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四川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A级》临考猜想卷(4)(教师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10月四川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A级》临考猜想卷(4)
(教师版)
试卷题量:37题试卷总分:100分试卷限时:150分钟测评/引用码:l4k5cyq
一、单项选择题
1、“对基本概念的感知、理解”属于( )
A、知识学习
B、技能学习
C、品德学习
D、能力学习
【答案】A
【解析】知识的学习包括学习知识时的感知和理解等。
因此,“对基本概念的感知、理解”属于知识学习。
2、其特点是由学生完成比较复杂的课题或独立作业指的是( )
A、练习法
B、发现法
C、参观法
D、实验实习法
【答案】B
【解析】发现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通过独立的探索。
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方法。
其特点是由学生完成比较复杂的课题或独立作业。
3、核心课程也被称为( )
A、联络课程
B、合科课程
C、综合课程
D、问题课程
【答案】D
【解析】略
4、下面属于直观教学方式中的实物直观的是( )
A、录像带
B、图表
C、标本
D、幻灯片
【答案】C
【解析】四个选项中,图表、录像带、幻灯片属于模拟直观,只有标本属于实物直观。
5、在个别交往的层次上,教师对学生的感情一般要经历哪几个阶段( )
A、生疏——熟悉——亲近——热爱
B、生疏——亲近——热爱——熟悉
C、熟悉——生疏——热爱——亲近
D、热爱——亲近——生疏——熟悉
【答案】A
【解析】略
6、形成和发展人的社会文化素质的基础是( )
A、生理素质
B、心理素质
C、审美素质
D、道德素质
【答案】B
【解析】心理素质包括广泛的兴趣、积极的情绪、奋发的进取心、健康的个性等,这是适应环境、赢得学习和生活成功的必要条件,是形成和发展人的社会文化素质的基础。
7、教学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发展主要是指( )
A、身心发展
B、知识积累
C、身体素质提高
D、情感意志品质的发展
【答案】A
【解析】教学是一个过程。
教学过程,受认识论的一般规律所制约,又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具有不同于人类总体认识的显著特点。
教学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
8、在西方,最早主张分科教学的是( )
A、亚里士多德
B、夸美纽斯
C、杰克森
D、杜威
【答案】A
【解析】在西方,最早主张分科教学的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而夸美纽斯提出了比较完整的学科课程理论和方法。
9、“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 )
A、复杂性
B、示范性
C、艺术性
D、创造性
【答案】D
【解析】略
10、认为教育的目的是由社会需要所决定的,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就是教育的目的,这是( )
A、个人本位论
B、他人本位论
C、社会本位论
D、集体本位论
【答案】C
【解析】“社会本位论”认为,教育的目的是由社会的需要所决定的,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就是教育的目的。
11、王军写了保证书,决心今后要按《中学生守则》办事,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做到上课不再迟到了。
可是冬天天一冷,王军迟迟不肯钻出被窝,以至于又迟到了。
所以,对王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应当重点在于提高其( )
A、道德认识水平
B、道德情感水平
C、道德意志水平
D、道德行为水平
【答案】C
【解析】略
12、有效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 )
A、教学方法
B、教学过程
C、教学原则
D、教学目标
【答案】C
【解析】教学原则是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它既指导教师的教,也指导学生的学,应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始终。
13、未成年人开始犯错误的高峰年龄期是( )
A、10~12岁
B、12~15岁
C、15~17岁
D、13~16岁
【答案】B
【解析】未成年人开始犯错误的高峰年龄期是12~15岁。
正是出现在由少年向青春期发展这一过渡年龄阶段,因此,有人把这一年龄期叫做“危验期”不是没有道理的,值得引起教师和家长的重视。
14、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身心发展的( )
A、生理前提
B、客观条件
C、动力
D、物质前提
【答案】C
【解析】略
15、教育质量除了受人口增长率的影响外,还受( )
A、人口数量的影响
B、人口质量的影响
C、人口优劣的影响
D、人口性别的影响
【答案】B
【解析】略
16、教育需要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这是因为学生身心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答案】D
【解析】根据人的发展个别差异性的特点,教育者就应当深入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长善救失,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17、美国学者杰克森在1966年首先提出了一种新的课程概念,这种课程是( )
A、隐性课程
B、显性课程
C、学科课程
D、活动课程
【答案】A
【解析】略
18、教师的教育素养转化为教育效果的中介和桥梁是( )
A、教学实践
B、班主任工作
C、班会活动
D、教育研究
【答案】D
【解析】教育研究是教师的教育素养转化为教育效果的中介和桥梁。
在教育素养和教育效果之间,存在着一个加工处理与转化的复杂过程,这个复杂的过程就是教育研究活动。
19、下面哪一个选项属于班级中“中性力量”的表现( )
A、干扰同学
B、睡觉,鼾声雷动
C、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D、静坐在座位上,但不听讲
【答案】D
【解析】A、B两项是消极力量,C项是积极力量。
20、中国分科教学开始于(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云测库,互联网测评考试与人才管理平台
