朗诵诗中名句思虑作品描述了当时
如何的社会情景,进而认识到东汉末年各路军阀争势夺利,
盘据混战,造成人民大批死亡和社会经济的凋敝的历史事
实,并认识到一个有别于传统文学形象的曹操。
齐声朗诵诗歌《蒿里行》。
经过阅读诗歌获得有效历史
信息,认识东汉末年的社会情景。
领会作者曹操的感情。
阅读历史人物作品,既有助于学生以历史人物的视线感
觉历史的进度,又有助于学生从另一个角度评论历史人物。
一、官渡之战
指引学生察看《东汉末年军阀盘据表示图》发现以下信息:官渡之战前,曹操所占的地盘。
曹操四周还有很多军阀。
占有黄河以北的袁绍权力强盛。
邀请一名学生为大家介绍袁绍,教师对袁绍的优势做简
单增补。
指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本第七十四段话,请同学说一说曹
操采纳了哪些举措壮大自己的权力。
提出疑问:假如你是当时一绅士亡的公众或许曹军的士兵,你愿意响应曹操屯田的呼吁吗?为何?
指出曹操经过采纳一系列举措壮大自己的权力,战胜四
周很多军阀后与袁绍“两雄不可以并立”。
由此过渡到“官
渡
之战”的教课环节。
察看《东汉末年军阀盘据表示图》,获得有效信息,认
识官渡之战前的北方形势。
介绍袁绍,认识官渡之战前袁绍的优势。
阅读课本,获守信息并踊跃思虑问题,知道曹操经过采
纳一系列举措壮大自己的权力。
指导学生阅读《三国志》中的记录,认识到官渡之战前
袁绍在兵力上占有了绝对优势。
组织讲堂活动:官渡之战察看室。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七
十四页第二段文字并察看官渡之战形势图,填写官渡之战的
要点因素。
评论学生的报告,帮助梳理官渡之战要点信息。
指导学生在地图上圈出袁军的屯粮地址并提出问题:这
么重要的屯粮之地,曹操是怎么知道的呢?
0、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七十五页有关史事部分。
邀请同
学叙述火烧乌巢的小故事。
1、小结官渡之战的有关内容。
指出官渡之战是我国古
代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斗,为曹操一致北方确立基
础。
阅读威望史册文籍《三国志》中的记录。
阅读课本图文,获得官渡之战的要点信息。
报告阅读中获得的官渡之战有关的要点信息。
在地图上圈出乌巢,并阅读课真有关内容,叙述火烧乌
巢的小故事。
采纳“问题式” 阅读法,依据课程目标的要
求,把课本知识转变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边阅读边
回答下列问题。
二、赤壁之战
指导学生朗诵曹操的诗歌《步出夏门行》,提出问题:
此时,曹操已经年过五十,在古代,这个年龄已经不小了,
他不在家享受荣华荣华,还有什么样的“壮心壮志”呢?由
此过渡到赤壁之战的教课环节。
设置活动:读取插图信息,猜猜故事情节。
指出插图中
的这些有名桥段都是文学作品的艺术想象,历史上并无发生过。
提出疑问:历史上的赤壁之战是如何的呢?
指导学生阅读《三国志》中的记录,认识赤壁之战前夜
的刘备与孙权。
指导学生阅读《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中有关记录,为学生叙述三顾茅庐的故事。
指导学生阅读《三国志》中有关《隆中对》的记录,认
识赤壁之战前的孙权接替父兄经营江东,占有地利。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七十五页段文字,提出问题:面对
强盛的曹操,孙权和刘备最后决定采纳什么样的应付举措?
朗诵诗歌,获得历史信息。
读取插图信息,猜猜故事情节。
认识到文学作品与历史事实间存在差别。
阅读威望史册文籍,认识赤壁之战前的刘备与孙权。
阅读课本,获守信息。
在过渡环节中共读演义是将学生原有的零落的、碎片的、经过艺术加工的三国信息调换起来,
增加兴趣、引起疑问,为接下来的教课内容做铺垫。
5、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二目“赤壁之战”,并联合地图册四十四页地图叙述赤壁之战。
指导学生达成赤壁之战有关信息。
指出曹操在赤壁大败
于孙刘联军,这又是一场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斗。
提出问题: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为何赤壁之战中曹
操又以多败于少呢?
组织活动:共读史料,合作研究。
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
选用一则史料,共同阅读后进行议论,找一找这则史料反应
了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由是什么呢?
组织小组代表挨次进行报告。
0、评论学生报告,总结曹操赤壁之战失败的部分原由。
指出各种主客观因素最后致使了曹操赤壁之战的失败。
1、指出赤壁之战的结果对当时整个形势有要点性影响,
为三国鼎峙场面的形成确立了基础。
阅读课本,获守信息,组织语言,叙述赤壁之战。
达成并自主梳理赤壁之战有关信息。
小组代表选用史料。
共读史料,合作研究。
小组代表挨次进行报告。
将读文字和读地图相联合,依据文字提示阅读地图、应用地图说明问题,用语言文字正确表达图中所示的历史事件,做到图文变换,提高学生的获守信息和剖析信息的能力。
组织活动使学生在阅读中分享智慧,沟通成就。
三、三国鼎峙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七十六页第三子目段文字,将曹、刘、孙三方权力与他们的动向用横线连结起来。
指出三国鼎峙的形势在各方的不停发展和推进下渐渐
成型。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七十六页的地图及第三子目第二
段文字,找寻对应信息标明在《三国鼎峙形势图》上。
组织学生以各权力代表的身份进行报告。
提示易错信息,帮助学生梳理三个政权成立有关的要点因素。
指出魏蜀吴三国政权的成立标记着三国鼎峙场面的形
成,自此,结束了东汉末年的分裂盘据,实现了局部一致。
阅读课本,获守信息,达成连线题。
阅读课本,将获得到的信息标明在《三国鼎峙形势图》上。
每个小组能够任选一方权力,派一名同学作为该政权代表昭告天下。
将图文联合,锻炼学生获守信息、整合信息、表达信息的能力。
7、指导学持续阅读课本第七十七页,说一说,魏
蜀吴三个政权为壮大自己的权力分别采纳了哪些举措?
组织学生进行报告,并实时指导学生联合课当地图与文
字获得有关信息。
指引学生将三国时代的社会状况与东汉末年“白骨露于
野,千里无鸡鸣”的情况做对照,提出问题:三国鼎峙场面
的形成与发展有何历史作用?
阅读课本,获守信息,持续以各政权代表的身份介绍壮
大本权力的举措。
在书籍长进行勾勒。
踊跃思虑,回答下列问题。
讲堂小结
小结教课内容。
指出官渡之战确立了曹操一致北方的基
础。
赤壁之战为三国鼎峙场面的形成确立了基础。
而这一场
面,达成了三个政权之间临时的均衡,结束了东汉末年的分
裂盘据,实现了局部一致,创建了相对稳固的环境,切合人
民盼望平定的要求,也为将来全国一致确立了基础。
小结学习方法。
指出阅读经典文学著作、历史人物作品、威望史册文籍、历史教课读本,能够帮助同学相对全面、立
体地认识了从东汉末年到三国鼎峙那段金戈铁骑、英豪辈出
的时代。
小结时代特色。
指出三个政权在抗衡中进步,在竞争中
发展,它们的努力终将推进历史的演进,冲毁临时的均衡,
促使新的一致。
踊跃思虑,做好记录。
板书设计第16 课三国鼎峙
官渡之战为曹操一致北方确立基础
赤壁之战为三国鼎峙场面的形成确立基础三国鼎峙为以后全国的一致确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