D、韩愈
【答案】A
【解析】略
二、多项选择题
21、学科课程的特点是( )
A、有利于教师教授知识
B、有利于学生学习、巩固
C、重视直接经验
D、忽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E、加深学科的分离
【答案】A,B,D,E
【解析】学科课程的优点是重视每门科学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和完整性。
这些特点非常有助于学生学习和巩固基础知识,也易于教师教授。
学科课程的缺点是不重视相互联系,造成和加深了学科的分离,不利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更多地关心学习结果,获得现成知识,不关心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不利于学生辩证思维的发展;不重视或忽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22、我国中小学课程内容的组成部分包括( )
A、修身、齐家、治国方面的基本知识
B、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基础知识
C、某些活动方式的经验
D、关于提高能力的经验
E、培养情感——意志方面的学习内容
【答案】B,C,D,E
【解析】略
23、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从成分上进行分析包含( )
A、教育目的
B、教育内容
C、教育制度
D、教育方法
E、教育媒体
【答案】A,B,C,D
【解析】略
24、品德评价是品德教育的辅助方法,包括奖励、惩罚和操行评定,下面属于奖励的有( )
A、赞许
B、劝诫
C、奖赏
D、训导
E、表扬
【答案】A,C,E
【解析】赞许、奖赏、表扬是奖励的形式,它们可以用于个人,也可以用于集体。
25、远距离播放教学法包括( )
A、现场直接法
B、录制播放法
C、演播法
D、插播法
E、声像记录分析法
【答案】A,B
【解析】远距离播放教学法主要有现场直播法和录制播放法两种。
C、D两项属于课堂播放教学法,E项属于机器考查成绩法。
三、名词解释
26、循序渐进原则
【答案】
云测库,互联网测评考试与人才管理平台
【解析】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这个原则又称系统性原则。
27、道德行为
【答案】
【解析】道德行为:是人在一定的道德意识的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待他人和社会的有道德意义的活动。
它是人的道德认识的外在具体表现,是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它是对人的品德作评价的客观依据。
28、校风
【答案】
【解析】即一个学校的社会气氛,也是校内大多数人的一种习惯势力,可分为积极的、消极的两种,它是影响学校师生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
29、隐性课程
【答案】
【解析】隐性课程:又称“非正式课程”、“潜在课程”、“隐蔽课程”,与显性课程相对,是指学校通过教育环境(物质的、文化的和社会关系结构的)有意或无意地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性的教育影响。
30、教育情境
【答案】
【解析】教育情景;即情况、环境,是由外界、景物、事件和人物关系等因素构成的某种具体的教育境地。
四、简答题
31、学生是人,这里所指的人应当包括哪些方面的含义?
【答案】
【解析】(1)是一个能动体。
(2)是具有思想感情的个体。
(3)具有独特的创造价值。
32、班级上课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它具有哪些特点?
【答案】
【解析】(1)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和达列一定质量。
(2)以课为单位进行教学比较科学。
(3)便于系统地传授备科知识。
(4)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3、简述通过自我修养来塑造自己良好性格的主要途径。
【答案】
【解析】
(1)要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2)要不断地强化自我修养的决心。
(3)在困难中磨炼自己。
34、与显性课程相比,隐性课程具有哪些特点?
【答案】
【解析】(1)潜在性。
(2)非预期性。
(3)多样性。
35、简述当前教师在教学目标叙写上的几种情况。
【答案】
【解析】(1)用教育目标代替。
(2)含糊的教学目标。
(3)明确的行为目标。
云测库,互联网测评考试与人才管理平台
五、论述题
36、试联系实际,论述教育与社会政治的关系。
【答案】
【解析】(1)政治对教育的作用。
①政治通过一定的组织手段对教育实现控制。
②政治对教育作用的第二种手段是通过政府、政党制定一系列方针、政策。
③政治对教育作用的第三个手段是法律。
④政治对教育作用的另一个最常用的手段就是直接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以影响受教育者的政治立场、观点与态度,形成受教育者的公民意识和行为。
(2)教育对政治的作用。
①通过教育,宣传一定的政治观点、理论、方针、路线,造成舆论。
②组织学生直接参加社会政治活动。
③通过教育制度,实现对受教育者的阶级或阶层的选拔,使原有的社会政治关系得以延续和发展,或者加速改变旧的社会政治关系。
④通过教育培养合格的公民和各种政治人才。
37、试述师生之间情感关系的功能。
【答案】
【解析】(1)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情感具有调节教师自身行为的功能。
任何一个人总是为他所热爱的对象所控制,对学生的热爱可以激发出教师在教育工作中作出巨大成绩的重要的内部心理机制。
(2)教师对学生的情感还具有调节学生行为的功能。
教师对学生的好感和恶感总是以某种信息传递给学生,这种信息对学生的行为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3)学生对教师的积极热情在教育上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①学生与他所喜爱的教师相处,可以形成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良好心境,这种心境能够激发起积极的认识、意志等活动,有利于学习任务的完成。
②学生对他所爱的教师,总会伴随着某种信赖感,这种信赖感赋予教师的教导以一种魅力,它足以排除各种障碍,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产生出积极的反应。
③学生对他所喜爱的教师,必然产生出更多交往的愿望和行动,从而也可以从教师那里获得更多的教益。